南京城市的起源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0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亓晴一、概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江苏省西南部,邻靠安徽省。
南京,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相范蠡筑城于古长干里,后人称为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
三国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创建明朝,改称南京,是为南京市名之始。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
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
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
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南京介绍简介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长干古城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向前推至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截至2022年,南京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111计划高校10所、211高校8所、两院院士97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6、中国第3。
此外,南京还有60家博物馆、15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等。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长、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墙。
总的来说,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
南京初一历史考点归纳总结南京初一历史考点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南京市初一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和考点。
本文将对南京初一历史课程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1. 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地位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需要了解南京古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2. 南京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南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如明城墙、夫子庙、总统府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与南京历史相关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南京的历史人物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如明朝的朱元璋、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等。
4. 南京的历史事件南京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地方,如太平天国起义、五四运动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以及与南京相关的细节和特点。
5. 南京的传统文化南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江苏苏剧、南京话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发展,以及与南京历史相关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
6. 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南京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如秦淮河、中山陵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街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保护措施,以及与南京历史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建筑。
7. 南京的历史博物馆南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博物馆的馆藏和展览,以及与南京历史相关的文物和史料。
8. 南京的文化名人南京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鲁迅、金陵十三钗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对南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南京初一历史课程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加深对南京古都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古都南京简介一、南京的历史沿革1.1 南京的起源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东周时期。
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称为吴郡。
后来,南京成为了六朝时期的南朝东吴的都城,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2 南京的兴盛与衰落南京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是明朝的首都,被称为“大明京师”。
然而,南京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如金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
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区。
1.3 南京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南京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
1912年,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
然而,不久之后,南京又失去了首都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至今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2.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处江苏省中部。
南京地势平坦,东临长江,西临淮河,北靠长江三角洲,南濒杭州湾。
2.2 气候特点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3.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
中山陵庄严肃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3.2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南京市中心。
湖泊周围有美丽的公园和景点,如湖中岛、五台山、龙潭湖等,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3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著名的文化景点,建于明代。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3.4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是明代建筑的杰作。
南京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墙的瑰宝,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四、南京的特色文化4.1 南京话南京话是江苏方言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别具一格南京城说明文1.引言1.1 概述南京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著称。
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与魅力。
南京城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使得南京城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京城的建筑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古老建筑的影子,比如紫金山上的明孝陵和玄武湖畔的长江大桥。
而在城市规划和布局上,南京城以其独特的水陆相间为基础,构建了一座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之美,又有北方城市宏伟庄严的特色。
这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使得南京城在中华建筑中独树一帜。
此外,南京城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历史背景之中。
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古代都城,南京曾是六朝时期的首都,在明朝和民国时期又重新成为了国都。
这使得南京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历史遗迹都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气息。
同时,南京城也曾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斗地,保留下了许多抗战时期的文物和纪念碑,这些无不彰显着南京城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南京城作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城市,在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上都展现出了其独特之处。
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建筑的风格上,还融合了历史文化的沉淀与时代变迁的印记。
南京城以其独特与独具魅力的一面,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地介绍别具一格的南京城。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南京城的特点和意义,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子部分,分别是南京城的历史背景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在历史背景部分,将回顾南京城的发展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为读者了解南京城的形成和演变提供背景知识。
而在建筑风格部分,将深入探讨南京城建筑的独特魅力,如城墙、宫殿和园林等,以展示南京城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南京城的独特之处和个人对南京城的评价,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的古代地名主要有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等,每个名称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详细如下:
1.金陵:这是南京最著名的古称之一,其名源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此地筑城之时。
金陵的名字不仅代表了南京的古老,也象征着一种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
2.建业: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立吴国,并将都城命名为建业,意在表示要建立一个繁荣
昌盛的事业。
3.建康:东晋及南朝时期,南京被称为建康,这个名称同样传递出建设一个康健国家的愿
望。
4.江宁:十国时期的南唐以南京为西都,时称江宁,字面意思为“江边宁静之地”。
5.应天: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元代的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寓意“顺应天意”,并在1368
年下诏以金陵为南京,即南方的京城。
6.石头城:因南京地处石头山旁,故有此别称,也是早期城市的核心地区之一。
7.越城: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先后属于吴、越、楚等国,因此得此名。
以上只是部分南京的古代地名及其含义,实际上,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其地名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中国地名沿革是指中国各地地名的变迁过程,包括地名的起源、演变、改名等情况。
地名沿革对照表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名对照,以了解地名的变迁情况。
下面是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名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北京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后来,蓟被称为“蓟门”,意为“通向蓟州的门户”。
宋朝时期,蓟门改名为“大都”,成为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大都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之京都”。
二、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早在唐朝时期,上海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上海港”,意为“河口之前”。
元朝时期,上海港改名为“上海”,此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清朝时期,上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三、广州市广州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早在秦朝时期,广州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脚州”,意为“鱼脚地”。
汉朝时期,脚州改名为“广州”,意为“广阔的州郡”。
广州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之一,对中国人与外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南京市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京在古代被称为“金陵”,意为“金色的陵墓”。
金陵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类聚居,曾是齐国和吴国的首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金陵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金陵改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都”,成为中国的首都。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
早在汉朝时期,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乌巴”和“游牧”。
后来,香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1997年回归中国后,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早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蕃界”,意为“番地”。
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城_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城但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别称,无疑,是:金陵。
所以,南京城,又叫做:金陵城。
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南京,为什么叫做金陵?陵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金陵二字,从何而来。
按照《说文解字》上的说法,“陵”者,山也,“金陵”可以理解为“金色的山”。
而南京城最著名的山,莫过于钟山(紫金山、金山)。
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在春秋时期,南京的钟山,就叫做:金陵。
在古代的地名起源中,约定俗成的方式是,喜欢用山的名字,或者河的名字,来作为地名。
比如洛阳的命名,与洛水有关;比如合肥的命名,与东淝河和南淝河有关;比如四川的眉山市,与峨眉山有关。
同样,南京城的雅称:金陵,也与南京城的钟山有关。
金陵何时作为城名?而“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
金陵,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这片土地的名字。
而文中提到的楚威王,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楚国国君,《芈月传》中,曾经提及到这位君王。
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向,曾经占领过越国,使楚国势力范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当年,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金陵邑才得以建成。
后来,在唐代的《建康实录》中,对此,也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因此,南京叫做:金陵,十分恰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虽然南京后来有过许多称谓,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最终,南京人还是最认可“金陵”这个雅称。
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据统计,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总共有过接近20个不同的名称,例如金陵、建业、建康、应天、江宁、天京、秣陵、台城等等。
而在众多的别称当中,有一个却比较特殊,那就是“石头城”。
石头城,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是特别的文雅,甚至感觉有些奇怪和另类。
那么,“石头城”为什么能成为古代南京的代名词,又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古代南京长江水道的变迁有关。
金陵古城知识点总结一、城市概况金陵古城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古代文明的见证者。
金陵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金陵古城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明代的明城墙、中华门、皇陵等,清代的夫子庙、秦淮河等,金陵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金陵古城的历史金陵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称为六代草根建都城,五代十国南唐长期统治之地,明朝时被称为都城,城内建有崇文书院,以及被尊奉为世界第一帝陵的明孝陵。
清朝从南京开始统一建设全国的初步历程,清朝时南京城陷而失去其首都地位。
民国时期成为首都,清朝时南京城陷而失去其首都地位,南京成为首都。
民国时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科教中心。
建国后,南京特别行政区,开始成为国家科学水平的重要城市之一。
三、金陵古城的特色金陵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古城内有长江、秦淮、大运河等交汇。
金陵有“六代建都”、“五代国都”、“十朝都会”、“六朝古都”、古代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南京城郊盛产果林而为人称道。
其古迹遗址,建筑胜观遍布。
此外,金陵被誉为“江南文归”,文化艺术大师薮一名,三国故事籽流地、科举考试主办地、人文教育聚集地。
四、金陵古城的文化金陵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金陵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金陵古城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明代的明城墙、中华门、皇陵等,清代的夫子庙、秦淮河等。
金陵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金陵古城的旅游资源金陵古城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如明城墙、中华门、夫子庙、秦淮河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南京城的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从古至今,这座城市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沉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南京城的起源、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现南京城的丰富和多样性。
第一部分:南京城的起源南京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南京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到了秦朝时期,南京成为燕京的一部分,是当时的重要战略要地。
而南京城正式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9年吴王夫差为了防备楚国而筑城。
此后,南京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二部分:南京城的历史事件南京城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改变。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
明朝成立后,南京成为了政治中心,并且在这一时期开始修建明孝陵以及城墙等重要工程。
南京作为首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局面。
然而,明朝时期南京也经历了动荡和衰落,在崇祯皇帝自缢后,李自成率军攻占了南京,明朝灭亡。
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江苏布政使司所在地,逐渐恢复了一些繁荣。
第三部分:南京城的社会变革南京城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在政治方面,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政治权力日益集中。
近代以来,南京成为了中国多次政权更迭的舞台,包括辛亥革命后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政府驻地等。
这些事件和政权更替深刻地影响了南京城的社会发展。
在经济方面,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长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处给南京带来了便利的水陆交通,使得南京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南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的南京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文化方面,南京一直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南京市区有着众多的文化名胜,如夫子庙、中山陵、雨花台等,这些景点见证了南京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演变。
南京历史沿革变迁作文500字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南京的历史沿革变迁丰富多彩,这座城市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
南京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0年前的吴国时期。
那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称为建业。
随着吴国的兴起和辉煌,建业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3世纪初,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将其命名为南京。
南京也成为东吴的政治中心,孙权在这里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南京的地位。
南京在隋唐时期迎来了第二次鼎盛期。
唐高宗爱新觉罗武则天建造了大明宫,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宫殿。
唐代的长安和南京成为了中国的两大都城,南京在物质文化和政治经济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南京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唐朝灭亡后,南京逐渐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朝在南京建立政权,使南京再度成为政治中心。
南宋开国后西迁建立临时首都临安,南京成为大都,为皇室陵墓、专署驻地。
元朝统治时,南京是江南行省的首府。
明清时期,南京曾先后两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明朝的永乐年间,南京是当时中国的建筑之都。
而在清朝乾隆年间,南京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重镇。
20世纪初,南京成为了民国政府的首都,在这期间,南京也曾是国际租界,现代工商业发达。
但是南京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这成为南京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1949年,南京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但不久后北京就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南京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
虽然南京失去了首都地位,但这并没有影响南京的发展。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的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从吴国建业到南京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现代化大都市,南京经历了多次建城、兴盛、衰落的过程,每一次的变迁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南京的历史沿革变迁,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生动写照。
六朝古都名南京的意思
“六朝古都名南京”是指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六个朝代的都城,因此被誉为“六朝古都”。
这六个朝代分别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它们在南京建都的时间跨度从公元229 年到 589 年,历时约 360 年。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南京城内,随处可见古代的城墙、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遗址,这些都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南京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许多文化名人、学者、艺术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创作。
如今,南京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它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六朝古都名南京”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南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有关南京的历史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下将从南京的起源、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方面,为您介绍南京的历史。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5年,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
后来,南京成为了六朝时期南京国的都城,这个时期也是南京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南京还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因为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被多次选为都城。
在公元14世纪,南京成为了明朝的首都,这个时期南京经历了繁荣和动荡。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南京建立了著名的紫禁城,后来他迁都北京,南京失去了首都地位。
南京也是明朝末年抵抗清朝入侵的重要战场,这一时期南京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但并没有恢复到明朝时期的繁荣。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再次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都。
这一时期,南京发展迅速,成为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了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之地,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这一事件给南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失去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地位,但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南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许多古建筑和博物馆。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这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也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建筑之一。
南京还有其他的历史遗迹,如夫子庙、秦淮河和中山陵等。
南京还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都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化的城市,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
南京的历史不仅仅是城市的过去,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珍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她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一探究竟。
本文将为您介绍南京的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富内涵。
一、历史文化遗产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六朝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故宫,它是明朝朱棣皇帝的宫殿,也是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午门、太和殿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展示了明代宫廷文化的辉煌。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其他古迹值得一提。
比如中山陵,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夫子庙则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商业氛围。
二、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东临长江,西负紫金山。
她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地位。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南京作为长江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为南京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此外,紫金山是南京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江苏省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是南京市民休闲和游玩的重要去处。
紫金山还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灵谷寺、瞻园等,让游客在自然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三、人文名人及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例如,南京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简,见证了中国古代纸张的起源和发展。
南京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活动中心,在这里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
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就是南京的骄傲。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以其诗歌和绘画而闻名,被誉为“南京八才子”之一。
同时,南京还孕育了许多其他文化名人,如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民国时期的散文家郭沫若等等。
四、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南京的人文地理特点也体现在其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中。
南京有许多著名的传统美食,如鸭血粉丝汤、南京盐水鸭、夫子庙炒面等等。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引言概述】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南京扮演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丰富的历史沿革,并重点介绍南京的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等内容。
【正文】一、南京的建城沿革1. 南京的建城起源于古代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95年的吴国时期。
2. 南京在明朝时期成为中国的首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3. 清朝时期,南京再次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夫子庙、明孝陵等。
4. 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临时首都,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二、南京的建筑风格1. 南京古城墙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性标志,展现了传统的城市防御系统。
2.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南京的城市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黄金分割比例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为特点。
3. 南京的民居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以精美的木结构、雕花和园林为特色。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1.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吸引着大量游客。
2. 紫金山是南京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拥有秀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3. 夫子庙是南京的文化名所,富含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庙堂建筑风格。
四、南京的文化底蕴1.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2. 南京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文学、绘画、戏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3.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南京成为中国文化智慧的重要源泉。
五、南京的城市规划1. 近年来,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善计划,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功能。
2. 南京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3.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总结】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历史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其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都是南京鲜明的特点。
一、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1、城市起源不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
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
特点之二,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①〕这是西欧城市产生的阶级前提和政治基础。
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转手处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
如法国巴黎以及北部的佛兰德尔、不拉奔;德国的科伦、吕伯克、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约克、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另外从安全方面着想,城市还产生于大领主、大主教、修道院所在地以及军事堡垒附近。
新城堡的建立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开始只是作为手工业、商业的居留地。
例如佛兰德尔的布鲁日城,该地原是佛兰德尔伯爵领地,962年后伯爵鲍尔文(铁臂)在利斯小河的转变处建造了一所城堡,在它的外面不久兴起了一个由小贩、手艺人和酒肆店员住着的新堡或“郊区”,新城堡开始用木栏栅围起来,以后又从数里以外的一个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运来石头砌成石头城堡。
新堡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聚居地,旧城堡是封建领主的宅第。
西欧新兴的城市,如汉堡、纽伦堡、斯特拉斯堡等带“堡”(Bourg)的字根,以及圣日耳曼、圣德尼圣波耳等带“圣”字(san,s aint)的字根,多反映了当时该城堡起源于旧的军事堡垒或教会修道院附近。
“到了十一世纪末期,‘堡民’(Bourgperson)不复意味着一个城堡的兵士或仆从,而意味着市民了”〔②〕。
至于兴起于河川渡口的城市,在名称上也有反映,如法兰克福(Frankford ,法兰克人的渡口)、牛津(oxford,牛的渡口)等。
这些新兴的或在旧的废墟上复苏重建的城市,规模并不大,一般只有几百人以至二、三千人,上万人的城市已很稀有,14世纪的英国伦敦,这个一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也只有4万居民。
介绍南京的解说词50字三年级篇1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线第一站南京。
初来乍到,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
请允许我向你介绍。
南京,简称宁,位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辽阔的江淮平原接壤,是江苏省的省会。
全市面积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
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山环抱长江。
东面和南面,以紫金山为主体的宁镇山是屏障,紫金山西面有傅贵山、五台山和石山(梁青山)。
西北的长江从这里流过。
城市内外有许多低矮的小山。
广州从欧美出发,江湖相连。
可以说山环水,地势险要。
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中山龙盘,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已建成2400多年。
最早的城市是越城,建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以后。
大约在公元前356年,当楚国毁灭越南的时候,楚威王在石头山上建了一座城市。
相传楚威王见南靖地理险要,恐日后有人称王,遂在狮子山北沿河埋金,以抑王者之气,名曰“金陵”。
从此,南京被称为“金陵”。
三国东吴、两晋东晋、南北朝南京在宋、齐、梁、陈前后建都,是“六朝古都”。
后来到了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也把南京打造成“十朝之都”。
南京以前有很多名字,比如金陵、建业、建康、戈岭、白下、嵊州、江宁、庆忌、应天、天津等等。
金陵和健康仍作为南京的姓氏。
至于南京,它的名字起源于明初。
1368年,明太祖的'朱元金在南京建都,当时南京被称为应天府。
朱元璋曾计划迁都开封,取名开封京、天府南京。
后来虽然首都没动,“南京”被继承。
这里介绍一下南京的历史。
我们来说说南京的气候。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处于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气候区。
夏天来了,高海拔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气温逐渐上升。
太阳如火,地面日平均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以上。
热土成了城市的热源。
再加上南京得天独厚的地形,地处长江流域,海拔低,山峦起伏,犹如天然屏障,阻隔空气的活动,阻止热量向外扩散;东郊的紫金山和东南的群山阻挡了潮湿的东风和来自海洋的烟熏风,使南京始终处于酷热和高温的控制之下。
南京中国古都之一的起源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南京的起源,揭示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一、早期聚落的形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南京地区就有原始人类的聚居活动。
考古学家在南京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工具和器物,证明了古代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的记录。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的双塘遗址,这为南京的早期聚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东吴的建立与发展公元前229年,朝廷派遣将军魏冉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吴国,并将吴王家族迁至南京地区,开始了东吴时期的历史。
东吴时期,南京作为吴国的都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公元229年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派遣周瑜率领吴军成功击退了敌人,展示了南京城的防御实力。
三、六朝时期的繁荣南京在六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6世纪)达到了极大的繁荣。
六朝时期,南京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东晋朝廷多次迁都南京,并兴建了许多宫殿和寺庙,如兵马俑域、大悲寺等,在壮丽的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展示了南京的辉煌。
四、明清时期的发展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决定将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命名为“应天府”。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南京发展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五、现代南京的发展近代以来,南京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南京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各类工业和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落户。
综上所述,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聚落活动。
经历了东吴、六朝、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南京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南京作为现代化城市,继续展示着其古都之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南京的起源和历史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将永远是南京人民引以为豪的骄傲。
中国的古诗词南京起源
南京古称金陵,先后成为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故称“六朝古都”。
历史上南京曾经几度为都,就曾经几度繁华。
不过自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南京不再拥有六朝的金粉繁华。
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历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诗作词,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不计其数。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五题·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南京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周小乐(城市规划071 6001207036)摘要:首先以南京的历史起源说明南京城市的发展,再以城市规划的角度说明南京城市的发展关键字:南京;都城;城墙;防御;城市规划;首都计划;都市圈一、南京城市的历史格言1、明清以前南京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是我国历史古都之一,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部秦淮河入长江处。
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居民部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470余年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在清凉山西的石头山上建图一吴越楚地图金陵邑,由此南京又称金陵。
图二孙吴都建康图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有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个朝代连续在此建都共272年,史称“六朝”。
六朝是南京古代史上一个极盛时期,到南朝梁武帝时,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当时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朝诗人谢眺描绘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建业城位于淮水北五里,北依鸡笼山(北极阁)和覆舟山(九华山),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中心为宫城,外为内城。
城市格局为市南宫北,北面内城聚集了宫、仓城以及主要官署等,南面则分布市、手工作坊、居民闾里,为城市经济活动区。
南朝的健康城除了在城内有宫城、东府城、西州城外,原来的石头城及越城认为重要的军事堡垒。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此建立东晋王朝,都城名建康。
东晋都城大体沿用东吴建业旧城,并在内城外加筑篱栅式外郭城,至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又重新建成宫城。
建康城以宫城为中心,沿南北中轴线规划布局。
宋、齐、梁、陈四朝以建康为都,对都城随时因势作了一些改造,南齐时为了加强建康都城的防务,曾于公元48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全部改用砖筑,梁武帝时更把宫城的城墙增加到三重。
梁朝还将建康宫的正殿图三东晋建康图太极殿从12开间扩充成13开间,据说是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再加一个闰月。
扩建以后的太极殿长27丈,宽10丈,高8丈,殿的内外地面都用锦石砌成。
但城市整体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并下令荡平建康城邑宫室,六朝都城300年繁华化作了荒烟蔓草。
图四隋将州图公元914年,杨吴昇州刺史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皇帝李昪)“始城昇州”,公元937年,南唐正式定都此,改称“江宁府”,南京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近千年里它一直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唐都城摆脱了六朝建康城的框架,向南作了迁移,把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区包入城内。
该城前依聚宝山(雨花台),后枕鸡笼山,东望钟山,西凭清凉山,规模宏大,周长达二十五里四十四步。
城辟东门(大中桥)、南门(中华门)等。
宫城位于今洪武路一带,为都城中心。
南出宫 图五 南唐江宁府图 门就是御街(中华路),这一南北走向线为都城之中轴线。
南唐都城为后来宋元时期所沿用。
府城之图 宋建康行宫之图元集庆路图 青溪图2、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
明南京城形制为四重环套配置,从内至外为宫城、皇城、京城、外城。
其中外城主要从城市外围防御要求出发,在应天府城外围,利用部分天然土坡筑城,周围达180里,外城与应天府之间认为耕地及村落,说明外城只是城市外围的防图六明朝都城图御工程设施,外城大部分为土筑,仅在城门附近以砖石加固。
南京城,全长33.676公里,设13座城门。
它在建筑上突破传统都城的方形格局,因地随势而构筑,形制上屈曲多变。
外郭自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动工修筑,全长60公里,辟18座城门。
此墙三面阻山控野,一面依傍长江,系为加强南京城防而筑。
京城内有三个功能区:东部的政治活动区,西、南部的经济活动区,北部的城防地区。
明城区道路分为官街、小街、巷道三个等级,于城南地区、东部皇城新区、城北军防区三个区域自成相对独立系统。
图七江宁省城图清灭明后,把应天府改为江宁府,在此设置两江总督,南京成为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
江宁府以明南京城为城垣,把明皇城改建为军事驻防城。
清代前期,南京城市布局变化不大。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南京被辟为对外商埠,市内交通量猛增,修建改造了部分城区道路。
一些明清南京图:皇城图街市桥梁图国学图历代互见图庙宇寺观图楼管图3、民国时期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选择南京组建了临时政府。
但这一时期南京城市建设进展甚微。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从此时至1937年,南京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城市的格局、风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被称作南京近代建设史上所谓的“黄金十年”。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古城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城市遭受巨大创痛,城市建设发展濒于停滞。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因忙于内战,几年间城市面貌改观不大。
图八南京市街道群图图九新南京地图4、建国初期解放初期,南京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劣,人民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城市的建设、管理,制定了市中心的布局、市区道路网和城市建设由内向外、填空补实、逐步发展的规划。
在住宅建设上首先改造劳动人民居住的棚户区。
从1952年起,重点投资建设新住宅,先后建成了工人新村、水上新村、曙光新村等多处住宅区。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解放初期翻建、改建各种路面109万平方米,养护、维修各种路面46.3万平方米。
1959年,新建了北京东路、太平北路,扩建了鼓楼广场、中央路、中山南路、北京西路等。
1960年1月开工建设我国建桥史上的巨大工程—南京长江大桥。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建设,南京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图十南京市城区详图五、文革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在这场浩劫中政治、社会领域遭到极其严重破坏,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甚至出现倒退。
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比上年下降了25%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比1949年至1965年十六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
在此背景下,南京城市建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这期间建成的唯一大工程是南京长江大桥及其配套工程。
这一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具有世界水平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南京的骄傲,曾令国人无比自豪。
图十一南京市街道图图十二南京人民公社图六、改革开放以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1950年改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
1952年改江苏省辖市,为省人民政府驻地。
1949年5月至1950年,江宁县属南京市领导。
1958~1962年,1971年至今,江宁县、江浦县两度属南京市;1958~1962年,1975年至今,六合县两度属南京市。
1983年,原镇江地区的溧水、高淳二县并入南京市。
南京市现辖鼓楼、玄武、白下、建邺、秦淮、雨花台、江宁、六合、浦口、栖霞、下关十一区和高淳、溧水两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京市城市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迈开了新的步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最初几年,城建的重点主要放在住宅建设上,以解决老百姓的居住困难问题,先后建成了瑞金北村、瑞金新村、后宰门、光华东街等一批住宅小区。
随后,为解决市政道路建设严重不足的矛盾,城市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上来,先后完成了热河南路、城西干道、建宁路的修建等一批工程,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促进城市建设更快地发展,1995年南京市将六城区的面积由76.34平方公里调整到186.73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城市建设的空间。
同年,修订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报经国务院批准,为南京今后的城建指明了发展方向。
该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1996—1998)的奋斗目标,掀起了一场以城市道路建设为突破口的大规模建设热潮。
经过几年建设,初步拉开了现代化城市的框架。
图十三 南京市交通旅游图 图十四 南京市地图2001年7月,南京市被确定为承办第十届全运会的主赛地,这给南京市的城建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一疏散三集中”和“一城三区”发展战略。
经过短短几年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城市发展迅速拉开框架,初步形成了主城~新市区~新城的大南京格局;全长21.72公里的地铁一号线贯穿古城南北;南京长江二桥、长江三桥次第建成;外秦淮河再现碧波清流南京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给地图工作者提供了新鲜的题材。
他们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吸取最新制图技术和理念,不断更新地图作品,创新地图品种。
下面这个专题展出的“走遍南京”系列地图,是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期出版的部分作品。
它们包括“走遍南京”旅游图,“走遍南京”外文版旅游图,总统府、明孝陵、夫子庙等景区导游图,等等,有的把城区扩大后的新市区、新城等纳入制图范围,及时提供了南京最新的城区信息,有的专为著名景点度身定造,有的把最新建设成就作为表现主题,形象地展现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风采。
二.南京城市的发展南京市历史悠久的古城,自东吴、东晋、南朝、南唐及明初一直为封建都城、城垣坚固,城周达61里,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城市之一。
自明初大规模的筑城,修建宫殿,开辟道路后,城市轮廓基本形成。
南京城市在近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开辟五口通商,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以后津浦及沪宁两铁路通车,使南京成为南北陆上交通与长江水运的交汇点。
这一时期主要在城北下关沿江一带,形成新的市区,集中各种洋行、银行、轮船公司、码头、仓库、火车站等;也在一些空地上密集地发展了棚户区。
其间南京一度由太平天国占领,并定位国都,定名“天京”,因为时间短暂,只进行了一些军事建设,曾在紫金山西部建“天堡城”,在东山麓建“地堡城”,城内变化甚少。
第二阶段,自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曾进行过“首都建设计划”,并开辟几条新的道路,在城内分散地建造行政办公机关,在山西路一带开辟为官僚等上层阶层服务的住宅区,在城东中山陵及灵谷寺一带建造道路、绿化、运动场及纪念性的建筑。
在《首都计划》的指导下,南京出现了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宽阔的林荫大道与许多行行色色的近代建筑,形成了今日南京城的总体格局。
第三阶段,自1937年,抗战后不久南京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曾是汪伪政权的“首都”,但没有什么建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回到南京,除了建造美军军官的招待所、“国名大会堂”外,还继续进行了“首都建设计划大纲”,但城市没有新的建设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