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23
肾病综合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细心的护理和适当的措施来管理。
以下是一些肾病综合症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肾病综合症的常见症状,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和管理。
护理措施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的休息、减轻压力、规律的锻炼以及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降压药物。
2. 控制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肾病综合症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紊乱。
护理措施包括限制钠摄入、控制饮水量、避免过度脱水和过度饮水,并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
3. 管理尿量和尿常规:监测患者的尿量、颜色和尿常规,以及尿中的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指标。
护理措施包括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尿液采集、适当的护理和清洁尿路,以及遵循适宜的尿液处理方法。
4. 控制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包括限制蛋白质、盐分和钾摄入,避免进食高糖和高脂食物,并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
5. 监测药物治疗:肾病综合症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护理措施包括按时给药、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肾病综合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和
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管理方法,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7. 监测并预防并发症:肾病综合症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贫血、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预防并及时治疗并发症。
以上是肾病综合症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但请注意,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请在护理过程中密切与医护人员合作,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
肾病综合征护理观察要点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需要细致的护理和观察。
本文将介绍肾病综合征护理观察的要点,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病情。
一、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尿量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注意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尿少或无尿的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变化,如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等。
二、监测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是评估肾病综合征病情的重要依据。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三、注意水肿情况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症状之一。
注意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及进展,评估水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应适当限制水分摄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观察血压变化血压升高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预防肾性高血压。
如有血压升高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
定期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特别是血钾和血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六、注意营养状况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热量摄入。
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维持身体健康。
七、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八、预防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九、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提高肾病综合征的认知度对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了解患者对肾病综合征的了解程度和认知误区,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肾病综合征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大量蛋白尿由尿中丢失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应用激素类药物后形象改变有关。
【护理要点】
1.维持体液平衡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
观察水肿变化,每日称体重1次。
有水肿及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摄入;除非严重少尿或循环出血,一般不必严格限水;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入量。
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最好使用输液泵,确保液体准确进入。
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记录尿量,注意电解质的变化,特别是钾的水平。
2.保证充足营养与患儿及其父母、营养师等共同讨论饮食计划,水肿期进无盐高蛋白饮食,水肿消退后进低盐高蛋白饮食。
让患儿及其父母了解为何需要限制食物,可选择哪些食物,应少量多餐。
3.预防、控制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其他感染,注意与呼吸道感染病人相隔离。
4.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毛囊炎及皮肤疖肿。
勤翻身,必要时给予按摩,预防压疮。
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吊带托起,注意阴囊部皮肤有无破溃。
严重水肿阶段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5.观察处理药物副作用。
6.保证休息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水肿消退后可逐渐下床活动,鼓励患儿与无传染性疾病的患儿发展社会化活动,但要避免过分劳累;病情完全缓解后,可就近上学,免体育活动。
7.帮助患儿适应其身体变化。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
2、评估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和程度。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活动期全身严重水肿,合并胸腔积液、腹水及呼吸困难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的适当活动;病情缓解后尿量逐渐增加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饮食护理: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高热量、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
3、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每天一次,注意血栓、血塞、感染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肢体循环受阻及急性少尿,体温高于正常者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及时遵医嘱做好降温处理。
4、药物治疗护理:观察降压药及利尿药的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倾向,必要时提醒医生停药;使用激素时应做好药物宣教,防止自行增、减药量。
5、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
6、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记录出入液量,测体重每天1次,并记录。
7、口腔及皮肤护理:做好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8、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经常安慰、鼓励患者。
三、健康指导要点1、保持良好的休息,合理饮食。
2、指导患者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
3、一周后门诊复査。
四、注意事项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一、教案简介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3.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4. 提高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整体护理能力。
教学内容:1.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3.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4.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
5.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护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2. 演示法:演示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案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肾病综合征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护理操作模型。
3. 肾病综合征护理案例。
1. 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肾病综合征护理知识的掌握。
2. 小组汇报: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临床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对肾病综合征护理技巧的运用。
二、第三章: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
3. 熟练运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技巧。
教学内容:1.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2.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
3.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2. 演示法:演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案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护理操作模型。
3. 肾病综合征护理案例。
1. 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肾病综合征护理知识和技巧的掌握。
2. 小组汇报: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临床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对肾病综合征护理技巧的运用。
三、第五章: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原则。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综述一、护理目标:1.控制疾病进展: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来减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2.缓解症状:针对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症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营养支持:合理规划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维持体力和免疫功能。
4.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面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困扰。
5.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护理指导,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二、护理措施:1.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肾功能、水肿、营养状态和心理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求。
2.促进患者遵守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
3.协助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推荐低盐、低蛋白但高能量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4.监测和管理水肿,测量患者的体重、血压和尿量,控制液体摄入,推荐适量运动,促进体液的排出。
5.管理高胆固醇血症,推荐患者进行低胆固醇饮食,并根据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7.注重预防感染,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引发感染的环境和物品。
8.加强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疾病的知识和管理技巧,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如监测血压、监测尿量和控制饮食等。
9.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任的关系,理解并尊重患者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生活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3.多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及时关注肾病综合征的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
4.注意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的个体化和差异化。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其疾病特点和个体差异,全面评估和科学规划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或不伴肾小球的炎性改变。
1.急性发作期、高度浮肿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但应注意适当活动踝关节,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2.密切监测电解质的变化,防止低钾或高钾的发生。
3.密切观察血压、尿量的变化,假设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
4.根据医嘱给予ACEI类药物,以利于降低尿蛋白,减轻肾小球滤过压。
5.高度浮肿的病人应每天空腹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有腹水的患者必要时每天测量腹围,保持床单位平整,酌情使用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发生,尽量防止肌肉注射,以防针眼处渗液,同时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6.应用激素治疗患者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激素治疗后患
者出现形象的改变,因此心理护理特别重要,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激素的副作用,并告知停用激素后外貌可大致恢复,使患者积极配合。
(2)口服强的松者应服药到口,防止患者少服或不服。
(3)做好胃肠道的保护,防止胃肠道溃疡的发生。
服用强的松前应先服胃粘膜保护药,如法莫替丁,强的松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
(4)注意卫生,防止感染:注意口腔和会阴部卫生,勤沐浴、更换床单、被服。
(5)注意体重的变化。
(6)由于激素会引起血压升高及血糖升高,因此要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体温,同时监测血糖情况,减少含糖食物的过多摄入。
(7)防止劳累,防止感冒,特别注意补钙,如口服钙片及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
7.其余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第四节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指原发于肾本身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等,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损害。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及过敏性紫癜等。
本节仅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及慢性肾炎等病史;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肾淀粉样变、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病史;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皮肤感染、尿路刺激征和劳累等诱因;有无家族史。
(二)身体状况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主要是大量蛋白尿所致。
3.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体征。
严重水肿病人可合并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5.并发症(1)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感染最多见。
(2)血栓、栓塞:多数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病人可发生血栓和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多见。
(3)急性肾衰竭。
(三)心理-社会状况本病病程长、易复发、预后差,病人和家属可出现焦虑和悲观情绪。
(四)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尿中可有红细胞和管型等。
2.血液检查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3.肾功能检查肾衰竭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五)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以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为主,同时防治并发症。
主要治疗方法是:①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环磷酰胺和环孢素。
②利尿:轻度水肿病人,口服氢氯噻嗪,或加服氨苯蝶啶,或联合应用呋塞米和螺内酯。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教案第一章:肾病综合征概述1.1 定义:肾病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减退,出现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2 病因: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
1.3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其中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1.4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如尿蛋白定量试验、血浆蛋白测定、肾功能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第二章: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评估2.1 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2.2 评估病人的肾功能:了解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2.3 评估病人的液体平衡状况:观察水肿程度、体重变化等。
2.4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了解蛋白质摄入量、营养状态等。
2.5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情绪、心理压力等。
第三章: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3.1 控制水肿:限制钠盐摄入,给予低盐饮食;给予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等。
3.2 控制蛋白尿:给予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
3.3 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3.4 控制高脂血症:给予低脂饮食,调整饮食结构。
3.5 观察药物副作用: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护理4.1 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凉,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4.2 血栓形成:观察肢体颜色、温度等,避免长时间制动。
4.3 急性肾衰竭:密切观察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4.4 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和饮食。
第五章: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5.1 疾病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等。
5.2 饮食指导:强调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的重要性。
5.3 药物知识: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副作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性肾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很多,常见为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感染及药物引起。
四大临床特点:1.大量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漏出,远远超过近曲小管的回收能力,形成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3.5g/d。
2.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及肾小管对重吸收的白蛋白进行分解,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清蛋白(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水分外渗。
另外,部分水肿病人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钠潴留加重,产生水肿。
严重水肿者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当肝脏代偿合成蛋白质时,脂蛋白合成亦随之增加,导致高脂血症。
其中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1.大量蛋白尿2.低白蛋白血症3.水肿4.高脂血症二、临床表现(一)水肿---最常见,且较重。
水肿多从下肢部位开始,呈可凹性,严重时出现腹腔积液及双侧腹腔积液。
伴有尿量减少。
(二)高血压成人肾病综合征部分病人有高血压,血压明显者可随水肿消退而降为正常。
(三)其他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站立时或体位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常易晕厥,与低蛋白血症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有关。
(四)并发症1.感染是主要并发症。
常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很多,如组织水肿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白蛋白低下使抗体形成减少,大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
2.血栓及栓塞多数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常可自发形成血栓,多见于肾静脉、下肢静脉。
3.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脂血症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
4.急性肾衰竭三、辅助检查1.尿检查尿常规检查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3.5g,尿沉渣常见颗粒管型及红细胞。
肾内科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要点肾病综合征(nephritie syndrome,NS)是以大量尿蛋白(尿蛋白大于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一、病因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均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肾淀粉样变性、多发性骨髓瘤等。
本节仅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年龄、起病缓急与病理类型有关。
典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下。
1.大量蛋白尿患者24h尿蛋白超过3.5g。
其发生机制为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电荷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主要为清蛋白)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除清蛋白,其他与之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蛋白也会丢失,而一些大分子的蛋白因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免于流失。
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
主要为大量清蛋白自尿中丢失,而肝脏代偿性合成的清蛋白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则出现低蛋白血症。
此外,消化道黏膜水肿致蛋白质摄入与吸收减少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
除血浆清蛋白降低外,血中免疫球蛋白(如IgG)、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等其他蛋白成分也可减少。
3.水肿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体征。
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引发水肿的机制。
严重者全身水肿,并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患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增高。
其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多和脂蛋白分解减少相关。
5.并发症(1)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本病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