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20 KB
- 文档页数:3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于美学学科性质认识正确的是A.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社会科学B.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经验的人文学科C.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想象的社会科学D.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2.美学之父是A.康德B.鲍姆加登C.席勒D.海德格尔3.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形态,还是一种A.社会历史形态B.自然客观形态C.逻辑归类形式D.理性抽象形式4.中国文论中所谓“不平则鸣”、“发愤着书”等命题,实质上都是揭示文艺创作中的A.崇高现象B.悲剧心理C.荒诞感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A.自然B.含蓄C.隐秀D.优美6.崇高与壮美的区别是A.崇高指自然现象,壮美指社会现象B.崇高一般展示冲突的过程,壮美一般显示人的活动的结果C.崇高是道德的象征,壮美是自由的显现D.崇高多与戏剧相伴,壮美则与史诗结缘7.主张审美鉴赏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的美学家是A.哈奇生B.休谟C.康德D.黑格尔8.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表明审美经验具有B.功利性C.超越性D.超验性9.《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所体现的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10.《礼记?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A.表现说B.符号说C.形式说D.巫术说11.“art”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B.情感C.技艺D.智慧12.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与对象相似的是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13.艺术多元功能的间接实现须通过A.审美功能B.认识功能C.干预功能D..交流功能14.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研宄的是A.艺术的存在方式B.艺术的形式特征C.艺术的创作行为D.艺术的功能体系15.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A.意蕴B.意象C.意义D.意指16.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分类原则是A.艺术是人类的主观愿望B.艺术是神灵凭附的结果C.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摹仿”D.艺术是对于某种理念的“摹仿”17.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A.“以美育代宗教”说B.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力C.艺术可以“畅神”D.“性欲升华”说18.《美育书简》的作者是A.斯宾塞B.歌德C.席勒D.康德19.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其理论缺陷在于A.将美育的目标落实到德行,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B.把情感从人的整体心理结构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唯一目的C.把美育变成了传授知识的一种单纯手段D.把美育变成了培养个性的一种途径20.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使人具有崇高的人格B.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感C.使人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D.使人成为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A)A.感性学B.理性学C.逻辑学D.艺术学2.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D)A.美的规律 B.审美经验C.审美活动D.艺术3.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B)A.审美想象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D.审美经验4.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体现的艺术观是(C)A.游戏说B.符号说C.表现说D.巫术说5.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应是(C)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6.鲁迅的作品批判了落后的国民性,这反映了艺术的(A)A.思想启迪功能B.政治宣传功能C.社会干预功能D.道德教育功能7.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B)A.意境超验层B.意象世界层C.物质实在层D.形式符号层8..孕育意象需要艺术家具备(D)A.“潇洒”的精神状态B.“豁达”的精神状态C.“宽容”的精神状态D.“虚静”的精神状态9.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D)A.表现力B.理解力C.判断力D.感悟力10.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分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归结于(C)A.视觉器官B.听觉器官C.内在感官D.外在感官11.把审美经验说成是“观审活动”的美学家是(D)A.克罗齐B.柏格森C.狄尔泰D.叔本华12.《荀子·乐论》云:“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就审美经验而言,这句话说的是(C)A.感知和想象的关系B.想象和情感的关系C.情感和理智的关系D.想象和理智的关系13.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和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审美活动又是(A)A.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B.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C.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D.形式因和内容因的统一14.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C)A.抽象性B.概括性C.具体性D.间接性15.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B)A.审美情趣B.人生境界C.审美风格D.天地境界16.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A)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17.荒诞引起的笑(D)A.是对旧事物的讽刺B.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C.是充满希望的肯定D.是一种无望的否定18.首先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西方美学家是(C)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叔本华19.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D)A.虚伪矫饰B.私意人欲C.自然本质D.精神境界20.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B)A.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人B.全面发展的人C.具有高尚人格的人D.具有敏锐感受力的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审美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方式主要是(CDE)A.逻辑思辨B.理性认识C.感性直观D.情感体验E.自由想象22.灵感现象的主要特点是(ABCD)A.精神昂奋B.注意力集中C.情绪激动D.想象力活跃E.判断力准确23.审美经验中涉及的高级想象形式包括(DE )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类似联想D.再造性想象E.创造性想象24.原始形态的审美意识具有(ABD)A.具体性中的抽象性B.蒙昧性中的真实性C.直观性中的逻辑性D.神秘性中的创造性E.虚幻性中的科学性25.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依据主要有(ACE)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B.美育是有趣的,而宗教是枯燥的C.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D.美育是中国的,而宗教是西方的E.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载道说:(1)载道说是从功能角度对艺术所下的定义,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唐代韩愈加以完善。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美学自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文艺复兴时期D.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答案:D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4. 在美学中,“崇高”这一概念是由哪位哲学家系统阐述的?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叔本华答案:A5. “艺术终结论”是由哪位现代哲学家提出的?A. 阿多诺B. 德里达C. 海德格尔D. 维特根斯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美的本质B. 美感的心理机制C. 艺术的创作与欣赏D. 社会美的现象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属于审美活动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创造性D. 客观性答案:A, B, C8.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来源于哪些方面?A. 个人经验B. 社会生活C. 自然界D. 文化传统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
(对/错)答案:对10.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答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即无利害、无概念、普遍性和必然性。
无利害指的是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无概念是指审美判断不依赖于具体的概念或定义;普遍性意味着审美判断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必然性则表明审美判断具有一种普遍的同意要求。
12. 描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绝对精神)在感性世界中的具体表现。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理念是最真实的存在,而艺术则是理念显现的媒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04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基础是A.感性教育B.趣味教育C.人格教育D.审美教育2.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16世纪3.堪称美的集中表现的是A.艺术B.文学C.社会D.自然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味”最初是指人的味觉B.在我国古代“味”不单指饮食之味C.“味”可与政治相通D.“味”就是单纯的生理快感5.提出“坐忘”的具体篇目是A.《人世间》B.《秋水》C.《大宗师》D.《养生主》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理论提升7.对于音乐,审美主体可能偏重于A.情感B.想像C.理解D.意志8.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首先是在对下列哪个选项的创造和使用中产生的?A.生产工具B.生活资料C.服饰D.首饰9.提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是A.庄子B.老子C.刘勰D.白居易10.认为自然美就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是A.实践派B.主客观统一派C.主观派D.客观派11.功能美的核心是A.我为物用B.物为我用C.物我合一D.物为物用l2.19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是A.美是关系B.美是生活C.美是劳动D.美是直觉13.从人猿相别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实用阶段、分化阶段和A.审美阶段B.结合阶段C.抽象阶段D.异化阶段l4.胎儿美育不仅仅是对胎儿进行美育,还应包括A.对胎儿的父亲实行美育B.对胎儿的祖父母实行美育C.对胎儿的母亲实行美育D.对胎儿的兄弟姐妹实行美育15.幼儿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A.讲童话故事B.做游戏C.听音乐D.绘画16.在社会美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A.对己的美育B.自我美育C.对人的美育D.交互美育17.曾明确预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的是A.苏格拉底B.别林斯基C.托尔斯泰D.高尔基18.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的是A.王国维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19.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A.审美想像B.审美领悟C.审美知觉D.审美需要20.人的审美趣味的形成时期是在A.2岁——7岁B.7岁——9岁C.9岁——13岁D.13岁——20岁21.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拟人化特征与A.趣味性特征B.批判性特征C.虚构性特征D.教育性特征2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因素和素质教育的主体是A.教师B.学生C.家长D.专家23.培养教师审美素养最根本的途径是参加A.审美实践活动B.理论学习活动C.社会交际活动D.学术讨论活动24.注重个体审美技能的自我锻炼、培养和提高,指的是教师审美素养的A.发展性B.广泛性C.专业性D.非功利性25.对学生心灵的辐射力最强的是教师的A.形象美B.教态美C.生活审美化D.人格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历年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以及审美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历年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国家首先形成的?-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中国答案:A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美学中的“模仿说”是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赫拉克利特答案:C4. 在中国美学史上,哪位学者提出了“意境”概念? - A. 王国维- B. 鲁迅- C. 朱光潜- D. 蔡元培答案:A5. 西方美学史上,哪位学者提出了“艺术意志”说? - A. 尼采- B. 叔本华- C. 弗洛伊德- D. 荣格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哪些属于审美活动的范畴?- A. 音乐欣赏- B. 观看电影- C. 科学研究- D. 绘画创作答案:A B D7. 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美的本质- B. 审美经验- C. 艺术创作- D. 社会经济答案:A B C8.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人的审美观念?- A. 文化背景- B. 个人经历- C. 社会环境- D. 遗传因素答案:A B C9. 在美学中,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A. 模仿论- B. 表现论- C. 形式论- D. 实用论答案:A B C10. 美学与以下哪些学科有交叉?- A. 心理学- B. 文学- C. 社会学- D. 数学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康德的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答案: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即:1. 无利害关系:审美判断是纯粹的,不涉及个人欲望或利益。
2. 普遍性: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它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所有人都应当能够认同的。
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50题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
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
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
A.多向度的人B.单面人C.双重性格的人D.多重性格的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
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
A.自发性B.内在性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D.动态性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
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境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
A.知识B.体验C.美D.存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A.确定性 B.特殊性 C.实体性 D.开放性2.达尔文认为,雌鸟有能力欣赏雄鸟羽毛的美好,这种观点属于审美发生理论中的A.游戏说 B.劳动说 C.生物本能说 D.巫术说3.审美活动发生的真正前提是A.人开始直立行走 B.人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C.人开始使用语言 D.人开始分工合作4.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借助于A.情感与想象 B.知识与信念C.判断与推论 D.概括与反思5.“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这句话中的“美”是指A.崇高 B.优美 C.悲剧 D.喜剧6.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类型,即A.数量的崇高与体积的崇高 B.自然的崇高与人性的崇高C.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D.静态的崇高与动态的崇高7.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审美形态具有A.民族性与世界性 B.生成性与历史性C.稳定性与当代性 D.连续性与阶段性8.下列关于荒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荒诞是一种现代审美形态B.荒诞是入的异化与局限性的表现C.荒诞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D.从内容看,荒诞更接近于喜9.托马斯·门罗的美学思想属于A·理性主义 B.神秘主义 C.科学主义D.人本主义10·里普斯说:“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观是A·内在感官说 B.移情说 C.比德说D.畅神说11.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A·模仿说 B.游戏说 C.劳动说D.集体无意识说12.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是A.形式 B.意象 C.主题D.情感13.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是A.艺术欣赏 B.艺术品 C.艺术家 D.艺术技巧14.艺术家感受和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A.艺术想象 B.艺术鉴赏 C.艺术体验 D.艺术敏感15.和“艺术操作与技巧”相关的是A.手中竹 B.眼中竹 C.胸中竹 D.山中竹16.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A.抽象型 B.原始型 C.写实型 D.浪漫型17.提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原则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庄子18.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A.认为美育是一种“人格教育” 8.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C.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四育D.提出“寓教于乐”19.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的理由是A.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B.音乐是吉希腊最流行的艺术形式C.只有音乐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D.音乐比其他艺术更易于普及20.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思想家是A·亚里士多德 B.席勒 C.马克思D.恩格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037美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2.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十六世纪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D.十九世纪4.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5.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7.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造性因素的丑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8.“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9.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A.预期失望说B.突然荣耀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蔡元培12.《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A.更具有道德意义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13.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A.黑格尔B.费希纳C.费尔巴哈D.洛克14.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1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动的()A.表层特征B.深层特征C.中介特征D.根本特征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D.陷入了神秘主义l7.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形式1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A.审美活动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D.审美价值19.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A.本体B.存在C.本质D.描述2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A.形式B.意象C.语言D.情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C. 鲍姆加登的《美学》D.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答案:C2.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提出的?()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别林斯基C. 杜勃罗留波夫D. 赫尔岑答案:A3.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关系”的观点?()A. 庄子B. 康德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B4. “艺术即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英国美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科林伍德C. 贝尔D. 弗莱答案:B5. “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是由哪位英国艺术批评家提出的?()A. 贝尔B. 弗莱C. 罗杰·弗莱D. 克莱夫·贝尔答案:A6. “悲剧是人的伟大性”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德国美学家提出的?()A. 席勒B. 黑格尔C. 尼采D. 康德答案:B7. “艺术即游戏”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德国哲学家提出的?()A. 康德B. 席勒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B8. “艺术即模仿”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赫拉克利特D. 苏格拉底答案:B9. “审美经验是一种直觉”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法国哲学家提出的?()A. 柏格森B. 萨特C. 梅洛-庞蒂D. 福柯答案:A10. “艺术即符号”这一观点是由哪位美国哲学家提出的?()A. 皮尔斯B. 莫里斯C. 苏珊·朗格D. 杜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范畴D. 美的规律答案:ABCD12. 美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技术美学D. 社会美学答案:ABCD13.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
A. 哲学方法B. 心理学方法C. 社会学方法D. 人类学方法答案:ABCD14. 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D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
全国自考美学04年-11年试题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A.观、品、悟B.品、悟、观C.读、解、达D.感、品、悟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A.意象的触发B.意象的发展C.意象的鲜明D.意象的形成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A.反映B.模仿C.认识D.感动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A.意象B.材料C.流通D.形式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物质产品B.精神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10.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13.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18.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及其答案(纯文字)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540该文字文档附带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文艺论著《诗学》的作者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C(1分)2.XXX关于文学的论文是A.《理想国》B.《会饮篇》C.《诗艺》D.《歌集》正确答案:C(1分)3.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诗人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1分)4.16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A.《羊泉村》B.《小癞子》C.《巨人传》D.《堂吉诃德》精确谜底:B(1分)5.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大学才子派”的是A.XXXC.XXX.XXX精确谜底:D(1分)6.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是A.“冰山准绳”B.“人物再现法”C.“三一律”D.“心灵辩证法”精确谜底:C(1分)7.XXX在《伪正人》中塑造的伪善者形象是A.答丢夫B.阿巴贡C.XXXD.奥尔贡精确谜底:A(1分)8.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XXXB.XXXC.拉封丹D.XXX精确谜底:B(1分)9.《诡计与爱情》的作者XXX是A.德国作家B.法国作家C.美国作家D.英国作家正确答案:A(1分)10.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是A.骚塞B.柯勒律治C.司各特D.XXX正确答案:C(1分)11.法国作家XXX代表作是A.《高龙巴》B.《卡门》C.《萨朗波》D.《情感教育》正确答案:B(1分)12.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的作者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1分)13.XXX的第一部小说是A.《红与黑》B.《巴马修道院》C.《阿尔芒斯》D.《意大利遗事》正确答案:C(1分)14.《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A.伦敦和巴黎B.伦敦和XXX.伦敦和罗马D.伦敦和雅典正确答案:A(1分)15.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是A.左拉B.XXXC.XXX正确答案:B(1分)16.苏联文学“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家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C(1分)17.美国作家XXX的代表作是A.《嘉莉妹妹》B.《永别了,武器》C.《珍妮姑娘》D.《美国的悲剧》正确答案:D(1分)18.XXX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是A.《切尔卡什》B.《小市民》C.《海燕之歌》D.《伊则吉尔老婆子》精确谜底:D(1分)19.前期象征主义名作《海滨墓园》的作者是A.XXXC.XXX精确谜底:D(1分)20.美国意识流小说家XXX的代表作是A.《尤利西斯》B.《追忆逝水年华》C.《喧哗与纷扰》D.《押沙龙,押沙龙!》精确谜底:C(1分)21.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书名的意思是A.“历史传说”B.“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传说故事”C.XXX和XXX的故事D.XXX漫游的故事正确答案:D(1分)22.印度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宫廷九宝”之一的作家是A.沙恭达罗B.优哩婆湿C.迦梨陀娑D.豆扇陀正确答案:C(1分)23.《万叶集》中的名篇《贫穷问答歌》的作者是A.山上忆良B.近松门左卫门1 -C.XXXD.XXX精确谜底:A(1分)24.《一千零一夜》的重要艺术特性是A.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B.学习英国的讽刺艺术C.框架式结构全书的方法 D.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正确答案:C(1分)25.希伯来文学中最早呈现的自力成篇的小说是A.《申命记》B.《约伯记》C.《路得记》D.《以斯帖记》正确答案:C(1分)26.中古波斯著名作家XXX的代表作《蔷薇园》是A.诗集B.散文集C.歌集D.故事集精确谜底:B(1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美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构成审美条件的诸多物质因素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是()A.整齐一(江南博哥)律B.均匀对称C.多样统一D.对比调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原则,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对比调和等等。
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单选题]2.表现丑的美学作品()Λ.罗丹《老妓》B.莎士比亚《麦克白》C.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D.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丑这个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得比较晚,19世纪才有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出现。
艺术创造中也有重点表现丑的。
例如罗丹的《老妓》,就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皮肤松弛、年老色衰的丑陋的妓女形象,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此,丑也与我们建立了审美关系,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单选题]3.席勒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Λ.喜剧的艺术B.悲剧的艺术C.感人的艺术D.动人的艺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席勒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动人的艺术”两种,进而认为“动人的艺术”就是以“善良、崇高、感动为主要对象的艺术。
[单选题]4.在近代,突破文献解释范围,把解释学发展成一种研究一切对话中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切文本解释的基础的是()A・施莱尔马赫B.柏格森C.胡塞尔D.鲁道夫•马克瑞尔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近代,施莱尔马赫突破了文献解释的范围,把解释学发展成了一种研究一切对话中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切文本解释的基础。
[单选题]5.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A.非感性活动B.非理性活动C.理性活动D.感性活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单选题]6.提出审美距离的审美心理学概念是瑞士美学家()A.布洛B.克罗齐C.培根D.维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美学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启蒙时期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答案:D2. 下列哪位哲学家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嘉通D. 康德答案:C3.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社会美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概念?A. 审美判断B. 崇高与优美C. 目的性无目的D. 所有上述选项5. “艺术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主要来源于哪位古希腊哲学家?A. 赫拉克利特B. 德谟克利特C. 苏格拉底D. 亚里士多德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美的本质B. 美感的心理机制C. 艺术创作与批评D. 美学史E. 美的分类答案:ABCDE7. 下列哪些属于审美经验的范畴?A. 审美感受B. 审美判断C. 审美情感D. 审美想象E. 审美理解答案:ABCDE8. 根据康德的美学理论,审美判断具有哪些特点?A. 无利害关系B. 无概念C. 普遍性D. 必然性答案:ABCE9. 美的形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社会美D. 技术美E. 抽象美答案:ABCD10. 现代美学中,哪些因素对艺术创作有重要影响?A. 文化背景B. 社会环境C. 个人情感D. 科技发展E. 经济利益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理念(即绝对精神)在感性世界中的显现。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美是理念与感性形式的统一,艺术作品通过感性的形式表达普遍的理念,从而达到美的效果。
12. 描述一下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与作品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美学》试题和答案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03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自考赢家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自考赢家1.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实用关系D.审美关系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3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哲学方法D.文学方法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73.人的实践一一存在向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是【】A.认识B.欲望C.情感D.自由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94.《尚书”尧典》中提出的“诗言志”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A.表现说B.符号说C.形式说D.巫术说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785.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的美学家是【】A.巴门尼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泰勒斯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776.中国书法艺术能够通过线条、形状,表现一定的生命情调和人生境界,这种情调与境界属于艺术品结构中的【】A.形式符号层B.意境超验层C.意向世界层D.物质实在层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897.“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起源B.艺术本质C.艺术功能D.艺术存在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798.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A.直观性B.象征性C.想象性D.丰富性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09.审美对象和它所依据的客观事物相分离,说明审美对象具有【】A.非实体性B.客观性C.开放性D.实体性正确答案:A(1分)教材P9010.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美学家是【】A.卢森堡B.列宁C.斯宾塞D.普列汉诺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9711.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A.对对象之意义与价值的概括B.对对象的情感体悟和价值品味C.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的结果正确答案:B(1分)教材P7612.在西方美学史上,神学色彩最强烈的是【】A.古希腊美学B.古罗马美学C.德国古典美学D.中世纪美学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0713.齐白石画虾,能令我们感到满纸皆水,这涉及到得想象类型是【】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类比联想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3914.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人是【】A.尼采B.席勒C.黑格尔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6415.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A )1-22A.感性学B.理性学C.逻辑学D.艺术学2.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 )1-2A.美的规律B.审美经验C.审美活动D.艺术3.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B )1-18A.审美想象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 D.审美经验4.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体现的艺术观是(C )5-278A.游戏说B.符号说C.表现说D.巫术说5.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应是(C )5-299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6.鲁迅的作品批判了落后的国民性,这反映了艺术的( A )5-301A.思想启迪功能B.政治宣传功能C.社会干预功能D.道德教育功能7.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B )5-288A.意境超验层B.意象世界层C.物质实在层D.形式符号层8..孕育意象需要艺术家具备(D )6-312A.“潇洒”的精神状态B.“豁达”的精神状态C.“宽容”的精神状态D.“虚静”的精神状态9.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 D )6-316A.表现力B.理解力C.判断力D.感悟力10.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分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归结于( C )4-208A.视觉器官B.听觉器官C.内在感官D.外在感官11.把审美经验说成是“观审活动”的美学家是( D )4-211A.克罗齐B.柏格森C.狄尔泰D.叔本华12.《荀子·乐论》云:“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就审美经验而言,这句话说的是( C )4-251A.感知和想象的关系B.想象和情感的关系C.情感和理智的关系D.想象和理智的关系13.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和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审美活动又是( A )2-59A.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B.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C.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D.形式因和内容因的统一14.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C )2-76A.抽象性B.概括性C.具体性D.间接性15.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B )3-119A.审美情趣B.人生境界C.审美风格D.天地境界16.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 A )3-138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17.荒诞引起的笑(D )3-189A.是对旧事物的讽刺B.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C.是充满希望的肯定D.是一种无望的否定18.首先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西方美学家是( C )7-344A.康德 B.黑格尔C.席勒D.叔本华19.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 D )7-374A.虚伪矫饰 B.私意人欲C.自然本质D.精神境界20.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D )7-383A.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人B.全面发展的人C.具有高尚人格的人D.具有敏锐感受力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审美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方式主要是(CDE )1-36A.逻辑思辨B.理性认识C.感性直观D.情感体验E.自由想象22.灵感现象的主要特点是(ABCD )6-320A.精神昂奋B.注意力集中C.情绪激动D.想象力活跃E.判断力准确23.审美经验中涉及的高级想象形式包括(DE )4-239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类似联想D.再造性想象E.创造性想象24.原始形态的审美意识具有(ABD )2-106A.具体性中的抽象性B.蒙昧性中的真实性C.直观性中的逻辑性D.神秘性中的创造性E.虚幻性中的科学性25.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依据主要有(ACE )7-346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B.美育是有趣的,而宗教是枯燥的C.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D.美育是中国的,而宗教是西方的E.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
分)
26.载道说(5-279 )答: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
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
将文置之于道的约束下,先道而后文,猛烈地抨击了无情而故意以矫情为文的风气,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完全摒弃
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27.化育(7-369-370)答: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 ,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 ,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 ,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28.优美(3-138)答: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
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9.审美距离说(4-264)答: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
(1-47)答:审美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活
动,它之独特性不仅在于与求真、求善活动不同,而且在于:(1)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
富、全面地触及人生的真相,打动人的心灵;(2)不仅如此,它还提升人,在审美活动中,
生活在片面性中、异化状态中的人得到了解放,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揭示,随着审美境界
的获得与递进,人的生命境界也得到了提高。
31.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4-236-237)答:(1)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
成要素,当然具有自己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动的特点。
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
在一起。
(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感知活动虽然处于心理经验的基础层面,但
却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相反,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
(3)审
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32.简析艺术的核心功能。
(5-302)答: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2)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33.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7-353、357) 答:(1)美育教育与人格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二者实际上是美育与德育的关系;(2)美育与人格教育不能混为一谈。
美育是动之以情,是以情感人;人格教育则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3)美育具有一种内在情感的自觉性,人格教育则是具有外在道德的约束性。
34.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
(3-162-163) 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所体现的主要特征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结合具体的文艺创作实例,论述意象的生产。
(6-313-314 )答:(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艺术意象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
意象并不仅仅是一种意义,它包括意义和意义存在的时空(象)。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在抽象艺术中尤能深切感受到。
艺术意象的完成常与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及传媒质料有关。
(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
也是一种生产。
艺术意象的创造就是一种生产。
意象的生成也是一种生产过程。
36.郑板桥论画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
结合这段话论述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
(2-88-89) 答: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感性客体,而且这种感性客体本身还必须具备某种审美价值,但是,审美对象却并不直接地就等于这种感性客体。
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
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