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垄断的含义及其原因)
- 格式:pptx
- 大小:203.01 KB
- 文档页数:12
第15章垄断15.1 知识结构导图15.2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1:垄断垄断市场的基本概述如表15-1所示:表15-1 垄断市场的基本概述【名师点读】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及成因属于基础知识点,考生需熟练掌握,可与其他类型市场相互比较,总结规律与区别。
考点2:垄断者的生产和定价决策(1)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
(2)垄断者的收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即MR<AR,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即MR<P,因为当一个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对总收益(P×Q)有两种效应:①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Q越大。
②价格效应:价格下降,P降低。
垄断者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这种价格下降减少了其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
(3)垄断者的利润利润=总收益(TR)-总成本(TC),改写为:利润=(TR/Q-TC/Q)×Q。
TR/Q 是平均收益,等于价格P,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
因此,利润=(P-ATC)×Q。
可以用图形来衡量垄断者的利润。
考虑图15-1中阴影的方框,方框的高(BC段)是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P-ATC),这是正常销售一单位产品的利润。
方框的宽(DC段)是销售量Q MAX。
因此,这个方框的面积是垄断企业的总利润。
图15-1 垄断者的利润(4)利润最大化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
在垄断市场上,对于垄断企业有:P>MR=MC【名师点读】该考点属于重要考点,考生需牢记垄断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要注意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相区分。
同时,考生需学会结合垄断企业定价图形合理分析问题,对于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条件,考试中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垄断竞争)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16章垄断竞争16.1复习笔记1.垄断竞争(1)概述垄断竞争指既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①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②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③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3)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它选择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与这种产量相一致的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1)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的。
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企业厂商的长期均衡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①与垄断一样,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
而且,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MR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
②与竞争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因此经济利润等于零。
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与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
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下长期均衡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1)过剩的生产能力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生产。
因此,他们生产的产量小于在企业的有效规模(ATC最低)时能生产的产量。
第12章垄断一、名词解释1.垄断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③政府的特许;④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自然垄断答:自然垄断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要一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
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经济的特征,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自然垄断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和电信等行业。
自然垄断的形成,使得一个大规模厂商能够依靠自己的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规模经济的益处由该厂商充分加以利用。
自然垄断有时来源于某些地理条件。
在自然垄断的部门中,政府通常对厂商加以认可,以批准该厂商进入该行业经营,或者在不利后果发生之前进行制止,以免损害公共利益。
政府管制自然垄断部门的原因在于:①如果自然垄断行业内竞争性厂商过多,会造成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例如,四家电话公司互相竞争,将会铺设四条电话干线,而实际上有一条就够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价格竞争必然会优胜劣汰,其他厂商将会被排挤出市场,剩下的厂商制定垄断价格,使消费者遭受损失。
②多家厂商如果相互勾结起来操纵价格以避免激烈竞争,同样使消费者遭受垄断价格。
③这类部门一般是资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风险大的行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许可,私人厂商可能会避开这类行业,这样消费者将因为不能消费这些商品或劳务而受损失。
二、单项选择题1.一个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与平均收益(AR)相比,()。
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10.1 复习笔记1.垄断(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平均收益(AR):即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其大小由企业的需求曲线决定。
在垄断情况下,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MR):即增加一单位产出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2)垄断者的产量决策垄断者必然会将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水平,如图10.1所示。
由于π(Q)=R(Q)-C(Q),因此,当dπ/dQ=0时,π达到极大,dR/dQ-dC/dQ =0,即MR=MC时,垄断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
图10.1 垄断者的产量决策(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理论上,企业应该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但在实践中,企业可能对它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并不了解多少,他们可能只知道在十分有限的产量范围内的边际成本的信息。
因此,企业试图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转换成实践中容易运用的简单法则。
厂商的边际收益可表示为:MR=ΔR/ΔQ=Δ(PQ)/ΔQ=P+Q(ΔP/ΔQ)=P+P(Q/P)(ΔP/ΔQ)需求弹性的定义为E d=(P/Q)(ΔQ/ΔP),因此,(P/Q)(ΔQ/ΔP)恰好是利润最大化产量时的需求弹性的倒数,即1/E d,因而有:MR=P+P(1/E d)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MR=MC,则有:P+P(1/E d)=MC它可表达成:(P-MC)/P=-1/E d等式左边的(P-MC)/P为在边际成本上的加成占价格的百分比,说明它应等于需求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同样地,也可以重新安排该方程以将价格直接表达为在边际成本上的一个加成,即:P=MC/[1+(1/E d)](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但在垄断的市场中,供给曲线不存在,即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
原因在于垄断者的产量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曲线。
因此,需求的变动不会像竞争的供给曲线那样给出一系列价格和产量,相反,需求的变动可以导致价格改变但产量并不变,也可以导致产量改变而价格并不变,也可以使两者都改变。
第十一章 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问题一1.什么是垄断?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答:(1)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①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③政府的特许。
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④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
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垄断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
2.垄断者短期是否一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为什么?答:垄断者短期不一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垄断者短期是否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要看产品市场价格的高低与垄断者平均成本的高低。
若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则垄断者短期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若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则垄断者短期发生亏损。
例如,我国的铁路业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的,但是铁路的经营在很长的时期都是亏损的。
图11-1中垄断者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亏损最小化)的均衡产量是,收取的价格是。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版)笔记(第章--垄--断)————————————————————————————————作者:————————————————————————————————日期: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5章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企业是指一个没有相似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第一,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第二,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第三,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1.垄断资源垄断产生的最简单方法是单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的资源。
垄断企业比竞争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有大得多的市场势力。
即使产品边际成本很低,垄断企业也可以利用市场势力也可以制定极高的价格。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起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现实经济如此巨大,且资源由许多人拥有。
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易,它们的市场的自然范围往往很广泛。
因此,拥有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企业的例子很少。
2.创造的垄断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还有些时候,政府也会出于公共利益而赋予某种垄断的权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5章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企业是指一个没有相似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第一,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第二,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第三,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1.垄断资源垄断产生的最简单方法是单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的资源。
垄断企业比竞争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有大得多的市场势力。
即使产品边际成本很低,垄断企业也可以利用市场势力也可以制定极高的价格。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起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现实经济如此巨大,且资源由许多人拥有。
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易,它们的市场的自然范围往往很广泛。
因此,拥有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企业的例子很少。
2.创造的垄断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还有些时候,政府也会出于公共利益而赋予某种垄断的权利。
专利法和版权法是两个重要的例子。
由于这些法律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所以也就使其价格高于竞争市场上的价格。
通过允许这些垄断生产者收取较高价格并赚取较多利润,这些法律也鼓励了一些合意的行为。
有关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