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池塘生物生态综合防控高产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84.55 KB
- 文档页数:2
南美白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是养殖产量高的优良虾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为了更好地推广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生态养殖,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基础条件①场地选择。
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应建在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地方。
淡水充足、新鲜、无污染。
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②池塘要求。
虾池面积以5~10亩为宜,长方形,呈东西向为好,水深米以上。
池底平坦,不渗漏,略向排水口倾斜。
进、排水口分开。
③机械配套。
必须配备增氧机和发电机,每亩池塘配备的增氧机功率为1千瓦左右。
2.前期准备①整塘清淤。
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暴晒池底,使池塘底部干裂。
②消毒杀菌。
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80~100千克/亩或漂白粉10千克/亩进行消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③虾池进水。
当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后便可进水,进水时进水口需设置滤网。
首次进水50厘米左右,这样有利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到放养时水位达到80~100厘米。
④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虾池进水后,便可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尿素3千克/亩,过磷酸钙千克/亩或全池泼洒活力菌~1克/米3,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pH值为8左右,以利基础饵料生物生长。
3.虾苗放养①虾苗选择。
虾苗应体质健壮、反应灵敏、附肢完整、体表及附肢清洁、外形正常、大小均匀、肠道饱满清晰、躯体透明度大,体长1厘米左右。
②淡化处理。
苗种放养前需通过暂养进行淡化处理。
可用薄膜在池塘内围一定面积,一般每亩水面围起亩即可,先用粗盐把池塘水调至与育苗场相似的盐度,然后把虾苗放入暂养。
自然淡化7天后再进行放养。
③放养要求。
放苗应选择在睛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水温最好在23℃以上。
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分析比较,精养技术要求高,混养综合效益高外塘底质以泥沙或沙泥底为好。
最好为淡化养殖和海水养殖(有淡水水源添加和设有沉淀消毒池),有利于南美白对虾蜕壳、生长和防病。
虾池大小、水深与设施等,依养殖模式确定。
养虾:南美白对虾混养实例一、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面积多在15~30亩左右,国内外通常所采用的养虾模式。
增氧机配置在3-5亩/台。
放养密度0.8~3万尾/亩,产量一般达100~200Kg/亩·季度。
南美白对虾二、精养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包括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和其它小面积精养。
面积多在3-20亩,水深为1.5~2.0m。
池底平整,中央略深可自流排干或抽干水,便于虾池暴晒。
配备增氧机和沉淀消毒池,一般1-2亩配一台增氧机。
放苗量3~6万尾/亩,产量可达700~1500Kg/亩·季度。
三、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水泥池,面积多在0.5-3亩。
放养密度大,300~400尾/㎡,产量1000~3000Kg/亩·季度。
投资大,但利润丰厚,风险大,较难推广。
日本鳖四、混养养殖面积一般为25亩左右。
放苗量0.5~1.5万尾/亩,产量数十公斤至100Kg。
混养鱼、鳖、贝类等,放养量因地制宜。
本模式在浙江、福建和大连等地深受虾农欢迎。
1、虾鳖混养模式虾苗投放大致时间在5月上旬,密度在投放7万尾/亩,5月下旬投放甲鱼,规格在1斤/只左右,100只/亩,虾料和甲鱼料分开投喂。
对虾一旦出现发病死亡,应立即停止甲鱼料投喂,让甲鱼吃死虾、病虾。
从而实现生物防控的目的。
浙江绍兴等地近年采用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基本无发病,经济、生态效益不错。
混养模式中,鳖活力较强、虾鳖的品质也较精养更好,售价往往比精养塘的鳖价格高出10元/斤。
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卖出了好价,多数养殖户非常追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一带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约有15万亩,其中日本鳖占混养鳖品种80%以上。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池水pH值的调节。
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水色发红、发白、发黑的处理。
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
3、防止“转水”和“倒藻”。
在“转水”发生前,虾池水体表面暗淡,此时排水30-40厘米,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
养殖前期出现“倒藻”,主要原因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应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是因为水质老化,应先排水30-40厘米,施用益水宝,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4、怎样抑制丝状藻。
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
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5、暴雨之后的虾池管理。
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出现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现象,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暴雨过后要开启增氧机,用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正常,投饲量适当减少,也可以暂时停喂。
南美白对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及其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摘要:很多虾类养殖者都会选择南美白对虾这种品种,且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增加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南美白对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时,养殖者需要做好虾苗淡化、成虾养殖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通过养殖设施消毒、用水处理、池水消毒等方式进行病害防治,保障南美白对虾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病害防治前言:南美白对虾属于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对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且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
因此,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养殖者需要综合分析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与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养殖质量。
1.虾苗淡化1.1科学选择淡化设施一般情况下,养殖者需要在具备排气与光照等条件的室内环境中进行虾苗淡化处理。
在淡化之前,养殖者需要确保淡化池当中含有增氧与加温等装置,并确保室内有蓄水池等设施,从而为虾苗淡化提供支持。
在完善淡化设施之后,应做好淡化设施的消毒工作。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淡化池,之后利用清水冲洗淡化池,并在淡化池中注入有机物相对较少的淡水,加入适量的海水晶,进行淡化池盐度的调节【1】。
此外,养殖者应检测淡化池的pH值、氨氮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1.2放苗养殖者需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进淡化池当中,并轻轻翻动袋子,在袋子旁边放置一个装有池水的塑料盆。
半个小时之后,需要将袋子的封口打开,让虾苗逐渐流入到塑料盆当中。
这时养殖者应利用水瓢转动塑料盆,让虾苗在塑料盆倾斜的过程中进入到淡化池当中。
1.3淡化从放苗的第二天开始,养殖者每天上午都需要在淡化池当中添加适量的淡水,确保五天之后淡化池的水位能够上升一米。
之后,养殖者每天上午需要先降低淡化池的水位,再添加一些淡水,使其水位恢复到初始状态。
当淡化池水的盐度降低到3%时,需要再次降低水位、恢复水位。
在十天后,淡化池水的盐度会降低到1.5%,而虾苗也会生长到1cm左右。
2019.4栏目编辑刘柱军养殖虾蟹2018年4月重庆武隆从海南首次引进南美白对虾虾苗进行淡化养殖试验成功,经90天的养殖,其规格达80~100尾/千克,养殖成活率70.3%,取得亩产216千克的较好养殖效果。
武隆渔泽水产养殖场两口面积8.1亩的虾池单茬养殖收虾约1750千克,取得产值15.02万元、净利8.45万元的好效益。
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虾苗淡化1.淡化设施及相关准备虾苗淡化选在室内(具光照、排气等条件)水泥池(6米×2米×1.2米)中进行,池内设有加温、增氧装置,室内配有丰年虫孵化设施和蓄水池等。
淡化池用5~6克/米3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注入透明度高、有机物少的淡水(如经沉淀、曝气的井水)至0.5米深,加入优质海水晶进行盐度调节使其与虾苗来源地水体盐度相同或基本一致。
同时,打开增氧曝气装置、加温至所需水温,并检测pH、溶解氧、氨氮等指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2.淡化方法(1)放苗。
将盛有虾苗(体长0.6~0.7厘米)的塑料袋放进淡化池水面,轻轻翻动袋子,在其旁边放置一大塑料盆并装进少许池水,时隔0.5小时左右,待虾苗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后,打开袋子口让虾苗慢慢随水流入塑料盆内,此时用水瓢轻轻转动盆水后使盆子适当倾斜,让虾苗缓慢进入淡化池中,其密度控制在5万~7万尾/米3水体。
(2)淡化。
放苗后次日起,每天上午添加淡水,5天后水位加至1米。
此后每天上午先排池水降低水位10厘米,再分上、下午两次等量加入淡水,以恢复原水位。
当池水盐度降至3时,每天上午排池水20厘米,当天上、下午各加淡水10厘米,始终保持水位不变。
经过10天左右淡化,水体盐度下降至1.5,虾苗规格达1.0厘米左右。
二、成虾养殖(一)虾池基础条件及相关准备1.基础条件虾池两口,面积分别4.1亩和4.0亩,池深1.8~2.0米,池坎经水泥护坡,坡度1∶(2~3),池底平坦并略向排水口倾斜,不渗漏,进排水(含底排污)独立、方便。
南美白对虾生态控病关键技术南美白对虾生态控病关键技术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水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检测会越来越严格一旦检出含有违禁药物的水产品将禁止流入市场如20__年__省对虾出口欧盟被检测出氯霉素、20__年鳗鱼出口日本被检测出沙星事件20__年鳗鱼及草鱼又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被检出以及最近又检出大鲮鲆、青石斑、鳜鱼等含有违禁药物给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内消费也明显降低。
因此开展无公害生态养虾是健康养殖的关键。
虾的养殖过程宛如一座生态金字塔。
塔底是虾塘(两要素:水体和底质)、虾和微生物系统三大建筑构成的环境生物系统;塔顶则是调控系统由外部环境(要素:水源和气候)、营养源(饲料、肥料和药剂)以及管理技术构成。
他们相互沟通协调良好和谐共存虾便能健康养成如果在关键环节失控将引发虾病爆发甚至全军覆没。
因此养虾需掌握好以__键技术:一、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是虾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除了虾塘本身应具备一些基本养殖条件外许多生产措施都是通过虾塘水体而作用于虾体的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虾类的栖息要求。
同时彻底清塘消毒是创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的基础。
必须清除过多淤泥彻底曝晒改善底质。
放养前10-15天进行药物清塘塘底先留水10-20cm左右用生石灰100-120kg现兑现泼。
4-5天后将生石灰水冲洗掉就可注人60-70cm水注水口应设置过滤网滤去有害生物和杂质。
然后可全池泼洒氨基酸碘或溴氯海因迅速、彻底杀灭病原和有害生物。
二、虾苗的药浴和暂养(标粗)选择体积好抗病力和免疫力强无病源的优质虾苗是无公害水产病害防治的关键。
体质好的虾苗:形体正常规格整齐体色透明活动能力强;体质差的虾苗:大小不齐攀附能力弱肉眼能见到明显的畸形。
而且养成后成虾个体小、差异大大的可达12匣米小的仅有3-4厘米且弱小个体比例大可达30%-40%。
在美国南美白对虾SPF虾苗每万尾竟达100美金以上因此希望养殖户应明确宁可掏高出一倍的价钱去购买不带病毒虾苗这样可减少发病机率但不能说不会发病。
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总结摘要:2003~2004年,我们在省级渔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2003年亩产南美白对虾339.25千克,亩均纯利润2458元;2004年亩均产量371.58千克,亩纯利润3043元。
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准备 1.塘口条件面积5~10亩,水深1.5~2米,池埂坚固,池2003~2004年,我们在省级渔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2003年亩产南美白对虾339.25千克,亩均纯利润2458元;2004年亩均产量371.58千克,亩纯利润3043元。
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准备1.塘口条件面积5~10亩,水深1.5~2米,池埂坚固,池底平坦、淤泥少。
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
在池角或一端,用土圩或彩条布(塑料薄膜)隔开一块,或在塘中开挖小池作淡化池,面积为计划放养大塘面积的5%~10%。
每个塘口需配备增氧机,面积10亩左右的池口配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两台或1.5千瓦喷水式增氧机三台。
2.清塘消毒4月中旬至4月下旬晒塘10~15天,放苗前20天,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左右彻底清塘,使池底淤泥板结形成一层硬壳。
放苗前10~15天,分别用茶籽饼40千克/亩、敌百虫1千克/亩、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1千克/亩,清除敌害。
3.培肥水质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首次进水30~50厘米。
亩施复合肥10~15千克或其它肥料(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发酵),将水培育成茶褐或油绿色,保持透明度25厘米左右。
二、苗种放养及淡化管理1.虾苗来源从广西北海调进无节幼体在园区育苗池中育成规格为0.8~1.2厘米的虾苗,供养殖池放养。
2.放养虾苗前的准备放苗前3~5天用二溴海因1.5克/立方米将虾苗淡化暂养池消毒一次;药性消失后,全池泼洒一次EM菌,浓度为3克/立方米;调节池水盐度,原则上将淡化池水盐度配制成与育苗池水相同或略十氏。
3.试苗购苗前两天,取少量池水到苗场试苗,虾苗在池水中活动正常,一天暂养成活率在90%以上,则可准备购苗和投放。
南美白对虾高产健康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高产健康养殖技术(主要有:清塘消毒、肥水培藻、虾苗放养、养殖过程中底质及水质的养护和管理、疾病防治等。
)一、清塘清塘主要是为了清除养殖塘池壁和池底不利于对虾生长的各种因素。
三、培养对虾天然适口饵料(即肥水与培藻)池塘肥水培藻基本步骤如下:★施足基肥施足基肥目的:此方法是虾池“做水”的基础,恰当则可迅速培育出足量的虾苗喜食的单细胞藻类及浮游动物,体现出良好的水色,否则易倒藻且水色易迅速掉清。
施基肥正确方法:选择晴天上午有阳光的天气肥水,同时开动增氧机让水循环流动,促进藻类快速繁殖生长。
基肥的正确选择:以生物肥料为主,如B型肽肥(2~3Kg/亩·米)、虾用肽肥(2~3Kg/亩·米)(以上生物肽肥搭配藻类促进调节剂(15ml/亩·米)使用效果更好,更持久)。
注:生物肥料较传统农用肥(鸡粪或鸟粪等)及化肥优点在于科学搭配藻类所需营养元素且全面,肥效持久,养殖后期不易对水质产生水质污染和再生性污染等。
施足基肥后水色变化:施肥2~3天后,池塘透明度便可达到30cm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或绿豆色、黄绿色时,表明池水中已繁殖了相当数量的基础饵料了。
此时详细检测水温、盐度、pH值、NH3、NO2-等化学指标后,如达到正常值要求即可进行试水、放苗。
★勤施追肥池塘追肥原因:初期藻类作为饵料利用率高(虾苗饵料、浮游动物的饵料),藻类必须保持旺盛的繁殖速度,否则水易掉清,再肥水培藻就较为困难。
池塘追肥正确方法:通常在投苗后一个月里,前10天每3~5天追一次肥,后20天每7~10天追一次肥;追肥时配合科洋微生物制剂系列使用,可更好的维持藻相和菌相平衡,稳定水色。
具体方法是:1.科洋B型肽肥(1~2kg/亩·米)复配科洋益生菌(1~2kg/亩·米)化水均匀泼洒,也可根据水色、水质状况、养殖密度适当调整用量。
2.科洋B型肽肥(1~2kg/亩·米)或氨基酸益藻解毒剂(2~3Kg/亩)、氨基酸益藻膏(1kg/亩·米)、氨基酸硅藻膏(1kg/亩·米)等化水均匀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