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0.51 KB
- 文档页数:9
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1 / 9 2018-2019学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
B. 风力发电
C. 光合作用
D. 牛奶变质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3.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4.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 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胆矾研碎 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2 / 9 C. 葡萄酿酒
D. 铁水铸成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需加热观察现象
B. 发现气体消失
C. 发现固体消失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8.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药匙
B. 纸槽
C. 玻璃棒
D. 镊子
9.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 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 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10.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焰火表演
B. 霓虹灯表演
C. 音乐喷泉 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3 / 9 D. 气球升空
1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劈成块
B. 西瓜榨成汁
C. 残雪化成水
D. 高粱酿成酒
1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
A. 试管口
B. 中下部
C. 中上部
D. 正中间
13.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 ①③
B. ②
C. ①②
D. ③
14.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15.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
A. 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C. 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D. 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毒,因为它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4 / 9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读回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 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0.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5 / 9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五、计算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2018-2019年春季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6 / 9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钢铁生锈中有铁锈产生,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牛奶放置时间长,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变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故A、B、C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故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汽,属于解释与结论,故选项A错误;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属于解释与结论,故选项B错误;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项C正确;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故选项D错误。
4.【答案】B
【解析】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B项不正确。
5.【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水铸成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答案】C
【解析】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就是物理变化,故 A错;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碳酸钙加热生成两种新物质氧化钙和水,是化学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要加热来进行判断;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