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421.00 KB
- 文档页数:5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一、制动装置的基本要求行车制动、应急制动、驻车制动功能: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停车,防止停放中的汽车滑移。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
⏹二、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制动过程分析⏹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2、制动效能评价指标1)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停住时止机动车驶过的距离。
2)制动时间(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释放时间)。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规定的制动力)的75%时所需的时间。
3)制动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4)制动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式中: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2);V0—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b—0.8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e—0.1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b—试验车速从V0到Vb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Se—试验车速从V0到Ve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3、制动稳定性的评价制动稳定性要求:是指制动过程中机动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不允许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
制动跑偏、制动侧滑4、制动拖滞制动释放时间无限长。
⏹三、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制动试验台的分类1)按轴数分:单轴式、双轴式;2)按原理分:反力式、惯性式;3)按试验台支撑形式分:滚筒式、平板式;4)试验台检测参数分: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和多功能式。
⏹制动性能检验仪器2、测力式制动试验台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电动机:产生动力,带动滚筒及车轮旋转减速器(增扭器):减速增扭;蜗轮蜗杆式滚筒:支撑车轮,制动力的承受装置传感器:测量转换装置(压力式、平衡弹簧式、电位计式、差动变压器式、自整角电机式)举升器:便于汽车驶入或驶出试验台第三滚筒:产生停转信号显示及测量装置。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制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那么,如何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呢?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迅速减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而评价汽车制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以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这三个方面。
首先,制动效能是衡量汽车制动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它通常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来表示。
制动距离,指的是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
这一距离越短,说明汽车的制动效能越好。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众多,比如汽车的行驶速度、制动系统的性能、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一般来说,车速越高,制动距离就会越长;而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越大、轮胎的抓地力越强,制动距离就越短。
制动减速度则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其数值越大,意味着汽车能够更快地减速。
制动减速度同样受到制动系统性能、车辆重量、轮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
在长时间或频繁制动的情况下,制动系统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制动效能下降。
比如,制动盘和制动片在高温下可能会出现热衰退现象,使得制动力减弱。
因此,良好的制动系统应该具备稳定的制动效能,即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较好的制动效果。
为了保证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汽车制动系统的散热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高性能的汽车会采用通风式制动盘、高性能的制动液等措施来增强散热,以减少热衰退的影响。
最后,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当汽车制动时,如果出现跑偏、侧滑或者失去转向能力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影响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因素较为复杂。
车辆的悬架系统、轮胎的磨损情况、制动系统左右轮制动力的分配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车辆左右轮的制动力不均衡,就容易在制动时发生跑偏现象;而轮胎磨损不均或者悬架系统出现故障,也可能导致车辆在制动时侧滑。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首先,制动距离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重要的参数之一、制动距离是指车辆在刹车操作后完全停下所需要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表示车辆制动性能越好,刹车的时效性越高。
制动距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动系统的性能、路面条件、车辆重量等。
对于乘用车而言,制动距离一般要求在60km/h时不超过18米。
其次,制动效能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动效能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所能产生的制动力与所需制动力之比。
制动效能越高,表示车辆制动能力越强。
制动效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片的材料、制动盘或制动鼓的质量等。
刹车稳定性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刹车稳定性是指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姿态变化程度,也即在制动过程中车身前倾或者侧倾的情况。
良好的刹车稳定性意味着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发生侧滑或抱死等现象。
刹车稳定性对于驾驶员的操控感和行车安全性都非常重要。
最后,在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时,制动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制动舒适性是指在制动过程中,乘坐车辆的人员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
制动舒适性好的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能够平稳地减速停车,不会产生明显的震动或者冲击感。
制动舒适性的提升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制动距离、制动效能、刹车稳定性和制动舒适性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的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指标的综合影响,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此外,随着汽车制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也在不断涌现,如刹车的响应时间和制动的可调性等,这些指标也将进一步完善汽车的制动性能评价体系。
制动效能法规要求值
制动效能是指车辆制动系统在制动时产生的减速度和制动力的大小,是评价车辆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根据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车辆制动效能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美国,制动效能要求通常由美国交通部(DOT)和美国车辆安全标准局(NHTSA)制定和监管。
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车辆制动系统必须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制动效能要求,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停车。
具体的制动效能要求会根据车辆类型、重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欧洲,制动效能要求则由欧洲联盟制定并由欧洲车辆安全标准局(ECE)监管。
根据欧洲联盟的相关法规,车辆制动系统必须符合特定的制动效能标准,以确保车辆在道路上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车辆制动效能的法规要求都是为了保障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行驶。
制动效能的要求涉及到制动系统的设计、材料选用、制动力分配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车辆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快速、稳定地停车。
车辆制动效能的法规要求是为了保护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减
速和停车。
制动效能的合规要求对于车辆制造商和汽车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标准,确保生产的车辆符合安全要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引言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合格的制动性能不仅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还可以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因此,汽车制造商和相关研究机构对汽车制动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刹车距离是指汽车从司机踩下刹车踏板到完全停下所需要的距离。
刹车距离可以分为冷刹车距离和热刹车距离两种情况进行评估。
冷刹车距离冷刹车距离是指车辆刚启动并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时的刹车距离。
冷刹车距离通常会比热刹车距离长,因为刹车盘和刹车片尚未达到工作温度,制动效果相对较差。
热刹车距离热刹车距离是指车辆在长时间行驶或频繁刹车后的刹车距离。
热刹车距离通常比冷刹车距离短,因为刹车盘和刹车片已经达到工作温度,制动效果更好。
热刹车距离也是考虑制动退化的重要指标。
制动力制动力是指汽车制动系统在给定条件下所能产生的制动效果。
它是通过测量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受到的减速度来评价的。
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密切相关。
制动力可以分为最大制动力和平均制动力两种指标。
最大制动力最大制动力是指汽车制动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减速度。
它反映了制动系统的强度和响应速度。
最大制动力越大,表示制动系统能够更快地将车辆停下来。
平均制动力平均制动力是指制动系统在整个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减速度。
它反映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能。
平均制动力的大小也可以影响到车辆的刹车舒适性。
ABS效果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防抱死制动系统,它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刹车压力来防止车轮在急刹车时抱死,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ABS效果是评估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ABS效果可以通过测试车辆在急刹车时抱死的轮胎数量和时间来评估。
ABS效果越好,表示车辆的制动性能更稳定、更可靠。
制动系统的温升汽车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制动系统无法有效散热,就会导致制动温度升高,影响制动效果。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为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载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性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
地面制动力可写为: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
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
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死滑移两种运动状态。
当制动踏板力 ( )较小时,踏板力和制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擦力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
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的增长成正比增长。
但当制动踏板力时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显然,地面制动力受轮胎与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值不可超过附着力,即当车轮抱死而拖滑后,随着制动踏板力继续增大(),制动器制动力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极限值后不再增长。
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汽车系统的组成越来越重要,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车辆制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通过一个非常稳定的减速过程。
因为车辆制动系统的失败会导致车辆的失败,这对车辆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对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才能对汽车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保障。
关键词:汽车制动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措施1、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1制动效能制动效能通常描述的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以较高速度行驶时,驾驶员遇到障碍或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车辆可以快速减速并停下的能力。
制动效能的两个指标,分别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速度为V0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行驶过的距离。
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地面附着条件、车辆载荷、发动机是否结合等许多因素有关。
不同车型在不同状态下的制动距离标准也不同。
制动力的变化间接反映了制动距离的变化,制动力是车辆强制减速并完全停车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测中,使用制动检测仪检测制动踏板力,制动力过大就会超出标准范围,驾驶人的强度会增加,驾驶员容易疲劳,从而对车辆行车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也越大,在制动时,制动减速度越大说明制动效果越好。
因此,制动减速度是评价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制动器具有抵御水衰退和热衰退的能力。
水衰退性是指在制动器表面浸入水后,水润滑作用会导致摩擦系数下降的现象。
行驶中的车辆由于制动鼓或盘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产生热量,这会使得摩擦片干燥。
但是当制动器浸水时,通常经过5-15次制动后,制动器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制动性能。
另外,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在下坡时进行连续制动或长时间高速行驶,制动鼓或盘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制动距离超出标准范围,这种现象称为汽车制动效能的热衰退性。
4.1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4.1.1 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4.1.1.1 制动力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为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载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性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
地面制动力可写为: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
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
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死滑移两种运动状态。
当制动踏板力( )较小时,踏板力和制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擦力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
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的增长成正比增长。
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但当制动踏板力时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显然,地面制动力受轮胎与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值不可超过附着力,即当车轮抱死而拖滑后,随着制动踏板力继续增大(),制动器制动力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极限值后不再增长。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总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3-2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导入新课: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或在下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及坡道驻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一般用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来评价。
1、制动减速度
是指制动时单位时间内车速的变化量。
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有关。
2、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而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3、制动距离
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出速度下,以规定踏板力急踩制动踏板时,从驾驶员右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时车辆所使的距离。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
速度(有附着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决定)、制动出速度。
因此及时维护车辆能缩短制动器起作用时间以及制动性能的稳定。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热衰退性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的抗热衰退性,是指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
因为制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器在热状态下能否保持有效的制动效能是衡量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2)水衰退性
当制动器被水浸湿时,应在汽车涉水后多踩几次制动踏板,是制动蹄和制动鼓摩擦生热迅速干燥。
三、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支转向能力。
1、制动跑偏
主要是由于左、右轮(尤其是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
为限制制动跑偏,要求前轴左、右制动力之差不大于该轴符负荷的5%,后轴为8%
2、制动侧滑与制动时转向能力的丧失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滑移。
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
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前线方向驶出,或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转向盘不能改变方
向的现象。
原因是转向轮抱死。
四、影响汽车制动性的主要因素
1、轴间负荷的分配:
负荷与制动力是成比例的,在制动过程中,轴间负荷发生改变,制动力分配也发生改变,最佳状态是前后轮同时接近滑移状态,可达到最好的制动效果。
如前轮滑移,汽车不能改变方向,失去操纵;如后轮滑移,汽车甩尾,失去稳定性。
2、制动力的调节和车轮防抱死:
现代汽车运用了一些压力调节装置如限压阀、比例阀等,用来调节汽车后轮的制动力,防止后车轮侧滑。
而防抱死装置主要防止车轮完全抱死,筒称ABS。
而现代的汽车可以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10%-20%的最佳状况。
3、汽车载重
汽车载重增加,制动距离增加,重心改变,制动距离改变。
制动时的车速:
制动时汽车速度越高,动量越大,制动距离越长。
4、发动机制动
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可以可使制动更加平均分配到车轮上,同时使车轮制动器的减少负担。
5、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决定了附着系数。
在泥泞路面、冰雪路面,附着系数小,制动效能差,制动距离增大,制动的稳定性也变坏。
6、驾驶技术
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对制动也有很大的影响,驾驶员根据不同交通情况、不同的路况,采取得当的制动措施,可以发挥更好的制动效能。
归纳小结:1、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2、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
作业:分析制动跑偏和制动时转向能力丧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