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化实验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一、引言普通生化实验(Gener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普通生化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普通生化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一:蛋白质的定性实验1.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通过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定性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特性,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显色或沉淀。
2.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入Biuret试剂和Millon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如果样品与Biuret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淡蓝变为紫色,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如果样品与Millon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白色变为红色,也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蛋白质。
四、实验二:酶的性质与活性测定1. 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了解酶的性质和活性测定方法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酶活性,可以确定酶对底物的催化效果和酶的活化或抑制情况。
2.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酶底物和辅酶溶液。
2.将一定量的酶底物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辅酶溶液。
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3.在一定时间内测量酶底物与辅酶溶液反应的光吸收度。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吸收度差异,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酶活性。
根据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可以初步评估酶的催化效果和活性。
五、实验三:核酸的分离与纯化1. 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对于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普通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天平称量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电子天平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2.称样中常用哪几种称量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减称量法?3.请说明称完样品后应做的结束工作。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直接法称量钢块编号:重量g2.加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要求,称取样品一份。
实(转载于: 写论文网: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际称得g。
3.差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范围,称取样品三份。
⑴⑵⑶W初W终W (g)实验二氯化钠的提纯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请简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式。
2.本实验中先除SO42-,后除Ca2+ 、Mg2+ 等离子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去除Ca2+、Mg2+、Ba2+ 等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4.为何要用HCl把溶液调节为pH 3~4?能否用其它酸?5.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什么应将蒸发皿周边析出的固体及时拨入溶液中?6.在检验产品纯度时,能否用自来水溶解NaCl?为什么?7.仔细阅读实验基础知识中试剂取用规则,煤气灯使用,蒸发浓缩与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有关内容。
二.实验部分1.提纯步骤及相应现象和数据记录提纯实验步骤(包括所用试剂与实际用量):现象和数据:2.定性分析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原料粗盐重g,获得提纯产物NaCl重g,产率产物纯度分析结论:2.问题与讨论:(1).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时,选择除杂试剂的标准是什么?(2). 加沉淀剂除杂质时,为了得到较大晶粒的沉淀,沉淀的条件是什么?(3).你认为本实验中影响提纯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篇二:大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一:大一化学实验》一、课程地位、意义及其要求“大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之一。
它与普通化学、化学分析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第1篇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普化实验课程则是化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近一年的普化实验课程学习,我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验技能的提升普化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我受益匪浅。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以下是我对实验技能提升的一些具体体会:1. 实验操作规范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实验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这使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实验技能多样化:普化实验课程涵盖了多种实验类型,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制备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掌握了多种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使我具备了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理论知识的巩固普化实验课程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实验技能,还要求我们理解实验背后的理论知识。
以下是我对理论知识巩固的一些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我对化学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使我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
2. 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分析。
这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兴趣的激发:普化实验课程使我认识到化学的奇妙之处,激发了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这种兴趣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普化实验课程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这使我有了与同学们合作的机会。
以下是我对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1.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
2. 沟通与协调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普通化学实验b 译码普通化学实验B是一种常用于教学实验室的基础化学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化学实验B的译码,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普通化学实验B的译码如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将化合物A与化合物B反应,得到化合物C并利用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和鉴定方法,最终确定化合物C的结构。
三、实验步骤:1. 配置实验用溶液:按照给定的配比,将化合物A与化合物B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实验用溶液。
2. 反应:将实验用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观察反应情况。
3. 分离:将反应混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学分离方法,如重力过滤、抽滤、蒸馏、结晶等,分离出单一的化合物C。
4. 提纯:利用适当的提纯方法(如重结晶、溶剂萃取等),提高化合物C的纯度。
5. 鉴定: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性质测试(如熔点、沸点、UV-Vis光谱等)和化学性质测试(如反应特性、化学反应的产物等),对化合物C进行鉴定,并推测其结构。
6.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化合物C的产率、收率等参数,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应穿戴实验服、实验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或吸入。
2. 注意操作仪器时的安全性,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
3. 遵循实验废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将废物分类处理。
根据以上译码,可以为普通化学实验B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一、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清单:1. 仪器:热板、恒温槽、过滤器、蒸馏装置、熔点仪等。
2. 试剂:化合物A、化合物B、溶剂等。
二、实验步骤详解及操作技巧:1.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按照给定的配比,将化合物A与化合物B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可以选择适用的溶剂。
2. 反应条件选择:根据反应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保证反应进行完全。
3. 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反应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如重力过滤、抽滤、蒸馏、结晶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化学原理1 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层次: ________________ 怛提交时间:________ 年________ 月________ 日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实验,详见《普通化学》(《化学原理1》)课件中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网址/jpk2013/pthx/fzsy.html ,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mol - dm Na2S溶液,振荡,观察沉淀的颜色变化,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 -3-试管中加入2滴0.1 mol - dm Pb(NQ)2溶液,再用滴管加入4滴0.1 mol - dm N&SQ溶液,有白色沉淀硫酸铅生成;用电动离心机离心沉降,然后在沉淀中加入8滴0.1 mol - dm-3 KI溶液,振荡,发现白色沉淀转为黄色沉淀。
再在沉淀物中加入4滴Na2CQ饱和溶液,振荡,发现黄色沉淀转为白色沉淀。
3-再用滴管加入4滴0.1 mol - dm NaaS溶液,振荡,发现白色沉淀转为黑色沉淀硫化铅。
3 -3-(4)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 mol - dm MgC2溶液,再逐滴加入2 mol - dm NH水溶液,_3 、. -3此时生成的沉淀是什么?然后分别加入 2 mol - dm HCl溶液、固体NHAc和2 mol - dm NaQH溶液,观察沉淀是否都溶解?解释之。
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引言大学普通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通过该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一般内容和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并对一些常见的实验进行详细讲解。
实验内容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内容广泛,包括物质的性质鉴定、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实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包括实验室危险品的标识与处理、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等。
2.基础实验: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
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实验。
3.定量分析实验: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4.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和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包括有机合成反应、分离纯化技术、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等。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实验室技术在大学普通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室技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1.称量技术:学生需要掌握精确称量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使用天平、量筒、容量瓶等仪器进行准确称量。
2.溶液的配制:学生需要学会按照配制比例和溶液浓度的要求,正确配制溶液。
3.试剂的挥发和分液:在一些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试剂的挥发和分液的技术,以便分离和提取需要的物质。
4.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如酸碱滴定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常见实验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能够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反应特点,掌握通过酸碱滴定确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一 氯化钠的提纯
粗食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有K +
、Ca 2+
、Mg 2+
和SO 42-
等相应盐类的可溶性的杂质。
不溶性杂质可以将氯化钠溶于水后用过滤法除去,Ca 2+和Mg 2+及SO 42-则要用离子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才能除去,处理的方法是:先加入稍微过量的BaCl 2溶液,溶液中
的SO 42-便转为难溶的BaSO 4沉淀而除去。
SO 42- + Ba 2+ = BaSO 4 ↓
过滤掉BaSO 4沉淀之后的溶液再加入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液,Ca 2+
、Mg 2+
及过量的Ba 2+
便都生成沉淀:
Ca 2+
+ CO 32- = CaCO 3 ↓ Ba 2+
+ CO 32- = BaCO 3 ↓
2Mg 2+
+ 2OH - + CO 32- = Mg 2(OH)2CO 3 ↓
过滤后原溶液中的Ca 2+
、Mg 2+
和过量的Ba 2+
都已除去,但又引进了过量的Na 2CO 3和NaOH 。
最后再用纯的盐酸将溶液调至微酸性以中和OH -和破坏CO 32-离子。
OH - + H + = H 2O CO 32- + 2H + = CO 2 ↓+ H 2O
粗食盐中的K +与这些沉淀剂不起作用,仍留在溶液中。
由于KCl 的含量少而溶解度很大,所以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NaCl 结晶析出,而KCl 绝大部分仍留在母液内而与NaCl 分离。
实验二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按酸碱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比,酸碱完全中和时满足B
B B A A A V
C V C νν=,酸碱滴定的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
通常,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要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
其变色点(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 成为滴定终点。
选用指示剂应注意:(1)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 (2)颜色变化明显 (3)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故只能选用标定法来配制。
基准物质草酸的分子式确定,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准确测量,所以用草酸(H 2C 2O 4·2H 2O )为基准物质,配制H 2C 2O 4
标准溶液。
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用H 2C 2O 4标准溶液标定NaOH 溶液;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定后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Cl 溶液,从而得到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率
S 2O 82-+3I -⇄2SO 42-+I 3- v=-△c (S 2O 82-)/△t=Kc m
(S 2O 82-)c n
(I -),因为I 3-遇淀粉使溶液变蓝色,需引入 2 S 2O 3+ I 3-⇄ S 4O 62-+3I -,即在(NH4)2 S 2O 8与KI 混合之前,先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 S 2O 3和淀粉指示剂。
△c (S 2O 82-)=△c (S 2O 32-),v=-△c (S 2O 32-)/2△t
= Kc m (S 2O 82-)c n (I -),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改变S 2O 82-,I -浓度,可测得一系列反应速率,计算出反应级数、反引发速率常数。
改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则可了解温度或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计算出Ea.
实验四 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CH 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2HAc(aq)+H O(l)
⇄
+-
3H O (aq)+Ac (aq)
忽略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
首先,一元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其次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定弱酸的pH 值,由pH =
-lg[H 3O +], 可计算出其中的[H 3O +]。
对于一元弱酸,当c /K a ≥500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
3[H O ]
c
α≈
+2
3a [H O ]
K c
=
由此可计算出醋酸在不同浓度时的解离度(α)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a K )。
或者也可由2
a
K c α
=计算出弱酸的解离常数(a K )。
+-+2
33a [H O ][A c ][H O ]
[H A c][H A c]K =≈
实验七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易溶于水,是一种浅绿色晶体,比一般的亚铁盐稳定,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常用来配制亚铁离子溶液。
实验中常采用过量的铁屑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
Fe + H2SO4 = FeSO4 + H2↑
再将等摩尔的FeSO4与饱和的(NH4)2SO4反应,生成复盐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
由于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该复盐的各个组分的溶解度都要小,因此蒸发上述混合溶液可使浅绿色硫酸亚铁铵晶体析出。
实验二十五 水的净化及硬度测定
水中含有的杂质离子可以用化学试剂来定性鉴别,也可以用配位滴定的方法加以定量分析,一般以水中的Ca 2+
、Mg 2+
含量(mmol ·L -1
)来表示,含Ca 2+、Mg 2+
越多,水的硬度越高,纯度越低,相应地水质越差。
水中的Ca 2+
、Mg 2+
用配位滴定方法测定,EDTA 是配合剂,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Ca 2+含量=
1000c 1⨯Vsh
V , Mg 2+含量
=
1000
sh
)c(12⨯-V V V ,水的硬度=
1000c 2⨯Vsh
V ,也可以用电导率仪测定水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