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拜年礼仪
- 格式:docx
- 大小:12.60 KB
- 文档页数:1
拜年礼仪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与禁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而在春节期间,拜年礼仪则是人们重要的一部分。
拜年礼仪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然而,与拜年礼仪相对应的也会有一些禁忌,不当的举止可能会冒犯他人,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禁忌。
本文将就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与禁忌进行论述。
一、拜年礼仪1. 问候祝福: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互相问候和祝福。
当我们拜访亲朋好友时,应该先向长辈和年长者问候,称呼要尊敬适当。
“过年好”、“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是常用的祝福语,表达出友好和善意是拜年礼仪的重要部分。
2. 送礼物:春节是中国人互赠礼物的时刻。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寓意的礼物,比如鲜花、糖果、水果、茶叶等。
同时,礼品的包装也需要有讲究,包装要整洁美观,表达出自己的心意。
3. 敬茶敬酒: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敬茶或敬酒是一种表达敬意和感谢的方式。
当我们敬茶或敬酒时,应该双手递上,并使用比我们年纪小或地位低的人的手靠近自己的手,以示尊重。
4. 红包礼金:除了传统的礼物,春节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拜年礼仪就是给红包,也就是给孩子和晚辈压岁钱,祝福他们健康成长。
在给红包时,要注意金额要适中,不要过分。
同时,给红包的动作要得体,应该双手递上并深鞠躬,以示恭敬。
二、拜年禁忌1. 不宜提及不吉利的事物:在拜年过程中,避免提及与疾病、死亡、哭泣等不吉利的话题,以免给他人带来困扰和遗憾。
相反,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喜庆和愉快的情绪。
2. 不宜访问丧家:春节期间,尽量避免前往探望悲伤家庭,访问丧家。
春节是一个欢乐的时刻,应该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适和压力。
3. 避免讨债和计较:春节是一个团聚和和谐的节日,讨债和计较的事情应该放在节后处理。
在拜年过程中,我们要和谐友善,以避免破坏良好的氛围。
4. 不宜破坏公共秩序: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庆祝,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公共秩序。
在走亲访友和购物过程中,要遵守纪律,排队等候,不乱丢垃圾,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安全。
春节亲朋好友的拜年礼仪与问候语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在这个节日里亲朋好友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良好的祝愿。
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和遵守春节拜年的礼仪和问候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节亲朋好友的拜年礼仪和常用问候语。
一、拜年礼仪1. 早起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在清晨起床后,整理好仪容仪表,然后拜访亲朋好友,并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这一举动体现了对友情和家族纽带的重视。
2. 笑脸相迎:当你前往拜访亲朋好友时,要带上微笑,以示善意和友好。
在交流时,语气要和善,并以礼貌待人。
3. 先辈优先:如果你是年长者的拜访者,你应该首先向他们拜年,表示尊重和敬意。
年长者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4. 红包赠送:在拜访亲朋好友时,通常会送红包作为节日礼物。
红包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好运和财富。
对于长辈,年轻一辈通常会在拜年时送上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二、常用问候语1. 恭喜发财:这是最常见的春节问候语之一,表示对对方财富和好运的祝福。
2. 心想事成:表达对他人事业成功或愿望实现的美好祝愿。
3. 吉祥如意:祝愿对方事事顺利,好运连连。
4. 健康长寿:希望对方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5. 和气生财:表达希望友好和和谐带来财富的心愿。
6. 阖家幸福:希望对方和他们的家人幸福快乐。
7. 万事如意:祝愿对方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8. 步步高升:表达对他人事业顺利发展的祝愿。
9. 笑口常开:希望对方一直开心快乐。
10. 春节快乐:简单而直接的祝福语,表达对对方春节愉快的祝愿。
总结:春节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拜年礼仪和问候语在这个时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遵守这些礼仪并使用恰当的问候语,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传递友善和美好的祝愿。
无论是早起拜年,笑脸相迎,还是赠送红包,都是传统和习俗的一部分。
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和问候,我们可以共同庆祝春节的到来,并祈求幸福、健康和繁荣。
春节期间的祈福与拜年礼仪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祈福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通过祈福和互相拜年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亲人朋友的祝福。
下面将介绍春节期间的祈福与拜年礼仪。
一、祈福的方式和意义1.烧香祈福: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去寺庙或神庙烧香祈福。
烧香是一种尊重和虔诚的表达方式,通过向神灵祈求庇佑来寻求好运和幸福。
在烧香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默念自己的愿望和祈福的内容,表达对健康、财富、平安等方面的期望。
2.祭祖祈福:祭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传统礼仪之一,尤其在春节期间更加重要。
通过祭祖祈福,人们向已经离世的祖先致敬,感恩祖先的关爱和辛勤劳动,同时也希望祖先庇佑后代子孙平安、幸福。
祭祖的方式可以是烧香、献花、上香,也可以通过举行祭祖仪式来表达诚挚的敬意。
3.写春联祈福:春联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红色条幅,上面写着吉祥寓意的对联。
人们通常会在春节前写春联,一方面是为了装饰家居,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福。
在写春联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运用到吉祥的词语,并寄予祝福的含义,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二、拜年的流程和礼仪1.长辈拜年: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长辈通常会在春节拜年时给予更高的重视。
在拜年前准备好红包和礼物,然后以这些礼物为载体向长辈表示祝福。
拜年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守吉利的礼仪,比如在拜年时说吉祥的话语,如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并尽量避免提及一些不吉利的话题。
2.亲友拜年:除了长辈,亲友之间也常常互相拜年以表达祝福和关心之情。
在亲友拜年时,同样要准备好红包和礼品,并向对方表达美好的祝愿。
同时,还可以询问对方最近的情况,互相分享喜悦和忧愁,拉近友情间的距离。
3.不同地区的礼仪差异:中国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春节期间的祈福和拜年礼仪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的拜年多以握手、问好和赠送礼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拜年则更强调鞠躬、磕头和行礼。
因此,在拜年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来进行礼仪动作和表达方式,以示尊重和体谅。
春节拜年和送贺的礼仪规范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互相拜年和送贺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遵循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以表达对亲友的关心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春节拜年和送贺的礼仪规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春节拜年礼仪规范1. 打扮整齐鲜艳在春节拜年时,人们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以展示自己的精神焕发和喜庆的心情。
对于男性来说,传统的服饰如中式唐装、旗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则可以选择华丽多彩的旗袍或汉服。
穿戴整齐而鲜艳的装扮,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 守时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提前约定好拜访的时间,并且要尽量准时赶到,以示尊重和重视。
对于长辈,我们应该尊敬地先行拜年,而对于同辈或晚辈的亲友,互相问候,表达节日祝福。
3. 祭拜祖先传统上,春节是人们祭拜祖先的重要时刻。
在拜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香烛和供品,在祖先牌位前虔诚地烧香、献花,并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4. 恭敬见面礼在见到长辈、师长或年长的亲友时,我们要恭敬地行走三步,弯腰鞠躬,同时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如“新春快乐”、“身体健康”等。
这样的举止能够展示我们尊敬长辈的态度,并传递出春节的美好祝愿。
5. 传递红包在春节期间,送红包是一种传统而又重要的礼仪。
红包中通常放有一定金额的现金,代表着送礼人的祝福和对受礼人的关爱。
对于长辈,我们可以按照习俗给予更大数量的红包,而对于晚辈或年幼的孩子,金额可以适当少一些。
红包的送达方式可以是手递手,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方式进行转账。
二、春节送贺礼仪规范1. 选择合适的贺礼在春节期间,送贺礼是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贺礼的选择应考虑到对方的喜好和年龄,如鲜花、水果篮、糕点、酒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尽量避免送钟表、鞋子等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在中文中有不吉利的寓意。
2. 贺词的落款在送贺礼时,可以附上一张祝贺卡,并在上面写下对对方的祝福和问候。
在写贺词时,应注意在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礼貌和真诚。
春节期间的传统拜年活动拜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之一。
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都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以下是春节期间传统的拜年活动。
1. 挨家挨户的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挨家挨户地拜访亲朋好友。
他们会提前准备好礼物,例如水果、糖果等,然后去对方家中拜年。
拜年时,人们常常会说一些吉祥的话,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美好期盼。
被拜访的人则会热情地接待客人,品尝礼物,互相交流新年的喜庆氛围。
2. 长辈、亲戚间的拜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春节期间,年轻一代会前往长辈家中拜年,并给长辈磕头以表示敬意。
长辈则会回赠红包作为祝福和回应。
这是一种传统的尊敬和感恩的表达方式,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拜年方式。
3. 公司、机关的拜年除了家庭之外,人们还会在公司、机关等职场环境中进行拜年活动。
员工或同事们会互相拜年、交换新年祝福,并举办各种联欢活动,如晚会、年会等。
这也是人们建立和加强职场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4. 庙会及其他庆祝活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办庙会等传统庆祝活动,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居民。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表演,尝试传统美食,购买特色商品等。
庙会是人们欢度春节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一种传统拜年和社交的形式。
总结:春节期间的传统拜年活动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统之一。
人们通过拜访亲朋好友、长辈,以及公司、机关等场所进行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庙会和其他传统庆祝活动也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欢度节日的场所。
如此传统的拜年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习俗。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与朋友相聚,拜年活动都充满了喜庆和温馨的氛围,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希望。
拜年礼仪和注意事项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每逢春节,人们都会互相拜年祝福,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在拜年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礼仪和事项,以确保和谐愉快的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拜年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一、恭贺新春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这是传统的拜年方式。
当你到别人家拜年时,要注意以下礼仪:1. 穿着整洁得体:在拜访他人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穿着整洁得体,展示出热情和尊重。
2. 祝福与祝贺:进入别人家时,首先要向主人致以新年的祝福,例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等。
除了送上祝福,也可以恭贺主人家庭团圆、幸福美满。
3. 递交红包:递交红包是春节拜年中常见的礼仪。
在拜年时,可以递交一封装有红包的红封袋,代表着对主人的祝福和祝贺。
当收到红包时,要立即谢谢,并且一般不要在主人面前打开。
二、探访亲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亲友家中拜年。
当我们去拜访亲友时,需要注意以下礼仪:1. 提前打电话:在拜访亲友之前,最好提前致电告知拜访的时间和一些细节。
这样能够让亲友有时间安排,并避免拜访时的尴尬。
2. 带礼物:拜访亲友时,可以带上一些礼物,如水果、茶叶或糕点等。
这些小礼物可以表达你的心意,代表着对亲友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3. 团圆夜拜访:在农历除夕的团圆夜,人们通常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如果你想要去拜访亲友,最好在团圆夜之前或之后进行。
团圆夜时,家人希望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不宜外出拜访亲友。
三、注意事项除了以上的礼仪,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愉快的拜年体验:1. 尊重长辈:在拜访时,要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亲友。
在与长辈交谈时,要注意言辞和礼仪,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2. 避免敏感话题:在拜年交谈中,要尽量避免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金钱等。
避免引发争议和尴尬的情况,保持愉快和谐的氛围。
3. 尊重别人的信仰:中国的春节是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习俗。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春节将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人们亲朋好友相聚、互致祝福的时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的春节文化,以下将介绍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
拜年,即是指在新年期间走访亲友,表达祝福和问候的传统文化活动。
而在拜年过程中,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春节期间拜年的一些常见礼仪。
1. 穿着整洁在拜年时,我们要注意穿着整洁大方。
男士可以选择传统的中式服饰,如唐装或对襟长袍,并搭配整齐的发型及干净的鞋子。
女士可以选择传统的旗袍或汉服,确保服饰干净、华丽。
穿着整洁不仅彰显了对节日的尊重,也为我们走访亲友时增添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2. 祝福话语在拜年时,我们应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祝福。
可以说一些吉祥的话语,例如:“祝你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恭贺新禧,万事如意!”等。
这样的祝福话语能够传达出我们对亲友们的美好祝愿,也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3. 手持礼物在拜年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礼物。
礼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对方的喜好及身份地位,可以是一些传统的吉祥物,如福字、金元宝、鞭炮等。
也可以是一些实用的礼品,如水果、糖果、茶叶等。
在递交礼物时,我们应该用双手递交,并向对方表示真挚的祝福。
同时,当对方给予礼物时,我们也要谦虚地接受。
4. 注意顺序在春节期间,长辈和年长的亲友通常会先拜年给晚辈或年幼的亲朋好友。
而且,夫妻一同前往拜访时,通常应先由丈夫先行拜年,然后妻子再次拜年。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5. 温馨礼节在拜年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细微的礼节。
如进入他人家时,应主动脱鞋。
在长辈家中,可以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清洗碗筷、打扫卫生等。
此外,在拜年时要注意言谈举止,不要过于随意,尊重对方的家庭规矩和习惯。
总之,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遵守和传承这些礼仪,不仅能够增进家人、亲友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体现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尊重。
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一、准备礼物
1、守岁礼:送祝福中填充的红包,一般是发给小孩的;
2、开门礼:大人间拜访家里的礼物,比如糖果,酒类等;
3、敬香礼:大众为尊敬祖先烧纸钱和香;
4、表礼:受访者坐好后,拜访者跪地行拜礼;
二、拜年仪式
1、拜年台:将祭祖台与拜年台拼接在一起,表示尊敬和祝福;
2、传福礼:贴春联、装春联,祝福每一家;
3、朝拜:跪在地Mapa拜礼,表示心怀敬意;
4、称颂:此拜年习俗可以用多种仪式,最常见的就是祝颂、祝词、祝福等;
三、传统食品
1、过年大餐:过年是家家好席,吃团圆饭,特制大餐;
2、特色面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年夜饭,如北方有手抓饼、肉夹馍等;
3、糕点:大年夜许多家庭都会准备汤圆、年糕等糕点;
4、桃园结:桃枝当成一个环,表示夫妻互相吻合,结交长久。
四、新年娱乐
1、放鞭炮:迎接新年的象征,庆祝新年到来;
2、ATA投石:大家放投石在场上,有祝福之意;
3、看小品:很多的小品充满着乐趣,为大家带来喜悦;
4、舞龙灯:一些地方会舞龙灯,仪式盛大,充满了庆祝新年的气氛。
五、其它
1、烟花:大家一起点燃烟花,让烟花的精彩拉近大家的距离;
2、送祝福:发送新年祝福,祝福全家、朋友新年快乐;
3、聊天团圆:亲戚朋友们团聚,Commenter唠嗑、唱歌、谈天,让爱更加陪伴;
4、对对联:将对联装饰在屋子里,让家中充满新年喜庆的气氛。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如何向长辈拜年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穿上新衣,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敬意。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尤其是向长辈拜年更是一种尊重和传统。
本文将介绍拜年礼仪以及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拜年礼仪1. 准备红包:在拜年时,准备红包是传统的做法。
红包通常是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选择红包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准备金额,一般来说,数额应该是偶数,如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在挑选红包袋子时,尽量选择红色或有喜庆图案的,以增添节日氛围。
2. 穿着得体:在拜年时,穿着得体是很重要的。
男性宜穿正式的西装或传统的中式礼服,女性可以选择大方得体的旗袍或礼服。
衣着整洁、得体,既显示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彰显出拜年的庄重氛围。
3. 礼节性的寒暄:在拜年时,需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寒暄语言。
可以用简洁而亲切的话语,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来表达祝福之意。
同时,要注意使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二、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1. 先辈在前:在拜年时,先拜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礼节。
按照年龄和辈分,先拜年长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叔叔、阿姨等。
这种做法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家族传统的继承。
2. 敬献红包:向长辈拜年时,应当准备红包并亲手递给长辈。
将红包递给长辈时,要用双手呈上,并保持微笑和微弯的体态,以示敬意和谦卑。
长辈接过红包后,可以适当感谢和询问身体健康等情况。
3. 诚挚祝福:除了递红包外,同时表达自己的祝福是很重要的。
可以用礼貌委婉的语言表达,如“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新年事事如意”等。
祝福需要真诚和具体,可以根据长辈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祝福语。
4. 恭敬问安:向长辈拜年时,可以适当进行问安。
可以询问长辈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等情况,表示自己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向长辈请教一些长辈经验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虚心和孝心。
拜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顺利。
拜年礼仪是拜年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规范和传统习俗,下面是关于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
1.拜年时间:在中国,拜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之间进行,而以正月初一和初二拜年最为重要。
2.拜年方式:拜年时,长辈通常率先拜年,然后晚辈回拜。
一般是从长辈的家庭开始,逐渐向外延伸。
3.拜年姿势:拜年时,通常要双脚踩实,身体保持挺直,双手合十。
4.拜年祝福语:拜年时需要用吉祥话或祝福语祝福对方,如“恭贺新禧、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等。
同时,还可以用红包等形式辅助祝福。
5.穿着:拜年时应穿着整洁大方,尤其是年长者要穿上正装或汉服,显示尊重和庄重。
6.出行顺序:拜年时,一般要按照长幼有序,即先拜年给年长者,再拜年给晚辈。
7.拜年礼物:拜年时,可以带上一些小礼物,如水果、茶叶、糖果等,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心愿。
8.拜年物品:拜年时可以带上红包、对联、年画等民俗物品,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9.意义:拜年除了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更重要的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怀和祝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10.传统禁忌:在拜年过程中,也要遵守一些传统的禁忌,如不在别人家中传递带鱼、蛋糕等倒霉食品,不在家中高声喧哗,不提及不幸的话题等。
11.年夜饭:拜年的重要环节还包括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美味佳肴,增进亲情和团聚的意义。
12.拜年地点:在一些地方,拜年还有不同的传统之一,比如在北京,人们会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然后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祝福。
总之,拜年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之一、通过拜年,我们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加强家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与朋友、亲戚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表达对新年美好愿景的一种方式。
因此,了解和遵守拜年礼仪是每个人应当做好的事情,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共同分享喜悦和幸福。
春节的拜年礼仪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儿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如今,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伙儿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咨询候日子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普通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未动分毫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未来,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钞票"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未来,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欢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织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
朝官往来,则多泛爱别专……"。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别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成为时尚。
"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医生实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当时士医生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刻,也耗费精力,所以有些关系别大紧密的朋友就别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别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别嫌虚"。
这个地方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咨询候,既方便又有用,乃至今日仍盛行别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进展,拜年的习俗亦别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如今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