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追问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英语教学中一系列问题链追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英语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还能够激发他们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使用一系列问题链追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系列问题链追问。
1.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Tom.2.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China.3. 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Beijing.4.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Beijing?- 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and it has a long history.这是一个简单的示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信息到国家信息,再到城市信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展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系列问题链追问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1. What is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refers to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average weather patterns that have come to define Earth’s loc al,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s.2. Why is climate change happening?- Climate change is happening because of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burning fossil fuels, deforestation,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which release greenhouse gases into the atmosphere.3. 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include rising global temperatures, melting ice caps, sea level rise,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后果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1882020年35期总第527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追问策略文/吴 娟在黑板上用英语进行记录,记录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抄写下来,但是不需要进行强行背诵。
3.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科,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有所不同,英语缺少相应的应用场景,小学英语更注重学生积累英语词汇,但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不受学生欢迎。
为了避免出现传统课堂中生硬、死板、气氛沉闷等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充分地构思追问问题,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例如,在讲解现在进行时语法点时,教师可以学生自身的状态举例子,提问学生A“What is student B doing”,学生A看了一眼学生B回答说“He is taking notes”,教师继续追问“What colour is his notebook”在学生A回答之后,让其将表示颜色的单词写在黑板上,通过追问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二、 当下小学英语课堂追问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学追问策略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提问技巧,提问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回答是否属实,追问时学生的回答若超出教师的准备是否有第二套方案;第二方面是提问内容方面,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是否具有针对性,提问与追问是否有逻辑关系,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1. 提问技巧。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现阶段英语教师在提问技巧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即“乱提问、急提问、干提问、飘提问”。
乱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问顺序十分混乱,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概念,应该在开头提出的问题却最后提出;应该在课中做引导问题却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回答过的问题反复提出,教师的问题毫无逻辑顺序,学生也抓不住教师的教学主旨。
急提问是指,教师在安排提问时使用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问完后给学生预留的回答时间也不多,只是讲到这里突然想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一看时间不够充足,只能让学生快速回答,学生还没理解透彻就已经抛弃这个问题了。
巧用“Free Talk” 激活新知【摘要】为了充分使用好“Free talk”,教师必须关注谈话内容,适时地进行有效追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而展开有效的课堂教与学。
【关键词】Free talk;有效追问;激活新知Free talk(自由交谈)是小学英语课堂新授课前的一种常见的热身教学方式,是指课前3-5分钟的师生或生生之间开展的口语交流活动。
Free talk环节,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可以加强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追问是在free talk时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谈论话题进行继续提问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能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更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Free talk的有效追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顺利推进谈话活动。
一、“Free talk”中存在的问题“Free talk”是英语课堂教学前预热环节中的重要手段。
但不少教师感觉到,无论是自身教学或是在听课时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Free talk”只是一系列简单的问与答,有时给人的感觉只是新课的点缀,它和新课的内容根本没关系,或者即使有联系,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现象一:Talk的内容过于简单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课前都会有一个warm-up,便于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常常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 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are you?Are you happy? Now let's sing a song.OK?” 等,这些客套的寒暄,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浮于形式,对整个课堂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现象二:追问内容空泛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质量不高,普遍使用率最高的就是“OK?Understand?Yes or no?Do you like it?”这种追问学生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很多学生都是人云亦云,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显空泛。
对英语教学中“课堂追问”的反思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追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使用课堂追问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应该用追问来惩罚学生或让学生感到尴尬或困惑。
追问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并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指导。
2. 不应该使用太高难度或太专业的问题。
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而且可能会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不应该只追问部分学生。
教师应该尝试平均分配问题,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
4. 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追问应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不是批判或压抑学生的思想。
综上所述,课堂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平衡追问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尊重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果。
追问中的学问摘要: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巧妙地追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追问工具性人文性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然而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一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旧知,或者学习新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为了交际而交际,而并非为了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师生语言交流缺乏真实性、趣味性和延展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追问,即“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追问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英语是社会符号,是人们用来交流信息、表达意义的工具,这是语言学界对英语工具性达成的共识。
于是,语言教学作为教育活动,自然地具有工具性特征,这是英语教学本质的内在规定,也是语言教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必然要求。
不难理解,以英语作为教学内容的英语教学也毋庸置疑地具有了工具性特征,对教学双方来讲,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知识的应用,发展学习者应用语言进行信息、情感交流成为英语教学追求的目标。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question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s. Questioning is considered a fundamental teaching strategy that can engage students, stimulat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mot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he use of question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1.2 研究目的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hope to highlight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questioning can have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s well as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Additionally, by identify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potentia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is study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or promot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elementary English classrooms.Ultimately,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instruction and support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students in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2. 正文2.1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小学阶段。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追问
现如今,教师备课的模式通常是集体备课、论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等可以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备课形式,最后形成教案、课件,这些都是显性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环节。
然而,面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的问题或状况,隐性备课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隐性备课也有利于实现课堂的有效追问,从而实现课堂目标有效、高效的生成。
本文将从隐性备课的角度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有效追问的实现。
隐性备课备什么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就认为是写教案,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
教师备课不只是写文字教案,还包括隐性备课。
隐性备课作为一种隐而不露的备课方式,却对上好课具有极大的潜在影响,是教师的学养累积,是教师的反思,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证明。
备教材备教材是一线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想上好课,先要钻研教材、读懂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
教师要有钉子精神,要能“钻进去”,要把握教材的“二度三点”。
“三点”是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每篇教案都离不开这三点。
教师要善于发掘、洞悉教材的这三点才能将课堂教学高效
化。
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备学生是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一步。
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
在备课时,教师应进行思考:①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心是什么?(心理学选择原理――兴趣)②我的学生需要什么?(目的论选择原理――有用)③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价值论选择原理――价值)只有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一落实,进而理解学生,教在心灵。
备“内功” 隐性备课是教师学养累积的表现,是教师的内功。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功”。
笔者认为,隐性备课是学养的积累,学养累积需要教师广泛阅读。
教师要多读书,将阅读变成习惯。
追问的艺术
追问要有导向性英语课堂中的free talk 是师生交流最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要在追问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就能使学生对所探索的内容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要引导学生去
回答难度越来越高的问题。
追问要有启发性英语课堂中的追问一定要有启发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善于启发学生的智慧以及与问题相关的答案。
追问要会“追”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努力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说得更自然、更投入。
在提问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任、民主、平等和尊重,这有助于教师掌控谈话内容,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
隐性备课对课堂追问艺术的体现
镜头一: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沈峰在执教六年级的课时,学生问有关沈峰老师的名字、喜欢的颜色和动物之后,一个学生突然提问:
S1: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
T(追问):Go to the park? Yes, I’d love to. Now? Shall we go to the park now?
S1:No.
T(追问):When are we going to the park?(停顿,接着追问) After the class,right?
S1:(思考沉默)At the weekend.
T:At the weekend. OK,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So we’re going to…
镜头一充分表现了沈峰老师高超的课堂追问技巧。
一位学生的意外提问并没有让沈老师感到措手不及,而是顺应学生提的问题反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反问,引发学生思考以往所学的相关句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回答,既增加了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镜头二:全国著名小学英语教师林丽在执教五年级《jobs》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她与学生有着这样的对话:
T: What’s my name?
S: May.
T: What’s my job?
S: Teacher.
T:What food do I like? Why?
S: Cake. Because it’s yummy.
T: What animal do I like?
S:Pig. Because they are lovely.
T: Can you tell me the things you like, using the sentences. First say it to your partner.
镜头二看起来是一段很简单、平常的对话,但是其覆盖了很多内容。
其中包括了老师的姓名、工作、爱好等,学
生在与教师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需要从以往所学的句型中找出与问题相匹配的答案,同时,林老师在设计这个free talk 时也是为了接下来的chant环节做铺垫。
其chant句型是“I like…,because it’s…”,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追问是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追问是一种艺术,是对教师“内功”的考验,但是这种“内功”仅仅依靠抄教案是达不到的,所以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要注意隐性备课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