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我喜欢这么一首诗:“马车驶回遥远的岁月...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7.75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现代诗歌阅读一、(2019·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在苏格兰高原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解析D项,“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
原诗中有“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可见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并没有渺小感。
答案 D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B项,没有“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也不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 B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解析①回到原文,找到句子(或者概念)的上下文;②根据上下文,紧扣中心,合理推测这句话的含义;③一般要答出两层以上的含义(仅仅短短的一句话除外)。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2019•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第10讲现代诗歌阅读(2018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泞,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9.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 分)10.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旬作简要分析。
(3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答案:9."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
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
“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2分)10.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
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3分)(2019成都中考)四、语言运用(共12分)12.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2分)(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
答案示例:①六月里,荷花放,花中君子美名扬。
②九月里,菊花黄,东篱采菊登高忙。
黎明时分阅读理解答案一.阅读永远的风景①我喜欢这么一首诗:马车驶回遥远的岁月/运来玉黍和小米/夕阳返照村巷/流水泣入瓷器/那人在瓷器外/稳坐青山/横吹牧笛这是一幅圆融的古朴画卷,每个读到它的人,都会听到那平和之中的的苍凉,而这种苍凉却正是最有魅力的笛声。
②现在我的女儿就在我椅背的空地上拉着那把吱吱嘎嘎的小提琴,所有音符从脑后飞来,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但我能听得出来,这种还很欠火候的琴声,依然在表现着一股生命的朝气,那是最真实最自然的音乐。
③而在我的眼前,在这种远非流水之音的背景上,我总能看到一幅永远的风景,只要我想要看到,无论我闭上或大睁双眼,那种要让人从心底涌出深秋之箫声的图景就会发现,那就是我的母亲和她那永远灰蓝的.衣襟。
④说实话,对于母亲,在我这个做儿子的心中,已经是很陌生的一种存在。
我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妈妈是怎样拖拉着我们这个家走过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惟一能记住的就是,他的鬓发的变化,由我离家时的花白鬓角,到我携妻带子归家时的华发漫生,直到今年我再踏进家门,见到母亲满头银丝时,我的那颗在外面世界飘流了许久的心,马上感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伤痛。
可母亲却是用一种略带几分客气的热情接待了我和我的家人。
⑤临别的那儿日,我就在心里暗自鼓励自己在离别的那一瞬间,要像小时候那样去吻一次我的母亲。
启程前的那个夜晚,我坐在客厅里读书,母亲在洗濯着头发,边洗边对我说:这头发已经全白了。
我急忙放下书,手忙脚乱地给母亲倒水,拿毛巾,看着那缕缕白发在水波中游动,似乎所有的生命旅程都在炙烤着我,令我羞愧难当。
而母亲,用毛巾包裹着头发,抬眼看看伫立在她面前的我,眼睛里闪烁出一丝闪亮的光芒,我知道母亲的心里一定比我此时想得更多。
但母亲只轻轻说了一句:睡吧,明天要上路了。
⑥黎明时分,送我们去车站的车已至楼下,父亲和母亲站在古长安的晨曦中。
我和父亲握手告别后,想再去握住母亲的手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吻别我的母亲,可就在两手相触的一瞬,母亲下意识地缩回手臂。
2019-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一百天57(含解析)评价月日班级姓名一、古诗词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作者是(朝代)著名词人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将:..③亲万民,实.府库,实:② 方是之时,是:.④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6、选出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A.所以动心忍心,曾益其所不能..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7、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三、代文(一)叙文花衣和日本残雪①我家里小孩多,布票不用,母就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我做衣服。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皮火车吴晨翔1.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
它穿梭在城乡之间,见证了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2.那时候,绿皮火车是我们去往乡下的主要交通工具。
每当我们放假回家,父母总会带着我和妹妹,背上书包,走在通往火车站的路上。
记忆中的火车站总是熙熙攘攘,人们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3.绿皮火车车厢里拥挤而热闹。
我们坐在硬座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感受着岁月的流转。
火车缓缓驶过田野、村庄、河流,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4.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窗边,看着火车窗外的一切。
每当火车经过一段弯曲的铁路,车身倾斜,窗外的风景也随之变幻。
我仿佛能感受到火车穿越时空的力量,带着我们驶向遥远的故乡。
5.绿皮火车上的乘客来自各行各业,有务工的农民、归乡的游子、探亲的旅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彼此的故事,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那时的我们,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但内心的温暖和快乐却从未减少。
6.绿皮火车上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火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和家人团聚,享受着家的温暖。
而离别时,绿皮火车又带着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皮火车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高铁、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让绿皮火车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但在我心中,绿皮火车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8.现在,每当我想起绿皮火车,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开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绿皮火车是作者童年记忆中永恒的旋律。
篇1: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作文我喜欢的一首诗,得从那个傍晚说起。
那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江边散步,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江边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我停下脚步,抬头望着远方,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那首诗。
那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永恒。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总会有起起落落,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像那原上的草一样,无论遭受多少磨难,都能在春风中重新绽放。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心情极度低落。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像行尸走肉般生活着,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那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家,点上一盏台灯,坐在沙发上,开始朗读这首诗。
当我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挫折,想起了那些让人心力交瘁的时刻,突然间,我明白了,原来生活就是这样,既有痛苦,也有欢乐;既有离别,也有重逢。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拿出这首诗,读上几遍。
每当我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我就会想到那些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们;每当我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我就会坚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喜欢这首诗,还因为它让我学会了珍惜。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在不经意间,它们就会离我们而去。
正如那原上的草,一枯一荣,一岁一枯荣。
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美好。
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段低谷,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每当我想起那首诗,我都会感慨万分。
它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总之,我喜欢这首诗,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珍惜。
在我心中,这首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六、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衡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2019-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一百天14(含解析)一、古诗词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联系诗歌意思,想一想诗歌中那一句触发了诗人故园之恋?此夜曲中闻折柳。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联系诗歌的意思,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从。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③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戆(zhuàng):愚。
④败:祸乱,祸害。
4.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
顾.( ) 全身..(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雀善惊而难得/人不知而不愠B.而以所从为祸福/以中有足乐者C.故君子慎其所从/其真无马邪D.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辍耕之垄上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7.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孔子是怎样的劝诫弟子的?这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有共同之处?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台阶》同步训练及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凹凼.dàng 撬.Qiào 门槛.kǎnB.揩.一把Kāi 尴尬.gá.往下挪.nuóC.啃.kěn蹦.bèng 糟糕.gāoD.醒悟.wù晌.午shǎng 烦躁.zào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B.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C.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D.大庭广众:指很多人聚集在公开场合。
3.判断下列修辞手法的正误。
(1)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
(对比)(2)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比喻)(3)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比喻)(4)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比喻)4. 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5. 看拼音写汉字(1).鞭炮cuān 上了高空。
(2).沟里qiàn 着沙子和泥土。
(3).我流着一大串xián 水。
(4).这种nián 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
6.在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1)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
(2)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低眉顺眼:(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醒悟:(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8.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我喜欢这么一首诗:“马车驶回遥远的岁月...阅读
附答案
①我喜欢这么一首诗:“马车驶回遥远的岁月/运来玉黍和小米/夕阳返照村
巷/流水注入瓷器外/稳坐青山/横吹牧笛……”这是一幅圆融的古朴画卷,
每个读到它的人,都会听到那平和之中的苍凉,而这种苍凉却正是最有魅力的
笛声。
②现在我的女儿就在我椅背的空地上拉着那把吱吱嘎嘎的小提琴,所有音符从
脑后飞来,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但我能听得出来,这种还很欠火候的琴声,依然在表现着一股生命的朝气,那是最自然的音乐。
③而在我的眼前,在这种远非流水之音的背景上,我总能看到一幅永远的风景,只要我想要看到,无论我闭上或大睁双眼,那种要让人从心底涌出深秋之萧的
图景就会出现,那就是我的母亲和她那永远灰蓝的衣襟。
④说实话,对于母亲,在我这个做儿子的心中,已经是很陌生的一种存在。
我
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妈妈是怎样拉着我们这个家走过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惟一
能记住的就是她的鬓发的变化,由我离家时的花白鬓角,到我携妻带子归家的
华发漫生,直到今年我再踏进家门,见到母亲满头银丝时,我的那颗在外面世
界漂流了许久的心马上感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伤痛。
可母亲却是用略带几分客
气的热情接待了我和我的家。
⑤临别的那几日,我就在心里暗自鼓励自己在离别的那一瞬间,要像小时候那
样去亲吻一次我的母亲。
启程前的那个夜晚,我坐在客厅里读书,母亲在一旁
洗濯着头发,边洗边对我说:“这头发已经全白了。
”我急忙放下书,手忙脚
乱地为母亲倒水,拿毛巾,看着那缕缕白发在水波中游动,似乎所有的生命旅
程都在炙烤着我,令我羞愧难当。
而母亲,用毛巾包裹着头发,抬眼看着伫立
在她面前的我,眼睛里闪烁出一丝闪亮的光芒,我知道母亲的心里一定比我此
时想得更多,但母亲只轻轻说了一句:“睡吧,明天要上路。
”
⑥黎明时分,送我们去车站的车已至楼下,父亲和母亲站在古长安的晨曦中。
我和父亲握手告别后,想再去握住母亲的手--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吻别我的母亲,可就在两手相触的一瞬,母亲下意识地缩回手臂。
在她的眼里,我已经是一个
长大的男人;在她的心里,我不仅仅是远归的儿子还是一个久别的客人。
⑦朦胧中,矮小的母亲一头白发,女儿在挥泪告别爷爷奶奶。
车转过钟楼时,我却想起另一首诗:“我空荡荡的行期/已积满灰尘/归宿在你眼底/我如何走得出/你泪渍斑斑的守望/挥手的那一刻/你站成了我生命中苦难的风景……”
⑧噢,母亲!
1.对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
A.母亲非常热情,以至显得客气。
B.母亲非常客气,热情不高。
C.母亲的热情是以客气为基础的。
D.母亲对儿子的感情是很深的,但在儿子的心中母亲已经是“陌生的一种存在”,因而显得有些客气。
2.对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
A.母亲的生命旅程太艰难了,令我羞愧难当。
B.我的生命旅程太顺利,母亲却太艰难了,令我羞愧难当。
C.此时此刻,我意识到自己所有的生命旅程无时不伴随着母亲的艰难与辛劳,而自己却觉得母亲“是很陌生的一种存在”,因而羞愧难当,受到炙烤。
D.我和母亲的生命旅程同样艰难,而我却忽略了母亲,令我羞愧难当。
3.第④段作者所说的“感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伤痛”的原因是什么?
4.第⑤段中,作者说“我知道母亲的心里一定比我此时想得更多”,此时我想的是什么?母亲想的会是什么?
5.在主题方面,本文与《我的母亲》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D 2.C
3.母亲为了这个家操劳一辈子,已满头银丝,而她老人家在我心里只是一种陌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