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23.15 KB
- 文档页数:3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考珠海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
今日的珠海正以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再度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形成的基础和优势创建经济特区以来,珠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优势和潜力:(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协调蓬勃发展。
1980--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25%,由1980年的2.6亿元增加到33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由36.3:31.8:31.9调整为4.2:55.5:40.3;确立了外向型发展的经济格局,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近60亿美元,与国际市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交流网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达到12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二)形成了适宜居住和投资创业的优美生态环境。
珠海从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1998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工作生活配套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深受国内外投资者以及海外留学生青睐的生态环保城市。
这是21世纪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兴建了一批能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
在1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珠海机场、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九洲港、连接珠海--澳门的莲花大桥、横琴大桥、体育中心、珠海大桥、国际航空航展中心、国际赛车场等,珠海电厂一期工程已完工,珠海港高栏港区现已建成码头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7个。
这些基础设施为珠海拓展产业空间、承载大型工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邓小平在武昌、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之一,其影响深远。
他在武汉、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侧面反映了当时他对于改革开放的思考和理解。
这些谈话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更加注重实践与经验,极具启示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改革开放核心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谈话中反复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核心思想。
他认为,这一显而易见的想法背后隐藏的是细节问题,可以推动各行各业的改革和进步。
在他看来,人们应该放弃既定的束缚并敢于尝试新事物。
例如,他认为,教师们应该放弃自以为是的老师形象,而变成与学生互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者。
这种开放思想不仅可以启发他人,更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源头,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二、经济改革:让市场在改革中起主导作用在谈论经济改革时,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让市场在改革中起主导作用,让政府在调节中发挥作用”。
他反对过度干预市场的行为,提出了要让市场自行竞争,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同时,他指出,政府应该通过优惠政策、财政手段等方式来支持市场的发展。
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改革方式,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放宽投资控制等。
三、文化教育改革:突破旧体制,注重实践在文化教育领域,邓小平指出旧体制的局限性,提出了注重实践的观点。
他说:“教育就是拥有技能的,有用的,应该注重技能教育。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不仅仅要求知识面广,更需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同时,他强调,要有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思想,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政治改革:让人民做主,实现民主邓小平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要让人民做主,实现真正的民主。
他反对极权主义,认为废除极权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
他强调,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是关键,使人们能够更自由地发表意见,让政府更好地了解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总的来说,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出的观点深刻而实用,体现了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刻思考和相应的方向指引。
目录内容摘要 (1)一、环境管理体制概述 (1)(一)环境管理体制的定义 (1)(二)环境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 (2)二、珠海市的环境现状 (2)(一)水污染 (2)(二)噪声污染 (3)(三)垃圾污染 (3)三、珠海市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一)环境管理的体制不够清晰 (4)(二)环境管理缺乏长效性,难点问题久治不愈 (4)(三)环境体制缺乏公众参与 (5)(四)城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6)四、完善珠海市环境管理体制的对策 (6)(一)适时择机修改环保法,明确各部门的环境责任 (6)(二)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成立直接对市长负责的咨询协调机制 7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8)(四)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8)(五)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 (9)(六)健全法制,依法管理 (10)致谢 (11)试论珠海市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当前我市正处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随着珠海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体制不够清晰、环境管理缺乏长效性、难点问题久治不愈、环境体制缺乏公众参与以及城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强化环境管理职能已日益成为珠海有效地处理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我市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法制,从而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治理机构设置一、环境管理体制概述(一)环境管理体制的定义环境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有关环境管理机构设置、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组织体系和制度。
它具体规定了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以及相互关系,核心部分是关于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的职权分配以及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问题。
一些西方学者在对环境管理体制问题进行讨论时,往往会把公众参与的问题考虑进去。
他们认为,在环境管理体制的结构关系中,除政府的行为之外,还有社会利益团体和管理行为人,它们都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九四六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珠海范式”社会管理部挂牌。
赵崇幸摄“三九四六”即指“三大类九大体系”“四大基础平台”和“六大保障”,是珠海加强社会建设的系统做法。
“三”———建立三大类社会治理新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发展的服务体系、社会关系的协调体系、社会安全的防控体系。
“九”———在三大类体系当中,构建九大具体的社会关系体系:在社会发展的服务体系中具体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关系的协调体系中具体构建公民权益保障体系、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全员人口管理体系;在社会安全的防控体系中具体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应急处置管理体系。
“四”———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平台、镇街服务管理平台、社区民主自治平台、社会组织发展平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平台。
“六”———六大保障措施:政治保障、体制保障、法治保障、文化保障、人才保障、科技保障。
珠海市委日前召开六届十次全会,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部署,总结珠海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
这次会议审议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系统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要建立的“三大类九大体系”,以及为此着力打造的“四大基础平台”和“六大保障”措施。
作为广东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珠海还提出了未来10年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在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2015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著增加,社会服务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十三五”期末,在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2020年,社会管理迈入科学化轨道,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市民参与共享机制更加完备,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体、人民群众主人的社会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