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分析报告(数学)1
- 格式:doc
- 大小:176.00 KB
- 文档页数: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四年级参考学生149人,及格128人,及格率86%,优秀率70%。
本次考试内容设置是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计算。
试卷难易适中,对平面图的指示和线段长度代表一定的实际距离掌握的不好,最简单的计算:如直接写出得数,有部分学生做错,应用题做的较好,一些基础题做的差一些,今后要重视计算。
简便运算做的较好,选择题,判断题分析的不够认真,今后应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计算的指导。
优点是: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应用题的分析全面透彻,失分率低,但是对学困生应加强指导。
五年级五年级参考学生155人,及格105人,及格率68%,优秀率26%。
试题的设置为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因数与倍数,大多数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问题分析比较清晰,公式应用的不错,画对称轴,画出旋转90度后的形做的很好,能够灵活掌握。
本次考试学生对应用题做的相对好一些,最后一道题,综合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做的不好。
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对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模糊,质数和合数的掌握不够熟练,因数与倍数的内容不清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转化问题较多,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式子能够列对,但计算失误。
特别是在做填空,选择的时候,一些细小的问题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不认真的原因,不认真审题、读题,总之,今后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六年级参考学生174人,及格103人,优秀率23%,总体看不是很理想,本次考试内容设置是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及其应用三个单元的内容。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对动手操作题掌握的好一些,解比例,作图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际问题完成的很好。
不足之处是: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改写比例尺、正比例与反比例掌握的不好。
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一些变形题不能够随机应变,应用题丢分较多,分析能力差,特别体现在应用题上,圆锥,圆柱的体积不能正确应用公式。
题型的选择上,可能与平时训练的不太一样,学生做起来不是很顺手,但是难度不是偏大,建议平时多训练,多讲解,训练的题型多一些。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若43a b =,则a b b -的值等于()A.13B.13-C.73D.73-【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比例,直接利用比例设参数,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详解】由43a b =,设4a k =,3b k =(0k ≠),∴431333a b k k k b k k --===,故选:A .2.已知在Rt ABC △中,90,5,12C AC BC ∠=︒==,则ABC V 的外接圆直径为()A.5B.12C.13D.6.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勾股定理求得斜边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在Rt ABC △中,90,5,12C AC BC ∠=︒==,∴13AB ==,∴ABC V 的外接圆直径为13,故选:C .3.若将函数23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表达式为()A.23(2)4y x =+- B.23(2)4y x =++ C.23(2)4y x =-- D.23(2)4y x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进行变换.【详解】解:将函数23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可得()2324y x =-+,故选D .4.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图1,点M 表示筒车的一个盛水桶.如图2,当筒车工作时,盛水桶的运行路径是以轴心O 为圆心,5m 为半径的圆,且圆心在水面上方.若圆被水面截得的弦AB 长为8m ,则筒车工作时,盛水桶在水面以下的最大深度为()A.1米B.2米C.3米D.4米【答案】B 【解析】【分析】过O 点作半径OD AB ⊥于E ,如图,由垂径定理得到4AE BE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E ,然后即可计算出DE 的长.【详解】解:过O 点作半径OD AB ⊥于E ,如图,∴11===8=422AE BE AB ⨯,在Rt AEO △中,3OE ===,∴532(m)ED OD OE =-=-=,∴筒车工作时,盛水桶在水面以下的最大深度为2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能熟练运用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关于二次函数()224y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B.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4-,C.该函数的最大值是4-D.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2y a x h k =-+的图象性质,根据顶点坐标为()h k ,,对称轴x h =,开口方向,进行逐项分析,即可作答.【详解】解:A 、因为()224y x =+-中的10a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故该选项是错误的;B 、因为()224y x =+-,所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4--,,故该选项是错误的;C 、因为10a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该函数的最小值是4-,故该选项是错误的;D 、因为对称轴2x =-,10a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该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6.如图,在ABC 中,90A ∠=︒,6AB =,10BC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与BC 的垂线CE 相交于点E ,则:BD DE 为()A.3:2B.5:3C.4:3D.2:1【答案】A 【解析】【分析】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由勾股定理得8A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A DF =,进而由面积法求出3DF =,则5CD AC DA =-=,然后由勾股定理得4CF =,则6BF =,最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90A ∠=︒,6AB =,10BC =,∴DA BA ⊥,8AC ===,∵BD 平分ABC ∠,DF BC ⊥,∴DA DF =,∵ABC ABD BCD S S S =+△△△,∴111222AB AC AB DA BC DF ⋅=⋅+⋅,∴68610DF DF ⨯=+,解得:3DF =,∴3DA =,∴835CD AC DA =-=-=,∴4CF =,∴1046BF BC CF =-=-=,∵DF BC ⊥,CE BC ⊥,∴DF CE ∥,∴6342BD BF DE CF ===,即:3:2BD D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平行线的判定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小舟给出如下题目: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 坐标为()1,0-,给出下列结论:①20b a +<﹔②240b ac -<;③3x =是方程20(a 0)++=≠ax bx c 的其中一个解;④30a b +>;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0a >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0<a 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当a 与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判别式确定:24>0bac ∆=-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240b ac ∆=-=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240b ac ∆=-<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3,0,则利用对称轴即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3,0可对③进行判断;由20a b +=,0<a ,即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即12ba-=,∴20b a +=,故①错误;∵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1x =,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A -,∴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3,0,即抛物线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24>0b ac =- ,故②错误;∵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3,0,∴3x =是方程20(a 0)++=≠ax bx c 的其中一个解,故③正确;∵a<0,20a b +=,∴30a b +<,故④错误;故选:B .8.如图,点A ,B ,C ,D 为O 上的四个点,AC 平分BAD ∠,AC 交BD 于点E ,2,3CE CD ==,则AC 的长为()A.4B.4.5C.5D.5.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程思想,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详解】解:设AC x =2AC x =+,∵AC 平分BAD ∠,∴BAC CAD ∠∠=,∵CDB BAC ∠∠=(圆周角定理),∴CAD DB ∠∠=,∴ACD DCE ∽,∴CD ACCE DC =,即323x =,解得: 4.5x =,故选:B .9.如图,已知△ABC ,O 为AC 上一点,以OB 为半径的圆经过点A ,且与BC ,OC 交于点D ,E .设∠A =α,∠C =β()A.若α+β=70°,则 DE 的度数为20°B.若α+β=70°,则 DE的度数为40°C.若α﹣β=70°,则 DE的度数为20° D.若α﹣β=70°,则 DE的度数为40°【答案】B 【解析】【分析】连接BE ,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BE =90°,∠AEB =90﹣α,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90°﹣α=β+12θ,得到 DE 的度数为180°﹣2(α+β),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连接BE ,设 DE的度数为θ,则∠EBD =12θ,∵AE 为直径,∴∠ABE =90°,∵∠A =α,∴∠AEB =90﹣α,∵∠C =β,∠AEB =∠C +∠EBC =β+12θ,∴90°﹣α=β+12θ,解得:θ=180°﹣2(α+β),即 DE 的度数为180°﹣2(α+β),A 、当α+β=70°时, DE的度数是180°-140°=40°,故本选项错误;B 、当α+β=70°时, DE的度数是180°-140°=40°,故本选项正确;C 、当α-β=70°时,即α=70°+β, DE的度数是180°-2(70°+β+β)=40°-4β,故本选项错误;D 、当α-β=70°时,即α=70°+β, DE的度数是40°-4β,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0.定义平面内任意两点()()1122,,,P x y Q x y 之间的距离2121PQ d x x y y =-+-,称为这两点间的曼哈顿距离(简称为曼距).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P --与点()2,2Q 之间的曼距3222549PQ d =--+--=+=,若点A 在直线122y x =-上,点B 为抛物线22y x x =+上一点,则曼距AB d 的最小值() A.23540B.6940C.2316D.3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根据定义表示出曼距AB d ,当A 、B 两点横坐标相等时,AB d 取得最小值,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设1,22A a a ⎛⎫- ⎪⎝⎭,2(,2)B b b b +,∴()21222AB a b b d a b =---++,当A 、B 两点横坐标相等时,AB d 取得最小值,∴()2223323224161222ABd b b b b b b ⎛⎫==---=++ ⎪⎝⎭--+,∴曼距AB d 的最小值为2316;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下并且顶点在y 轴上的二次函数表达式________.【答案】24y x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先设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方程,()()20y a x h k a =++≠,再根据图像开口向下可知0a <,再根据顶点在y 轴上,有0h =,即可求解.【详解】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0y a x h k a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0a <,又∵顶点在y 轴上,∴0h =,∴4k =时,有:24y x =-+,故答案为:24y x =-+(答案不唯一,满足上述条件即可)12.生活中到处可见黄金分割的美.如图,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腰部以下a 与全身b 的高度比值接近0.618,可以增加视觉美感.若图中b 为4米,则a 约为________米.(结果精确到一位小数)【答案】2.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根据0.618ab≈,4m b =,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 雕像的腰部以下a 与全身b 的高度比值接近0.618,4m b =,∴0.618ab≈,2.472 2.5m a ∴≈≈,a ∴的值为2.5米;故答案为2.5.13.二次函数()()53y a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53x -<<##35x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先求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进而根据函数图象即可解答.【详解】解:当0y =时,()()530x x +-=,解得:1253x x =-=,∴二次函数()()53y a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50)-,,()30,,由函数图象可得0y >的x 的取值范围为:53x -<<.故答案为:53x -<<.14.如图,在扇形EOF 中放置有三个全等的矩形方格,点O 为扇形的圆心,格点A 、B 、C 分别在扇形的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73π【解析】【分析】连接OC ,先求出OC 长,再利用三角函数求出AOB ∠的度数,再根据阴影面积等于扇形的面积减去梯形面积即可得解.熟练掌握扇形面积公式和利用三角函数求出30AOB ∠=︒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连接OC ,1,∴OC ==,ant AOB Ð=,∴30AOB ∠=︒,∴(230π73603EOF Sπ⨯==扇形,()1232ACBO S =⨯+=梯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为:73A O EOF CB S S S π=-=梯阴影扇形形故答案为:73π15.如图,矩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 上,连接BE ,点F 在线段BE 上,且13EF BF =,折叠矩形纸片使点C 恰好落在点F 处,折痕为DG ,若4AB =,则折痕DG 的长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正确画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过点F 作MN AD ⊥于点M ,MN 交BC 于点N ,通过证明四边形ABNM 为矩形,四边形CDMN 为矩形,得出4AB MN CD ===,根据13EF BF =,推出13EF MF BF NF ==,则1,3MF NF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4DF DC ==,CG FG =,即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N DM ===CG FG x ==,则GN 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GN NF FG +=,列出方程,求出4155x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DG =,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F 作MNAD ⊥于点M ,MN 交BC 于点N ,∵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A ABN ∠=∠=︒,AD BC ∥,∵MN AD ⊥,∴四边形ABNM 为矩形,同理可得:四边形CDMN 为矩形,∴4AB MN CD ===,∵13EF BF =,∴13=EF BF ,∵AD BC ∥,∴13EF MF BF NF ==,∴1,3MF NF ==,∵CDG 由FDG △沿DG 折叠得到,∴4DF DC ==,CG FG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N DM ====设CG FG x ==,则GN 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GN NF FG +=,即)2223x x -+=,解得:5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DG ===16.量角器和三角板是我们平常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工具.有一天,爱思考的小聪拿着两块工具拼成了如图1的样子,计划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始终在量角器的半圆弧上运动,紧接着小聪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了示意图(如图2).已知点C 是量角器半圆弧的中点,点P 为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两直角边PE 、PF 分别过点A 、B .连结CP ,过点O 作OM CP ⊥交CP 于点M ,交AP 于点N .若8AB =,则N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若点Q 为 BC的中点,则点P 从点Q 运动到点B 时,N 点的运动路径长为________.【答案】①.-②.22π【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C OC ,.证明点N T 在 上,且运动轨迹是 OC,过点T 作TH AB ⊥于H .求出BT TN ,,可得结论;连接PO ,TO ,结合图形可得,点P 从点Q 运动到点B ,点Q 为 BC的中点,运动的终点时,1452POB COB ∠=∠=︒,即有9045CTN POB ∠=︒-∠=︒,则有9045OTN CTN ∠=︒-∠=︒,根据弧公式即可作答.【详解】解:当点P 在 BC上时,点N 在线段OC 的右侧,如图,连接AC OC ,.∵C 是半圆的二等分点,∴=90AOC ∠︒,即1452APC AOC ∠=∠=︒,∵OA OC =,∴A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AOC △的外接圆T e ,连接TN ,TB .则有圆心T 为AC 中点,∵OM PC ⊥,∴CM PM =,∴NC NP =,∴45NPC NCP ∠=∠=︒,∴18090CNP PCN CPN ∠=︒-∠-∠=︒,∴90ANC PNC ∠=∠=︒,∴点N 在T e 上,运动轨迹是 OC,过点T 作TH AB ⊥于H .∵8AB =,∴142AO AB ==,∵AO OC =,=90AOC ∠︒,∴45OAC OCA ∠=∠=︒,AC ==,∴12TA TN TC AC ====,在Rt ATH 中,122AH OH AO ===,45TAH ∠=︒,∴45ATH TAH ∠=∠=︒,∴2AH TH ==,即6BH AB AH =-=,在Rt BHT 中,BT ===,∵BN BT TN ≥-,∴BN ≥-∴BN 的最小值为-当点P 在 AC 上时,如图,可知点N 在线段OC 的左侧,此时的BN 显然大于综上:BN 的最小值为-如图,连接PO ,TO ,∵2CTN CAN ∠=∠,2POB PAB ∠=∠,45CAN PAB CAO ∠+∠=∠=︒,∴()24590CTN PAB POB ∠=︒-∠=︒-∠,∵点P 从点Q 运动到点B ,点Q 为 BC的中点,∴终点时,1452POB COB ∠=∠=︒,∴9045CTN POB ∠=︒-∠=︒,∴9045OTN CTN ∠=︒-∠=︒,∵TA TN TC ===∴点N 在T e 上,运动轨迹长为:4522ππ3602︒⨯=︒,故答案为:-,2π2.【点睛】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公式,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轨迹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N 的运动轨迹.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小题6分,第20、21题每小题8分,第22、23题每小题10分,第24题12分,共66分)17.已知线段a 、b 、c 满足::3:2:4a b c =,且211++=a b c .(1)求a 、b 、c 的值;(2)若线段x 是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求x 的值.【答案】(1)3,2,4a b c ===(2)x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比例和比例中项,(1)设比值为k ,然后用k 表示出a 、b 、c ,再代入等式进行计算即可得;(2)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列式求解即可得掌握比例和比例中项的定义“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a b b c=,那么线段b 是a 和c 的比例中项”是解题的关键.【小问1详解】解:∵::3:2:4a b c =,则设3,2,4a k b k c k ===,∵211++=a b c ,∴322411k k k +⨯+=,1111k =,1k =,∴3,2,4a b c ===;【小问2详解】解:∵线段x 是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a x x b=,2x ab =,232x =⨯,26x =,x =或x =(舍),即x 的值.18.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D 是半圆O 上的两点,且∥OD BC ,OD 与AC 交于点E .(1)若70B ∠=︒,求CAD ∠的度数;(2)若13,12AB AC ==,求DE 的长.【答案】(1)35︒(2)4【解析】【分析】(1)圆周角定理,得到90C ∠=︒, AC 的度数为140︒,平行得到90OEA ∠=︒,进而得到OE AC ⊥,垂径定理,得到 AD CD=,进而得到 CD 的度数为70︒,即可求出CAD ∠的度数;(2)勾股定理,求出OE 的长,OD OE -即可求出DE 的长.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小问1详解】解:∵AB 是半圆O 的直径,70B ∠=︒,∴90C ∠=︒, AC 的度数为140︒,∵∥OD BC ,∴90OEA C ∠=∠=︒,∴OE AC ⊥,∴ AD CD=,∴ CD的度数为70︒,∴170352CAD ∠=⨯︒=︒;【小问2详解】∵13,12AB AC ==,OE AC ⊥,∴131,622OA OD AE AC ====,∴52OE ==,∴135422DE =-=.19.已知二次函数223y x x =-+,当22x -≤≤时,求函数y 的取值范围.小胡同学的解答如下:解:当2x =-时,则()()2222311y =--⨯-+=;当2x =时,则222233y =-⨯+=:所以函数y 的取值范围为311y ≤≤.小胡的解答正确吗?如果正确,请在方框内打“√”:如果错误,请在方框内打“×”,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先将该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根据开口方向向上,求出最小值为2,再求出当2x =-时和当2x =时的函数值,即可解答.【详解】解:小胡的解答不正确,正确的解答过程如下:∵()222312y x x x =-+=-+,10a =>,∴当1x =时,该二次函数有最小值2,∵当2x =-时,则()()2222311y =--⨯-+=;当2x =时,则222233y =-⨯+=:∴当22x -≤≤时,函数y 的取值范围为211y ≤≤.20.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以下两个图中画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等腰ABC V 内接于O 中,AB AC =;(2)如图②,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A 、D 在圆上,AB CD 、与O 分别交于点E 、F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作图,主要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矩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作直线OA 即可,OA 即为所求;(2)连接AF DE 、交于点O ,连接EC BH 、交于点H ,连接OH 即可.【小问1详解】如图①,作直线OA 即可,OA 即为所求;【小问2详解】如图②,连接AF DE 、交于点O ,连接EC BH 、交于点H ,连接OH 即可,直线OH 即为所求.21.杭州亚运会期间,某网店经营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琮琮和莲莲”钥匙扣礼盒装,每盒进价为30元,出于营销考虑,要求每盒商品的售价不低于30元且不高于38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该商品每周的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32元时,销售量为36件;当销售单价为34元时,销售量为32件.(1)请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设该网店每周销售这种商品所获得的利润为w 元,①写出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②将该商品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网店每周销售该商品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2100y x =-+(2)①221603000w x x =-+-;②该商品销售单价定为38元时,才能使网店销售该该商品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92元.【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等知识点,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并构建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成为解题的关键.(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①根据“总利润=每件产品利润×数量”即可列出函数关系式;②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即可.【小问1详解】解: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3236x y ==,和3432x y ==,分别代入得,36323234k b k b =+⎧⎨=+⎩,解得:2100k b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100y x =-+.【小问2详解】解:①由题意可得()()230210021603000w x x x x =--+=-+-:,∴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21603000w x x =-+-.②()2221603000240200w x x x =-+-=--+,∵20-<且对称轴为直线40x =∴抛物线开口向下,∵3038x ≤≤在对称轴左侧,即40x <时,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38x =时,()223840200196w =--+=最大(元).答:该商品销售单价定为38元时,才能使网店销售该该商品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92元.22.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12CE DE =,F 为BE 上的一点,连结CF 并延长交AB 于点M ,作MN CM ⊥交边AD 于点N .(1)当F 为BE 中点时,求证:2AM CE =﹔(2)如图2,若23EF BF =,求AN ND 的值.【答案】(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先证明MBC ECB ≌得出BM EC =,根据12CE DE =,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证;(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 CD ∥得出FBM FEC ∽,根据已知条件设3BM a =,则2EC a =,求得4DE a =,进而求得AM ,证明AMN BCM ∽,取得AN ,进而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证明:F 为BE 的中点,BF EF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90BCE ABC ∴∠=∠=︒,CF BF EF ∴==,FBC FCB ∴∠=∠,BC CB = ,MBC ECB ∴ ≌(AAS ),BM EC ∴=,AB CD = ,12CE DE =,12BM AM ∴=,2AM CE ∴=.【小问2详解】∵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CD ∥,∴FBM FEC ∽,∵23EF BF =,∴23EF EC BF BM ==设3BM a =,则2EC a =,∵12CE DE =,∴4DE a =,∴246CD DE EC a a a =+=+=,∴633AM AB MB CD MB a a a =-=-=-=,∵MN CM ⊥,∴90NMC ∠=︒,又∵90A MBC ∠=∠=︒,∴90AMN BMC MCB ∠=︒-∠=∠,∴AMN BCM ∽,∴AM AN BC BM =,即363a AN a a =,∴32AN a =,∴39622ND AD ND a a a =-=-=,∴AN ND 312932a a ==.23.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绿化带灌溉车的操作方案灌溉车行驶过程中喷出的水能浇灌到整个绿化带吗,请说理由灌溉时,发现水流的上下两边缘冲击力最强,喷到针简容易造成针筒脱落.那么请问在满足最大灌溉面积的前提下对行道树“打针”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若你认为有影响,请给出具体的“打针”范围.【答案】任务一:()213 2.510y x =-++;任务二:灌溉车行驶过程中喷出的水能浇灌到整个绿化带,理由见解析;任务三:在满足最大灌溉面积的前提下对行道树“打针”是否有影响,建议针一般打在离地面大于1.6米且小于或等于2米的高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求函数值,二次函数的性质;任务一: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解;任务二:根据题意,求得下边缘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 1.610y x =-+,分别令0y =,得出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交点的距离,即为所求;任务三:依题意,绿化带正中间种植了行道树,即8462x --==-处种植了行道树,令6x =-,求得y 的值,与题意比较,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任务一:依题意,设上边缘水流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3 1.60.9y a x =+++,将()0,1.6代入得,1.69 2.5a =+解得:110a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3 2.510y x =-++任务二:∵上边缘水流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3 2.510y x =-++当0y =时,()213 2.5010x -++=解得:8x =-或=2(舍去),则抛物线与x 负半轴的交点坐标为()8,0-;∵下边缘水流形状与上边缘相同,且喷水口是最高点.∴下边缘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 1.610y x =-+当0y =时,21 1.6010x -+=,解得:4x =-或4x =(舍去),则抛物线与x 负半轴的交点坐标为()4,0-;∵()484---=而路边的绿化带宽4米,∴灌溉车行驶过程中喷出的水能浇灌到整个绿化带;任务三:上边缘水流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3 2.510y x =-++,∵绿化带正中间种植了行道树,即8462x --==-处种植了行道树当6x =-时,()2163 2.5 1.610y =--++=米而园林工人给树木“打针”.针一般打在离地面1.5米到2米的高度(包含端点).则在满足最大灌溉面积的前提下对行道树“打针”是否有影响,建议针一般打在离地面大于1.6米且小于或等于2米的高度.24.如图1,ABC V 是O 内接三角形,将ABC V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ED △,其中点D 在圆上,点E 在线段AC 上.(1)求证:DE DC =﹔(2)如图2,过点B 作BF CD ∥分别交AC 、AD 于点M 、N ,交O 于点F ,连接AF ,求证:AN DE AF BM ⋅=⋅;(3)在(2)的条件下,若13AB AC =时,求BF BC 的值;【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79【解析】【分析】(1)旋转的性质,得到,BC DE BAC EAD =∠=,根据弧,弦,角的关系,得到BC CD =,即可得证;(2)证明BCM AFM ∽,进而得到BC BM AF AM=,旋转得到,BC DE AC AD ==,根据BF CD ∥,推出AM AN =,等量代换,得到DE BM AF AN=,即可得证;(3)等量代换,得到13AB AD =,过点E 作,EP AB EQ AD ⊥⊥,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P EQ =,等积法得到13AB E DE AD B ==,连接DF ,推出BC DF =,AB AF =,将ABD △绕点A 旋转至AB 与AF 重合得到AFD ' ,证明,,D F D '三点共线,设BE x =,则3DE x =,进而得到3BC DE DF x ===,推出7DD DF FD DF BD x ''=+=+=,证明BAF DAD ' ∽,得到13AB BF AD DD ==',得到1733BF DD x '==,再进行计算即可.【小问1详解】证明:∵将ABC V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ED △,∴,BC DE BAC EAD =∠=,∴ BC CD =,∴BC CD =,∴DE DC =;【小问2详解】证明:∵ AB AB =,∴BCM AFM ∠=∠,∵BMC AMF ∠=∠,∴BCM AFM ∽,∴BC BM AF AM =,∵将ABC V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ED △,∴,BC DE AC AD ==,∵BF CD ∥,∴AMN ACD ∽,∴AM AN AC AD =,∴AM AN =,∴DE BM AF AN =,∴AN DE AF BM ⋅=⋅;【小问3详解】∵13AB AC =,AC AD =,∴13AB AD =,ACD ADC ∠=∠,∴ AC AD =,∵ACB ADE∠=∠∴延长DE 必经过点B ,过点E 作,EP AB EQ AD ⊥⊥,∵BAC DAE ∠=∠,∴EP EQ =,∴1212ABE ADE AB EP S BE S DE AD EQ ⋅==⋅ (同高三角形)∴13AB E DE AD B ==,连接DF ,∵BF CD ∥,∴BDC DBF ∠=∠,∴ BCDF =,∴ ,BC DF AC BC AD DF=-=-,∴ AB AF =,∴AB AF =,将ABD △绕点A 旋转至AB 与AF 重合得到AFD ' ,则:ABD AFD '∠=∠,D F BD '=,DAD BAF '∠=∠,∵180ABD AFD ∠+∠=︒,∴180AFD AFD '∠+∠=︒,∴,,D F D '三点共线,∵13BE DE =,∴设BE x =,则3DE x =,∴3BC DE DF x ===,4BD BE DE x =+=,∴7DD DF FD DF BD x ''=+=+=,∵DAD BAF '∠=∠,ABF ADF ∠=∠,∴BAF DAD ' ∽,∴13AB BF AD DD ==',∴1733BF DD x '==,∴77339x BF BC x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弧,弦,角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综合性强,难度大,属于压轴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线段和角的转化.。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4篇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1一、考试情况总结: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班有24人取得了进步,总体成绩保持了原有的状态,位居平行班第一,各学科较上学期期末均有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本次考试班级的及格率有了很大的突破,300分以下的人员减少到4人。
非常遗憾的是班级的优秀率仍然没有提高,除了李爽、李明洋两个学生的成绩能够跻身年级前50外,其他学生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成绩上看,多数学生集中在340分—380分段,处于年级的中等或偏下的位置。
二、开展的工作及学生的变化:进入初三第二学期,学习压力增大,四班的学生明显变得紧张而焦虑。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与各学科教师进行了碰头,将学生分类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将进行怎样的工作与各位任课教师协商。
全员参与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知识漏洞及检测的失败或是学习上的压力,要进行情绪的疏导。
第二步,坚持目标管理措施,每个月月初制定个人月目标,月底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第.三,班会时间、自习课时间、午休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及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同时,将谈话内容反馈给家长,做到双方合力,以达到效果。
值得欣慰的是,四班学生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班级状态的稳定是促使班级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期中考试多数学生能够取得进步正是源于良好的风气。
学生的变化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出现了一批好学的学生,带动班级整体学习风气的变化。
除了李爽、王雅琪等学生保持一贯的努力外,还有一些中等偏上的学生例如赵昕童、陈晓雨等也表现得非常努力。
这些孩子在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进步。
2、晨检及自习课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己安排时间,有效学习。
3、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状态,如袁浩皓、高林等因为有强烈的入团要求,在行为、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4、对于即将面临的中考,虽然每个人都有焦虑,但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鼓励,没有保留的给予帮助,秉承了四班一贯的“相亲相爱”的风格,这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组织与阅卷情况4月28、29日,进行期中质量检测。
本次考试组织严密,教导处统一安排考务,九年级共设5个考场,学生在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
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加强巡视力度,因此学生考试纪律良好。
试卷由教导处统一装订,并由备课组集体阅卷,保证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本次考试,学校采用联考试卷。
试题难度中等。
试题质量较高,覆盖面广,兼顾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
三、考试成绩分析从考试成绩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大部分学科班与班之间成绩比较均衡,无论从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都非常接近,但也有个别学科成绩不平衡,有一定的差距。
期中考试分班成绩统计表已经上传到年级组QQ群,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拿出改进措施。
2.整体来看,班与班成绩比较平衡,差距不大。
(二班的五科合格率与其他四个班稍有差距)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层面:1.有些学生的基础差(七八年级的知识欠账大),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学生考试技巧单一、审题不认真、书写质量整体不高、考试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教师层面:1.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辅导和考试成绩,教师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缺少计划,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把握;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训练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
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部分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3.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4.教师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还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5.备课组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吉安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九年级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3的相反数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详解】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得:-3的相反数是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反数,题目简单,熟记定义是关键.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根据相关运算法则逐项计算即可判断【详解】解:A.,故选项A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B. ,故选项B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C. ,故选项C 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D. ,此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 如图,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13-133-32242a a a +=()222436ab a b -=()222a b a b -=-()264a a a ÷-=2222a a a +=()222439ab a b -=()2222a b a ab b -=-+()26624a a a a a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详解】解:左面看,得到的图形是:.故选:B .4. 如图,点A 和点B 恰好分别在GH 和EF 上,GH ∥EF 且BA 平分∠DBE ,若∠C =90°,∠CAD =32°,则∠BAD 度数为( )A. 28°B. 29°C. 30°D. 3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平分,的【90C ∠=︒ 32CAD ∠=︒903258ADC ∴∠=︒-︒=︒ //EF GH 58DBE ADC ∴∠=∠=︒BA DBE ∠,直线直线,,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 如图,将矩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矩形,交于点,若,,则长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线段长.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几何图形旋转不变性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旋转不变性得到,设,在中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将矩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矩形,∴,∵,∴,设,则,∵,∴,即,的1292ABE DBE ∴∠=∠=︒ //EF GH 29BAD ABE ∴∠=∠=︒ABCD A AB C D '''AB 'CD E DE B E '=5,4AB AD ==AE325841105AB AB '==AE CE x ==Rt ADE △ABCD A AB C D '''5AB AB '==DE B E '=AE CE =AE CE x ==5DE x =-90D ∠=︒222AD DE AE +=()22245+-=x x解得:,故选:.6. 如图1在矩形中,点从点出发,匀速沿向点运动,连接,设点的运动距离为的长为关于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则当点为中点时,的长为( )A. 5B. 8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观察图2可以得出,,,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 的值,从而得出,当P 为的中点时,由股定理求出长度.【详解】解∶因为P 点是从A 点出发的,A 为初始点,观察图象时,则,P 从A 向B 移动的过程中,是不断增加的而P 从B 向D 移动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少的,因此转折点为B 点,P 运动到B 点时,即时,,此时,即,,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当点P 为中点时,,4110=x D ABCD P A AB BD →D DP P x DP ,y y ,x P AB DP 6AD =AB a =2BD a =+8AB =AB 4AP =DP 0x =6y =6AD =DP DP x a =AB a =2y a =+2DP DB a ==+6AD =AB a=90A ∠=︒()22226a a +=+8a =8AB ∴=AB 4AP =DP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的值______.【答案】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时,二次根式有意义,据此解答.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即,则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的值为.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8. 刘慈欣科幻巨作《三体》中所描述的三体文明距地球大约光年,它们之间被大量氢气和暗物质纽带连接,看起来似乎是连在一起的“三体星系”.其中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为整数即可求解,解题的关键要正确确定的值以及的值.【详解】解:,故答案为:.9. 已知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分析】由已知中,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转化求解即可.【详解】解:,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可得,,x 3()10x -≥1x ≥x 33()420000004200000074.210⨯10n a ⨯110a ≤<n a n 742000000 4.210=⨯74.210⨯,αβ2220230x x +-=22ααββ+-αβ2220230x x +-=αβ2220230x x +-=2αβ+=-2023=-αβ.所以的值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关系,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时,,.10. 如图,在中,,,,分别是边,的中点,连接,过点作于点,连接,若,则的长为______.【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勾股定理等,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出,由得由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由勾股定理可求出【详解】解:∵在中,,,∴是等边三角形,∴∵,分别是边,的中点,∴是的中位线,∴∴∵,即∴()()()()222224222=+-=--=-+=-⨯-=+-ααββαβαββααβ22ααββ+-αβ()200ax bx c a ++=≠b a αβ+=-c aαβ=ABC AB BC ==60B ∠︒D E AC BC DE D DF AB ⊥F EF 2AB =EF 30︒1,60DE EDC =∠=︒DF AB ⊥130,1,2ADE AF AD ∠=︒==DF =90,FDE Ð=°EF ABC AB BC ==60B ∠︒ABC 2,60,AC AB BC A B ===∠=∠=︒D E AC BC DE ABC 11,,2DE AB DE AB ==∥11,2AD AC ==60,EDC B ∠=∠=︒DF AB ⊥90,DFB ∠=︒30,ADF ∠=︒∴在中,又∴1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是轴正半轴上的两点,,,若的面积为4,则的值为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过点作于点,连接,根据可知,再由可知,故可得出,进而可得出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且保持不变.【详解】解:过点作于点,连接,,的面积为4,11,22AF AD ==Rt ADF DF ===180180603090,EDF CDE ADF ∠=︒-∠-∠=︒-︒-︒=︒EF ===A ()0k y x x =>B C x AB AC =OB BC =ABC k A AD BC ⊥D OA OB BC =4ABC AOB S S == AB AC =BD CD =122ADB ABC S S == AOD △k k 1||2k A AD BC ⊥D OA BC OB = ABC∴.,,,,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答案为:12.12. 如图,在中,已知,,点P 为边上一动点,若为直角三角形,则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2或4或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情况讨论,当时,为直角三角形,由,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当时,为直角三角形,作于点,求得,利用正切函数的定义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当时,为直角三角形,4ABC AOB S S == AB=AC BD CD ∴=114222ADB ABC S S ∴==⨯= 246AOD ADB AOB S S S ∴=+=+= A (0)k y x x=<∴162AOD k S == 12k ∴=ABCD Y AB =10BC =tan 2A =AD PBC AP 1PB BC ⊥1PBC △11tan 2PB A AP ==1AP x =12PB x =12AP =14PB =290BP C ∠=︒2P BC △2P E BC ⊥E 22tan tan BP E P CE ∠=∠1PB BC ⊥1PBC△∵,设,则,∵∴,解得,∴,;当时,为直角三角形,作于点,则四边形是矩形,∴,,∴,∴,即,∴,解得或,经检验或都是方程的解,∴或,∴或,此时点与点重合,综上,的长为2或4或10,故答案为:2或4或1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 (1)计算:.(2)如图,在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求证:.11tan 2PB A AP ==1AP x =12PB x =AB =()(2222x x +=2x =12AP =14PB =290BP C ∠=︒2P BC △2P E BC ⊥E 12PBEP 12PP BE =124PB EP ==22290BP E CP E P CE ∠=︒-∠=∠22tan tan BP E P CE ∠=∠22P E BE P E CE=4410BE BE=-2BE =8BE =2BE =8BE =122PP BE ==128PP BE ==2224AP =+=32810AP =+=3P D AP ()01232sin 45π++--+︒ABC D E AB AC 180BDE C ∠+∠=︒ADE ACB ∽【答案】(1;(3)见详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混合运算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先化简零次幂、绝对值、正弦值,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作答.(2)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即可.【详解】解:(1)(2),,,,∴.14.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答案】,【解析】【分析】先根据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化简,再根据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求值即可.【详解】解:()01232sin 45π++--+︒2321+-+=123=+-+=180C EDB ∠+∠=︒ 180ADE EDB ∠+∠=︒C ADE ∠∠∴=A A ∠=∠ ADE ACB ∽2121211x x x x -⎛⎫÷- ⎪+++⎝⎭1x =-11x -+2121211x x x x -⎛⎫÷- ⎪+++⎝⎭()2121111x x x x x -+⎛⎫=÷- ⎪++⎝⎭+()21111x x x x -+=⨯-+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5. 如图,点在上,点在内,,,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作弦,使;(2)在图2中作矩形,使矩形的面积是面积的8倍.【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的应用:(1)通过延长交于点,延长交于点,连接,即可完成作图任务;(2)通过延长交于点,延长交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依次连接,即可完成作图任务【小问1详解】解:如图,即为所作;理由如下:∵,,∴,∴11x =-+1x =-===A O B O 30A ∠=︒90B Ð=°CD CD AO ∥AMNP AMNP AOB AB O D OB O C CD AB O M AO O N MO O P MN NP PA ,,CD 30A ∠=︒90∠=︒ABO 60O ∠=︒1302D O ∠=∠=︒∴,∴;【小问2详解】解:如图,矩形即为所作;理由如下:∵,∴,∵,∴∴,∵,∴,∵,为的直径,∴,∴四边形是矩形,且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每年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为了倡导绿色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某社区成立了甲、乙两个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辖区内四个小区进行抽查,并且每个小区不重复检查.(1)若由甲组对四个小区进行抽查,则抽到B 小区的概率是________;(2)若甲、乙两组同时抽查,请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求出甲组抽到C 小区,同时乙组抽到D 小区的概率.【答案】(1) 30A D ∠=∠=︒CD AO ∥AMNP 90∠=︒ABO OB AM ⊥OA OM =2AM AB=2AOM AOB S S = OP ON OM OA ===2AOP PON MON AOM AOB S S S S S ==== AN PM O 90PAN APN PNM AMN ∠=∠=∠=∠=︒AMNP 8AOBAMNP S S = 矩形,,,A B C D ,,,A B C D 14(2)【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1)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可得;(2)画树状图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可得.【小问1详解】解:由甲组对四个小区进行抽查,则抽到B 小区的概率是;【小问2详解】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甲组抽到C 小区,同时乙组抽到D 小区的结果数为1,∴甲组抽到C 小区,同时乙组抽到D 小区的概率为.17.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倡议,某汽车专卖店销售A ,B 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B 型汽车的售价比A 型汽车售价高8万元,本周售出1辆A 型车和3辆B 型车,销售总额为96万元.(1)求每辆A 型车和B 型车的售价;(2)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消费者认可,汽车专卖店计划下周销售A ,B 两种型号汽车共10辆,若销售总额不少于220万元,求B 型车至少销售多少辆?【答案】(1)每辆A 型汽车的售价为18万元,每辆B 型汽车的售价为26万元(2)5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设每辆型车的售价是万元,每辆型车的售价是万元,根据“型汽车的售价比型汽车售价高8万元,本周售出1辆型车和3辆型车,销售总额为96万元”,可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设销售型车辆,则销售型车辆,利用销售总额每辆型车的售价销售型车的的112,,,A B C D 14112A xB y B A A B x y B m A (10)m -=A ⨯A数量每辆型车的售价销售型车的数量,结合销售总额不少于220万元,可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解:设每辆型车的售价是万元,每辆型车的售价是万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每辆型车的售价是18万元,每辆型车的售价是26万元;【小问2详解】解:设销售型车辆,则销售型车辆,根据题意得:,解得:,的最小值为5.答:型车至少销售5辆.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 如图,点A 在第一象限,轴,垂足为C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的中点B ,与交于点D .(1)求k 值;(2)求的面积.【答案】(1)2(2)【解析】【分析】(1)在中,,,再结合勾股定理求出,,得+B ⨯B m A x B y 8396y x x y -=⎧⎨+=⎩1826x y =⎧⎨=⎩A B B m A (10)m -18(10)26220m m -+≥5m ≥m ∴B AC x ⊥OA =1tan 2A =k y x=OA AC OBD 32Rt ACO ∆90ACO ∠=︒1tan 2A =2OC =4AC =到,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求出值即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三角形面积,找平行于坐标轴的边为底,根据轴,选择为底,利用代值求解即可得出面积.【小问1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在中,,,,,,,,的中点是B ,,;【小问2详解】解:当时,,,,.【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涉及到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求线段长,中点坐标公式、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的求解,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 为了保护小吉的视力,妈妈为他购买了可升降夹书阅读架(如图1),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侧面示意图(如图2),测得底座高为,,支架为,面板长为,为.(厚度忽略不计)()2,4A ()1,2B k AD y ∥AD O B D O A D B A D S S S =-△△△Rt ACO ∆90ACO ∠=︒1tan 2A =2AC OC ∴=222(2)OC OC ∴+=2OC ∴=4AC =()2,4A ∴ OA ()1,2B ∴2k ∴=2x =1y =()2,1D ∴413AD ∴=-=∴O B D O A D B A D S S S =-△△△()11332321222=⨯⨯-⨯⨯-=k AB 2cm 150ABC ∠=︒BC 18cm DE 24cm CD 6cm(1)求支点C 离桌面l 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根号)(2)小吉通过查阅资料,当面板绕点C 转动时,面板与桌面的夹角α满足时,问面板上端E 离桌面l 的高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精确到,参考数据:)【答案】(1)(2)当α从变化到的过程中,高度增加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把所求线段和所给角放在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过点C 作于点F ,过点B 作于点M ,,易得四边形为矩形,那么可得,所以,利用的三角函数值可得长,进而可求解;(2)过点C 作,过点E 作于点H ,分别得到与所成的角为和时的值,相减即可得到面板上端E 离桌面l 的高度增加或减少了.【小问1详解】解:过点C 作于点F ,过点B 作于点M ,,由题意得:,四边形为矩形,.,DE 3070α︒≤≤︒0.1cm sin 700.94,cos 700.34,tan 70 2.75︒≈︒≈︒≈2)cm 30︒70︒7.9cmCF l ⊥BM CF ⊥ABMF 2cm 90MF AB ABM ==∠=︒,60MBC ∠=︒60︒CM CN l EH CN ⊥CE CN 30︒70︒EH CF l ⊥BM CF ⊥90CFA BMC BMF ∴∠=∠=∠=︒90BAF ∠=︒∴ABMF 2cm 90MF AB ABM ∴==∠=︒,150ABC ∠=︒.,,答:支点C离桌面l的高度为;【小问2详解】解:过点C作,过点E作于点H,,,,当时,;当时,;,∴当α从变化到的过程中,面板上端E离桌面l的高度是增加了.20. 某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为了了解全区4000名七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情况,随机抽取几所学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他们平均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60MBC∴∠=︒18cmBC=sin6018CM BC∴=⋅︒==2)cmCF CM MF∴=+=+()2cm+CN l EH CN⊥90EHC∴∠=︒24cm,2cmDE CD==18cmCE∴=30ECH∠=︒1sin30189cm2EH CE=⋅︒=⨯=70ECH∠=︒sin70180.9416.92cmEH CE=⋅︒≈⨯=16.9297.927.9cm∴-=≈30︒70︒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此次调查活动抽取的七年级有______人,扇形统计图中的值是______;(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并估计全区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时长在“”分钟的学生约有______人;(3)若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时长在100分钟以下学生认定为“学习轻松者”,那你估计一下全区有多少位七年级的孩子是“学习轻松者”?【答案】(1)200;10(2)图见解析,400(3)2200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1)根据选A 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此次调查的人数,再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即可得到m 的值;(2)根据(1)的结果和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B 组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再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小问1详解】解:此次调查活动抽取的七年级人数为:(人),(人),,即m 的值是10,故答案为:200,10;【小问2详解】的m 6080t ≤<4020%200÷=2004050306020----=%20200100%10%m =÷⨯=解:补充统计图如图所示:(人),即估计全区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时长在“”分钟的学生约有400人.故答案为:400;【小问3详解】解:(人),答:估计全区有2200位七年级的孩子是“学习轻松者”.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 如图,已知是的直径,点是弧上的一点,于,点是弧的中点,交于点,交于点.(1)判断的形状,并证明;(2)若,.①求的长.②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是等腰三角形,详见解析(2)①;②【解析】【分析】(1)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从而可得,根据垂直定义可得,从而可得,然后根据已知可得,从而可得204000400200⨯=6080t ≤<11040002200200⨯=AB O C AB CEAB ⊥E D BC ADCE F BC G FGC △30CAD ∠=︒12AB =CF FGC△CF=6π-90ACB ∠=︒90CAG AGC ∠+∠=︒90CEA ∠=︒90FAE AFE ∠+∠=︒ DCDB =,进而可得,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从而可得,进而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解答;(2)①由(1)得故可得所以再证明通过解直角,求出②连接,可得是等边三角形,故有根据可得结论.【小问1详解】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为的直径,∴,∴,∵,∴,∴,∵D 为弧的中点,∴,∴,∴,∵,∴,∴,∴是等腰三角形;【小问2详解】①∵∴∵即∴∵CAG FAE ∠=∠AGC AFE ∠=∠AFE CFG ∠=∠AGC CFG ∠=∠60,CAE CAF EAF ∠=∠+∠=︒30,30,ACE ABC ∠=︒∠=︒116,3,22AC AB AE AC ====AF CF =,AEF AE AF ==CO AOC 60,AOC ∠=︒AOC AOC S S S =- 阴影扇形FGC △AB O 90ACB ∠=︒90CAG AGC ∠+∠=︒CE AB ⊥90CEA ∠=︒90FAE AFE ∠+∠=︒BC DCDB =CAG FAE ∠=∠AGC AFE ∠=∠AFE CFG ∠=∠AGC CFG ∠=∠CF CG =FGC △30,BAD CAD ∠=∠=︒303060,CAE CAF EAF ∠=∠+∠=︒+︒=︒,CE AB ⊥90,CED ∠=︒90906030,ACE CAE ∠=︒-∠=︒-︒=︒90,ACB ∠=︒∴∴∴在直角中,∵,∴∵∴②连接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又∴【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扇形的面积等知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抛物线()的图象如图(1)所示,我们把点称为该抛物线的焦点,把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把直线称为该抛物线的准线,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准线的距离称为准距.90906030,ABC CAB ∠=︒-∠=︒-︒=︒11126,22AC AB ==⨯=1163,22AE AC ==⨯=AEF △cos AEEAF AF=∠3cos cos30AE AF EAF ===∠︒30,CAF ACF ∠=∠=︒CF AF ==,CO 60,,CAO AO CO ∠=︒=AOC 60,AOC ∠=︒CE ===26061663602AOCAOC S S S ππ⨯⨯=-=-⨯=- 阴影扇形2y ax =0a >10,4A a ⎛⎫⎪⎝⎭P PA 14y a=-P 14y a=-PB[知识感悟](1)抛物线的焦点的坐标是______,若抛物线上点的坐标为,则焦半径______,准距______.[问题探究](2)对于抛物线()上点,试猜想焦半径与准距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知识应用](3)如图(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直线与轴交于点,当时,求点的坐标.【答案】(1),4,4(2),理由见解析;(3)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应用:(1)根据示例中的定义求解即可;(2)设点,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的长即可判断;(3)连接,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求出,设,得,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出点P 的坐标218y x =A P ()4,2PA =PB =2y ax =0a >P PA PB 212y x =A P PA P 12y =-B 12y =-y M 60APB ∠=︒P ()02,PA PB =32⎫⎪⎭,32⎛⎫ ⎪⎝⎭,()2,P m am,PA PB AB PAB 2PB =212P x x ⎛⎫ ⎪⎝⎭,211222x +=【详解】解:(1)∵,∴焦点A 的坐标为∴点与焦点的距离,点到准线的距离为:故答案为:,4,4(2),理由如下:由题意知,焦点为,准线为直线,设点,∴,,∴(3)连接,由(2)知,,,∴是等边三角形,∴,由题意知,,∴,∵与直线垂直,∴∴1121448a ==⨯()02,()4,2P ()02A ,4PA =()4,2P =2y -()224,P =--=()02,PA PB =104A a ⎛⎫ ⎪⎝⎭,14y a=-()2,P m am2222221144PA m am am a a ⎛⎫⎛⎫=+-=+ ⎪ ⎪⎝⎭⎝⎭22214PB am a ⎛⎫=+ ⎪⎝⎭PA PB =AB PA PB =60APB ︒∠=PAB 60PBA ︒∠=102A ⎛⎫ ⎪⎝⎭,1AM =BP 12y =-30ABM ∠=︒22AB AM ==∴;设,得,解得,∴点的坐标为或六、解答题(本大题共12分)23. (1)发现问题:如图1,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则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2,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且点,,在一条直线上,过点作,垂足为点.求,,之间的数量关系;(4)实践应用:正方形中,,若平面内存在点满足,,则______.【答案】(1)(2)(3)(4)【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即可得出结论;(4)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先找到点P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再利用第3小题的结论得到2PB =212P x x ⎛⎫⎪⎝⎭,211222x +=x =P 32⎫⎪⎭,32⎛⎫ ⎪⎝⎭,ABC AEF △AB AC =AE AF =30BAC EAF ∠=∠=︒BE CF BE CF D BE CF BDC ∠=ABC AEF △AB AC =AE AF =120BAC EAF ∠=∠=︒BE CF BE FC D BE CF BDC ∠ABC AEF △90BAC EAF ∠=∠=︒BE CF B E F A AM BF ⊥M BF CF AM ABCD 2AB =P 90BPD ∠=︒1PD =S ABP =△30BE CF =︒,60BE CF BDC =∠=︒,2BF CF AM =+SAS ABE ACF ≌ SAS BAE CAF ≌ SAS BAE CAE ≌ BP三角形的高,的面积即可求出.【详解】解:(1),理由如下:如图1所示:∵和都是等腰三角形,∴,又∵,∴,即∴,∴,∴,∵,,∴;故答案为:(2),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证明:∵,∴,即,又∵,ABP 30BE CF BDC =∠=︒,ABC AEF △AB AC AE AF ==,30BAC EAF ∠=∠=︒BAC CAE FAE CAE ∠+∠=∠+∠,BAE CAF Ð=Ð()SAS ABE ACF ≌BE CF =ABE ACD ∠=∠A O E A B E B A C ∠=∠+∠AOE ACD BDC ∠=∠+∠30BDC BAC ∠=∠=︒30BE CF =︒,60BE CF BDC =∠=︒,120BAC EAF ∠=∠=︒BAC EAC EAF EAC ∠-∠=∠-∠BAE CAF ∠=∠AB AC AE AF ==,∴∴,∴,∵,∴,∴;(3),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和都是等腰三角形,∴,∴,即:,∴,∴,∵,∴,∵,∴;(4)如图4所示:连接,以为直径作圆,()SAS BAE CAF ≌BE CF =AEB AFC Ð=Ð120EAF AE AF ∠=︒=,30AEF AFE ∠=∠=︒30(30)60B D C B E F E FD A E B A FC ∠=∠-∠=∠+︒-∠-︒=︒2BF CF AM =+ABC AEF △90CAB EAF AB AC AE AF ∠=∠=︒==,,CAB CAE FAE CAE ∠-∠=∠-∠BAE CAF ∠=∠()SAS BAE CAF ≌BE CF =90AM BF AE AF EAF ⊥=∠=︒,,2EF AM =BF BE EF =+2BF CF AM =+BD BD由题意,取满足条件的点P ,,则.,∵,∴,∴,连接,作于点F ,在上截取,∵,∴,∴,∴,由(3)可得:,∴,∴,延长至点,使,过点A 作于点,连接,,∵,,∴,∴,∴,∴,∴,P '1PD P D '==90BPD BP D '∠=∠=︒2AB=BD=BP ===PA ⊥AF PB BP BE PD =PDA ABE AD AB ∠==,()SAS ADP ABE ≌AP AE BAE DAP =∠=∠,90PAE ∠=︒2PB PD AF -=2PB PD AF -==12PAB S PB AF =⋅=P B 'G BG P D '=AF BP '⊥'F ''AP AG AB AD =ABG ADP ∠'=∠(SAS)ABG ADP '≌ AG AP BAG DAP =∠=∠'',90GAP '∠=︒12AF F P GP ''''==2GP AF DP BP ''''==+∴,∴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DP BP AF ''+'==12P AB S P B AF '''=⋅= ABP。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分析西安铁一中吴东一、目的:根据课题实验的安排,把2013年2月3日在本校全年级范围举行的“期末考试”作为本课题实验的中期测试。
本次考试具有以下的特点:1.试题具有客观性。
本考试是由教研组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命题,并统一在全年级内组织考试,统一答案,统一由网上阅卷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上贴近教学实际,具有诊断测试和水平测试的功能,偏重于诊断一学期以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2.试题是按照2013版中考说明的相关部分命制,考试范围是第一章到第七章结束,贴近陕西中考。
采用计算机阅卷,流水作业,数据均采用计算机采集的原始数据,统计客观、准确,避免了数据统计的人为误差,具有一定的信度。
3.时间节点适合作为本次课题实验的中期测试。
4.通过对这次考试的分析,可以全面反映课题实验中期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便于全面总结一学期来课题实验的有效性和得失。
为及时调整今后的课题实验提供依据。
二、分析的方法:采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总体情况、每个小题得分及失分情况、学生答卷情况。
本次考试重在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分析题,完全按照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命制,并且把握试题难度4:3:2:1,总体难度控制在0.65左右。
试题难度层次明显,梯度排列较为合理,而且题型较为新颖,以原创试题为主,另有部分练习题的改编,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核,和历届中考试题相比,难度略高于2012年陕西省中考试题,符合平时练习高于中考难度的特点,是一份质量较高的期末试题。
1.客观性试题(选择题部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I卷选择题各题答对率情况如下表:11题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考查金属的基础知识。
12题是溶液知识的系统考查,其中(3)第二问答错较多;13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具有中等难度。
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江苏通用)(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章。
5.难度系数:0.75。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510x x a +++= 有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A .1±B .1C .1-D .02.直线 l 与半径为 r 的 O e 相交,且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6,则 r 的取值范围是( )A .6r <B .6r =C .6r >D .6r ³【答案】C【详解】解:∵直线 l 与半径为 r 的 O e 相交,且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6,∴6r >.故选:C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10x kx +-=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只有一个实数根【答案】A【详解】解:在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10x kx +-=中,2a =,3b k =,1c =-,22Δ498b ac k =-=+,因为20k >,所以22Δ4980b ac k =-=+>,所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10x kx +-=根的情况是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 .4.如图,在 O e 中,A ,B ,D 为 O e 上的点,52AOB Ð=°,则ADB Ð的度数是 ( )A .104°B .52°C .38°D .26°5.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12124x x x x +-的值为( )A .4B .3-C .0D .7【答案】D【详解】解:∵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两个实数根,∴121x x +=-,122x x =-,∴()121241427x x x x +-=--´-=,故选:D .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和正方形DEFG 均内接于O e ,若2EF =,则BC 的长为( )A.B.C D7.把一根长50cm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其中一边的长比另一边的2倍少5cm,则该三角形的边长不可能为()A .12cmB .19cmC .22.5cmD .13cm8.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4AB =,点C 是上半圆AB 的中点,点D 是下半圆AB 上一点,点E 是BD的中点,连接AE CD 、交于点F .当点D 从点A 运动到点B 的过程中,点F 运动的路径长是( )A 2BC .πD .【答案】B【详解】解:连接,,,AC BC BD OE ,∵AB 是O e 的直径,点C 是上半圆 AB 的中点,∴ AC BC=,90ACB Ð=°,∴点F 的轨迹为 AB 的长90=故选B .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学情分析材料一、学生情况分析我们四年级一班共有28人。
学生多来自附近各个村,有小部分是外学区学生。
从大的方面来说,四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急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标准,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习情况分析1、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
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
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
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
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文章的理解不深;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
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三、对策及方法1、改善学习行为:改良学习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稳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答题技巧。
5、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成绩分析报告在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下,于5月6日进行了期中考试。
从测试的整体情况分析,我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与上学期对比,呈现下滑趋势。
为更好地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总结成绩,查摆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对全校的期中教学成绩做出如下汇总分析:一、现状分析1、从语文、数学科目看,我校共有20门单科参加考试,其中获得第一名4门,第二名3门,第三名2门。
单科成绩优秀率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只有2门,分别是三(1)班、三(2)班语文。
此次成绩与上学期末相对比,落差很大。
仅从这些名次分析,不难发现,名次占有率明显较低。
2、从综合课(英语、品德、科学)成绩看,三至五年级各科成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除五(1)班综合科外各班综合科成绩均进入前三名。
从这次考试可能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了综合科的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3、从各科均分看,我校各科均分虽然在全镇小学中名列榜首,但与他校相比,此次成绩相当脆弱,均分差距较小,如此成绩,稍有不慎,便不可一击。
4、从各科成绩的学生优秀率来看,除三年级语文以外,各年级语、数成绩学生优秀率均达不到学校制定的目标定位要求,教师在“培优扶困”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二、存在的问题:(一)语文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
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缺乏真情实感。
可以看出教师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
(二)数学科,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偏差,忽视应用,造成判断和选择题失误,漏题、抄错题等造成失分,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胡乱应用。
部分观察题、操做题失分高,开放题束手无策,可以看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今后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
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期中数学学科分析报告宝钢三中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 施兵 江晓东一、基本情况概述:1、考试组织形式:全区九年级期中统一考试2、统计样本的基本情况:应参加人数:70人缺考情况:0人 实考情况:70人 统计样本:70人二、总体分析1、考试情况的基本统计 表一:考试总体情况统计 班级 实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1(》72) 及格率2(》90) 优良率 优秀率 1班 20 125 71 101.1 95% 70% 10% 2班 18 134 61 111.1 94.4% 94.4% 33.3% 3班 32 149 108 125.1 100% 100% 71.9% 9.37% 总计 70 149 61 114.6 97.1% 90% 44.3% 4.29% 区5423150115.694.25%88%53.46%18.96%表二:各分数段人数情况统计 班级 0~60 60~72 72~90 90~105 105~120120~135135~1501班 1 5 5 7 2 2班 1 4 7 6 3班9203分数段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1515~3030~4545~6060~7575~9090~105105~120120~135135~150区分数段校分数段选择题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班2班3班校区1班95.00%65.00%95.00%75.00%80.00%75.00%2班100.00%83.33%100.00%83.33%94.44%83.33%3班100.00%78.13%100.00%93.75%100.00%87.50%校98.57%75.71%98.57%85.71%92.86%82.86%区98.89%84.99%93.80%91.67%94.80%80.21%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 从以上三个统计图表来看:九(1)班均分较低,90分以下的学生有6名,占班级人数的30%。
曾丹慧71、周懿74、吴双倩85、杨俊鹏86、刘倩88、周志豪89。
这些学生的数学一直都是较差,个别学生而且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学习习惯较差,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对于这些学生不能松懈,他们成绩能否提高是决定校均分的关键因素。
从学校的分数段这些图来看,年级各分数段人数占年级人数百分比都比区的百分比要高,但是优秀率的情况明显要低于区的百分比,年级中在130~135分的学生有9人,在教学过程中,各班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能力题的训练,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求他们减少在基础题上的失误,他们分数能否上一档次是对提升我校优秀率有重要影响。
2、结果分析 (一)选择题从上图表中看出第2、4图得分率低于区得分率。
第2题: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是中考一个重要的考点。
选C 或D 的同学对于不等于的性质完全不懂,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目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强调负数对不等式的影响,所以部分学生看到c<0就认为不等号要改变方向,因此认为A 错误。
在第二轮复习中,对于重要的,学生容易遗忘或者混淆的性质和定理还要反复给学生强调。
填空题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班2班3班校区1班85.00%80.00%97.50%60.00%50.00%100.0095.00%95.00%70.00%60.00%70.00%25.00%2班83.33%88.89%91.67%77.78%61.11%100.0094.44%77.78%88.89%88.89%94.44%50.00%3班93.75%90.63%100.0093.75%87.50%100.00100.0093.75%93.75%93.75%100.0068.75%校88.57%87.14%97.14%80.00%70.00%100.0097.14%90.00%85.71%82.86%90.00%51.43%区89.57%84.30%94.91%82.88%61.38%96.86%84.68%86.30%88.68%75.47%83.70%64.65%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4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为一个常数k ,反之,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等于这个常数k ,那么这个点在该图像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该结论没有给学生进行总结,或者该结论没有引起所有学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二)填空题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校填空题得分率情况与区比较,情况较好。
第10、11两题得分率虽然接近或高于区得分率,但是得分率仍然较低。
第10题:考查函数值的意义和无理方程的计算。
错误原因有两种:第一学生认为“6+=a a ”,这部分学生理解函数值的意义,但是没有理解题意,题意要求a 的值;第二学生答案为-2和3.认为x 的取值范围是6-≥x ,两者都符合题意。
而忽略了这个值在通过无理方程解得的,无理方程需要检验,学生在计算题中会检验,但是这时缺乏检验的意识,类似的情况还有分式方程应用题和无理方程应用题。
第11题:考查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对称轴是y 轴的这种特殊的形式遗忘了,只是简单的认为0a <。
对于二次函数的几种特殊性质除了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认识外,还应该反复刺激学生的记忆,对于重要的记忆性知识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计算题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班2班3班校区1班86.50%77.00%2班97.22%85.56%3班98.75%95.00%校94.86%87.43%区94.67%90.33%第19题第20题应该注重理解,反复强调。
第14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是一个简单的,重要的知识点。
2班和3班的得分率都不高。
学生错误答案都是41。
因为该类题在平时都是反复训练,所以部分学生做题过程中不加思考,没有画图进一步认识,而陷入陷阱。
教师在后面模拟训练中要加强训练学生及时检验的习惯,减少学生基础题的失分。
第15、16、17题:1班的得分率较低。
第15题:考查锐角三角比的计算。
有6人出现错误。
其中两位同学三角比运用错误。
其他4位同学图形画错,没有看题,因为在平时训练过程中∠C=90°的情况较多,所以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
第16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
有8人出现错误。
有2位同学认为AD AG 31,导致错误。
6为同学在运用三角形加法或加法法则过程出现错误。
本题虽然高于中考要求,但是也是在平时训练过的类型,教师在平时对于学生向量中的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17题: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该题运用到方程的思想。
有8人出现错误,其中2人只考虑了外切这一种情况,审题不认真。
其余6人完全不会通过设未知数利用外切和内切时的关系来列方程,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在R 、r 、d 三者中告诉其中两者求第三者这一情况进行过训练,本题已知R 和r 之间的关系和d 的值,可以列方程,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较弱。
(三)计算题计算题得分率接近于区得分率,但是第20题1、2班得分率较低。
1班中,高誉轩、周懿、吴双倩,2班的刘新晨这4人是完全错误,在对两个方程分别进行降次后组成了两个方程组,所以只有两组解。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对一个可以可以降次,另一个不能降次的方程组训练较多,而对于两个都可降次然后组成四个方程组的情况训练较少,还有部分学生解方程组答题不够规范,导致答案错误,在模拟训练中要加强学生格式的第21(2)70%72%74%76%78%80%82%84%86%88%90%系列1系列177%79%88%1班2班校统计题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第23题第23题46.67%48.61%68.10%56.96%58.70%1班2班3班校区规范要求。
(四)几何题第21题:在梯形的背景下,利用锐角三角比和相似三角比进行几何计算。
该题校得分率超过区得分率四个百分点。
但是第(2)小题1、2班得分率不高。
1班的吴双倩、马金荣、刘倩、周志豪,2班的刘新晨、李天航是完全不会。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利用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进行的几何计算(主要在等腰三角形中、圆中、直角坐标系中)注重对这些同学的引导,加强引导他们对条件的1~2步挖掘。
(五)统计题第(1)考查样本容量的意义。
第(2)题考查用样本情况来反应总体情况。
这两小题各班得分率均接近或高于区得分率。
在后面的复习中还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23(3)0%10%20%30%40%50%60%70%80%系列1系列145%39%70%55%62%1班2班3班校区第(3)题得分率较低。
该小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这属于平均数中较难的一种。
学生对于x<60时平均成绩57分不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第二轮复习中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基本概念,教师要多花时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值得关注的是:在统计题中,其中有一小题趋向于考查应用题,要求学生会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大多数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关于增长率问题较多)。
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对题意的分析,题中有哪些量,这些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题中有哪些已知量等等。
让学生养成列表分析的习惯。
3、试卷分析(1)试卷按照简单题、中档题、较难题进行分类基础题:第1、2、3、4、5、6、7、8、9、12、13、14、19、23(1)共61分 中档题:第10、11、15、16、17、20、21、22、23(2)、24(1)(2)共64分 较难题:第18、23(3)、24(3)、25.共25分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班2班3班校1班85.90%70.51%14.30%2班90.35%79.69%19.00%简单题中档题较难题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班2班3班校1班86.50%79.41%70.68%81.08%73.85% 6.67%2班97.22%86.93%73.23%87.88%74.36%12.65%3班98.75%93.38%82.17%94.78%88.58%25.58%校94.86%87.73%76.59%89.09%80.71%16.85%数与式代数与方程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题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1、2班基础题得分率偏低,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于中考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还要加强训练特别是对于知识较弱的学生:例如1班的曾丹慧、周懿、吴双倩、周志豪、马金蓉、刘倩2班的刘新晨、李天航,减少他们基础题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