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田开拓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12.72 KB
- 文档页数:10
矿井设计一、井田概况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 。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
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
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一、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333Z ——推断的资源量;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第二节斜井开拓目的要求:1、了解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分类和原则2、掌握斜井开拓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重点:斜井开拓难点:斜井开拓的使用条件突破方法:1、详细讲解2、边看模型边讲解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第一节井田开拓概念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形式(1)立井(2)斜井(3)平硐(4)综合2.按阶段内布置方式(1)采区式(2)分段式(3)带区式3.井筒形式+开采水平+阶段内布置方式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
2.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3.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基本原则:(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
(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
(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
(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
(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
(6)考虑煤质、煤种区别。
第二节斜井开拓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
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
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若干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倾斜长度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习惯上称为片盘)1.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
+400+350+3002.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运矸系统、通风系统。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为了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通道进入煤层,这些通道统称为井巷。
由地表进入煤层时,为建立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而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根据进入煤层的井硐形式不同,井田的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井巷施工顺序,以及井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总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第一节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
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分为多种方式。
这里只介绍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及斜井盘区式开拓。
一、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方式如图2-1所示。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井巷开掘顺序:在井田走向中部,开掘一对斜井,主井1安装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副井2用作辅助提升。
两斜井相距30~40 m。
当主副井筒掘至煤层底板岩石预定位置时,开掘井底车场3,并向两翼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运输大巷在岩石中掘进,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 m,副巷沿煤层掘进。
当掘到采区中部位置时,开掘采区下部车场通入煤层,并沿煤层掘进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
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在开掘主、副井的同时,可以在井田上部边界开掘回风井12。
当风井掘至回风水平后,即向两翼开掘阶段回风大巷11,并在采区上部掘进采区上部车场,贯通采区上山。
然后就可以在区段内掘进区段运输平巷8,区段回风平巷9及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并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
待一切准备好后就可进行回采工作。
- 1 - / 9为了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上一区段采煤工作面产量递减之前,就要把接替区段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将工作面准备好,以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矿山开拓方法全解析一、开拓方法概述(一)定义与分类开拓方法指的是形成井田开拓系统的、不同类型和数量的主要开拓巷道的配合与布置方式。
根据主要开拓巷道开拓井田的不同范围,开拓方法主要分为单一开拓法和联合开拓法两大类。
单一开拓法包含以下几种常见形式:•平硐开拓法:这是一种较为经济简便的开拓方法,但需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也就是矿床必须埋藏在地平面以上的山岭地区才行。
平硐可以沿着矿体走向或者与矿体走向相交来进行开拓,我国中南地区就有不少矿山采用平硐沿矿体走向在矿体中的开拓方法,并且平硐开拓一般通过电机车来运输矿石。
•竖井开拓法:常用于开采急倾斜矿床(倾角在 60°~75°以上),因为这样石门较短。
而对于倾角不大的矿床(倾角在 15°~20°以下),有时也适宜采用竖井开拓,原因是这种情况下若用斜井开拓长度会太大。
按照竖井与矿床的相对位置来看,竖井位于矿体下盘的开拓方法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因为下盘竖井容易保护,且不需留保安矿柱;竖井开在矿体中或穿过矿体则需留保安矿柱,所以实际应用较少;竖井在矿体上盘时,石门过长,且不易保护,通常在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下,不能用下盘竖井时,才会采用上盘竖井开拓。
依据矿山规模大小,竖井可采用箕斗或罐笼来提升矿石,大型矿山一般都采用箕斗提升。
•斜井开拓法:主要应用在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矿床,其倾角在 20°~50°之间,其中 20°~40°应用较多,因为在此条件下,相较于竖井开拓,斜井开拓的石门长度会大大减少。
不过斜井在矿体中的开拓方案应用较少,因需留保安矿柱;而斜井在矿体下盘岩层中的开拓方案使用比较广泛,因其不需留保安矿柱,且石门长度也不大。
根据斜井的倾斜角度大小和生产能力,可以采用串车、台车、箕斗和皮带运输机来提升矿石。
•斜坡道开拓法:利用斜坡道开拓整个井田的开拓方法就是斜坡道开拓。
根据运输线路不同,斜坡道分为直线式、螺旋式和折返式 3 种。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概述一、开拓方式概念1、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2、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即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cm17042.按开采水平的数目(1)单水平开拓(2)多水平开拓3.按开采准备方式(1)上山式:开采水平仅采上山阶段(2)上下山式: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上山阶段(3)混合式:上山式和上下山式同时使用。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层大巷:每个煤层分别设一条大巷(2)集中大巷:所有煤层共用一条大巷(3)分组集中大巷:分煤组设置大巷图2-1-2 开拓方式分类5.举例:(1)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在倾角较小(<16°),斜长不大的情况演示:(单水平上下山平面图)(单水平上下山立面图)(2)多水平上山开拓:每个水平服务于上山阶段,α较大,开拓水平多,井巷工程量大,多用于急倾斜煤层;演示:(多水平上山);(3)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每个水平都服务于上、下山两个阶段,减少工程量,增加下山开采,用于α较小的井田;演示:(多水平上下山);(4)多水平混合开拓:上部的水平采上山阶段,最下一个水平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
演示:(多水平混合开拓)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4)确定矿井的开采程序,做好水平接替;(5)确定井筒延伸方式、深部开拓等。
2、基本原则(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条件;(2)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损失;(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4)合理集中开拓布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适应当前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及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也称为开拓方式。
根据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1. 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2. 斜井开拓: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一般以一对斜井开拓井田。
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3. 平硐开拓: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
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4. 综合开拓: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开拓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此可以采用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开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矿井的生产能力、开采深度、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难度、投资成本、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立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采用立井方式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立井开拓具有适应性强、安全可靠度高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
在斜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为斜井方式开拓,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斜井开拓具有施工难度较小、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斜井的通风和排水较为困难。
在平硐开拓中,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平硐开拓具有通风和排水较为容易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
在综合开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井筒形式进行开拓,以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降低工程难度和投资成本。
综合开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选择合理的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三)按开采准备方式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在某一井田地质、地形及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称为开拓方式。
一、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称为立井开拓。
以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图4-14)为例:134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程第四章煤矿地下开采安全 135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及主石门,4-轨道运输大巷,5-回风石门巷道,6-回风大巷,7-通风上下山,8-区段运输平巷,9-采煤工作面,10-带区煤仓,11、12-分带行人进风斜巷图4-14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1. 巷道开掘顺序首先在井田中部开凿主副立井,掘至开采水平标高以下后,开掘井底车场;在岩、煤层中分别开掘轨道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并向两翼延伸;当大巷掘进位置超过1~2个分带工作面后,便可开掘分带斜巷至带区上部和下部边界,并沿煤层走向掘出工作面开切眼。
在开掘的各井巷内安装相应的设备,形成生产系统,经试运转符合要求后,矿井即可投产。
2. 主要生产系统(1)运煤系统。
采煤工作面出的煤经分带斜巷运至带区煤仓,在运输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2)井下所需之物料、设备,由矿车(或材料车、平板车)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牵引至分带材料车场。
(3)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地面经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进入分带行人进风斜巷。
经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由分带的回风运料斜巷至回风大巷,再经主井排出地面。
(4)排水系统。
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入井底车场,汇入水仓,由水系房的水泵,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
3. 采掘接替上山阶段的各带区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首采带区开采结束前,必须向井田两翼掘出为下一带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直至井田走向边界。
二、斜井开拓斜井开拓井筒施工相对筒单,在我国应用很广。
斜井开拓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按斜井与井田内的划分方式的配合不同,斜井开拓主要分为片盘斜井和集中斜井(有的地方也称阶段斜井)、片盘斜井,以前是小型矿井主要采用的开拓方式,它从地表开掘斜井,到煤层第一分段后,即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巷道,形成工作面进行开采,整个矿井相当于一个采区,目前随着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开采技术的发展,片盘斜井已成为一些大型矿井采用的开拓方式。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
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
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
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率” ),矿井采出率应大于 75 %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Zk=(Zc-P)CZk=A TK式中 Zk ——可采储量,万 t;Zc ——工业储量,万 t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w 1.3m )为0.85 ,中厚煤层(煤厚1.3〜3.5m )为0.80 , 厚煤层(煤厚> 3.5m )为0.75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大型: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中型: 0.45 、0.6 、0.9Mt/a ;小型: 0.3 Mt/a 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对 45 万 t/a 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40 年, 1.2〜2.4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50 年,3.0〜5.0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60 年, 6.0 Mt/a 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 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斜(倾角w 25°)、倾斜(倾角 25°〜45°)和急斜(倾角 45°〜90°)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平行走向方向的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阶段的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
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长度。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分界。
水平是自井筒再一定标高开掘的水平巷道及其相近标高的开采巷道的总称。
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
阶段内的布置又分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或分带。
在开采煤层倾角很小的近水平煤层时,井田煤层走向不明显或变化不大,很难划分阶段。
这是,一般沿煤层主要延伸方向布置2〜3 条水平大巷,作主要运输和进回风用。
在大巷两侧或划分若干采掘区或直接布置条带,前者即是盘区(类似于采区),后者就是条带。
(三)巷道的分类井筒到达预定地点后,就可以在井下开凿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巷道。
矿井巷道按照它的作用和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石门、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风井等;准备巷道——为一个开采区域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山、下山、盘区集中巷等;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回采工作面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开切眼。
二、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由于井田内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地质、地形等条件的不同,所以在开发矿体时,所采用的进入矿体的方式也就不同。
根据进入矿体井峒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等四种开拓方式。
在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本着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简单、环节畅通的原则,为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2.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3.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使建井期短,出煤快,以降低成本。
一)平硐开拓(一)什么是平峒开拓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利用水平巷道(即平峒)由地面进入煤层进行开拓和采煤的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平峒的开拓方式称为平峒开拓。
根据地形条件与煤层赋存状态,平峒的方向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一致,称走向平峒;也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垂直或斜交,称垂直走向平峒。
另外,按同一井田内平峒在不同标高的数目,可分为单平峒(单水平平峒)和阶梯平峒(多水平平峒)两种。
(二)平峒开拓的优点当煤层赋存具有平硐开拓条件时,应首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
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可采用阶梯平硐开拓。
当受地形限制,必须沿走向开拓平硐时,可采用走向平硐开拓,但应注意单翼生产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井型。
平硐开拓有很多突出优点:1.没有井筒和井底车场,平硐本身相当于运输大巷,煤炭直接运出地面,环节少,能力大,投资省,出煤快。
2.依靠平硐的自然坡度排水,直接流出硐口,排水能力大,安全可靠:不用排水设备,不开凿硐室、水仓、更无需长期维护清扫。
3.平硐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简单,进度快,成本低。
4.硐口无井架、绞车房、通风机房等建筑,生产系统简单,占地少,便于管理。
5.平硐进入煤层后,可按需要变更方位,灵活性大。
6.可采用小风井或小平硐回风,通风工程量小,且安全条件好。
(三)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平峒开拓的选择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适于山岭起伏的地区,因为只有这样的地区才由可能使煤层埋藏高于平峒水平。
因此,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1 .山区,在平峒标高以上有足够的煤炭储量; 2.有布置平峒口工业场地的位置; 3.能修筑公路或铁路和外界联系方便。
二)斜井开拓(一)什么是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是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也就是主、副井皆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分为片盘斜井和分区式斜井开拓两大类。
(二)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凡是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 200m 以内,最大不超过 500m ,都要首先考虑斜井开拓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对于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倾斜及倾斜煤层,不论井型大小,均可采用斜井开拓。
1.片盘斜井开拓小型矿井,条件适宜时,可以采用片盘斜井开拓。
通常一个片盘生产,一个片盘准备,提升方式宜采用单钩串车一段提升。
片盘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 1 )井田范围较小,煤层埋藏较浅;(2)表土层厚度不大,且不含水和无流沙层;(3)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曲;(4)以开采缓倾斜的薄及中厚煤层为主。
2.斜井单、多水平开拓当井田范围较大和矿井生产能力很大时,就不能用片盘斜井开拓,而要将井田划分为单水平或多水平开拓,在阶段内分区式或分带式准备。
(三)斜井开拓的优点斜井与立井相比有以下优点:1.井筒施工简单、速度快、投资少。
2.地面建筑物和井筒装备少,不用大型提升设备,钢材消耗量小,如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提升能力大,增产能力也大。
3.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并能较少井下主石门的长度。
(四)斜井井筒位置用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可以沿煤层开掘,但在使用期间要经常维护,而且煤层倾角有变化时,井筒的坡度也要随着变化,对提升工作不利。
所以,斜井井筒多沿岩层开掘,称为岩石斜井。
沿岩层开掘的岩石斜井掘凿费用较高,但容易维护,井筒的坡度不受煤层倾角变化的影响,可以根据提升设备的技术要求来开掘。
岩石斜井开掘在煤层下面,叫做底板斜井;开拓在煤层上面,叫做顶板斜井。
在一般情况下,井筒坡度最好与煤层的倾角相同。
斜井选用的提升设备与井筒的倾角有关。
用带式输送机提升时,斜井井筒的角度一般不得大于17 0,但随着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在倾角不大于250的斜井井筒中,也可以装备带式输送机;用箕斗提升时,不大于35 0;小型斜井用串车提升时,斜井倾角不大于25 0;用无极绳提升时,斜井坡度不大于 10 0,但此种提升方式已明令淘汰。
三)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的定义立井开拓是用垂直井筒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立井。
根据井田内水平的设置,可分为立井单水平开拓和立井多水平开拓两种。
(二)立井开拓的优点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
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开拓或斜井开拓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其优点如下:1.能够通过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
2.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搞自动化。
3.有效断面积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
(三)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采用立井开拓的条件一般为: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较厚。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用特殊方法施工。
3.多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
四)综合开拓(一)综合开拓的形式井田地面、井下条件复杂,若采用单一的开拓方式,会在技术上产生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主、副井采用不同井筒形式的开拓方式,称为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一般有:平峒立井开拓、平峒斜井开拓、斜井立井开拓和平峒斜井立井开拓等四种形式。
(二)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按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采用单一开拓方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提升等不同需要或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可以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对各种井硐形式的分析表明:在地面水平以上煤炭储量较多的山岭地区,应该首先考虑平硐开拓。
赋存较浅的缓倾斜煤层,一般可以开掘沿煤层斜井或穿岩斜井。
没有平硐或斜井开拓条件的,才采用立井开拓。
(三)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以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为例介绍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
1.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优越性:( 1)主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简单,掘进速度快;(2)副立井断面大,通风阻力小,通风能力强,辅助提升能力强,管线用量少;(3)主斜井延伸方式简单、方便,对生产干扰少;(4)主斜井强力胶带输送机生产能力大,其应用扩大了斜井应用的范围。
2.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存在的缺陷:(1)主斜井比立井长的多;(2)主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3)主斜井井筒通过流沙层困难;(4)主斜井、副立井井口若在一起,则井底位置分散,不便于联系;主斜井、副立井井底若在一起,则井口位置分散,需建两个工业广场留两个保护煤柱,煤柱损失大。
3.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大型或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斜井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法的缓斜和倾斜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