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议论文写作教程如何由“内容单薄”到“内容充实” (2)
- 格式:ppt
- 大小:546.00 KB
- 文档页数:34
材料内容的升格——从“内容单薄”到“内容充实”高考作文所说的“内容”指的是写进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人物、事物和数据材料等等。
“充实”是丰富、充足、厚实的意思。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外衣,那么,文章的内容无疑是血肉。
只有内容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
在高考的评分要求中,一、二等作文对“内容”的要求分别是“内容充实”和“内容较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指文章感情要真实、材料要翔实、人物要踏实。
“内容较充实”就是指文章占有材料单薄,抒情达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人物形象欠丰满。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在议论文中,大多用抒情或者议论的语言表达观点,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者理论材料论证观点。
二、在议论文中,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用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
三、在议论文中,引入的事实论据少,又只分析原话题材料,缺乏论证过程。
有时,对材料取舍不当,还造成文章观点材料脱节或详略不当。
四、在记叙文中,要么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要么记叙的人物事件不够详细、具体、生动、实在。
五、在抒情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到位,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断。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广泛积累生活素材。
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
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
广泛阅读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
第二,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
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哪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第三,材料要具有典型性,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又要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往往不够新颖、典型。
2018高考作文备考全攻略(简稿三)第二编:材料篇——内容要充实一、考点要求:围绕中心,精心选材;根据结构,巧妙用材;突出主旨,内容丰满。
二、训练目标:写记叙文,人物和事件要具体实在;写议论文,论据要典型充分;写抒情散文,要有真情实感。
切忌假大空,捏造事实,无病呻吟,夸大其词,无的放矢。
三、选材标准:1、现实性:要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取材。
要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历史材料也可以用,但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才有新意。
2、典型性:选取材料要有代表性,不要搞同类材料的堆砌,不同角度的材料有一个就行了,不必叠床架屋。
另外,还要切合论点或中心,凡与之无关的一律不选,关系不紧的,尽量少选或不选。
3、新颖性:新颖的材料能使文章增色。
一般不要用那些人所共知的材料,即使要用,或点到为止,或对原材料进行一番加工改造,溶进自己新的独到见解。
如《悟禅》中对《枫桥夜泊》诗句新的理解。
4、丰富性:材料本生要有丰富的意蕴(内在含义)。
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发。
材料有无意蕴,要先从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去感受它,如真的动了情,那就是有意蕴。
四、材料攻略:(一)、积累材料:积累材料要分门别类,如可按以下几个方面归类:○1道德修养;○2求学治学;○3社会现象;○4文化现象;○5自然现象等。
举例如下:1、道德修养方面:○1爱国: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立意角度:1、爱国首先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
2、青少年要为建设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3、爱国不是空口号,而是要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
4、爱国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5、爱国不是排外,而是要睁眼观世界。
6名言警句:1、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顾炎武;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巴金;3、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
议论文的内容要充实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8年第31期写作;指导“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
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
1.材料充足而典型。
“内容充实”首先体现在作文材料的运用上,材料丰富而典型是“内容充实”的重要保证。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备库。
作文选材除了要严格围绕中心外,还要力求典型、准确、新颖。
精选材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到文章“内容充实”的基本要求。
2.行文过程中充实内容的技巧。
(1)排比造句法。
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展开快速的联想。
若用在文章开头,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论点;若用在文章末尾,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2)“假设”法。
展开联想、想象,可使记叙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展开反面论证,可使论证更加缜密。
(3)深入分析法。
主要运用于议论文,把道理讲透,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些都有赖于辩证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模拟;文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诊断为官之道,行胜于言《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申培的意思是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末能臣铁良任職期间,他眼疾手快、心思缜密,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还经常帮上司出谋划策。
终于有一天,时任直隶总督的荣禄大笔一挥,推荐铁良担任户部员外郎。
很快,铁良便青云直上,到1905年时,已经升为户部尚书。
这一年,他才42岁。
不只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在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钻的油井。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第6专题:三种途径使文章“内容充实”“内容充实”是对作文立意的主要要求。
2003年起全国考试大纲把“内容充实”提到了“中心明确”的前面,对“内容充实”的要求显然提高了。
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内容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是内容的基本载体。
因此,高考作文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掌握选材、用材的技巧,将对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这里的现实生活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刚刚发生的热点。
我们同学是来到这个有阳光也有暴雨的世界上已经生活十大几个年头的青年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同学,都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积淀,在面对近距离接触生活的作文题时,我们就完全可以觅得作文的材料。
如写“尝试”,我们就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有意而为之的事;写“心灵的选择”,我们就想一想,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既可以是确有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要真实就行。
2011年浙江考生《我的时间》从周末回家选择“独自前行”到理性看待“高三的自主招生”,从龙应台的誓言“在人生的跑到上,有人在五千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里散步,你会害怕自己被淘汰吗?不会的”到徐悲鸿的名句“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都表现了不盲目跟风,要相信自己的主旨。
既有事实材料,又联系自身实际,内容真可以说充实。
2011年福建考生《让我们拥有宁静致远的心》: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素得令人动容。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又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
2018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下篇)一、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之入格——合格作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要入格,首先要把握好议论文的三要素,即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有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
(一)关于论点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文章的灵魂。
它统领全文,决定着材料的选择和论证的方法。
论点首先要正确、鲜明,其次要新颖、深刻。
要做到论点鲜明,我们必须在写作前就有一个明确的立意,这就是意在笔先的道理;要看我们的文章是否观点明确,就要看读完后能否用一句话归纳出基本思想。
若做不到这两点,那论点很难说得上鲜明。
有些同学的文章,通篇华丽,但读后让人不知用意何在,这肯定是在提炼中心或点示观点上出了问题。
以“听”这个话题为例,有一个学生写了听《二泉映月》的感受,写了听《十面埋伏》所产生的联想,还写了听《春江花月夜》获得的美好体验,文章很美,但要问本文揭示了什么观点,则没有结论。
这就是论点不鲜明的表现。
要做到论点新颖、深刻,基本方法是在扣题的基础上,回避常规立意。
当我们看到一个论题,首先跳出的观点往往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掘,要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认识话题。
还是以写“听”为例,我们首先想到的观点是“人要学会倾听”,这当然能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比如举唐太宗纳谏等例子说明倾听的好处,用“厉王止谤”等例子论说不听的坏处。
但这样写来,总觉平常,若我们进一步思考,确立出“在无声中倾听”、“在混乱中用心倾听,收获美丽”、“聆听心灵之声”、“倾听历史的脚步”、“倾听奋进的号角”这样一些观点,那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观点,但为了论证方便,或者为了使文章有层次,再或为了让文章有厚度,我们可以在中心论点之下设置若干个分论点。
比如2007年四川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步与一生》在论述“一步对一生至关重要”这个观点时,设立了“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若错误后能及时跨出改正的一步,也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即使一帆风顺,若不谨慎自己的脚下,跨出错误的一步,将可会毁了一生”四个分论点,文章步步推进,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