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脱除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园艺产品贮藏过程中乙烯脱除方法
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成熟的作用。
然而,在园艺产品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会导致果实的腐烂、变质和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需要采取乙烯脱除的方法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和品质。
一种常见的乙烯脱除方法是使用乙烯吸附剂。
这些吸附剂通常是由活性炭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高效吸附乙烯的特性。
将乙烯吸附剂置于贮藏室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乙烯,减少果实的乙烯浓度,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腐烂过程。
另一种乙烯脱除方法是使用乙烯氧化剂。
乙烯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催化乙烯氧化为无害物质的化学物质。
将乙烯氧化剂置于贮藏室中,可以催化乙烯氧化,降低乙烯浓度,延缓果实的成熟过程。
常用的乙烯氧化剂有氧化钾和过氧化氢等。
还有一种乙烯脱除方法是使用冷却技术。
乙烯的产生与温度有关,较高的温度会促进乙烯的释放,而较低的温度则可以减少乙烯的释放。
因此,在园艺产品贮藏过程中,通过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可以降低乙烯浓度,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腐烂过程。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脱除乙烯。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乙烯,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贮藏室中添加这些微生物,可
以降低乙烯浓度,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腐烂过程。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园艺产品贮藏过程中乙烯脱除是延长产品保鲜期和保持品质的重要步骤。
乙烯吸附剂、乙烯氧化剂、冷却技术和生物技术都是常用的乙烯脱除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和贮藏条件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乙烯脱除方法的了解有所帮助。
乙烯对果蔬成熟和衰老的影响冯双庆一、乙烯的生理作用乙烯是一种调节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植物激素。
所有的果实在发育期间都会产生微量乙烯,在果实未成熟时乙烯含量很低,在果实进入成熟时会出现乙烯高峰,与此同时果实内部的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有色物质和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硬度和叶绿素含量增中,果实特有的色香味出现,采用相应的措施才能够延续果实的后熟,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
二、抑制乙烯生成和作用的措施为了减缓果蔬采后的成熟和衰老,要尽量控制贮藏环境中有乙烯生成,并设法抑制其作用或排除它。
1、合理选果贮藏前将有病虫和机械伤的果蔬挑出,因为病害虫侵染和伤口都会刺激果蔬生产乙烯,在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销售中要轻拿轻放、避免产品损伤。
2、不混果贮藏乙烯释放量少的非呼吸跃变果实和对乙烯敏感的产品都不要与大量释放乙烯的果实混合贮藏和运输,以便减少乙烯的影响。
例如:红色番茄不要与黄瓜贮藏在一起,不然黄瓜很快会变黄。
3、控制贮藏环境条件,抵制乙烯的生成和作用(1)降低氧气的浓度,可抵制乙烯的生物合成,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通过与乙烯竞争受体来抵制乙烯的生理作用。
气调贮藏方法能够延长果蔬采后寿命的原理之一就是高氧和低二氧化碳对乙烯作用的控制。
(2)在不至于造成果蔬冷害和冻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贮藏温度,因为低温也可以抵制乙烯的生成及乙烯的生理活性。
相反,果实利用乙烯催熟时,却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为20℃左右。
4、排除或吸收贮藏环境中的乙烯(1)通风排除乙烯不管我们多么小心,果蔬采后总会有乙烯释放出来,加上乙烯有自身催化作用,贮藏环境中的乙烯浓度会迅速增高。
因此,必须及时排除贮藏环境中的乙烯,排除乙烯的最简单方法是通风换气,冷藏和通风贮藏库可以开门或通风排除乙稀。
(2)乙烯吸收剂脱除乙烯在气调贮藏或限制气调贮藏(塑料薄膜密封包装)果蔬时,不能随时采取通风的方式来排除乙烯,因为通风将破坏气调环境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配比。
吸附法脱除果蔬气调保鲜库气氛中的乙烯
刘丽;张剑锋;吕强;刘照利
【期刊名称】《低温与特气》
【年(卷),期】2004(022)003
【摘要】目前气调库保鲜是果蔬保鲜方法中最先进的保鲜方法之一.气调保鲜库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控制气调库内气体组成和含量.本课题研究的是用变压吸附法调节控制气调库中的气体组成和含量.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吸附脱除C2H4的最佳吸附剂和工艺流程,使气调库保鲜气体中的C2H4降至≤10 ppm,再将净化气返回气调库循环使用,这样可以降低果蔬保鲜的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刘丽;张剑锋;吕强;刘照利
【作者单位】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25;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25;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25;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1+5
【相关文献】
1.吸附法脱除乙烯中少量氧气的吸附剂研究 [J], 张雄福;鲍钟英
2.金属脱氧剂对乙烯气氛中氧脱除性能的研究 [J], 刘丽;张剑峰;陈琦波;刘照利;宁勇建
3.吸附法脱除乙醛装置尾气乙烯中的二氧化碳以回收乙烯的新吸… [J], 张雄福;王金渠
4.气相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中微量乙烯 [J], 李春华;王金渠;张永春;王国友;郭宝林;陈方震
5.吸附法脱除乙烯中少量氮气的研究 [J], 张雄福;殷德宏;王金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生产上脱除乙烯的方法说实话脱除生产上的乙烯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先想到的是用吸收法。
我就像做个小陷阱把乙烯困住一样,找那些能和乙烯反应或者能把乙烯吸住的东西。
我试过用一些溶液,就好比准备个小网子,想让乙烯一头扎进去出不来。
但是这里面可讲究了,我一开始选的溶液反应程度不好控制,有时候吸收太多别的东西,有时候又留不住乙烯,像是个筛子眼太大或者太小的问题,一搞不好整个生产流程都会受到影响,看来这个方法虽然方向对了,但操作起来不稳定就是失败。
后来我又想能不能用催化法,找个催化剂像是个小助手,帮忙让乙烯转化成别的东西。
我就跟搞化学魔法似的,试过好多种催化剂。
有些催化剂刚开始看起来有点效果,就像个慢慢爬的小蜗牛,虽然有点动静但速度太慢了,根本达不到生产要求的量。
还有些催化剂呢,价格太贵了,就像要花一大笔钱买个奢侈品,那在大规模生产上根本划不来。
前几天又试了个新方法,这次总算成功了。
那就是吸附分离法,这个方法就像是让乙烯自己找个专属座位,有一种特殊的吸附剂材料,这材料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小位置,乙烯分子就跟被磁石吸引一样,乖乖跑到特定的位置上去。
我一开始还担心这吸附剂会不会吸附别的东西,或者吸附力不够强。
我就不停地做小实验,一点点调整吸附的条件,什么温度啊压力啊这些,就像摆弄一个精密的小仪器一样。
最终发现只要把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小范围,压力也刚刚好,这吸附分离的效果就非常好。
不仅乙烯脱除得干净,而且整个流程相对简单容易控制。
不过我也不确定这方法是不是对所有生产场景都适用,但是目前在我经历的这个生产过程中,这已经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我想跟你说啊,如果要研究脱除乙烯的方法,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生产情况,不能盲目跟风选方法。
就像我前面胡乱尝试的时候,不了解生产需求,只想着达到脱除的目的,结果走了好多弯路。
而且做实验的时候要尽可能详细记录各种情况,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细节,说不定那就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呢。
国内外气调库新技术王庆森2004.10摘要:本文简述了国内气调库建设历程、现状和有些问题,阐明了果蔬保鲜气调贮藏软、硬件的关系和重要性。
介绍了国产化、国情化多温多功能气调库的研发应用情况和主要技术,综合比较了国内外气调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未来技术信息。
关键词:气调参数、多温、多功能、小温差、气调设备概述气调库用于商业果蔬保鲜,在国外最早应用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而我国只有20多年,从应用时间上落后了半个世纪。
但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气调库建设迅猛发展,国外新的气调设备、技术同期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推动了我国气调冷藏行业技术的发展, 并激发了我国气调库建设的设备、工艺、测控、参数试验等技术不断进步。
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以整座气调库引进为主;第二阶段: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减至为成套气调设备引进为主;第三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只有个别国外先进气调设备引进,形成以国产设备为主的局面。
目前,在完全国产化的气调库建设中,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小,主要是国外个别先进气调设备的差距。
在制冷、加湿、气调、测控、气调与保鲜两用库等各系统的国内领先水平,从系统优化到适合国情特殊要求,有些方面优于国外水平。
但是,从我国气调库建设的综合平均水平看,距国外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气调库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实地果蔬保鲜气调参数未经试验(参考值),制冷系统设计不够合理,加湿效果不好,气调设备配置不全,测量精度不够,自控程度较低(手动操作太多),入库前采收时机不佳、采后到入库时间过长和灭菌消毒预处理措施不够等。
气调库建设是硬件,实地果蔬保鲜最佳气调参数试验和生产工艺管理是软件,软、硬件相互依赖,最终体现在气调冷藏产品质量上。
比如,在生产管理中,采后到入库的时间或其它环节每延误一天的品质变化,相对冷藏和气调冷藏许多天的品质变化关系,通过美国研究人员Dewey在1965年,对采摘时机最佳的苹果进行了冷藏和气调冷藏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以冷藏一天的品质变化量1为比较标准。
乙烯的工艺技术乙烯(ethyle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是塑料、橡胶和纤维等诸多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
乙烯的制备工艺技术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裂解以及生物法。
石油和天然气裂解是最主要的乙烯制备工艺技术。
石油裂解法的原料主要是石油,通过在高温下将重质石油馏分进行热分解,得到乙烯。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难以使用的重质石油馏分的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天然气裂解法的原料是天然气中的烃类,如甲烷、丙烷等。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天然气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副产物。
石油和天然气裂解法制备乙烯的过程可以分为裂解和分离两个步骤。
裂解是将重质烃类通过加热到高温使其发生分子断裂,产生乙烯和其他低碳烯烃。
分离是通过精馏和分子筛脱除杂质,将乙烯从其他烯烃和非烯烃分离出来。
生物法是一种新兴的乙烯制备工艺技术。
通过利用生物方法,例如发酵或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乙醇,然后通过脱水反应将乙醇转化为乙烯。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生物材料,如植物的纤维素,来制备乙烯,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的优点。
不论是石油和天然气裂解法还是生物法,乙烯的工艺技术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供应。
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有限,而生物原料的获取也需要大量的农田和水资源。
其次是工艺过程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乙烯的制备过程需要高温和高压的条件,能耗较大。
同时,裂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低碳烯烃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产品的纯度和分离技术也是制约乙烯工艺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乙烯的工艺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原料和工艺流程,以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
同时,改进分离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此外,利用新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提高乙烯生物法的效率和产量。
这些努力将促进乙烯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乙烯的工艺技术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裂解法以及生物法。
这些技术在乙烯的制备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乙烯工艺技术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原料供应、能耗和环境影响等。
水中苯乙烯的脱除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水中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在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
它具有挥发性强、难以降解等特点,因此在环境中积累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对水中的苯乙烯进行有效的脱除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描述苯乙烯的特性,包括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毒性特征。
接着将介绍水中苯乙烯的主要来源和环境影响,分析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随后将详细介绍当前脱除水中苯乙烯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通过总结重要性及挑战来强调脱除水中苯乙烯的紧迫性,并提出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水中苯乙烯脱除的概况,并介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该领域的综合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为解决水中苯乙烯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苯乙烯的特性描述:苯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其化学结构中含有苯环和乙烯基团,因此也被称为苯乙烯。
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许多化工和塑料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
苯乙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挥发性,并可在水中存在。
2.2 水中苯乙烯的来源和环境影响:水中苯乙烯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废水排放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对水体的降解产物。
常见的工业行业如化工厂、塑料制造厂等都可能排放含有苯乙烯的废水。
由于其毒性较高,当苯乙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紊乱。
2.3 脱除水中苯乙烯的方法和技术介绍:脱除水中苯乙烯主要采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和更新饱和吸附剂等。
其中,吸附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介质(如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苯乙烯被从水中去除。
膜分离技术则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滤过、逆渗透等原理将苯乙烯与水进行分离。
此外,还有使用化学吸附剂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苯乙烯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
浅谈果蔬贮藏保鲜的基础知识
果蔬贮藏环境中,即使存在千分之一浓度的乙烯,也足以诱发果蔬的成熟,所以果蔬采收后1—5天内施用乙烯脱除剂可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防止成熟老化。
下面分别以一例说明其调配和使用方法。
(1)物理吸附型乙烯脱除剂
将活性炭装入透气性的布、纸等小袋内,连同待贮藏的果蔬一起装入塑料袋或其它容器中贮存,果蔬贮量较大的,将活性炭分散地放置于果蔬中层和上层,使用量一般为果蔬重量的0.3%—3%。
如活性炭受潮,吸附性能会降低,应予以更换。
(2)氧化吸附型乙烯脱除剂
氧化型的保鲜剂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将其被覆于表面积大的多孔质吸附体的表面,构成氧化吸附型乙烯脱除剂。
如将高锰酸钾5克,磷酸5克,磷酸二氢钠5克,沸石65克膨润土20克,放在一起混合(或按比例混合),加少量水,搅拌均匀,充分浸润,经干燥后粉碎制成粒径2—3毫米的小颗粒或制成3毫米左右柱状体。
将保鲜剂装入透气性的小袋中,与待贮藏的果蔬一起装入容器中,密封包装置阴凉处贮存。
它适用于各种果蔬,尤其适用于甜瓜、葡萄、水蜜桃的保鲜贮藏,使用量按重量比为0.6%—2%。
(3)触媒型乙烯脱除剂
触媒型乙烯脱除剂是用特定的有选择性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无机酸催化乙烯的氧化分解,适用于脱除低浓度的内源乙烯。
如将次氯酸钡100克,三氧化二铬100克,沸石200克混合在一起(或按此比例混合)加少量水搅拌均匀,制成粒径3毫米左右的颗粒或柱状体,阴干后在10℃下人工干燥,冷却后即为所要求的保鲜剂,此保鲜剂适用于各种果蔬,使用量为0.2%—1.5%。
乙烯脱除剂及抗氧化剂技术
乙烯脱除剂技术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对鲜果蔬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它会加速植物的呼吸作用,促进成熟和衰老;加速许多水果的软化和后熟,它的积累还会导致绿菜发黄和果蔬采后生理失调。
尽管乙烯也可促进柑橘的脱绿,但其对果蔬的货架期有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延长果蔬的货架期,保持其感官质量,包装袋内的乙烯必须脱除。
大部分乙烯脱除技术是应用高锰酸钾把乙烯氧化成乙酸和乙醇的原理。
高锰酸钾由于有色,不能聚合入直接与食品接触的包装膜内,只能做成小袋。
实际应用中常把表面积较大的惰性支持物(如矾土、硅胶、硅石、硅藻土、活性炭等)在浓度为4%~6%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后,装入能透过乙烯的袋中,制成乙烯脱除包放入包装内。
活性炭也可将乙烯吸附,随后将其降解。
以Pdc1作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炭,在20℃时可有效抑制乙烯的蓄积。
此外,也可将分散均匀的矿物质,如沸石、黏土等聚合入包装膜内以脱除乙烯。
这种聚合包装膜大多不透明,吸附乙烯的能力不强。
但聚合后膜的通透性会改变,袋内乙烯和二氧化碳通过膜向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二氧化碳向膜内进入的速度也大于纯聚乙烯膜,这种通透性的改变也能降低包装内乙烯的浓度,从而延长货架期。
由于乙烯用脱除剂的吸附能力不强牞因此应用并不十分理想,每年仍有大量水果蔬菜在采后由于生理失调而腐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在日本,用活性陶土(沸石或加入塑料膜中的土)吸收乙烯,这些物质究竟是从内部包装环境驱除乙烯,还是极大地增加了乙烯的转移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迄今为止,尽管这些物质在亚洲国家被广泛使用,但在包装材料中,矿物质是否真正有效仍在研究中。
抗氧化剂技术目前,抗氧化剂已广泛用于干燥食品和氧敏感性食品,以提高食品中脂肪的稳定性、延长其货架期。
抗氧化剂可聚合入包装膜中,有研究表明,在包装膜中聚合0.32%的BHT,会使燕麦粉货架期延长1倍。
但聚合膜中的抗氧化物质在贮存过程中会逐渐被氧化,还有一部分通过扩散,最后从膜表面蒸发掉,使膜中的抗氧化物质浓度逐渐降低,如在燕麦粉包装中采用0.22%BHT的浓度,6周后包装膜中已不能检测到BHT,有19%的BHT会转移到了燕麦粉中,其余都经膜散失掉。
为防止散失可在包装膜外再聚合一层BHT。
但这种方法也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因为食品吸收的BHT进入人体后,易在人体脂肪组织中蓄积。
研究发现,一些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也可以聚合入包装膜中,但其向脂肪中溶透的程度和抗氧化效果明显低于BHT。
CO2脱除机果蔬在气调贮藏中的呼吸作用将提高库内的CO2浓度,浓度过高会导致中毒,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症状,最终腐烂变质,这时必须用CO2脱除机将库内多余的CO2脱除掉,达到气调贮藏的最佳参数。
现在国内外生产的CO2脱除机均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
含高CO2的库气用风机抽入活性炭罐内吸附,经过数分钟吸附饱和后,用空气脱附再生,如此循环使用,将脱附的CO2送入大气中。
(3)乙烯脱除装置脱除乙烯的方法有多种,如水洗法、稀释法、吸附法、化学法等,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两种方法:高锰酸钾(KMn04)氧化法和高温催化法。
高锰酸钾氧化法又称为化学除乙烯法。
它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多孔材料(即载体),如氧化铝、分子筛、蛭石、碎砖块、泡沫混凝土等,然后将此载体放入库内、包装箱内或闭路循环系统中,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能将乙烯除掉。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使用的用于脱除
乙烯的保鲜剂多为这种产品。
这种方法脱除乙烯虽然简单,但脱除效率低,还要经常更换载体(包括重新吸收高锰酸钾),且高锰酸钾对皮肤和物体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不便于现代化气调库的作业。
一般用于小型或简易贮藏之中。
随着气调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研制出基于高温催化原理的高效脱乙烯装置—乙烯脱除器。
乙烯在250℃的高温下与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水和CO2,通过闭路循环系统将脱除乙烯后的气体又送入气调库内,如此往复,完成脱除乙烯的过程。
与化学脱除法相比,这种方法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可以连续自动运转,脱除效率高,同时还可将果蔬所释放的多种有害物质和芳香气体除掉,如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烃类等,适合现代化的CA装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