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8 外国诗两首课文分析pdf 语文版
- 格式:pdf
- 大小:79.65 KB
- 文档页数:2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初三下)5doc初中语文创意讲明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看起来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闻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诈了你»1、自由朗读,讲讲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冷静面对生活中的苦恼,心儿永久向着以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专门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明白这位具有国际阻碍的大诗人的情形?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讲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那么,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尽管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久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专门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闻名的文学理论批判家不林斯基曾如此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观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会到这首诗的美。
8.外国诗两首《假设生活欺骗了你》关于作者: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
学习本诗: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窗们必然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时,仿佛我走进了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处处盛开着鲜花,处处充满着阳光。
”第一朗诵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忧郁()向往()瞬息()二、词解词: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酷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遇而希望取得或达到。
瞬息:比喻极短的时刻。
三、学习本诗试探:1、这首诗包括着什么人一辈子哲理?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真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设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踊跃面向以后,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关于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闻名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入诗,生动朴实地描述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
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普遍,深为人们喜爱。
先朗诵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伫立()涉足()萋萋()诱人()幽寂()人迹()二、解词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刻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试探:1、“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什么缘故?“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选择人一辈子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或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说说“路”象征什么,这首诗包括了什么人一辈子哲理,指出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
诗中的“路”象征着人一辈子之路。
这首诗告知咱们,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项选择择,而你所作的选择,往往会决定你的一生。
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背景知识作家介绍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1816年加入文学团体“阿尔扎马斯社”。
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
1819年成为革命外围组织“绿灯社”成员。
这个时期他连续写了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著名诗篇《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
这些诗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因此他被沙皇当局流放南俄。
流放期间,创作《短剑》、《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诗篇。
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写了表现20年代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长诗《茨冈》、探索人民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诗体小说《努林伯爵》。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
诗人对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为彼得大帝式的开明国君,同时又无法忘怀旧日友好十二月党人,写成《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阿里昂》。
1830年在彼尔金诺村创作四部小悲剧和《别尔金小说集》,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小人物”命运的作品。
最终完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1831年2月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5月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
创作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乔夫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
1837年2月在决斗中被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杀害。
弗罗斯特(Robea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初三下)6doc初中语文假如生活欺诈了你目标与要求1.明白得首诗中所包蕴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诈了你»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畴内有着广泛的阻碍,且大师辈出。
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二、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讲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专门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
俄罗斯闻名的文学理论批判家不林斯基曾如此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观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会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生活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如此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期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明白得,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如何样的人一辈子态度?明确:诗中阐明了如此一种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当生活欺诈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楚与悲伤,欢乐可不能永久被悲伤所掩盖,欢乐的生活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确实是要用形象讲话,最忌直白的讲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讲理取得了庞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缘故何在?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势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热和婉,热诚坦率,看起来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烈火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及研讨与练习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 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1841)黑人谈河流(美)休斯我熟悉河流: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新奥尔良,我看见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研讨与练习一、《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二、朗读《黑人谈河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三、以本单元课文为主,再搜集一些爱国思乡的诗歌,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召开一次新诗朗诵会。
8.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关于作者: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
学习本诗: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时,好像我走进了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忧郁()向往()瞬息()二、词解词: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比喻极短的时间。
三、学习本诗思考: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关于作者: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伫立()涉足()萋萋()诱人()幽寂()人迹()二、解词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思考:“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说说“路”象征什么,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指出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
诗中的“路”象征着人生之路。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而你所作的选择,往往会决定你的一生。
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亲切。
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课外拓展俄国诗人普希金普希金的声望和影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决定让他到南方去当差,这实际上是一次变相的政治流放。
在那里,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未完成)、《茨冈》(1824),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政治情绪。
8.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二、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还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还是那沉思中的无限的眷恋,——我对你一往情深,更加炽热,更加深沉。
我并不懊悔诞生在这个世界,纵使这世界欺凌我,压迫我,噬碎我的心,噬碎我的脑,我也爱这个欺凌我、压迫我的世界。
虔诚地祈求上苍:让我纵情地生活,热爱我所爱,永不懊悔,哪怕是在痛苦、烦恼的时候,也发自内心地倾吐真言。
黑人谈河流(美)休斯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我沐浴在河流的奔流之中。
夕阳倒映在河流之上,如我的父亲一般温暖而深沉。
我在河流的涌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
河流带走了我的忧愁,带来了我的希望。
河流是我心灵的母亲,哺育我成长。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流淌在我心中,如歌曲一般激昂而动人。
它们是黑人的灵魂,是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我在河流的歌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精神的寄托。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那流淌的河流,那是我永恒的家园。
赏析: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莱蒙托夫的《祖国》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无论祖国给他带来什么痛苦和烦恼,他仍然坚定地爱着祖国。
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则以河流为象征,表达了黑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韵律和精神的寄托。
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8.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幽居的日子里,那时“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活动正在积极地进行,普希金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种环境下,他没有丧失希望和斗志,表现出一种对未来和理想永不疲倦的渴望和在苦难的现实中善于克制、坚信未来的胸怀。
这首诗最初是诗人写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姬姬的纪念册上,是一个饱经磨难的长者对心爱的孩子所作的亲切诚挚的嘱咐。
全诗只有短短的两节,共8行。
诗人用亲切和婉的语句告诉那位少女:生活并非天天是良辰美景,也并不总是风和日丽;相反生活会捉弄人的,有风刀霜剑,遇到挫折莫悲伤,要镇静,要等待;这是人生的经验,是真理。
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本能的需要,“心永远憧憬着未来”,而且要坚信:“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人生的种种经历会成为你的巨大财富,即使是曾经的忧伤、苦痛和灾难,当你蓦然回首时,都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因为你享受到了生活的全部,你是生活的强者。
在这短短的8行诗中,有一个成熟的心灵。
诗歌表现了普希金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念,它撞击到了人的心灵深处,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所以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许多人都把这首诗作为励志的诗篇铭记终身。
一条未走的路
《一条未走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涵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在这首诗里,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用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诗的前三节,似乎只是在描写林中两条道路的不同,但是诗句中分明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比喻意义:人们面临选择时难免会犹豫、彷徨,内心矛盾而不知所措,而一旦做出选择,也就意味着必须有所放弃,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
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写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这两句诗寄托着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不同
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走不同的道路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光,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
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
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特别是对最后一节诗的理解,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犹如一个庞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
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回顾起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