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速测试试验实施细则
- 格式:docx
- 大小:16.83 KB
- 文档页数:2
1.适用范围:1.1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的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的波速。
1.2波速测孔或点的位置、数量、深度等应根据岩土勘察技术要求地质条件确定。
1.3多通道记录系统测试前应进行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检查,在测试需要的频率范围内各通道应符合一致性要求。
2、仪器设备:2.1用于测试岩土波速的仪器应满足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定期限要求。
2.2单孔法测试时剪切波震源采用锤和尺寸3000mm×250mm×50mm木板激震。
2.3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宜小于地震波的1/2;各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差不大于0.1Hz,灵敏度和阻尼系数差别应不大于10%。
2.4波速测试的采集与记录系统处理软件应具备如下功能:2.4.1接收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量以及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功能;对采集参数检查与改正功能;识别和剔去干扰波功能;反映地层剪切波速度和厚度等功能。
3、测试方法3.1震源木板长中轴线应对准测试孔中心,木板紧贴地面,相距孔口1-3m;压缩波距孔口1-3m;震源标高宜孔口标高一致;测试宜至下而上进行。
3.2测试时,应沿木板长轴方向分别敲击其两端,记录极性相反的两组震动波形。
4、资料整理4.1 压缩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压缩波初至时间。
4.2 剪切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两组极性相反剪切波交汇点的初至时间。
4.3 当确定压缩波、剪切波的初至时间有困难时,也可利用同向轴来确定有效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各检测点同向轴的组合应为同一波前面。
4.4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T=K·TLK=(H+H0)/[S2+(H+H0)]1/2式中 T—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s);TL—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K—斜距校正系数;H—测点的深度(m);H0—振源与空口的高差(m),当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为负值;S—从板中心到测试孔孔口的水平距离(m)。
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在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空洞、裂缝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规程。
二、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概述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中波速的大小与混凝土的密度、弹性模量、强度等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波速检测来判断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三、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估;2. 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检测,如空洞、裂缝等;3. 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评估;4. 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5.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
四、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1. 直接法直接法是将传感器直接贴附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出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
直接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能够检测出混凝土中的局部缺陷。
但是直接法需要在混凝土表面留下一定的痕迹,可能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
2. 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放置传感器,使其接触到混凝土中的声波,然后测量传感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时间和强度,计算出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
间接法的优点是不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但是其测量精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受到混凝土表面形态的影响。
五、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的检测设备混凝土中波速检测技术的检测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是检测混凝土中波速的核心设备,其可以将声波传递到混凝土中,并接收混凝土中反射回来的声波。
超声波探头的种类较多,包括直接法探头和间接法探头等。
岩石声波波速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仪器操作,掌握声波岩石波速测试方法步骤,建立不同材料介质密度对波速影响程度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声波测试理论基础建立在固体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理论中。
该方法就是利用一种声源讯号发射器(发射系统),向压电材料制成的发射换能器发射一电脉冲。
激励晶片振动,发射出声波在测试材料中传播,后经接收器接收,把声能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送至接收系统,经信号放大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波形,从波形上读出波幅和初至时间(t),由已知的测试材料距离(L),便可计算出超声波在测试材料中传播的纵波波速(Vp),即Vp=L/t。
三、实验步骤:
1.按图要求联接仪器、换能器(校正声波系统的零声时值T0)、联接岩石试件。
2.仪器各参数设定
a)设定测量起始区号、线号、点号。
b)选择测量发射电脉冲电压、脉冲宽度、触发时间。
c)选择采样时间间隔、采样长度、频带宽度、放大倍数。
3.按下仪器测量键,搜索调节仪器接收波形,对波形进行采样、读时、读幅、读频、
存贮。
4.对测量数据分类整理、统计及成果图件绘制打印。
四、试验报告
通过声波岩石波速测试实验,结合工程地质规范、规程,分析整理同类型岩石试件波速数据;划分岩石试件(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波速分布范围、常见值并编写实验报告。
岩石声波波速测试示意图。
内容摘要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波速,确定与波速有关岩土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
本文介绍了波速测试的工作原理和野外测试方法,并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正文一、前言波速测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电、铁路、工民建等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些重要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除进行常规原位测试工作外,还进行了剪切波波速测试工作。
二、单孔波速测试的基本原理单孔波速测试:由震源产生压缩波(又称P波)和剪切波(又称S波),经过土层,由在孔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根据波传播的距离和走时计算出场地土的波速,进而评价场地土的工程性质。
1、测试仪器和设备:一套完整的速度检层法观测仪器应由四部分组成,即激震源、信号接收系统、记录系统和分析系统。
速度检层法可使用的激震源很多,如爆破、空气压缩枪、弹簧式S波激发装置、火箭筒等等。
一般的场地土层剪切波观测量常用的是敲击板激震源。
目前用于场地于层剪切波观测的拾震器一般均为速度型拾震器有三个分量,一个垂直,两个水平。
2、计算方法用速度检层法测得的剪切波速是钻孔内相邻二个测点中间土层的平均波速。
首先从记录上确认剪切波到时,再根据激震源的触发时间算出剪切波走时,然后由钻孔中测得深度和孔源距确定波的行程,最后将行程除以走时即得波速。
根据实测的资料,表1给出了不同土类的剪切波波速范围。
一般来说剪切波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地区剪切波速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不一样。
通常内陆城市波速值相对较高,而沿海地区则偏低。
表1土质类别填土(包括杂填土)粘性土(包括亚粘土等)砂土(粉、中、粗)砾石、卵石、碎石风化岩岩石剪切波速范围(m/s) 90~270 100~450 100~450 200~500 350~500 >5003、测试方法(1)在待测场地钻孔,将三分量传感器放置在钻孔中,以适当方式(气囊或机械装置)使三分量传感器贴紧钻孔孔壁,在地面上钻孔孔口附近(通常1~3m)处放置长条形木板(通常长约2~4m,宽约0.4~0.5m,厚约0.1m),木板上压有重物(>500kg)。
波速测试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了波速测试有章可循,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和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场地波速测试。
3.引用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4.操作规程
4.1确定拟测波速的种类(剪切波、压缩波和瑞利波)。
4.2根据拟测波速类型确定具体检测方式:单孔法、跨孔法或面波法。
4.3现场测孔的施工,同时准备测试仪、三分量检波器等。
钻孔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4.4单孔现场测试
4.4.1振源剪切波用铁锤和木板,压缩波采用锤和金属板,地面激振。
4.4.2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并紧贴孔壁。
4.4.3测点间距1~3m,层位变化处加密,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4.5跨孔现场测试
测孔孔距在土层取2~5m,岩层取8~15m,测点间距1~2m,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
4.6波速测试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4.6.1在波形记录上识别波的初至时间。
4.6.2根据波的传播时间和距离确定波速。
5.质量记录
5.1 波速测试记录表(见土工试验室用表)。
内容摘要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波速,确定与波速有关岩土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
本文介绍了波速测试的工作原理和野外测试方法,并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正文一、前言波速测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电、铁路、工民建等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些重要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除进行常规原位测试工作外,还进行了剪切波波速测试工作。
二、单孔波速测试的基本原理单孔波速测试:由震源产生压缩波(又称P波)和剪切波(又称S波),经过土层,由在孔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根据波传播的距离和走时计算出场地土的波速,进而评价场地土的工程性质。
1、测试仪器和设备:一套完整的速度检层法观测仪器应由四部分组成,即激震源、信号接收系统、记录系统和分析系统。
速度检层法可使用的激震源很多,如爆破、空气压缩枪、弹簧式S波激发装置、火箭筒等等。
一般的场地土层剪切波观测量常用的是敲击板激震源。
目前用于场地于层剪切波观测的拾震器一般均为速度型拾震器有三个分量,一个垂直,两个水平。
2、计算方法用速度检层法测得的剪切波速是钻孔内相邻二个测点中间土层的平均波速。
首先从记录上确认剪切波到时,再根据激震源的触发时间算出剪切波走时,然后由钻孔中测得深度和孔源距确定波的行程,最后将行程除以走时即得波速。
根据实测的资料,表1给出了不同土类的剪切波波速范围。
一般来说剪切波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地区剪切波速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不一样。
通常内陆城市波速值相对较高,而沿海地区则偏低。
表1土质类别填土(包括杂填土)粘性土(包括亚粘土等)砂土(粉、中、粗)砾石、卵石、碎石风化岩岩石剪切波速范围(m/s) 90~270 100~450 100~450 200~500 350~500 >5003、测试方法(1)在待测场地钻孔,将三分量传感器放置在钻孔中,以适当方式(气囊或机械装置)使三分量传感器贴紧钻孔孔壁,在地面上钻孔孔口附近(通常1~3m)处放置长条形木板(通常长约2~4m,宽约0.4~0.5m,厚约0.1m),木板上压有重物(>500kg)。
HZCS/C-15 波速测试技术细则1、测试目的城市高层建筑的地基抗震设计需要了解土质动力参数,而取得这些参数的测试手段以波速测试最为简便、经济、精度较高。
同时波速还可以换算其它参数,如动弹性模量(Ed)、动剪切模量(G)、动泊松比(ρ)等,为设计提供重要数据。
2、相关规范《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
3、仪器与设备3.1 用于波速测试的仪器有:3.1.1 检波器:可用地震勘探所使用的检波器,如DZJ5-71型。
单孔法测波速用三分向检波器,是将三个检波器按X、Y、Z三年方位装置于一个密封容器内构成。
检波器在水下使用时,必须密封防水。
3.1.2 记录仪:可使用地震勘探的多道地震仪(不可用打点记录仪器)。
仪器的使用要求参考地震勘探有关部分。
也可用光线示波仪配以适当的放大器。
3.2 用于波速测试的振源应符合下列要求3.2.1 在地面激发剪切波的激发木板尺寸为:长2.5~3.0m,宽0.3~0.4m,厚0.06~0.10m。
木板上应压重物,一般应大于500kg(测试深度为30~40m)。
通常以汽车的前轮或后轮作为板的载重物,既方便,效果也好。
3.2.2 为了改善木板与地面的接触条件,在湿度大的土层上,必须垫上一层干砂或干土;也可在木板上钉有一定数量的齿片或铁钉,以保证激发板与地面接触良好。
3.2.3 激发板距井口一般为2~4m。
为避免浅处高速地层界面可能造成的折射波的影响,最小测试深度应大于激发板至孔口的距离。
3.2.4 激发板的安置要避开地下构筑物、墙基、路面等。
冬季工作时,激发板要放在冻土层下,以免造成波的干扰。
3.2.5 激发板应垂直于板中心和孔的连线,敲击力的方向必须和板的轴向平行,以免造成纵波分量过大。
3.2.6 跨孔法振源的激发可在钻杆前端加标准贯入器敲击孔底产生纵波(P)和横波(S)。
3.2.7 跨孔法“孔底锤”是理想的横波振源,而且正、反向敲击能产生一对极性相反的波形。
三分向检波器可用六芯三组屏蔽电缆,屏蔽线应与外壳接地。
剪切波波速测试编辑单孔法剪切波测试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试孔应垂直;(2)当剪切波振源采用锤击上压重物的木板时,木板的长向中垂线应对准测试孔中心,孔口与木板的距离宜为1~3m;板上所压重物宜大于400kg;木板与地面应紧密接触;(3)当压缩波振源采用锤击金属板时,金属板距孔口的距离宜为1~3m.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试时,应根据工程情况及地质分层,每隔1~3m布置一个测点,并宜自下而上按预定深度进行测试;(2)剪切波测试时,传感器应设置在测试孔内预定深度处固定,沿木板纵轴方向分别打击其两端,可记录极性相反的两组剪切波波形;(3)压缩波测试时,可锤击金属板,当激振能量不足时,可采用落锤或爆炸产生压缩波。
测试工作结束后,应选择部分测点作重复观测,其数量不应少于测点总数的10%。
操作原理 单孔法波速测试采用的振源很多,如:爆破、空气压缩枪、弹簧式S波激发装置、火箭筒等 等。
但在一般的场地剪切波速测试中最常用的是敲击板激振源。
敲击板激振源:剪切波的测试设备—敲击板激振源将一块弹性好的木板(木板长约2米,宽约0.4—0.5米,厚约0.1米)受锤击的两头包上铁板,放在平整的地面上,上面压上重物,使木板与地面紧密接触,然后敲击木板两侧,这样木板就给地面一个水平冲击力,激起土层的剪切振动。
激发的振动主要为SH波。
敲击板激振源: 剪切波的测试设备—敲击板激振源在敲击冲量一定的条件下,激发的SH波振幅随木板上重物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超过一定值后影响会有所减少;长板效果比短板好;板与地面的接触条件对激振效果影响较明显,板底钉有钉齿、地面上泼水或水泥浆以增大木板与地面接触的紧密程度可改善激振效果。
跨 孔 法剪切波测试测试场地宜平坦;测试孔宜设置一个振源和两个接收孔,并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测试孔的间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试时,应根据工程情况及地质分层,每隔1~2m布置一个测点。
1 前言为严格执行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地基测试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 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JAGS/C -Ⅱ ― 16 ―2022)、《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JAGS/C -Ⅱ ― 17 ―2022)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份,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合用范围合用于进行场地地层分类和场地类别划分。
3 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造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22。
4 检测目的2.2 提供地基土的动力参数;2.3 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依据;2.4 探测地质异常体,如洞穴、古墓、地下管道等。
5 检测原理孔波速测试:弹性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可分为压缩波(P 波)和剪切波(S 波),剪 切波的垂直分量为 SV 波,水平分量为SH 波。
在地层表面传播的面波分为瑞利波(R 波)和 乐夫波(L 波),他们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特性各不相同。
由震源产生压缩波和剪切波, 经 过土层,由孔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根据波传播的距离和走时计算出场地土的波速,进而 评价场地土的工程性质。
6 检测仪器6.1 采用武汉沿海公司生产的 RS-1616K 基桩动测仪,仪器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放大、 滤波、记录)、处理和监视系统以及专用附件等组成。
6.2 数据采集放大部份的增益普通大于 60dB ,其频带宽度宽于 10~1000Hz ,滤波频率 可调。
终端具有波形监视设备及摹拟记录或者数字磁记录装置。
版本/修订:第 C 版/第 0 次修订 第 1 页 共 7 页颁布日期: 2022 年 3 月 31 日标题:波速测试实施细则6.3 对多道数据系统,其放大器应具有良好一致性。
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 3%,相 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 0.1ms 。
6.4 仪器具有防尘、防潮性能,能在-10℃~40℃范围工作。
以适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 使用。
浙江省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波速测试工作管理制度1、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心(所)波速测试工作管理,理顺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并结合中心(所)的实际情况,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是我中心(所)的波速测试工作,均应按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波速测试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管理、波速测试工作管理和外包服务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人员范围为:地震工程部全体人员。
2、仪器设备管理2.1 归档和移交第一条波速测试仪器是完成波速测试工作的基础,由专人负责登记建档、维修报废等工作,并按用途、数量、状态等分类编目并放置,以便检查。
第二条各类波速测试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购入、消耗、破损、维修等情况应有记载。
购入新仪器设备需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注明申购理由并报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收到新仪器(设备)后与相关领导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说明。
仪器设备破损需填写《仪器故障(事故)处理单》,写明原因和处理意见并报领导批准。
若破损的仪器设备需维修,则应对维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说明。
第三条大中型波速测试仪器(价值超过5000元)的管理必须按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各种资料应完整保存,归档资料包括:仪器(设备)申购表、购买合同、说明书、安装调试验收报告、仪器零配件、登记表和维修记录。
第四条波速测试仪器及相关设备的各项原始资料要交由办公室统一存放,需要随仪器保存时用复印件。
使用者在使用原始资料时,不能带出室外,借阅后须归还办公室。
第五条工作人员由于调离、退休等原因不再担任仪器设备管理员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交接工作。
交出者要移交资料(如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说明仪器设备现状;接收者要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清点仪器附备件数量,资料数量。
2.2 操作与使用第一条波速测试仪器实行专人操作使用和培训使用两种形式,特别贵重及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使用,原则上一般测试仪器需经过培训后方可使用。
1.适用范围:
1.1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的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的波速。
1.2波速测孔或点的位置、数量、深度等应根据岩土勘察技术要求地质条件确定。
1.3多通道记录系统测试前应进行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检查,在测试需要的频率范围内各通道应符合一致性要求。
2、仪器设备:
2.1用于测试岩土波速的仪器应满足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定期限要求。
2.2单孔法测试时剪切波震源采用锤和尺寸3000mm×250mm×50mm木板激震。
2.3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宜小于地震波的1/2;各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差不大于0.1Hz,灵敏度和阻尼系数差别应不大于10%。
2.4波速测试的采集与记录系统处理软件应具备如下功能:
2.4.1接收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量以及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功能;对采集参数检查与改正功能;识别和剔去干扰波功能;反映地层剪切波速度和厚度等功能。
3、测试方法
3.1震源木板长中轴线应对准测试孔中心,木板紧贴地面,相距孔口1-3m;压缩波距孔口1-3m;震源标高宜孔口标高一致;测试宜至下而上进行。
3.2测试时,应沿木板长轴方向分别敲击其两端,记录极性相反的两组震动波形。
4、资料整理
4.1 压缩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压缩波初至时间。
4.2 剪切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两组极性相反剪切波交汇点的初至时间。
4.3 当确定压缩波、剪切波的初至时间有困难时,也可利用同向轴来确定有效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各检测点同向轴的组合应为同一波前面。
4.4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
T=K·TL
K=(H+H0)/[S2+(H+H0)]1/2
式中 T—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s);
TL—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
K—斜距校正系数;
H—测点的深度(m);
H0—振源与空口的高差(m),当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为负值;
S—从板中心到测试孔孔口的水平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