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_优秀教案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99.51 KB
- 文档页数:4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1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体裁为叙事散文,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
对文章的阅读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一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涵的感情。
综上所述,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1、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哪些详,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作文片段练习:针对本文所学,进行作文训练。
【说教法】1、听说读写结合法: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通用5篇)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
描写吃福橘,“‘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到我的嘴里。
”这元旦“辟头的磨难”寄托着长妈妈的愿望,她希望孩子和自己能够“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因为福橘是塞在孩子的嘴里。
这就是长妈妈对孩子真诚的关爱,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朴实和善良。
写她买来《山海经》时,“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里,不仅看到一个衣着朴素、满脸笑容的劳动妇女的外貌,而且听到他那亲切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她为孩子办成一件事后内心的无比喜悦。
“三哼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这个细节也说明了,为“我”办这件事情的不是学问人,而是连书名都说错的劳动妇女,联系课文的标题可以体会到,作者把阿长同《山海经》连接在一起,表现了设题同构思的新颖和巧妙。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12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一、学习目的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颜色的词句,把握情感变化的过程。
3、熟悉人物的品行风貌,体会对长妈妈的怀念、怜悯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三、课时支配两课时。
四、课前预备1、同学利用工具书把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复习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教学设想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先写他憎恶阿长、厌烦阿长等,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肤浅的怀念之情,对于这种情感的变化,要指导同学阅读,组织同学争论,研读赏析,从而充分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延长,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一般人的感想和思索。
六、教学设计(一)联系体会,激趣引读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奇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加了无限的神奇情趣,那么大家还记得讲故事的长妈妈吗?(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同学全体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的情怀。
并思索: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怀念)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⑴交待阿长的来历;⑵阿长喜爱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⑶她懂得很多法规;⑷讲长毛的故事;⑸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设置问题情景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初识阿长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温故而知新二、谈谈你眼中的阿长:1你知道她的哪些事情?①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长妈妈地位低下。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
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
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②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③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喜欢饶舌多事。
)④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石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9篇】篇一: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
粗鲁和不拘小节。
四、教法建议1、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熟悉、梳理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进一步熟读课文。
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练习四。
2、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3、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整体思路,整理出课文的材料。
②讨论、确定详写、略写的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③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回应全篇,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篇二:阿长与《山海经》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⑵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整体掌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掌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布置资料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初一的时候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那大家还记得《从》是选自哪部集子吗?对,是《朝花夕拾》。
《朝》是一部回忆散文集,一共有十篇,里面记录的都是鲁迅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
包括回忆他的亲友,同学和老师。
那其中呢就有一篇回忆他的保姆的文章,他的保姆叫?长妈妈。
大家还记得长妈妈吗?她可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哦,她在我们学过的《从》里讲过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好了,那阿长出了会讲故事之外,她还有什么特点呢?她在鲁迅的心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来看今天要学的《阿长与山海经》,请大家翻开书到29页。
(板书:、作者)《山海经》,大家知道是什么书吗?好,那大家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没有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那“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呢?刑天,他可是一位很有反抗性的猛将。
话说他的头被天地砍掉了,可他不服啊,所以他就以他的肚脐眼作为嘴巴,不停的说话,还不停的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和盾牌。
神奇吧?那《山》呢就收集了很多象这样的神话。
所以以前呐,《山》在孩子们中的流行度绝对不会亚于现在《哈里波特》在全世界的畅销。
二、主体1、好,介绍完这些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课文的学习了。
是这样,老师想把大家分成两个队,来个公平竞争。
(123小组为第一组队,567小组为第二队,4小组前3位到第一队,后3位到第二队。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第一项比赛──攻克字词。
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当老师提示开始时,就请愿意接受挑战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会选择举得最快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请安静的等待下一次机会,这里一共有十二道题,哪个组回答得又快又准,就算哪个组赢。
阿长与《山海经》_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山海经》的兴趣和阅读欲望1.2 教学内容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简述《山海经》的内容和特点展示《山海经》的图片或插图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山海经》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由阅读《山海经》的简介或序言,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山海经》的地理与种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和种族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地理和种族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地理和种族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三章:《山海经》中的神话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四章:《山海经》的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的绘画和插图的特点和风格探讨《山海经》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主义手法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海经》的插图和绘画作品教师提问学生对于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六章:《山海经》的医药与矿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描述和记载探讨《山海经》中的医药和矿物知识对于古代文明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医药和矿物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医药和矿物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第七章:《山海经》的鸟类与走兽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鸟类和走兽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鸟类和走兽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鸟类和走兽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八章:《山海经》的水族与昆虫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水族和昆虫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水族和昆虫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水族和昆虫描述的理解和感受第九章:《山海经》的宗教与信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宗教和信仰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宗教和信仰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0.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十一章:《山海经》的文学价值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文学上的价值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探讨《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发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的经典篇章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二章:《山海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1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探讨《山海经》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三章:《山海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现代社会的解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在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山海经》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发和影响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现代解读和应用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现代解读和应用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四章: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深入探索《山海经》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4.2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如:《山海经》中的某个主题研究或相关文化考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与专家访谈等14.3 教学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的成果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1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1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的讨论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主题,涵盖了《山海经》的地理、种族、神话、艺术特色、医药矿物、鸟类走兽、水族昆虫、宗教信仰、文学价值、历史背景、现代解读与应用、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阿长与⼭海经公开课教案阿长与⼭海经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阿长与⼭海经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海经公开课教案篇1 【教材分析】 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章,应引导学⽣学习本⽂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式,体会描写的作⽤和⽅法,从⽽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标】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了解阿长这个⼈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式,体会描写的作⽤和⽅法。
理解本⽂围绕⼈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的⽤双重眼光看待⼈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机、配乐磁带、⼩⿊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理念与建议提纲】 在这篇回忆性散⽂⾥,鲁迅追忆了⼉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
⽂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件事。
教读课⽂可运⽤复述法,先让学⽣⾃读课⽂初步理解课⽂内容,内容上不懂的地⽅阅读资料、⼩组讨论或教师点拨解决。
然后由学⽣⽤⾃⼰的话概括复述课⽂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第⼀步运⽤讨论探究法。
引导学⽣思考⽂题把阿长和《⼭海经》连在⼀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作者对她抱什么样的态度呢?学⽣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质疑、解疑的能⼒。
精选文学《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讽刺手法表现人物特点。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把握作者讽刺手法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2. 相关文学评论或分析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2. 提问:你们对阿长这个人物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讨论。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
2. 讲解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讽刺手法。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讽刺手法表现阿长的特点的?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长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讽刺手法。
2. 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讲解环节,详细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讽刺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六、案例分析:阿长的教育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阿长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7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1)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用简明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分析语言蕴含情感的能力。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散文组织材料的线索,了解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明确: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4篇优质课一等奖《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尝试运用本文的写法去写作。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味分析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二、回顾作者常识: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3分钟三、初步感知内容:默读思考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思考的问题1、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3、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四、学习字词:2分钟1、生字正音:憎恶(zèngwù)疮疤(chuāngbā)霹雳(pīlì)震悚(zhènsǒng)诘(jíe)问2、整体感知内容:20分钟(1)明确: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点。
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姓名用了别人名字的保姆,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卑微。
她喜欢切切察察,爱饶舌,睡觉姿势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写。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7(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7阿长与《山海经》教案7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
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最新8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卜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优秀10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预设: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实用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三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侧重于整体感知,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找准课文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避免肢解课文。
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
“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1、解题不够深入,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课文12、15、19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认识不深入。
2、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
3、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
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
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教学过程心得或建议一、导入: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1、阿长的真实姓名;2、阿长的外貌;3、阿长的家庭情况。
2、学生读书,圈点记录思考。
3、教师精心挑选了8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震悚等)让学生自发起来认读,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学生踊跃抢答。
6 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三、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根据对文章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人物形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3、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4、板书课题,作者。
(二)《朝花夕拾》及《山海经》简介:《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
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
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
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
书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在儿时的“我”看来,那是“念念不忘,最为心爱的宝书”)(三)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又是如何的?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2.如何划分段落?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从文中找句子,分析阿长的形象。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6. 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不佩服)②限制我的行动(讨厌)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非常讨厌)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空前敬意)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3.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教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4.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5.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6.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
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重点部分,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品味语言魅力(一)重点研读——研读第18-28自然段。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明确: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神奇般地买到了。
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识字,她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鲁迅此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
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一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二)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
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
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例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你能分析一下吗?A、传神的描写:①细节描写: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三)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四)作业1.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