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59.45 KB
- 文档页数:1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临床诊断要点: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
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
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
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 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
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 治疗与预防: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1) 2000斤饲料添加:倍能佳或食达旺 1袋氟奇康泰 2袋替妙 6袋连用7天清热散 1袋<联毒克 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 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免疫接种:●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锦州市某猪场饲养母猪200多头,分别从北京、山东购进种公、母猪3批。
8月份多窝哺乳仔猪出现震颤,不能吮乳,继而卧地不起,四肢做游泳状,2-3天死亡。
15口龄内的仔猪全部发病,随后全部死亡,死亡率达100%。
15日龄以上的仔猪也发病,死亡率为60%左右,有18头母猪流产,占分娩数的22%,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明显增多,当时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经济损失15万余元。
【分析】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率高达100%;病猪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寒颤、精神沉郁,运动共济失调,头颈歪向一侧,做圆圈运动,倒地四肢划动,有抽搐、癫痫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
根据发病仔猪和母猪的这些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猪伪狂犬病。
从该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的情况看,发病原因是由于没有把好引种关,从外地引进种猪,把猪伪狂犬病毒带回,导致感染发病。
【案例二】闽清县某猪场存栏母猪22头(畜主主诉半年前注射过猪伪狂犬病弱毒苗),其中8头母猪陆续产仔92头。
2017年1月20日,该猪场先有12头哺乳仔猪发病,吮乳减退、喜卧,未引起重视,按感冒治疗。
畜主先后用了安痛定、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地塞米松等药物后,病情缓解,体温有所下降,停药后体温义升高。
如此反复,用药4天后,不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开始出现仔猪死亡。
仔猪产时很健康,但一部分仔猪一吃初乳就出现神经症状,1天后就死亡,死亡的仔猪呈角弓反张。
有的产后第1-3天吃乳正常,第4天开始厌食。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免疫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哺乳仔猪猪伪狂犬病。
【分析】猪群发生该病后,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使疫情早得到控制。
该猪场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可能不完善,尤其是在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下,对疫情流行缺乏r解。
因此,应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区域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适当增加传染病免疫种类。
一例猪伪狂犬病和仔猪付伤寒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摘要:2023年3月初,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一规模养猪场发生生猪疫情,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伪狂犬病和仔猪副伤寒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药物预防、治疗、免疫、消毒、隔离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平息。
关键词:伪狂犬病、仔猪付伤寒、混合感染、诊治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征是发烧,仔猪主要表现出神经及消化系统症状,成年猪一般症状不明显,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呼吸系统症状,公猪表现为不育或呼吸系统症状。
二十年来,猪伪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呈现持续增多的趋势,据监测统计,全国80%的地区有猪伪狂犬病,60%的猪群发现伪狂犬病阳性。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2008年12月11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伪狂犬病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急性感染表现为败血症,慢性感染表现为坏死性肠炎,有的表现为卡他性肺炎或干酪性肺炎。
仔猪付伤寒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
二者混合感染,可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
1、发病情况2023年5月4日,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人员打电话向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求诊,报告称该办事处一养猪场出现大量生猪死亡,养殖户请求我中心派出技术骨干赴场诊治并控制疫情。
该场2022年底存栏香猪280头,其中母猪26头、公猪2头、肥育猪78头、仔猪174头。
2023年3月初开始出现生猪发病死亡,以2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为主。
截止5月4日,该场共死亡生猪112头,其中仔猪97头、肉猪12头、母猪3头。
2、临床症状肥育猪与仔猪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
成年肥育猪一般表现为隐性感染,偶有发热、呕吐、腹泻、便秘、咳嗽、气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畏寒扎堆、弓腰驼背、不愿走动、走路摇晃、持续下痢、粪便水样或粥样、恶臭、有的干有的稀、呈淡黄、黄褐、棕色或绿色,有时因混有血液呈现红色,有的粪便中含组织碎片,有的病猪出现眼结膜炎、有浆液性(粘性或脓性)渗出物、角膜混浊乃至溃疡,皮肤湿疹、一般7日内恢复。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深度Depth 44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二十世纪中期流行于东欧与巴尔干半岛各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强毒株,席卷北美和西欧各国,随后传入中国,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自1947年我国首次报道猪伪狂犬病以来,该病已屡见不鲜。
常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导致新生仔猪高热、腹泻、运动失调、呕吐以及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可达100%,引起断奶仔猪腹泻、呕吐和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10%~20%,还会引起种猪的不育症(不发情、配种失败)。
笔者在众多猪场走访服务发现,虽已有相关疫苗和药物等防控技术,但猪伪狂犬病仍处于频发状态,很多猪场遇到猪伪狂犬病,损失惨重。
笔者认为,做好免疫和药物保健,猪伪狂犬病是可控的,可将猪场的损失降到最低。
笔者将近期一例猪伪狂犬病控制案例进行经验分享,希望对业内的朋友有所帮助。
1 发病猪场背景此猪场位于江西省,约1个月前,分两批从江苏省的5个猪场,引进500余头体重约25kg的育肥仔猪。
文 ⊙ 余奎1,计江峰1,张运强1,2*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猪伪狂犬病是养猪业重大疫病之一,持续困扰着业内生产。
2000-2011年,随着相关疫苗、药物和技术的推广使用,猪伪狂犬病得到较好的控制。
近年来,随着相关免疫调节中药的成功研发,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愈发便捷高效。
本文就一例发病猪场的救治案例进行经验总结,或对养猪业的朋友们有所借鉴。
一例育肥舍猪伪狂犬病处理案例播;减少各类猪场应激反应,一定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猪群亚健康,保护好猪只肝脏功能,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定期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及监测抗体水平,及时淘汰阳性带毒猪。
6.3 猪伪狂犬病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实施方案为:检测→淘汰→分群→免疫→检测→淘汰。
净化方案的实质就是通过gE基因缺失疫苗全面免疫并配合血样检测淘汰野毒抗体为阳性的猪,gE抗体检测即进行伪狂犬病gE抗体的检测,野毒抗体阳性率<15%,一次性淘汰或扑杀净化;野毒抗体阳性率>15%,分步净化;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低于15%),可一次性淘汰净化,最终实现全群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李久军(辽宁省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葫芦岛125000)作者简介:李久军(1987.6—)男,辽宁建昌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疾病诊断及化验室检测工作。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该病毒可以感染各日龄猪,尤其对仔猪和母猪影响最为严重。
临床主要表现为仔猪腹泻、共济失调和神经麻痹等神经症状,母猪引起繁殖障碍,该病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本文介绍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报告,旨在为养殖过程中防治本病作参考。
伪狂犬病;PCR 检测;诊断;防治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所引起的猪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V 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成员,为双股DNA 病毒[1]。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尤以冬春两季多发,多呈散发性或者地方性流行[2]。
该病可感染各日龄猪,不同阶段猪只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尤以哺乳仔猪和离乳仔猪最为严重,给养殖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
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临诊上无明显症状;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
该病的流行特点是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一旦感染猪群便很难消灭。
本文对某养猪场发病病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与分析,供同行和养殖者参考。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殖场位于建昌县东南部,紧邻村级公路,生猪存栏426头,两个圈舍发病,发病猪30多头,出生30天左右。
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骑堆,不吃食,口吐白沫,眼球震颤,拉稀,奇痒乱撞,精神萎靡不振,作划水样或转圈运动等典型神经系统症状,阵发性痉挛,严重的卧地不起,或者呈犬坐姿势,叫声嘶哑。
2剖检变化剖检显示,病猪眼结膜潮红充血,脑膜充血、水肿,扁桃体和咽喉头发生明显坏死;肺水肿,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状液体;心包有积液,心脏外膜有出血点;肝脏有散在坏死点,脾脏有坏死点,肾上腺皮质及髓质部有散发性坏死点。
3病毒PCR 检测3.1材料伪狂犬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DNA/RNA 提取试剂盒购自洛阳莱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