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的分类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研究2、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本文简述了甜味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等。
由于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有所顾忌,因此甜度高、热量低、兼具多重功能特性的天然甜味剂成为开发研究的热点。
本文还对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天然甜味剂在果蔬加工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番茄一、甜味剂概述甜味剂是食品工业和保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是指能赋予软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按能量的高低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主要指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只提供甜味不提供热量,只要少量就可使食品具有较强的甜味。
我国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剤使用标准》规范管理使用的甜味剂有甜菊糖苷、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十余种,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
二、天然甜味剂的研究现状天然甜味剂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甜度、低热量甚至不含热量的甜味剂。
主要包括甜菊糖、罗汉果苷、甘草甜素、醇类糖等多种甜味剂,名称、来源、状态和甜度分别如下:甜菊糖(菊科甜叶菊、白色粉末状、300)、罗汉果苷(葫芦科罗汉果、棕色粉末、260)、甘草甜素(豆科甘草、白色结晶粉末、80~300)、醇类糖(木糖醇等、农作物等、五碳糖醇)。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甜菊糖、罗汉果苷和木糖醇等。
2.1甜菊糖是从草本植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
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 150~300倍,但甜菊糖溶液具有随其浓度上升而增加的苦涩后味。
甜菊糖苷在高温稳定,因此可用于烘焙或加热的产品中,而且甜菊糖在酸性和碱性介质(pH3~9)中稳定。
甜菊糖还具有长期贮存,不会发酵,不发生褐变反应的特性,同时还具有抗菌活性。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
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
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
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
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
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
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
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性价比分析从甜度与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各种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比较如表1。
表1. 各种常见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分析名称目前大致价格(元/kg)甜度倍数价/甜比备注蔗糖414葡萄糖(无水) 4.80.86糖精604000.15甜蜜素13450.29阿斯巴甜1202000.6AK糖702000.35纽甜350085000.44三氯蔗糖1100650 1.7甜菊糖220200 1.1阿力甜50002000 2.5口感上基本上是蔗糖>葡萄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
甜味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介绍一、甜味剂的概述甜味剂是人工合成或从天然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可用于食品加工中作为替代糖分的甜味物质。
甜味剂具有与自然糖分相似的味道,但具有更低的热量并且不引起龋齿等问题。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多种甜味剂,运用广泛,应用范围主要涵盖了糖果、肥甘油类等食品的加工和制造,因此,甜味剂在食品行业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食品添加物。
甜味剂的分类:根据其源头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类。
1.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一般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例如甜菜碱、翅果糖、甜蜜素等。
(1)甜菜碱:是从甜菜根中提炼出的一种甜味物质,主要作用是替代糖分,但甜菜碱的甜度较低,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用量也很难控制,很少被现代工业广泛应用。
(2)翅果糖:翅果糖是从金合欢树的树皮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甜味物质,其甜度与蔗糖相当,但却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3)甜蜜素:一种从甜茶树的叶子中提取的天然甜味物质,不但有甜度高、不热量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减肥的功能。
2.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是由化学方法合成获得的,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秘密糖、草果糖等。
(1)糖精:这种甜味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糖果和饮料等食品加工中,其甜度是蔗糖的400倍,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过度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一种常见的甜味剂物质,其甜度超过蔗糖多达300倍,由于其热量极低,所以广泛应用于低糖食品中。
(3)草果糖:草果糖也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达到蔗糖的440倍,但却不会增加人体的血糖水平。
二、甜味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甜味剂在肥甘油类食品中的应用肥甘油类食品几乎都不含糖分,通常使用甜味剂作为替代品。
(1)甜味剂在牛奶中的应用:甜味剂可以用于给牛奶提供甜味,其中非常常见的甜味剂是安赛蜜。
(2)甜味剂在酸奶中的应用:酸奶本身含有糖分,所以在该类产品中使用甜味剂的机会较少,但是一些低热量或无糖的酸奶产品中通常会加入甜味剂。
第一节甜味剂一、甜味剂及其分类甜味剂及其分类①按其营养价值,甜味剂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类。
营养性甜味剂的特点是其本身含有热量,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甜度与蔗糖相同的甜味剂,其热值为蔗糖热值的2%以上时为营养性甜味剂。
营养性甜味剂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异构糖浆等及多元醇和糖苷类,如麦芽糖醇、山梨糖醋和木糖醇等。
营养性甜味剂不仅能赋予食品以甜味,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非营养性甜味剂的热值为蔗糖2%以下,又称低热量或无热量甜味剂,几乎不提供热量,在食品中不占有体积,例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阿力甜、甜菊苷、甘草甜、三氯蔗糖及新陈皮苷二氢查耳酮等。
②按其甜度,甜味剂可分为低甜度甜味剂和高强度甜味剂。
目前,低甜度甜味剂(例如蔗糖、异构糖浆属大量甜味剂)在甜味剂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甜度极高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均为高强度甜味剂。
③按其来源,甜味剂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包括糖和糖的衍生物已经非糖天然甜味剂两类。
合成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有些虽是合成但也是天然存在的,例如D-山梨醇等,有些则是纯合成的,例如糖精钠等。
二、糖类(一)蔗糖1.性状按照蔗糖晶粒外形和色泽,蔗糖有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冰糖和方糖等。
砂糖又可分为粗制糖和精制糖。
粗制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7%,另外含有蛋白质、铁、维生素等。
精制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0%,不含无机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1)蔗糖的结晶与相对密度蔗糖是白色或无色透明的单斜晶系的结晶,15℃时的相对密度为1.5879g/ml。
(2)吸湿性砂糖在贮藏过程中往往发生结块现象,其原因是吸湿的砂糖在重新失去水分时,其晶体相互粘结在一起。
纯净的砂糖结晶也有一定的吸湿性,而不纯物会增加吸湿性。
精制砂糖如果贮藏在相对湿度60%以下的条件下,则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就很少发生结块现象。
(3)溶解性1g蔗糖能溶于0.5ml冷水、0.2ml、170ml乙醇溶液和100ml甲醇溶液中。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用途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品质稳定、增强食品色、香、味、口感等而加入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不同的作用和特性,食品添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细菌滋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如:亚硝酸盐、山梨酸、苯甲酸等。
2. 色素: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美观度,改善和调节食品的色调。
如:红曲色素、胭脂红、苏丹红等。
3. 酸味剂:用于改善食品的酸度和口感,增加食欲。
如:柠檬酸、乳酸、醋酸等。
4.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度,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等。
5.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和稳定性,如:明胶、琼脂、羧甲基纤维素等。
6. 发酵剂:用于促进食品的发酵和膨胀,如:酵母、泡打粉、发酵豆腐等。
7.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和色泽降低,如:维生素
C、维生素E、硫代硫酸盐等。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为食品的品质保持和改善做出了贡献,但也应注意使用的安全性和控制添加量的合理性。
- 1 -。
甜味剂是一类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又分为磺胺类、二肤类、蔗糖衍生物三类。
一、碘胺类人工合成甜味剂( 一 ) 糖精钠 (sodi 曰们 soccharin)糖精钠的化学名称为邻一磺酞苯甲酞亚胺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已有近百年的应用历史,甜度是蔗糖的 200 一 700 倍。
其优点是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用途广泛,且不易被人体所吸收,大部分以原型从肾脏排出 ; 其缺点是味质较差、有明显后苦、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1997 年加拿大的一项实验发现大剂量的糖精钠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胧癌 ;1 993 年 JECFA(FAO/WHO 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 认为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糖精钠的摄入与人膀眺癌无关 ;2001 年 5 月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糖精钠导致老鼠致癌的情况不适用于人类”。
但是美国等国家规定,食物中若添加了糖精钠,必须在标签上标明“糖精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示。
我国也采取了严格限制糖精使用的政策,并规定婴儿食品中不得使用糖精钠。
( 二 ) 甜蜜素 (Sodium Cyclama:e)甜蜜素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胺基磺酸钠( 或钙 ) , 1949年美国最早批准用于食品,甜度是蔗糖的30一80倍。
其优点是甜味纯正,风味自然,在食品加工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代替蔗糖或与蔗糖混合使用,能高度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并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本品常与糖精钠混合使用 ( 即 1:10 混合液 ) 可增强甜度并减少糖精的后苦味,同时降低成本。
其问题是目前对甜蜜素的致癌性尚无定论。
1969年有人报告高浓度的甜蜜素与糖精钠的混合剂可以导致大鼠膀胧愿20世纪70年代,甜蜜素因被怀疑可以代谢生成环已胺而有致癌性,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禁用 ;1982 年 JEcFA 经多项长期试验认为甜蜜素没有致膀胧癌性 ;1 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和国家科学院 (NRC/NAS) 报告本品有促进和可能致癌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