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06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对比观察放化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手段之一,其中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模式。
本文旨在对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在治疗食管癌方面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一、同步放化疗的治疗原理和方法同步放化疗即同步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放化疗的两个组合治疗方式,并行治疗。
通过放射治疗高压射线和化学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同步放化疗治疗周期通常较短,一般为2-3个周期。
每个周期内,患者会接受一定剂量的放疗和化疗药物。
二、序贯放化疗的治疗原理和方法序贯放化疗即按顺序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先进行化学治疗再进行放射治疗。
序贯放化疗的治疗方式相对同步放化疗更加灵活。
首先,患者会接受化学治疗,通过药物的应用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化疗周期一般为2-4个周期。
接着,患者会进行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的照射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
放疗周期一般为4-6周。
三、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对比观察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在治疗食管癌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它们在疗效上存在一些差异。
一方面,同步放化疗由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同时进行,可以达到较好的协同效应。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而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来增加放射治疗的疗效。
另一方面,序贯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控制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由于化疗一般在放射治疗之前进行,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而同步放化疗在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同时进行,可能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不适感。
总体而言,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在治疗食管癌方面都有明显的疗效提升。
它们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的不同,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结论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都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它们在疗效上有一些差异。
同步放化疗具有治疗周期短、协同效应好等优势,而序贯放化疗则更加灵活、有利于药物剂量和时间的控制。
第39卷第6期2021年6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食管癌,也被称为食道癌,指的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吞咽梗阻,即在进食食物时有异物感、哽咽感,或胸骨后有明显的疼痛感等[1]。
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比较繁多复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喝酒、家族性遗传或服用过亚硝胺类化合物都是食管癌的诱因。
临床上,食管癌的恶性度较高,而且往往治疗效果也较差。
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身体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中后期食管癌可能会蔓延至胃食管结合部,会感染和侵犯其他身体部位。
比如,食管癌蔓延至喉部,引起声嘶;侵犯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出现咯血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老年患者若是检查出食管癌,必须予以重视,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1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的实践放射治疗是借助电离辐射破坏患者体内细胞核里的DNA,使细胞丧失繁殖的功能,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在我国,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大重要手段,6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3]。
随着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年食管癌患者越来越多,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的群体患上食管癌的概率已高达97%,老年食管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质子治疗等放射治疗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中[5]。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SRT,分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 )两种形式。
SRS 是以聚焦的方式对病变部位进行多角度和单次大剂量的照射,临床上,脑膜瘤、脑转移瘤及听神经瘤等颅内病变都能利用SRS 进行治疗[6]。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SRS 不仅能够避开开颅手术的风险,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但是该方式可能不能快速消灭肿瘤,肿瘤可能需要数月后才能消退。
一、引言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
食道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道癌中晚期的治疗方案。
二、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食道癌中晚期患者,若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局限于食道,未侵犯周围组织及器官,无远处转移,可考虑手术治疗。
2. 手术方式(1)食道癌根治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包括部分食管、胃、淋巴结等。
(2)姑息性手术:针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进行姑息性手术,如食管造瘘术、胃造瘘术等,以缓解症状。
三、放射治疗1. 放射治疗适应症(1)肿瘤局限,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2)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3)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2. 放射治疗方式(1)外照射:利用直线加速器对肿瘤进行照射,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合使用。
(2)腔内照射:将放射源直接放置于肿瘤部位,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
四、化学治疗1. 化学治疗适应症(1)肿瘤局限,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2)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3)放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
2. 化学治疗方案(1)单药化疗:选用对食道癌敏感的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氟尿嘧啶等。
(2)联合化疗: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3)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等。
五、中医治疗1. 中医治疗适应症(1)肿瘤局限,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2)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3)放疗、化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
2. 中医治疗方案(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如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等。
(2)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抗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如半夏、胆南星、贝母、瓜蒌等。
(3)针灸治疗: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调节人体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六、综合治疗1. 综合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
老年食管癌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的食管上皮恶性肿瘤。
它常
常因为病情进展快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情况。
小剂量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药物,主要用于肝癌、结直肠
癌等。
它是一种细胞周期相似的药物,所以可以在肿瘤细胞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而且,小剂量5-氟尿嘧啶还可以通过抑
制DNA和R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死亡,具有抑制肿瘤细胞
增殖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
它可以使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进程。
在治疗
老年食管癌时,放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降低化疗的剂量和毒性,从而减少患者的副作用。
其次,它可以增加疗效和预后。
最后,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不过,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也有一些
不足之处。
比如,治疗期限较长,需要患者接受长期的治疗。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面部潮红等。
总之,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
射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当然,这种治疗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显然更为突出。
食管癌放疗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法,而放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食管癌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对食管肿瘤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直接照射食管肿瘤灭活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放疗的形式主要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
外照射是将放射线从体外直接照射到食管癌肿瘤组织,通过穿透力较强的高能放射线,达到清除食管癌细胞的目的。
外照射的优点在于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它可以作为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外照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容易引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等。
内照射是将放射源通过限制给药或长期留置的方式放置到食管癌肿瘤的近旁,从而使放射源能够对肿瘤组织进行长时间的局部照射。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放射线更加精确地照射到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内照射的优点在于创伤小,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患者持续配合,因此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食管癌患者。
放疗不仅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如手术和化疗等。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放疗可以通过缩小肿瘤的体积,破坏癌细胞的生长,起到控制癌症进展的作用。
与化疗结合,放疗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存活率。
食管癌放疗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有剂量的选择,照射的计划和质量控制等。
放疗剂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食管癌的位置,体积,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照射计划的制定则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解剖学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质量控制是保证放疗的安全有效的关键,包括剂量的测量,装置的校准,照射的准确性等等。
放疗对食管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副作用主要有食管黏膜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对于放疗的风险和副作用,医生需要提前向患者做出详细的解释,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癌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食道癌放射治疗适应症
食道癌放射治疗适应症。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较宽,除了食管穿孔形成食管痰,远处转移,病人出现明显恶液质,严重的心、肺、肝等疾病外,均可行放射治疗。
食道癌进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1)病人一般情况在中等以上食道癌晚期的治疗;
(2)病变长度不超过8cm为宜;
(3)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声带麻痹,无远处转移;
(4)可进半流食或普食;
(5)无穿孔前征象,无显著胸背痛。
放射治疗对于食道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存在相当的毒副作用。
病人长期放疗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阻碍了治疗的深入进行。
如果在放疗过程中协同运用抗癌药物,将使放疗的毒副作用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从而减轻食道癌患者进行放疗的痛苦,
如何才能在减轻放疗毒副作用的同时又能增加放疗疗效呢?经过医学专家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抗癌活性成分很高的灰树花D阻分。
灰树花D阻分的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和证实,而D阻分与放疗协同抗肿瘤作用以及分子机理的研究更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灰树花D阻分是一种强效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有效激活细胞免疫功能,活化人体免疫细胞群,刺激各种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增强肿瘤局部免疫反应。
临床上灰树花D阻分联合放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O。
食管癌放疗常见副反应有哪些?怎么应对?放射疗法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能够取得根治、缓解疼痛、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等目的。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是无法避免出现副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临床根据副反应出现的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反应和晚期反应,前者多发于放疗的第一天至三个月内,而后者多发于放疗的三个月之后,副反应主要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心脏损伤、放射性肺炎、气管炎等,这些不良反应会与食管癌一起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治疗疾病本身的同时也要注重副反应的应对,那么临床是怎样应对这些副反应的呢?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讲解。
一、全身反应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全身反应并不严重,仅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恶心、呕吐、乏力、贫血、食欲减退、白细胞下降以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状,临床研究发现,食管癌患者表现出的骨髓抑制情况多发于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放疗之前多程化疗以及同期放化疗的患者。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务必要加强营养管理,鼓励患者多吃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要叮嘱患者一周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一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情况应在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师做出相关处理措施。
二、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炎是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最易发生的副反应,特别是同期放化疗患者。
但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而且会在不同阶段引发不同的表现。
一般来讲,当肿瘤照射剂量达到一周至两周(10--20Gy)的时候,照射野内正常的食管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现象,此时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会有所加重,且伴有轻微疼痛感觉,但并不需要过多处理。
在照射剂量达到30--40Gy(三至四周)的时候,患者食管黏膜充血等表现会进一步加重,且局部疼痛感和胸骨后灼烧感也会随之加重,这时就已达到临床对于放射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做出针对性处理。
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采取抗生素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也可以服用普鲁卡因等止痛药物。
摘要: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管癌一线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食管癌一线治疗方案是指在疾病早期,针对食管癌患者采取的初始治疗措施。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理分期、身体状况以及医疗资源等因素。
以下将分别介绍不同治疗方式。
二、手术1. 手术适应症食管癌手术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即T1-2N0M0期。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恢复食管通畅,提高患者生存率。
2. 手术方法(1)食管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可采取食管部分切除术、全食管切除术或扩大食管切除术。
(2)淋巴结清扫术:根据N分期,可进行淋巴结清扫,包括纵隔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3)辅助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三、放疗1. 放疗适应症放疗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患者,以及手术、化疗等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2. 放疗方法(1)外照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或旋转式加速器,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照射。
(2)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提高局部放疗效果。
(3)同步放化疗:在放疗期间联合化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化疗1. 化疗适应症化疗适用于食管癌患者,尤其是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
2. 化疗方案(1)单药化疗:如5-氟尿嘧啶、顺铂等。
(2)联合化疗:如紫杉醇+顺铂、多西他赛+卡培他滨等。
(3)靶向治疗:针对食管癌患者EGFR、HER2等靶点,可选用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药物。
五、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适应症靶向治疗适用于食管癌患者,尤其是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
2. 靶向治疗方法(1)EGFR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HER2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等。
(3)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
摘要:食管癌肺转移是食管癌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存压力。
本文旨在探讨食管癌肺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食管癌肺转移是指食管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转移到肺部,形成肺转移灶。
肺转移是食管癌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食管癌肺转移的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食管癌肺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部分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适应症包括:(1)肺转移灶数量较少,单侧转移灶不超过2个,双侧不超过3个;(2)肺转移灶大小适中,单侧转移灶直径不超过5cm,双侧不超过8cm;(3)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4)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法包括:(1)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单侧肺转移灶;(2)肺段切除术:适用于单侧肺转移灶;(3)全肺切除术:适用于双侧肺转移灶。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食管癌肺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放射治疗方法包括:(1)外照射:适用于肺转移灶较大、数量较多、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适用于肺转移灶数量较少、位置较集中、体积较小的患者。
3. 化疗治疗化疗是食管癌肺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化疗药物包括:(1)顺铂类:如顺铂、卡铂等;(2)紫杉类:如多西他赛、紫杉醇等;(3)氟尿嘧啶类: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等;(4)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奈达铂等。
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联合化疗、序贯化疗等。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靶向治疗药物包括:(1)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2)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等;(3)HER2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等。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人体食管内的细胞。
由于其位置特殊以及病变隐蔽性较高,导致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对困难。
然而近年来,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的应用已经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该标准流程包括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通过结合两种治疗方式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首先,将详细解释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的定义、背景以及相关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同步放化疗的原理和机制,包括放化疗对线粒体DNA损伤与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以及血供动力学改变与化疗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
之后,我们将分析采用标准流程进行食管癌治疗的效果,并从临床试验和生存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结论,并展望未来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原理、机制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对该标准流程的深入探讨,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参考依据,并促进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广泛应用。
此外,也希望通过本文对该领域的综述与展望,启发更多科学家对于食管癌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创新性工作。
最后,对于食管癌患者及医疗实践而言,希望本文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2.1 定义和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由于食管癌多为隐匿性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
针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同步放化疗是指将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并按一定标准和流程进行协调的治疗方式。
通过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2.2 标准流程说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标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在确诊食管癌后,需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分期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最新非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分期T的分期:(按照GTV的体积)T1 ≤30 cm3T2 31~50 cm3T3 51~100 cm3T4 >100 cm3结合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及程度(如主气管或支气管受侵、椎前三角消失、主动脉夹角≥90°等),规定若有侵及者则将GTV 分级下降1级(如≤30 cm3 为T1 期,如果有外侵累及器官则降为T2 期)N的分期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食管床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中、下段癌贲门胃左淋巴结肿大食管颈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N2 胸上、中、下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胸颈段、胸上段癌贲门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任何段病变腹腔淋巴结转移。
Ⅰ期: T1N0M0Ⅱ期: T1N1M0、T2N0M0Ⅲ期: T1N2M0、T2N1M0、T3N0-1 M0、T4N0M0Ⅳ期: T2N2M0、T3N2M0、T4N1-2 M0、任何M1 期放疗适应症1 根治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声带麻痹,病灶长度<10cm、无穿孔前X线征象、无显着胸背痛、无内科禁忌证者,以及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术后残段有肿瘤残存者均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疗。
2 姑息性放射治疗全身状况较好,但局部病灶广泛,长度>10cm,有食管旁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或有声带麻痹,有气管受侵或受压但未穿透气管者;有明显胸背部沉重、疼痛感但无穿孔前症状体征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膈下胃左血管区淋巴结转移,为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可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
姑息性和根治性放射治疗之间,除非已存在远处转移、严重并发症以及全身衰竭者,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对开始计划姑息放射治疗者,根据病灶消退情况和患者耐受能力,治疗显着者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尽可能给予足量放射治疗,争取达到根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