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0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佚名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或出处: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或注释: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一、本篇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文章翻译:我虽已年老,却兴起少年时的狂放之志,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起苍鹰,头戴华美的锦帽,身披贵重的貂裘,率领着千骑骏马如同疾风般席卷过平缓的山冈。
这是为了回应全城百姓倾城而出,追随太守我一同出猎的盛情。
在这场狩猎中,我将亲自射杀猛虎,以展现如三国孙权般的英勇。
酒酣之际,我的胸襟更加开阔,胆气越发高昂,尽管两鬓已微微泛白,但这又何足挂齿!我内心期待着,何时能在云中接到朝廷的符节,如同汉代的冯唐被派遣出使,获得重用的机会。
那时,我定会拉满雕饰精美的硬弓,目光坚定地向西北方向望去,瞄准那象征侵扰边境的“天狼星”,表达我愿为国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文章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zhengzhi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文三个方面。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慨的短篇抒情诗。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形式上打破了旧有的束缚,内容上则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苏轼的散文同样卓越,他的议论文深入浅出,记叙文生动形象,书信体则充满真情实感。
除了文学成就外,苏轼在书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自然流畅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山水画,他的画作以简练的笔墨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以下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详细解析:词牌与背景《江城子》是词牌名,本为单调,苏轼在此基础上创新为双调,使其成为一首豪放激昂的抒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作者:佚名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聊:姑且。
牵黄:拉着黄狗。
擎(qíng)苍:托着苍鹰。
貂裘(diāoqiú):貂皮衣袍。
千骑(jì):众多的人马。
太守:汉代郡的最高长官。
借指宋代的知州。
这里是作者自称。
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曾射杀过猛虎。
持节: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
云中:汉代郡名,在今山西、内蒙一带。
冯唐:汉朝人。
当时的云中郡守将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应予免罪。
朝廷便派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
会:将。
天狼:指天狼星。
古人认为它象征着侵略和贪残。
这里代指当时与宋朝为敌的辽国与西夏。
【大意】想不到,我这个老头儿也会爆发出年轻人的豪兴! 这就姑且算是学学青年人的狂放吧。
你看,我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臂托着凶猛的猎鹰,头戴锦缎帽,身穿貂皮袍,率领着众多的人马,像旋风一般卷过平缓的山坡。
盛大的气势,吸引了满城的人都来观看;为了报答这种盛情,我决心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手射杀那只凶猛的老虎! 庆功宴上,我畅饮着美酒,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虽然我遭到了贬职,鬓发也有些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想当年,汉朝的冯唐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来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让他继续守关抗敌。
说不定哪一天,朝廷也会派人来召我去守边呢! 到那时,我一定会像今天这样,进发出惊人的力量,把那强弓拉得如同十五的圆月,眼望西北,射落那贪残侵略的天狼星!。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阅读:出处或:苏轼老人谈少年狂,左举黄,右举苍。
金毛雕秋,千骑卷平冈。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追随我慷慨的狩猎提议,我将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这只老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翻译:虽然我老了,但我对少年狩猎很着迷。
我左手牵着黄狗,右手举着鹰。
戴上锦帽,披上貂皮,带领数千随从骑马穿越平坦的山丘。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跟随我打猎,我亲自像当年的孙郎一样打死了那只老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3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创作背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鉴赏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
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点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场面盛大的“太守出猎图”。
B.“卷平冈”极言速度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
C.下阕借用“遣冯唐”的典故来表达情感和志向。
D.最终词人如愿挽弓劲射、战场杀敌、气概非凡。
15.苏轼称此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请以“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为例,分析苏词的风格特点。
【答案】14.D 15.示例: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
“酒酣胸胆尚开张”,描写出猎后开怀畅饮,胆气更为豪壮的景象,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写诗人年事虽高却不在意,甚至还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
【解析】14.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
D.“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我呢?到那时我终将把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像圆月,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军队的天狼星射下来。
表述了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所以“最终词人如愿”的理解与分析有误;故选D。
15.本题考查诗词的风格特点。
“酒酣胸胆尚开张”意思是:酒酣之后胸襟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写出诗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鬓角稍白,又有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御敌报国。
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所以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这两句词,可以看出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的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翻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髮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评析】此词做于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作者任密州太守时,通过平冈围猎壮阔场面的描写,抒发了渴望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云:「近确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做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可见此词乃作者得意之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均无载录《江城子》,故是调当兴于晚唐。
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即唐时酒令,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经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词调。
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端己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间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格。
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调兴之初,格式尚未定型。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词约十六首,由七位词人所作,以端己最长,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
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法」。
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始,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
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
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
其后余出官于杭,而君亦通守临淮,同日上谒辞,相见于殿门外,握手相与语。
已而见君于临淮,剧饮大醉于先春亭上而别。
及移守胶西,未一年,而君来倅是邦。
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
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
君既故人,而简易疏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
而君又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余得少休焉。
君曰:“吾厅事未有壁记。
”乃集前人之姓名以属于余。
余未暇作也。
及为彭城,君每书来,辄以为言,且曰:“吾将托子以不朽。
”昔羊叔子登岘山谓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堙灭无闻使人悲伤。
湛曰:“公之名,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夫使天下至今有邹湛者,羊叔子之贤也。
今余顽鄙自放,而且老矣,然无以自表见于后世,自计且不足,而况能及于子乎!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及解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盛装和壮观场面,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这首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孙郎射虎:《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十月的一天,孙权去吴地,在庱亭所骑的马被老虎咬伤,孙权奋起,投出双戟刺伤老虎,紧接着,他的侍从张世用戈袭击老虎,将其捕获。
汉文帝派遣冯唐持令去恢复魏尚云中太守职位:《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汉文帝派遣冯唐持令去恢复魏尚云中太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