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提取工艺设计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35.60 KB
- 文档页数:7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分析方法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是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多酚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个亚类。
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的特点,即由2个芳香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苯基)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分为许多不同类型,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叶文峰,2000)。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在银杏叶、山楂、杜仲、山香圆叶、水芹、竹叶、黄芪、丹参等植物中均有检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蔡健等,2003)。
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具有调节血脂、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生理功能(李楠等,2005)。
许多应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和改善动物生长及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例如芦丁、槲皮素等能够增强心脏收缩;杜鹃素具有止咳祛痰作用;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等(肖常厚,1997)。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甜味剂(王晶等,2006)。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只能从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茶多酚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等功能特性,茶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能使食品增香、调味、着色,因此茶多酚以茶叶的形式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银杏叶黄酮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
一、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对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其中,乙醇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促进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和扩散。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提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对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无毒无害等优点。
二、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1. 溶剂提取法工艺(1)原料准备:将新鲜银杏叶洗净,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0%。
(2)粉碎:将干燥的银杏叶粉碎成粉末。
(3)提取:将银杏叶粉末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数小时至数十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得到银杏叶黄酮提取物。
2. 超声波提取法工艺(1)原料准备:将新鲜银杏叶洗净,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0%。
(2)粉碎:将干燥的银杏叶粉碎成粉末。
(3)提取:将银杏叶粉末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进行提取,提取时间和温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工艺(1)原料准备:将新鲜银杏叶洗净,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0%。
(2)粉碎:将干燥的银杏叶粉碎成粉末。
(3)提取:将银杏叶粉末与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混合,置于超临界流体提取仪中进行提取,提取时间和温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总结银杏叶黄酮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其提取工艺备受关注。
目前,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常用的提取方法。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组员:李佳辉、黄埔、赵超武一、实验目的1.掌握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并对银杏中的黄酮进行提取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以及相关溶液的配置3.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⑴关于黄酮:银杏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还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⑵实验需设置空白参比液,由文献资料可知芦丁标准液的最大波长大概为510nm;⑶本实验采用硝酸铝(氯化铝)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铝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
其主要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发生螯合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橙红色,在510nm(左右)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即A=kbc)一般与芦丁标准溶液比较定量。
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类化合物,再加铝盐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
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
(如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就不发生该显色反应)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法(HSCCC)微波提取法、超色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分子烙印技术。
因溶剂提取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廉价易得,故通常使用此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工艺流程如下:银杏叶—→粉碎—→NaOH-60%乙醇回流提取—→离心—→过滤—→滤液收集—→二次醇提—→合并两次滤液—→树脂吸附—→脱吸—→浓缩—→干燥—→提取物由于银杏叶黄酮中的类黄酮主要为芦丁,故用芦丁为对照物绘制标准曲线,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材料酸银杏叶、芦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95%乙醇、磷酸氢二钠、磷二氢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盐酸2.相关溶液的配制和树脂预处理0.20mg/mL芦丁标准溶液(500mL)、5%NaNO2(500mL)、10%AI(NO3)3(500mL)、1mol/LNaOH 、0.4mol/LNaOH(500mL)、0.4mol /L HCl(500mL)、30%乙醇(500mL)30%乙醇(1)D101树脂预处理(500g):商品树脂均残留惰性溶剂,故使用前根据应用需要,必须进行不同深度的预处理,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20厘米的乙醇浸泡3—4小时,然后放净洗涤液,为一次提取过程。
黄酮提取工艺设计思路黄酮提取工艺设计思路1、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原理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螯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
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金属离子络合产生有色反应,于波长510nm附近有吸收,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实验采用在碱性条件下,亚硝酸盐存在时,硝酸铝与黄酮形成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10nm附近有吸收可进行比色分析。
在中性或弱碱性及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鳌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硝酸钠还原黄酮,加硝酸铝络合,加氢氧化钠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OH查耳酮而显色。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3-羟基、4-羟基、5-羟基、4-羰基或邻二位酚羟基,与Al3+进行络合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色络合物的原理测定其含量、测定波长的确定2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2mL,加70 %的乙醇至5 mL, 然后加入5 %的NaNO2 溶液1 mL,室温放置6min, 再加入10 %的Al(NO3)3 1mL, 混匀, 室温放置6 min, 加入4%的NaOH10mL, 用水稀释至25 mL,混匀, 放置15 min, 在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波长从400 nm~600 nm之间的吸收度, 结果在51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值。
配合物在Kmax= 354nm 及Kmax= 510nm有两个吸收峰, 经实验后得出Kmax= 112354nm波长处得到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及精密度数据均不佳, 故本实验选取Kmax= 510 2nm为测定波长。
3、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105℃干燥恒重芦丁对照品50mg, 加乙醇适量, 使之充分溶解, 用乙醇定容到100mL, 摇匀, 制得芦丁溶液。
精确量取芦丁溶液2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对照品溶液。
每1mL溶液含芦丁对照品0.2mg。
或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10mg, 置50mL容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20mL, 轻摇使充分溶解,定容, 摇匀, 得0. 2mg /mL芦丁标准液。
黄酮提取⼯艺.总结黄酮提取⼯艺2-1 微波辅助提取⾦银花总黄酮⼯艺流程图3.实验⽅法3.1 标准曲线的制备3.1.1最⼤吸收波长的选择⽅法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显⾊剂,分别作各样品提取液以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在510nm处均有1个强吸收峰,因此选择510nm为测定波长。
3.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法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2mg置50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并稀释⾄刻度,摇匀备⽤。
3.1.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2,3,4,5mL,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0.3mL,振荡摇匀,放置6min;再加⼊10%硝酸铝0.3mL,振荡摇匀,放置6min;最后加⼊4%氢氧化钠试液4mL,加甲醇定容⾄刻度,摇匀,放置15min。
采⽤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量(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2 微波提取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不同的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醇浓度,固液⽐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3 提取⼯艺正交试验设计⽅法系统考察微波提取法的⼯艺参数,根据已有的资料及实际情况,选⽤微波辐射功率(A),辐射时间(B),⼄醇浓度(C),固液⽐(D)作为考察因素,以测得的浸提取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L9(34)正交表设计,得到供试液。
3.4微波辅助提取法与⼄醇回流法⽐较⽐较两种提取⽅法的处理时间和液固⽐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
传统⼄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的所需时间⽐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长得多,且⾦银花总黄酮提取量⽐较低;⽽微波辅助提取的总黄酮较⼄醇回流法⾼。
⽐较此两种⽅法在最佳条件下的总黄酮含量。
3.5总黄酮含量测定⽅法取0.5mL液,加⼊5%亚硝酸溶液0.3mL荡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0.3mL荡摇匀,放置6min⼊4%氢氧化钠试液4mL,30%(V/V)⼄醇定容⾄刻度,摇匀,放置15min分光光度法,在510nm定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计算得总黄酮含量。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1. 导言银杏叶黄酮是银杏叶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提取银杏叶黄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并深入探讨其原理、操作步骤和优化方法。
2. 银杏叶黄酮提取原理银杏叶黄酮主要存在于银杏叶的叶肉细胞中,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酮类、酚类、苷类等。
提取银杏叶黄酮的原理是利用溶剂提取和分离纯化的方法。
2.1 溶剂提取原理溶剂提取是将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利用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的亲和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醇、醋酸等。
乙酸乙酯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对银杏叶黄酮有较好的溶解度,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常用乙酸乙酯作为主要的溶剂。
2.2 分离纯化原理通过溶剂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中含有多种化合物,想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银杏叶黄酮,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结晶法、色谱法等。
其中,色谱法是一种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分离方法,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高效、准确的分离。
3.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步骤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主要分为原料处理、提取和分离纯化三个步骤。
3.1 原料处理原料处理是提取工艺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准备好适宜的原料以用于后续的提取过程。
主要步骤包括银杏叶的采集、去杂质处理和干燥处理。
1.银杏叶的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银杏树,采摘新鲜健康的银杏叶。
2.去杂质处理:将采摘好的银杏叶进行清洗,去除叶片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3.干燥处理:将清洗好的银杏叶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使其含水率在10%以下。
3.2 提取提取是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将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溶解到溶剂中。
1.将干燥处理好的银杏叶研磨成粉末状。
2.取一定量的银杏叶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作为溶剂。
3.进行搅拌浸泡,使溶剂与银杏叶充分接触。
4.进行过滤、浓缩,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溶液。
3.3 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提取工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提取得到的溶液进行分离,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银杏叶黄酮。
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摘要:辣木籽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辣木籽中的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回收率为3.86%。
优选条件下的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4.32%,说明该工艺条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辣木籽;总黄酮;超声波辅助萃取; Box-Behnken响应面法Introduction辣木,亦称为极北树、神奇树、神奇果、落英苏等,其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等多种功能。
因此,辣木籽提取总黄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提取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总黄酮的回收率和提取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是一种具有高效、简便、节能等优势的提取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提取辣木籽中的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Materials and methods实验材料:辣木籽。
超声波提取仪器:KQ-3200DE型。
提取试剂: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单因素进行考察。
在单因素实验中,其他因素固定,只改变一项因素的实验条件,寻找最佳的提取条件。
Box-Behnken响应面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设计3个因素3个水平的实验,确定实验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并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提取条件。
结果与讨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各因素对总黄酮的提取有一定的影响。
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呈正相关,而提取温度对总黄酮的提取无明显影响。
结论。
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黄酮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黄酮的药用价值,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黄酮的提取主要分为常规提取和新型提取两种方法。
常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和水提取。
溶剂提取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甲醇等与植物材料接触,将其中的黄酮提取出来,然后用蒸发法或减压浓缩法将溶剂除去,得到黄酮提取物。
水提取则是利用水作为提取剂,通过浸提、循环浸提等方法得到黄酮提取物。
新型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和离子液体提取等。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效应对植物材料进行破碎和渗透,加速提取过程。
微波提取则是利用微波的电磁波能量对植物材料进行加热,促进溶剂与植物材料的接触和反应。
离子液体提取则是利用离子液体的特殊性质对植物材料进行溶解和分离。
在提取过程中,还需注意对黄酮提取物的精制和纯化。
这包括采用地平式分离工艺、柱层析分离工艺和凝集层析分离工艺等手段,将提取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黄酮。
总的来说,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植物材料的预处理、提取方法的选择、提取物的精制和纯化等步骤。
不同的提取方
法和工艺参数都会对提取效果和提取物的纯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酮的提取工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设计实验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设计性实验: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小组人员:袁国明郎启国赵永仓王蓉一、目的要求1、探究不同浓度的乙醇和在不同时间下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2、掌握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操作步骤和测定方法。
3、了解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超声波具有空化、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对银杏叶的细胞有破坏现象,使乙醇溶液能渗透到银杏叶中,以便让总黄酮溶解在乙醇中,在通过分离提纯的方法,来获得总黄酮的含量。
黄酮类是含酚羟基的化合物,能够和铝离子产生黄色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溶液呈红色。
因此,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在碱性溶液中加铝盐显色的分光光度法。
其具体操作是在所测定的溶液中加入5%NaNO2;10%A1(NO3)3;5%NaOH溶液,在500nm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提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
三、试剂和器材1、试剂芦丁标准品;5%NaNO2;10%A1(NO3)3;5%NaOH;30%、40%、50%、60%、70%、80%的乙醇(用95%的酒精31.91ml、42.55ml、53.19ml、68.83ml、74.47ml、85.11ml );及蒸馏水等。
2、材料新鲜的银杏叶3、器材容量瓶25ml(×1)100ml(×6);吸管0.5ml(×2)1ml (×2),2ml(×1),5ml (×1)粉碎机;超声波清洗机;高速离心机;三角锥形瓶50ml(×6);滤纸;分光光度计;烧杯;具塞刻度试管;分析天平;20ml量筒等四、操作方法1、银杏叶的处理把新鲜的银杏叶低温烘干,使水分小于8%,制成干粉,待用。
2、制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芦丁标准品5mg,用80%乙醇溶解,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摇匀,得0.2mg /mL的标准溶液。
移液管精确吸取标准溶液0.0、0.2、0.4、0.6、0.8、1.0、1.2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5%NaNO2 0.4mL,摇匀,放置5min;加入10%A1(NO3)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5%NaOH 4.0mL,再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在80℃水浴中保温10min。
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辣木籽是一种珍贵药用植物,既能作为药用植物,又能当做食用植物,不仅具有药物营养价值,而且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保健作用。
其中辣木籽富含总黄酮,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提取辣木籽中的总黄酮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Maximizing desirability)优化,研究最佳提取条件。
而且,还对提取物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
实验步骤如下:1. 实验材料辣木籽粉,乙醇,等2. 提取条件三种因素分别是:制备粉末的颗粒大小(0.4-0.6mm,0.6-0.8mm,0.8-1.0mm和>1.0mm),浸提剂的质量浓度(30%,40%,50%和60%)和提取时间(30、60、90和120分钟)。
3. 提取总黄酮实验进行固液比为1:20,滴定结果用芸香酸铝复合试剂比色法检测。
4. 构建响应面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了响应面试验。
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设计,三因素的变化范围如下: 提取粉末颗粒大小(0.6-0.8mm)、乙醇质量浓度(40%-60%)和提取时间(60-90min)。
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最大化期望值法对三个变量进行优化,得出响应面分析方程。
通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粉末颗粒大小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显著,提取剂的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率有较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提取时间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不明显。
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粉末颗粒大小0.663mm、浸提剂质量浓度51.6%、提取时间76.9min。
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2.73%。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了提取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
最后,对提取物理化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提取物的理化性质与前人文献报道相一致,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总黄酮提取率随提取剂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提取剂的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提取总黄酮最好的浓度为51.6%。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对于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进行分析,为甘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一、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原理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通过合适的溶剂,将甘草中的总黄酮成分从植物基质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乙醇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在提取工艺的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1. 溶剂的选择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能够有效提取甘草中的总黄酮成分。
除了乙醇外,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也可作为提取甘草中总黄酮的溶剂。
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溶解度、毒性、成本等因素,以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和质量。
2. 提取温度提取温度是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较高的提取温度可以加快提取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总黄酮的降解。
在优化提取工艺时,需要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提取温度,以避免总黄酮被破坏。
3. 提取时间提取时间是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提取时间越长,总黄酮的提取率越高。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到时间成本和设备利用率等因素,因此需要在提取时间和提取率之间寻求平衡。
4. 料液比料液比是指固体与溶剂的比例,是影响提取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料液比都会影响提取率。
过高的料液比可能导致总黄酮成分无法充分溶解,过低的料液比则可能导致难以提取。
在优化提取工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以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
5. 辅助技术辅助技术包括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总黄酮的提取效率。
超声波在提取过程中可以破碎细胞壁,促进溶质的释放;微波可以加速溶剂对植物成分的渗透,提高提取效率;超临界流体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选择性,能够有效提取总黄酮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1. 引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研究对于开发新药、保健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和现代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同时还将讨论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与植物材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转移到溶剂中。
2.1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材料:选择含有丰富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如柑橘皮、茶叶等。
2.粉碎植物材料:将植物材料研磨成粉末,增加溶剂与植物材料的接触面积。
3.溶剂选择:选择适当的溶剂,常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黄酮类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
4.提取过程:将粉碎后的植物材料与选择好的溶剂混合,进行提取。
可以采用冷浸提取、热浸提取或回流提取等方法。
5.过滤和浓缩:将提取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固体残渣,并利用旋转蒸发仪等设备将溶剂蒸发浓缩,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浓缩液。
2.2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环境要求: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避免溶剂蒸气对人体造成伤害。
2.溶剂选择:根据需要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溶剂,并注意其安全性。
3.植物材料的处理:植物材料应干燥并研磨成细粉末,以增加提取效果。
4.提取时间和温度:提取时间和温度会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需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优化。
5.过滤和浓缩:过滤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滤纸,以防止黄酮类化合物丢失。
浓缩时要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解。
3. 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且环境友好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黄酮提取工艺流程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黄酮可以在草本植物、水果、蔬菜等植物中找到,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
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植物材料的选择、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的控制等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是黄酮提取的关键。
一般来说,黄酮含量较高的植物材料有苦参、车前草、柿树皮等。
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来源、成本、收集难度等因素。
其次,选择合适的提取剂。
常见的提取剂有乙醇、乙醚、正丙醇等。
选择提取剂时要考虑其溶解度、毒性、价格等因素。
一般来说,乙醇是较为常用的提取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相对较低的毒性。
然后,控制提取条件。
提取条件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
不同的植物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提取条件,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条件。
一般来说,提取温度在60-80℃之间,提取时间在1-4小时之间,料液比在1:10-1:20之间。
在进行黄酮提取时,需要先将植物材料进行粉碎,以增加提取效果。
然后将粉碎后的植物材料与提取剂混合,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提取。
提取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增加物质的接触面积,促进物质的传质。
提取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将提取液与植物渣滓分离。
最后,通过浓缩、结晶等方式得到黄酮纯品。
浓缩可以使用旋转蒸发器、真空浓缩器等设备进行。
在浓缩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避免黄酮的破坏。
浓缩后,可以通过结晶、分离、过滤等步骤得到黄酮的纯品。
黄酮提取工艺流程需要科学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操作控制,以确保黄酮的质量和提取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合适的分析检测,以确定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和纯度。
总的来说,黄酮提取工艺流程需要根据植物材料的特点和提取剂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黄酮产品,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黄酮提取工艺设计思路1、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原理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螯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
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金属离子络合产生有色反应,于波长510nm附近有吸收,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实验采用在碱性条件下,亚硝酸盐存在时,硝酸铝与黄酮形成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10nm附近有吸收可进行比色分析。
在中性或弱碱性及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鳌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硝酸钠还原黄酮,加硝酸铝络合,加氢氧化钠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OH查耳酮而显色。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3-羟基、4-羟基、5-羟基、4-羰基或邻二位酚羟基,与Al3+进行络合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色络合物的原理测定其含量、测定波长的确定2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2mL,加70 %的乙醇至5 mL, 然后加入5 %的NaNO2 溶液1 mL,室温放置6min, 再加入10 %的Al(NO3)3 1mL, 混匀, 室温放置6 min, 加入4%的NaOH10mL, 用水稀释至25 mL,混匀, 放置15 min, 在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波长从400 nm~600 nm之间的吸收度, 结果在51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值。
配合物在Kmax= 354nm 及Kmax= 510nm有两个吸收峰, 经实验后得出Kmax= 112354nm波长处得到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及精密度数据均不佳, 故本实验选取Kmax= 510 2nm为测定波长。
3、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105℃干燥恒重芦丁对照品50mg, 加乙醇适量, 使之充分溶解, 用乙醇定容到100mL, 摇匀, 制得芦丁溶液。
精确量取芦丁溶液2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对照品溶液。
每1mL溶液含芦丁对照品0.2mg。
或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10mg, 置50mL容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20mL, 轻摇使充分溶解,定容, 摇匀, 得0. 2mg /mL芦丁标准液。
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5mg,用70%乙醇溶解,于50 mL容量瓶中定容,即得每1mL溶液含芦丁对照品0.1mg芦丁标准品溶液。
干燥器中冷却,精确称,℃烘箱下烘干至恒重105芦丁标准品于称量瓶中置20mg称取约.取10 mg芦丁标准品,用70%乙醇定容至100 ml为标准液。
、样品溶液的测定方法4 4.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6.0mL, 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
分别加水至6mL, 加5%亚硝酸钠溶液1.0mL, 混匀, 放置6min; 加10%硝酸铝溶液1.0mL,摇匀, 放置6min; 加1% 氢氧化钠溶液10.0mL, 再加水至刻度, 摇匀, 放置15min。
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 用最小二乘法对直线进行回归计算,令回归方程为:y=ax+b,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线方程: Y = 11. 321 43X + 0. 00343( r= 0.9998), 在8~40μg/mL的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分别取0. 0、1. 0、2. 0、3. 0、4. 0、5. 0 mL的0. 1mg/mL芦丁标准溶液于6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 3 mL 5%亚硝酸钠,放置6 min,加0. 3 mL 10%硝酸铝后放置6 min,,再加1. 0mol/L NaOH 4.0mL,加70%乙醇定容至10 mL,摇匀,放置12min得测定液。
以空白溶液作参比,在λ= 510nm处测吸光度,计算标准液浓度(C)与吸光度(D)的回归方程D = bC + k。
精确吸取芦丁标准液0、1. 0、2. 0、3. 0、4. 0、5. 0 ml分别置于6支具塞试管中,各补70%乙醇至5. 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 3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10%硝酸铝溶液0. 3ml,摇匀,放置6 min后,再加4%氢氧化钠溶液4. 0ml,加水0. 4ml,摇匀,放置15 min后,在510 nm处测吸光度-浓度值,所得吸光度-浓度曲线见图,回归方程如下: A =12. 721 0C - 0.,相关系数r = 0. 999802903。
、样品处理4.2取采回的新鲜芦蒿叶,洗净,参考相关文献,在105℃烘至约八成干,剪成约1 cm 长度,用粉碎机粉碎,再在105℃烘至恒重。
采用Soxhlet提取法,以无水乙醚为脱脂剂,于43℃水浴中脱脂至充分除去样品中脂类和脂溶性色素。
取出样品滤纸包,先置通风处晾干,再将滤纸包置烘箱中130 ℃烘干,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4.3、样品处理方法湿热法:将鲜叶置于高压反应釜加压蒸30min,另取鲜叶常压蒸30min。
将阴干叶置于高压反应釜加压蒸15min,另取阴干叶常压蒸15min。
氧化法:(1)H2O2法:将鲜叶、阴干叶分别用用2倍量H2O2浸泡10min(H2O2浓度℃)、50、2%(30min℃)、30、0.5%(30min℃)、40、2%(10min℃)、50、温度1%.60min(0.5%、40℃)、60min(1%、30℃)。
(2)KMnO4法:将鲜叶、阴干叶分别用用2倍量KMnO4浸泡10min(KMnO4浓度1%、温度50℃)、10min(2%、40℃)、30min(0.5%、30℃)、30min(2%、50℃)、60min(0.5%、40℃)、60min(1%、30℃)。
4.3、样品溶液的测定4.3.1、分光光度法精确量取样品溶液5. 0 mL, 置于25 mL容量瓶中, 按照2.1中方法进行操作, 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1; 再精确量取样品溶液5.0mL, 置于25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摇匀, 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2。
取2次吸光度的差值, 由回归线方程计算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HPLC 法4.3.2、取上述样品总黄酮提取液浓缩物,用甲醇溶解,进样前用0.45 μm 滤膜过滤。
高效液相色谱仪:LC- 9A(日本SHMADZU) ;色谱柱:Dima Technologies(C18 迪马公司),规格:250 mm×4.6 mm;柱温为室温;流速1 mL/min;检测器:SPD-10A;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流动相:80%甲醇。
在进柱之前,流动相要经过0.45μm 的有机膜过滤,并超声脱气30 min。
、溶剂选择5分别称取样品1g,以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 ,分别利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50(g/mL)为提取条件进行常压回流提取,以此结果进行比较。
6、线性范围、回归方程和检出限总黄酮的线性范围在1.0~40μg/ml 之间,所得回归方程为y=0.0033x-0.0109,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1.0μg/ml。
、显色剂稳定性实验7精确量取标准溶液和样品提取液1.0mL, 同标准曲线和样品测定的操作,分别于配制后每隔5min测定其吸光度考察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结果显示其RSD值为0. 5097% , 说明样品溶液在1h内稳定。
8、加标回收率实验取已测得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样品溶液2.0mL, 加入0.2mg/mL的芦丁对照液1. 0mL,该方法对, 。
表明2. 135%值为99. 12%, RSD 计算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为, 按实验方法测定黄花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回收率= (混合后测得的总黄酮含量-样品中总黄酮含量)/芦丁标准品加入量×100%。
分别取0.2g含总黄酮的样品于两支15ml具塞比色管中,各加入4ml乙醇,其中1管加入0.100mg 芦丁标准品作为加标测定管,另1管作为本底管,再按最佳试验条件进行样品处理,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计算,重复试验3次,计算回收率。
由表8可知,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4%,证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好。
取5个10mL比色管,在已知黄酮含量的蓖麻叶和蓖麻花提取液中分别加入0.2mg/mL芦丁对照品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样液,分别测定黄酮含量,根据所得的总黄酮含量减去加入的标量,再除以样品所含的总黄酮量即可计算出回收率。
回收率%= 样品加标准样测得总黄酮含量?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加入标准液总芦丁的含量×100%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样品测定值序号加标量/mg 加标后测定RSD/%值)mg /ml(mg/ml0.2000 12 0.20003 0.20004 0.20000.200059、精密度实验取5份同一样品溶液各5.0mL, 置于25mL容量瓶中, 按实验方法测定,计算其平均含量和相对标准偏差。
其RSD 值平均为0.162%,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很小, 说明仪器的精密度较高, 实验数据可靠。
在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下,样品用超声波提取后测定总黄酮提取量,重复试验5次,计算保健食品总黄酮提取量为(5.370±0.092)mg,RSD 为1.717%,证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较好。
按微波提取法同时制备5份试样液,按标准曲线方法对试样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平行测定。
精密称取车前草供试品3份,每份测试3次,结果见表2,相对标准偏差为3. 20 %(m =3)。
精密移取芦丁标准液1mL,共5 份,分别置于10mL试管中,按1.3.3.2 节操作,计算吸光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10、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大白口蘑样品6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萃取,分别测定各自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4%。
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对样品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5次重复测定。
11、金属离子的干扰实验银杏叶提取物作为生物活性物质, 许多金属离子对它的测定都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选取常见的Zn2+ 、Fe3+ 进行实验。
实验表明Zn2+ 对反应无影响, 加入1 mL 100Lg?m L Fe3+溶液, 扫描发现在波长510 nm 无吸收峰, 由此可知Fe3+ 对实验测定影响很大。
本实验选择EDTA做掩蔽剂。
12、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12.1、三氯化铝反应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少许经上述各提取方法所得的样品,用95%乙醇完全溶解,每只试管中再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2 mL,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在三氯化铝反应中,原来的黄色加深,并有黄色或黄绿色荧光,原因是与铝离子产生了螯合物而呈现出鲜黄色。
滤纸上无明显颜色变化,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可能不含4'-羟基黄酮醇和7,4'-二羟基黄酮醇等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