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菜谱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炒凉粉

炒凉粉是晋城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三到四厘米、厚约一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黄米油糕

以熟黄米面包红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时撒少许白

糖。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香可口。

东坡茄子

制法:

(1)将茄子去皮,切成厚4厘米,宽6厘米见方的块。

(2)在茄块平面剞大十字花刀,深度1/2,然后放进

六成热油锅中炸透,至金黄色时捞出,锅中放少量油;

再放入肥瘦肉末,煸炒变色,然后放入葱、姜、冬笋

末同炒;加盐、酱油、白糖、味精,调好味后,将肉

末放入碗中成十字形,将炸好的茄块刀面朝下,放十

字肉末旁成正方形,加少许鸡汤淹没茄块。

(3)上笼蒸30--35分钟,扣入盘中,原汁勾水粉芡,淋点明油在茄块上即成。

特点:味咸甜,香鲜软嫩。

蜜汁叉烧鸭

材料:

鸭半只,生抽,李锦记叉烧酱,糖,鸡精,盐适量

做法:

1、鸭洗净待用

2、自己调的汁这样可以节省叉烧酱,(一般餐馆里

头的大厨都是自己用豆腐乳和桂花糖调的叉烧酱),

用生抽,李锦记叉烧酱,加一些糖、鸡精和盐把酱

弄匀了。

3、把鸭用酱腌制,蒙上保鲜纸,放进冰箱里腌过夜

4、第二天就可以吃了,用烤箱烤50分钟,记得中间翻身。

5、取出切片装盘即可

过油肉

太原的餐馆被粤、川、京、鲁菜占据了,本地菜系叫得上

名字似乎还就是些面点小吃。过油肉也有点面点小吃的意

思,不过它正儿八经是当地的一道颇受欢迎的传统菜。选

用上等精肉,切成薄片,外面薄薄蘸一层鸡蛋勾成的芡,

在油里汆一下,捞出来,煸炒,随便哪家饭馆都会做,做

出来的味道也相差无几。虽则名字让人疑心,味道却是香

而不腻,值得一试。

保德碗托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抻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现保德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高摊应市,深受食客欣赏。

柳林腕脱

碗脱是柳林特产,离石、中阳等地都有,但不如柳林正宗。柳林腕托还有一段故事。公元280年,西晋建立后,战乱濒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西晋初年;匈奴人内迁,但遭到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西晋统治者不但要他们纳税而且强迫他们当兵,甚至掠夺为奴婢,不少人陷于破产的境地,沦为流民,迫使各族人民奋起抗争、眼看西晋统治阶级欲坠,匈奴贵族刘渊,利用各族人民对西晋的怨恨,打起了反晋旗号,顺应民心,从离石派大将石勒统领三军发兵进攻西晋都城洛阳,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石勒当过农民,曾被西晋官僚司马腾作为奴隶出卖,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对下层人民十分了解同情。石勒来柳林后,治军严谨士兵秋毫无犯,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由于当时战乱濒繁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当地群众苦不堪言,石勒的军粮也眼看着成了大问题。石勒派出军士四出购买军粮,但购得数量甚小,也只不过是些荞麦。以前军士吃饭干稀配合。因军粮紧缺,就把干饭改稀饭,把荞麦磨碎后,熬粥喝。一次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面粥已凝结成块,用手压压,干硬干硬的,几个士兵就把碗内的凉荞面块用手扒了下来,抓而食之,吃起来坚韧韧的。于是,有个士兵提议切块吃,他们就把荞面块切成条,随便洒了些成盐,大吃起来。感觉不错,他们就把荞面切成长条,撒了一些调料,并调以枣醋、蒜泥,给石勒端去,石勒吃后,大加赞赏,并让厨房试做,次日厨房做好,让军上饱餐一顿。军士吃后精神大振。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新。百姓尝后,甚感新奇,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就传开了。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实行胡汉分治,制造民族对立,实行野蛮军事统治。刘聪死后,外戚靳准发动政变,建立前赵。当刘耀建立前赵政权时,原为刘聪大将的揭族首领石勒于公元319年自立为帝,建立后赵政权,石勒重用汉族人做官,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安抚流民,奖励生育,设立学校深受人们的拥戴当地人为了纪念石勒,修建三郎庙,以示纪念,此地因石勒曾屯兵,故又称为三郎堡,因此,今天柳林县城还有三郎堡这个地名。

腕脱刚开始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以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外国传教士来柳林后把四方刀、叉扎的习惯传到柳林,碗脱吃时也由原来的筷子夹变为刀刀扎。

碗脱的制作很讲究,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入碾脱落杂质簸去尘土、麦柄,入渲箩用湿布擦之,多次换洗湿布,以求擦净。并将擦后的麦粒趁湿复入碾机脱皮出机后用细箩筛面,将筛上的皮渣簸去,带皮粉粒再次入机磨之,过箩,皮则净除、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

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

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

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以底浅容积小者为宜,面糊入碗前,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置于凉处令冷即成碗脱。

碗脱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其辣椒选用头茬,晒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烧热后。放入葱少许,待葱发黄时,倒入辣椒粉,用铁勺搅匀,油多辣椒少,遂成稠浆,装入瓶、钵备用。

严冬季节,多配豆芽炒食。炒瓢内放点油,待油冒烟时。放入葱,葱发黄,把豆芽倒入,豆芽炒到八成倒入切块的碗脱,浇上蒜、醋、辣椒,撒上盐、姜末,味精,倒入碗内即可食。有时也与羊杂各混炒。碗脱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六味斋熏鸡

六味斋熏鸡是山西太原市有名的熟制禽产品之一。

原料配方:白条鸡100千克食盐3千克葱2千克蒜头400克生姜400克花椒100克小茴香80克将香料装布袋使用。

制作方法:

1.选料:选用当年的公鸡或1~2年的淘汰母鸡。宰杀、煺毛、开膛去内脏后,清水浸泡1~2小时,去掉血污。

2.整型:将白条鸡用木棍打断鸡腿,用剪刀将膛骨两侧软骨剪断,并将爪弯曲插入鸡腹内,鸡头压在左翅下,此谓盘鸡。

3.煮制:先将白条鸡放入沸水锅内初煮10~15分钟,恢复紧缩。取出冲洗。然后,把配料连同鸡一起下锅煮制,在90℃左右的水中,嫩鸡煮1~2小时,老鸡煮3~4小时即熟。

4.熏制:采用锯末屑为熏料。将煮熟鸡置入熏炉,在炉底铁板上撒锯末和白糖,再将铁板烧灼热,然后起烟,密闭熏炉。熏制15分钟,当烟变白色时,鸡呈红色时,即可起锅。再刷一层香油,使其更加光亮。

产品特点: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熏味芳香、肉质柔软、细嫩、携带方便。

柳林芝麻饼

黄河柳林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吕梁,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

黄河芝麻饼原属西域各族人民的面食,后从胡地传入。东汉时流行于中原大地,从帝王至平民皆好食之。《后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后汉书·赵歧传》载:桓帝时,赵歧“常于北海山东寿光市中贩胡饼。”

黄河十六国后赵时,石勒讳胡字,改称麻饼。到唐宋更为盛行。曰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黄河白居易《寄胡饼与杨惠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黄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记载:北宋汴京(开封)亦有胡饼店,所卖品种繁杂,新样满麻。

黄河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从食品》载有“山药胡饼”的制法。

黄河明代胡饼演变为烧饼之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饼》;“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