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混凝土搭界节点处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41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技巧要点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是指在施工或维修过程中,将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旧的混凝土接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结构稳固且无缝连接的整体。
这种处理技巧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修复、加固和扩建工作中非常常见。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技巧要点,以及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意义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旧的混凝土进行修补或重建。
然而,直接施工新的混凝土可能会与旧的混凝土出现结构性和强度上的不协调,导致整体性能下降,甚至引发裂缝和破坏。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技巧要点非常重要,它能够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良好的连接和协调,提高整体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技巧要点1. 表面准备:在进行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之前,必须对旧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准备。
如果旧的混凝土表面存在破损、污染或松散的情况,需要进行清理、修复和强化处理,以确保新的混凝土可以牢固地粘附在上面。
2. 粘结剂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粘结剂是实现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成功的关键。
常见的粘结剂包括聚合物改性乳胶、环氧树脂、聚合物混凝土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并确保其与新老混凝土表面的相容性和粘合性能。
3. 渗透处理:在施工新的混凝土之前,可以进行渗透处理来增强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常用的渗透处理方法包括渗透剂的注入、震动和涂刷等。
渗透处理可以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减少在结合部产生的裂缝和破坏。
4. 技术要求:在进行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时,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要求。
确保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符合要求,这有助于粘结剂的固化和混凝土的强化。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结合部的均匀性、密实性和平整度。
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保护和养护,以确保结合部的良好使用性能。
三、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观点和理解在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确保新的混凝土与旧的混凝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结合和协调。
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做法混凝土路面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结构,它具有坚硬、平整、耐久等特点,能够承受车辆行驶和人流活动的压力。
然而,在城市道路的维护和改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对旧混凝土路面进行修复或更换的情况。
这时,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就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是指在旧混凝土路面上铺设一层新的混凝土路面,以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道路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道路损坏和修复的频率,节省道路维护的成本。
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的具体做法如下:1. 确定搭接部位:在进行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之前,首先需要对道路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需要搭接的部位。
通常情况下,主要考虑道路的承载能力、平整度和裂缝状况等因素。
2. 清理旧路面:在确定搭接部位后,需要对旧混凝土路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杂物、尘土、油污等。
清理工作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刷子等工具进行,确保新旧路面之间的粘结性。
3. 铺设粘结层:在清理完旧路面后,需要在旧路面上铺设一层粘结层,以提高新旧路面之间的粘结力。
粘结层一般采用沥青或水泥砂浆,通过刷涂或机械喷涂的方式施工。
4. 铺设新混凝土路面:在粘结层施工完毕后,就可以开始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了。
新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铺设新路面时,可以采用机械铺设或人工铺设的方式,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5. 养护新路面:新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养护工作包括浇水养护、覆盖养护膜、进行交通管制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新旧混凝土路面搭接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通过搭接新路面,能够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满足交通需求,减少路面塌陷和损坏的风险。
2. 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新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频率。
3. 提高道路的平整度:新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能够保证道路的平整度,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二、项目施工概况 (2)1、施工概况 (2)2、交接处现场概况 (2)三、施工部署 (4)1、劳动力投入 (5)2、施工机械设备组织 (5)3、进度计划安排 (5)4、材料投入 (5)四、施工工艺 (6)1、工艺总体说明 (6)2、施工工序 (6)3、修复处理措施 (7)五、质量保证措施 (11)1、加强成品保护 (11)2、防水处理要求 (11)3、钢筋处理要求 (12)4、混凝土处理要求 (12)5、止水钢板焊接 (14)六、安全保障措施 (14)1、安全施工关键 (14)2、安全应急预案 (15)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编制说明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图纸显示,本项目地下结构与已相邻3-8#楼地下结构整体相接,目前3-8#楼均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现已完工地下交接处结构均为甩茬预留处理,由于场地及前后施工间隔原因,其交接处已施工结构出现钢筋锈蚀、防水损坏、混凝土破裂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因此为确保后跨交接处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现特编制此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
2、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8、《冬期施工手册》(第二版主编:项玉璞)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11、《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3、《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JC840-1999;14、《沥青基防水卷材用基层处理剂》JC/T1069-2008;15、《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195-2006;1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17、***项目与3-8#楼后跨区结构图;二、项目施工概况1、施工概况现场目前正进行裙楼基础及底板施工,目前在施结构为1、2#楼负三层结构,本项目共和南侧南广场、西侧3#楼、北侧4-7#楼及东侧8#楼均有结构相接,其中南广场西侧底板面标高为-15.85m,底板厚度为500mm;3-7#楼底板面标高为-14.45m,底板厚度为400mm,标高同1、2#楼负一层楼底板面标高;8#楼底板面标高为-21.7m,标高同1、2#楼基础底板面标高,现场整体场况为三侧临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