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增塑剂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38 KB
- 文档页数:2
塑料食品包装中增塑剂的测定方法随着商业化的飞速发展,食品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塑料食品包装是目前市场上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之一。
然而,塑料制品中包含的增塑剂成为了现在关注的话题之一。
增塑剂是用于软化塑料以增加塑料柔度和韧性的化学物质。
然而这些增塑剂含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类化合物、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直接进入我们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损害。
因此,如何准确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增塑剂的含量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般来说,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增塑剂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方法,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用于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增塑剂的含量。
HPLC 可以通过测量增塑剂在色谱柱中的存在时间和吸收强度,从而测定它们的浓度。
此方法的优点包括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靠性好。
但缺点是该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并且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操作。
2.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与HPLC类似,它也是一种依赖于色谱柱的技术。
采用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测量毒性元素的质量来分析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其准确度和可重复性,但相较于HPLC 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样品预处理。
3.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方法,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使用AAS 技术,可以直接测量样品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基于吸收经过样品的单色光(一般为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特性制备的。
由于该方法灵敏度高,因此可以用于极低浓度的增塑剂溶液样本,但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分析仍然存在挑战。
4.热解吸/质谱联用技术(TD/GC-MS)热解吸/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结合热解吸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检测塑料包装中的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防氧剂,硬化剂,稳定剂等),具有很高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48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11月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简介□ 钟锋 刘浩 代丽宏 李继文 薛宁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加工与包装Tlogy科技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可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增加材料柔软等特性;在塑料中添加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备韧性和弹性。
增塑剂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需求的三大主要区域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占60%。
我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其中90%用于生产PVC塑料,其余用于合成橡胶、纤维素塑料和丙烯酸树脂等产品。
增塑剂的种类增塑剂的分类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单体型和聚合型,按性能分为通用型、耐寒型、耐热型、阻燃型、无毒型;按结构分为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合物、多元醇酯类增塑剂、反应性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脂等等。
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不同的对象,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最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脂肪族二元酸酯(己二酸酯类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又称钛酸酯(PAEs),邻苯二甲酸形成脂的统称是邻苯二甲酸酐与醇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酯。
用作增塑剂时是邻苯二甲酸与4~15个碳形成酯,用于玩具、食品包装、塑料地板、壁纸、清洁剂、指甲油、喷雾剂、洗发水、和沐浴液等数百种产品中,占总塑化剂消费量的90%。
通用特性:粘稠液体,挥发性低,无色、无嗅,有毒,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矿物油。
常用的此类增塑剂有16种,即邻苯二甲酸甲酯DMP、领苯二甲酸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丙酯DPrP 、邻苯二甲酸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戊酯DAP 、邻苯二甲酸己酯DH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等。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直连的亚甲基为主体,同环状结构的增塑剂比较,在较低温度下可保持聚合物分子链间的运动,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能,烷基链越长,耐寒性能越好。
增塑剂ATBC的安全性及应用1. 什么是ATBC增塑剂?ATBC是一种化学品,全名为醋酸三丁酯。
它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常用作塑料和橡胶的增塑剂,能增加弹性和柔软性。
ATBC增塑剂还常被用于食品和医疗器械中,以增加其柔韧度,减少产品的脆性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2. ATBC增塑剂的安全性尽管ATBC广泛应用于许多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中,但目前还没有报告表明它对人体健康有害。
ATBC增塑剂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化学物质,并且常被用于食品和医疗产品生产中。
它不会释放任何有毒化学物质,也不会对用户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ATBC增塑剂可能会通过皮肤或口腔膜进入人体内部。
但是,这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它会在体内被分解成其原始分子,这些分子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被人体代谢或排泄掉。
3. ATBC在食品和医疗产品中的应用由于ATBC增塑剂在产品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医疗产品中。
以下是几个示例:A. 食品ATBC增塑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和容器制造中。
这种增塑剂可以增加食品容器的柔韧性,使其更难破裂或漏水。
同时它还可以减少食品容器中的污染物,让食品存储的更加安全。
B. 医疗产品ATBC增塑剂还被用于制造医疗设备和药品包装中。
由于ATBC增塑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它可以使医疗设备更加耐用,同时也可以减少药品以及其他医疗产品包装容器的破裂或泄漏风险。
4. ATBC在环保中的应用随着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ATBC增塑剂的使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由于它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化学物质,因此很多企业开始采用ATBC来替代其他更有毒的化学品。
现在,许多塑料制品和其他制品中都采用ATBC增塑剂。
这种增塑剂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贡献,并且能够在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推动企业发展。
5. 总结ATBC增塑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它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增塑剂,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疗产品中。
它还因其良好的环保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且正在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的新型材料的佼佼者。
食品科技1 增塑剂简介增塑剂又称塑化剂,能够以非键和的形式与塑料的高分子聚合基团结合,降低聚合基团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增加塑料制品的塑性和韧性,为此增塑剂在塑料制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但是增塑剂与塑料分子基团之间的结合较弱,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从塑料制品中迁出,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食品,进而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 危害[1]。
2 增塑剂的毒性增塑剂是一种环境激素,在人体内具有蓄积性。
可以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通过产生假性激素信号从而影响人体内性激素含量。
其通过类雌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在小鼠和大鼠的腹腔注射试验中,LD50的剂量较大,表明增塑剂的急性毒性较小。
但是增塑剂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还可作用于人体肺部、中枢神经、胃肠道等,甚至与哮喘病相关。
由于增塑剂的毒性作用并不明显,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增塑剂的毒性表现在多种方面:在DEHP、DBP和TBAC对牙鲆鳃细胞FG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这3种增塑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胚胎毒性,并且具有剂量-时间效应;在较高剂量的DIDP诱导下,小鼠肺组织可以产生过量的ROS,破坏自身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从而造成小鼠的肺部组织损伤;此外,青春期小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改变也可能与较低剂量DEHP有关[2]。
增塑剂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达到一定量后才会具体体现,为此应持续关注增塑剂的检测限量。
3 增塑剂相关的法规我国在增塑剂方面的标准较少,GB 9685-2016中标明了各类增塑剂的添加限量,此外GB 5009-271-2016和GB 31604.30-2016中标明了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测方法。
与欧盟和美国相比,我国目前多是增塑剂的检测方法标准,限量标准较少。
随着新型增塑剂的出现,如增塑剂类似物等,相关法规方面也需要完善[3]。
4 增塑剂的研究进展张玉才,武婷敏,邓美林等人[4]在增塑剂的检测中用的是GC-MS检测方法,这是目前我国增塑剂检测的主要方法。
食品中的塑化剂了解塑化剂对健康的潜在影响食品中的塑化剂:了解塑化剂对健康的潜在影响食品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而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关于食品中存在塑化剂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增加食品的延展性和柔软度。
然而,塑化剂对健康可能存在潜在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塑化剂,并介绍其对健康的可能影响。
一、塑化剂在食品中的使用1. 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也称作增塑剂,是一类能使聚合物增加延展性、柔软度和可变形性的物质。
它们常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以改善其可加工性和性能。
然而,由于塑化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加工过程中。
2. 食品中塑化剂的种类常见的食品中使用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尤其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isononyl phthalate)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塑料食品容器、包装膜、管道和食品加工设备等。
二、塑化剂对健康的潜在影响1. 摄取途径塑化剂主要通过食品和饮水渠道进入人体。
由于塑化剂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被释放出来,长时间暴露在含有塑化剂的食品中会导致人体摄取过量的塑化剂。
2. 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塑化剂的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塑化剂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干扰激素的平衡,对人体生殖系统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塑化剂还被认为具有致癌潜力,如DEHP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3. 食品安全监管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各国纷纷对食品中的塑化剂进行监管。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设立了合理使用标准并限制食品中塑化剂的使用量。
类似的监管机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三、降低食品中塑化剂摄入的方法1. 选择安全包装购买食品时,选择安全包装,尽量避免购买使用塑化剂含量较高的包装产品。
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剂迁移规律及模型研究因为食品运输、保鲜、储存和销售的需要,大量塑料包装材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食品包装塑料直接与食物接触,塑料中的小分子添加剂化合物可以迁移进食品,能导致食物质量和营养物质的改变,长期积累在人体中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进行食品包装材料迁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通过模拟食品中的一些特征成分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条件,研究不同食品成分、使用条件下,四种主要的食品包装用塑料(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中添加剂的迁移行为、迁移规律及迁移模型。
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选用PVC材料中三种增塑剂为研究目标物,制备了不同浓度的PVC膜样品,进行了PVC中增塑剂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PVC中增塑剂的提取量及提取效率的影响。
利用食品模拟液进行了迁移规律和迁移模型的研究,研究了PVC中增塑剂在四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研究了食品模拟物的成分以及温度、时间等条件对PVC中增塑剂向食品中的迁移行为和迁移规律的影响。
利用概率模型中的Weibull分布模型为基本公式,借鉴Arrhenius关系式与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δ等参数建立了PVC材料中增塑剂在脂类食品中的迁移模型Weibull-PVC。
经验证本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实测值有很好的统一性。
(2)选用PP材料中抗氧化剂为研究目标物,制备了不同浓度的PP膜样品,进行了PP中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研究得出微波萃取法对PP膜中抗氧剂萃取的最佳条件。
利用食品模拟液进行了迁移规律和迁移模型的研究,比较了两种抗氧化剂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水平。
对影响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抗氧化剂浓度和迁移温度等进行了研究。
发现Weibull分布模型和Piringer模型都能用于PP中抗氧化剂BHT的迁移。
通过实际数据比较了设置不同未知参数对迁移模型的影响,通过实际数据对比发现Weibull分布模型比Piringer模型适用性更优,同时发现Weibull模型和Piringer模型具有一定的联系,符合关系式τ≈12·L~2/D。
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的制备及其应用近年来,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着许多传统添加剂一步步退出市场,天然、绿色的增塑剂因其安全、可降解等特点受到关注。
其中,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备受青睐。
本文旨在介绍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制备方法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的天然产物,在生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天然增塑剂的首选原料。
常见的植物提取物有豆腐渣、葵花籽、橄榄油等。
以豆腐渣为例,其制备流程如下:1、研磨处理:先将豆腐渣加入水中,通过研磨处理使其变成均匀的颗粒状。
2、溶解处理: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豆腐渣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处理,得到豆腐渣液。
3、分离处理:将豆腐渣液经过离心机分离出其固体部分。
4、浓缩处理:将固体部分进行浓缩处理,使其得到所需的天然增塑剂。
二、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的应用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几种应用场景:1、食品包装:在食品包装中添加天然增塑剂,可增强塑料的柔韧性和抗拉强度,提高包装的使用寿命。
2、医疗器械:天然增塑剂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增加其柔韧性,提高使用效果。
3、土壤修复:在土壤修复中添加天然增塑剂,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耐旱、耐寒等特性。
4、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中,天然增塑剂可用于制造各种建筑材料,在增强材料的同时提高其柔韧性和防水性能。
三、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合成增塑剂,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具有以下优势:1、绿色环保:使用天然增塑剂不会产生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环保的理念。
2、安全性高:天然增塑剂成分天然,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更加安全可靠。
3、易降解: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不会污染环境,比传统添加剂的生命周期更短。
4、成本低: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合成增塑剂,基于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增塑剂成本更低。
分析与检测我国已认识到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而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问题是其中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孙利等针对不同模拟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成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陈明等对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进行了调查,国家质监局刘晓毅等对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限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食品包装塑料中塑化剂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实验共计选取42批样品,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其中25批次样品进行随机抽样,其中包含了一次性碗筷样品,另外17批次样品则是来自批发市场。
同样是一次性碗筷等。
1.2 实验仪器7890A气相色谱仪、5975V质谱仪、旋转蒸发仪,这类仪器具有精密度高、进样口维护简单、稳定等优点,可以对样品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提取。
1.3 试剂共计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混合标准溶液各自1000 mg,包括正己烷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溶液、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等溶液。
1.4 实验方案①方案一:取两个透明塑料快餐碗,因其材质均匀故可随机取样,也可以取四个材质不是特别均匀且独立的样品进行随机取样。
但是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整方提取和单膜提取。
制作样品的方法:把其中厚度小于0.5 mm的样品,在制作样品过程中剪成0.5 mm×0.5 mm的碎片,一定要在混均匀称样之前处理好。
把厚度大于毫米的样品,以及材质比较坚硬的样品,在制作时粉碎到单个颗粒≤0.02 g,需要在称样之前处理好。
然后按照需要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方案,将快餐包装中的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进行提取。
实验需要将三角瓶中放入准备好的1.0 g样品,随后加入25 mL正己烷通过超声提取30min后再次取滤纸过滤,本实验需要重复两次,后取100 mL提取液于旋转蒸发瓶中,蒸干之后,再加正己烷,留下溶液2 mL即可,开始通过机器检测[1]。
第49卷第12期2021年6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 49 No. 12Jun. 2021一次性塑料餐盒中塑化剂含量测定及迁移研究程满环S 施邑2(1黄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安徽 黄山245041); 2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 要:外卖食品在与塑料餐盒接触的过程中,餐盒中的塑化剂会随食品环境改变而迁移到食品中,从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实验选取一次性塑料餐盒为研究目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检测一次性塑料餐盒中10种常见 塑化剂的含量,并选择适当的模拟液,分别模拟其在不同食品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规律。
在两种餐盒中均检出了 DIBP 、 DBP 和DEHP,在不同模拟液迁移实验中,这三种塑化剂均有迁出,且受模拟液种类影响显著。
关键词:一次性塑料餐盒;PAEs ; GC-MS ;塑化剂迁移中图分类号:TQ32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2-0102-03Determination and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s in DisposablePlastic Food Boxes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No : KJHS2020B0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 : S201910375023, S201910375029)。
第一作者:程满环(1983-),女,实验师,主要从事杂质成分分离分析。
CHENG Man -huan 1 , SHI Yi 2(1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 Huangshan University , Anhui Huangshan 245041 ;2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 Huangshan University , Anhui Huangshan 245041 , China)Abstract : When the food contacted with the plastic lunch box , the plasticizer of the lunch box will migrate to thefood with the change of food environment , thus entering the human body and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and migration for 10 common plasticizers in disposable plastic food boxes was develop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GC-MS ).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s in different food environments was simulated by appropriate simulation solution. DPP , DHXP and DINP were detected in two kinds of food boxes , and in the migration experiment , all of the three plasticizers were moved out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simulation solution.Key words : disposable plastic food boxes ; PAEs ; GC-MS ; plasticizer migration近年来,外卖食品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方便省时的 特点引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量激 增。
无毒增塑剂的生产与应用随着塑料产业的飞速生长,对增塑剂的需求愈来愈多。
我国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VC)制品和电缆绝缘质料,其他则用于纤维素、尼龙、聚醋酸乙烯酯、橡胶的软化剂和有机溶剂等。
随着我国修建塑料(型材、管材)、农用塑料、塑料包装质料、日用塑料制品以及工程塑料等的生长,将推动我国增塑剂将不停生长。
1.我国增塑剂生产消费现状1·1增塑剂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和品种目前,我国增塑剂的生产厂家有5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1·4Mt/a,万吨级装置有16套,能生产近100个品种,常用的有30种左右。
生产的增塑剂主要品种和生产能力见表1,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及品种见表2。
增塑剂主要品种和生产能力据预测,我国2010年增塑剂的需求量将到达1400kt/a,产业增塑剂市场前景辽阔。
1·2增塑剂行业存在的问题从表1和表2可见,我国增塑剂生产厂家范围小,竞争力低;产物结构不公道,老品种多,新品种少,切合环保要求的品种更欠缺,主要生产厂家都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1〕。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度情况卫生部科学研究所毒性试验组用大量动物试验证明,DOP 可引起动物肝组织病变和癌变。
因此,欧盟和美国已永远禁止3岁以下儿童玩具及用品使用6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并且这6种增塑剂在其他塑料制品中含量不得凌驾0·1%。
俄罗斯也对中国进口的含有上述增塑剂的塑料玩具发出警告。
在日本,DOP作为增塑剂只能在产业塑料制品中应用。
苏州市情况监测中心顾钧等〔2〕通过试验证明,DOP急性毒性很小,但其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亚急性动物毒性试验显示能导致体重减轻,白细胞增加,贫血,血尿等,特别是对肝脏组织具有不良影响;同时DOP还能从塑料包装袋中向食品、特别是含油脂食品,如牛奶、肉类中迁移,食品在塑料包装质料中储存的时间越长,或用于包装食品的塑料质料中增塑剂含量越高,都市加大增塑剂向食品中迁移的量,即对食品的污染水平越大。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技术应用及应对措施研究作者:安泓汋来源:《中外食品工业》2013年第09期摘要: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2011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即塑化剂)事件后,前不久媒体又爆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
文中对塑化剂的定义及种类、食品中可能有的塑化剂种类、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到研究以及引起食品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做了系统介绍,为相关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塑化剂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19-02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提高的,工业化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与饮食中频繁出现。
它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制造,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品的质量。
据统计,在食品行业中塑化剂的应用度高达94%,有千余种塑化剂产品应用于人们日常的引用食品中(如酒类、饮料、方便面等),给人体造成了巨大伤害。
塑化剂是食品安全问题中最有代表性的工业附带品,“塑化剂”也叫增塑剂,是通过小分子间聚合物产生相互作用的作用力,通过增加距离的方式形成聚合链条,从而增强其塑性与韧性。
1 食品中出现的“塑化剂”塑化剂广泛应用在塑胶、水泥、石膏、混泥土等工业材料上,塑化剂可使得工业材料柔韧性增强,使其不易发生断裂或脆折,增强工业化操作利用价值。
但近年来,由于不法商贩的牟利试图,致使食品安全操作把关不严,不时爆出食品含有塑化剂的报道,由于塑化剂产物会长期量的存在人体中,因而对肝脏和泌尿系统造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损害。
拒不完全统计作为商品生产的塑化剂有200多种,其中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磷酸酯类、多元醇酯类、苯多酸酯类、柠檬酸酯类、环氧类、含氯类、聚酯类、反应性增强剂10类,其中,近些年频频出现在食品中的苯二甲酸酯类中的邻笨二甲酸酯类物质更是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研究进展摘要:食品包装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食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外部因素的损害。
食品包装主要基于将食品与环境分离的容器和材料,以达到保护食品的目的。
食品包装不仅可以为食品提供相对封闭的环境,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环境,还可以减少水、氧和微生物等食品的污染,防止食品变质。
基于此,本文章对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塑化剂;检测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包装材料中添加的增塑剂和稳定剂种类较多,其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会渗透到食品中,造成了塑料包装中的危险成分超标。
我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特殊包装材料(薄膜)进行抽样检测的结果表明,其中15%以上的产品不合格。
与此同时,由于重金属迁移量、游离单体及降解产物、微生物等超标,导致食品包装材料在国外屡屡受到阻碍。
一、研究依据食品包装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有食品包装中塑料包装占比超50%,纸制包装占比32%~35%,金属包装占比8%~10%,玻璃包装占比4%~6%。
包装材料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会导致有害成分迁移至食品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9685—2016)明确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限量等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及GB4806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食品包装的生产、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准则。
二、食品包装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经常出现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粘度和透明度,在塑料包装材料中使用有毒的增塑剂,稳定剂容易渗透到食品中,导致塑料包装中有害物质超标,以及一些地方对大量废旧塑料进行回收生产有毒包装。
在出口食品中,由于食品包装材料被堵塞,主要包括微生物、可降解单体、游离单体、重金属迁移等方面。
这对中国的食品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我们在包装材料的健康和安全方面做得更好,也无形中促进了中国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
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研究进展作者:郭琳景蔚洁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8年第01期在现代的食品行业当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
很多不法商家为了达到食品产品的要求,提升食品价格目的,降低生产成本,在食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成分上使用的材料并不合格。
当今,塑化剂问题是现代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在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常见的几种塑化剂种类在现代的生活当中,由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有着其他材料无法取代的优点,塑料制品可以说无处不在,是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材料。
塑化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拥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地方。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的塑化剂在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低温工业施工过程中,随之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的塑化剂需求量越来越大。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的塑化剂具有非常好的粘性、稳定性好、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而且,其制成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低温性,能够在各种低温环境下保持其性能不变;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当中,最为常见的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类,是国内最为常见的塑化剂成分之一。
这类塑化剂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稳定性一般,但各项指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都很适合。
在较低的温度下,这类塑化剂仍然能保持其性能。
这类塑化剂制造成的材料对人体的伤害较小,非常适用于人类生活;苯多酸酯类以及苯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构成化学成分分子量普遍较大,闪点较高,稳定性较好,难挥发,是聚酯类塑化剂当中性能最好的塑化剂,易于被加工,在低温下依然能够保持其性能。
人体在摄入塑化剂后所能造成的危害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在一定的情况下,塑化剂能够从这些塑料制品当中迁移出来,塑化剂被释放到了环境当中,被人体吸收,导致人体产生一定生理上的变化。
而且,塑化剂如果被人体吸收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时期的人体伤害非常大。
许多的科研数据显示,塑化剂能够充当荷尔蒙,改变身体的自然成熟,引导青少年性早熟,生理上造成紊乱,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食品中增塑剂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食品中添加剂成为一个热
门话题,其中增塑剂是备受争议的一类。
增塑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然而,增塑剂在食品中的合理应用却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增塑剂。
增塑剂是一类化学物质,能够增加塑料制
品的可塑性、柔软度和韧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增塑剂通过改变食品中的塑料特性来改善食品的口感,使其更加柔软、有弹性,增加食品的可口性。
然而,与此同时,增塑剂也面临一些质疑和争议。
一方面,增塑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增塑剂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殖问题等健康问题。
因此,保持增塑剂的安全使用量,确保食品中增塑剂的含量在合理范围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增塑剂的研发和应用也为食品加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随
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增塑剂的研发与应用使得食品生产更加灵活多样,可以制作出更加细腻柔软的食品产品。
例如,利用增塑剂可以制作出口感丰富的乳制品、糕点、巧克力等。
此外,增塑剂还可以帮助食品延长保质期、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外观。
无论是从营养品质上还是从能量密度上,食品的改良都将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然而,增塑剂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增塑剂的选用问题。
不同的食品对增塑剂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增塑剂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是增塑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和不良影响。
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保食品中增塑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推动食品中增塑剂的研发和应用,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和多学科合作。
只有通过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添加方式和剂量控制。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确保食品中增塑剂的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了解食品中增塑剂的使用情况,以便做出更加明智合理的消费决策。
最后,增塑剂在食品加工中的研发和应用是万众瞩目的领域。
它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通过加强研究和监管力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增塑剂,创造出更健康、更美味的食品产品。
只有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食品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