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_姜丹蓉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关系到各族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更关系到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发展进程。
通过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改进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建议。
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爱国主义情感的增强和爱国行为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探讨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改进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和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3 研究意义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加强对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研究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凝聚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的意义和作用愈发凸显。
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遍布全国各地。
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探究新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其特点,探索实践经验,总结有效途径,提出启示与建议,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对于推动民族团结、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培养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共存的地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逐渐受到冲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民族地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保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爱国主义是培养国民良好品质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信念的中国人。
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传承地方文化、培育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促进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公民。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地区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在民族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对于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新时期,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注加强和政策的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发展滞后、青少年缺乏国家意识等。
这些问题使得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新意和创新。
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不够丰富多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见,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在新时期,加强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区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资源枢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有利于培养一批爱国奉献的新一代,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看出,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综合发展和长远稳定。
为了加强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扶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要创新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各个民族地区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和教育界都将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希望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这些地区通常地处边远山区或是边疆地带,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文化教育水平也普遍不高。
受制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在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地区聚集了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方式习惯等都有所不同,民族认同感的建立和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帮助居民们通过对国家历史和发展的了解,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之一,从而强化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和弘扬民族地区居民的爱国热情。
民族地区处于边远地带,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容易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乘势而上,引导居民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也要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自己所处的地区发展向前。
最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民族地区的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也是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
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居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本地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提升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本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虽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层面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创造精神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优秀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我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如何在新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一、理论指导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新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要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思维,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教育事业的指导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在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先进生产力、先进文明和先进文化,让学生深刻了解国家的伟大成就,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些活动可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人民的记忆,也是国家的记忆。
正确的历史观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对待国家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可以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深入讲解中国的革命斗争、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认识到国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时代下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思考西南民族大学 陈鑫婕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认同、忠诚和热爱的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1]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
因此,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对未来国家的稳定、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文选取四川高校彝族大学生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爱国观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一、当前彝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区,是“内地边疆”的典型代表。
彝族青年在有着庞大纵横的族际关系以及特有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近二十年,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体现在行为方式上,长期保持着语言、风俗习惯和交往方式的文化特色。
四川某民族高校,有彝族本(预)科生1900余名,其中四川籍有1100余名。
向目标调研群体发布在线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一)彝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取得的成绩民族高校的特殊性质与作用,决定了在民族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使命。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优质人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因此,党和国家须高度重视民族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您就读的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频率”时,有高达70.1%的学生选择“经常”。
在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上,当问到“对待爱国主义您是如何理解认识”时,分别有61.4%和30.7%的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强大动力”和“爱国主义不仅仅是高度象征化和仪式化的内容,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在回答“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的看法”时,97.2%的学生都认为“很有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新形式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形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各个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各国都不断采取措施来巩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不同的国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美国山姆•英特拉托:“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过一次精神之旅,引导他们去探索更多关于世界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而且在于学生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国内研究现状:一.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基本上是肯定的。
通过调查,爱国主义情怀已深深的埋长藏在大学生的心中,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为爱国主义奠定强大的理论基础。
二.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潮利用互联网乘机涌进我国各个城市,席卷大学校园,致使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倾向。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欠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缺等现象。
还有个别的大学生突破了中国人的底线,成了外国的间谍和特务。
3.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有定的脱节,教条式的说教影响大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等不好的现象。
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许多难题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学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少了、字数多了等。
【研究意义】是指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举不仅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时代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和特点的认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从而加强和巩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展开讨论。
通过对理论基础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
通过实践案例研究,提出了一些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
然后,探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了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展望未来并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地区、实践研究、理论基础、案例研究、教育方法、影响因素、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在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民族地区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当务之急。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良好的国民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更需要通过教育来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对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理论基础与现状、研究实践案例、探讨教育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和评估效果等步骤,深入了解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
通过对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未来在民族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在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中,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
民族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当地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要注重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现状分析中,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姜丹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民族身份很容易为他人所利用,因此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更加突出,任务也更加艰巨,时代环境下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内容、路径、方法、形式等方面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15)12-0226-04ResearchonthePatrioticEducationoftheNationalCollegeStudentsundertheNewSituationJIANGDan-rong(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00,China)Abstract:Itiseasyforotherstousetheirnationalidentity,soitismoreimportanttocultivatethestudentsinthenewsituation.Thetaskismorearduous.Thepatrioticeducationofethnicstudentsintheerashouldbeimprovedandperfected.Keywords:minoritystudents,patrioticeducatin,creation收稿日期:2015-10-26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ksz201412)资助的研究成果。
[作者]姜丹蓉(1978-)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
引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因时而变。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身份和社会影响力,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和改变需要结合群体的特殊性、针对性展开。
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独特的民族身份使得民族大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且在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上往往极为敏感。
而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来对中国进行分化和西化一直是国际敌对势力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的一贯伎俩,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容易成为国际敌对势力挑起争端、实施分裂的目标争取对象,因此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从现实来看,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滞后、针对性不明显、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因此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内容、路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改变来加强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
一、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境遇(一)经济全球化拓展了爱国主义的实践语境传统的爱国主义理念是基于政治和地理疆域划分而形成的意识形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成为爱国主义理论的现实背景。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变革,使得爱国主义的理论背景拓展到新的范畴,原有的爱国主义内容不能完全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变革进行解释,而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理论上对经济全球化背景对爱国主义的影响(第36卷总第178期)GuizhouEthnicStudies(Vol.36.General.No.178)2015年第12期贵州民族研究No.12,2015进行合理阐释,因此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首先,从地理范畴上来讲,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了国家疆域,而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成为地球村,民众和世界各地发生了更多的联系,世界对于民众的意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原本强调国家疆域的爱国主义在思想内涵上和全球化产生了冲突,民族大学生需要从思想上对民族、国家、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和关系处理有清晰的认知,因此爱国主义必须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内涵上进行丰富和调整。
其次,经济全球化为个人潜能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全球化背景下更强调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民族学生由于相对封闭的民族环境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全球化环境下,对于个人利益的强调很容易使其对个人和民族进行强调,而忽略国家利益。
[2]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内容上形成了新的问题和内涵,对于相关问题必须在全球化层面上进行解释,进行理论方面的创新,才能使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国际敌对势力对民族地区的分化活动加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对于大国形象的构建,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扩大,显然是一些西方国家所不愿看到的,因此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中国的攻击和挑衅。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和平稳定和疆域安全,西方国家往往通过插手其他国家民族问题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3]为了遏制中国的强大和统一,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以民族、宗教、人权为借口加强了在意识领域内对中国的分化和西化行为。
以新疆为例,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与多个国家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生活和宗教信仰的紧密联系使得近年来新疆地区成为各种敌对势力挑拨民族争端和策划分裂的重要地区,部分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多次发表支持新疆分裂势力的讲话和声明就是其对民族地区西化和分化加剧最好的例证。
[4]西方敌对势力猖獗的分化和西化行为,意味着当下和未来,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在思想意识领域内接受更多的考验,而要使民族大学生在考验面前不动摇就必须使其具有坚强的爱国主义信念。
新时期,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才能适应现实需求。
(三)市场环境影响民族使命感培养增加民族使命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这种使命感的培养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体系的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更加复杂,民众的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物质基础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意识形态也多元发展,形成了社会多元文化环境。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民众的思想意识也在随之改变,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在社会上形成了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益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腐蚀和冲击着民众固有的思想道德观念。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大学生在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影响下,对于个体利益更加强调,忽略集体和社会需要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在淡化,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思想信念的塑造影响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需求,必须进一步创新和改变。
二、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一)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意味着爱国主义需要在原有思想基础上在全球化层面重新定义。
另外,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思想意识的滋生,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现实社会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充实和丰富,才能使大学生在各种思想意识下形成坚定的立场。
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创新首先需要从内容上进行丰富和充实。
对于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内容的创新需要结合民族大学生较为熟悉的民族资源来进行,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创新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
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爱国主义资源丰富,对于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可以依托民族资源来充实,民族英雄人物、民姜丹蓉: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族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的对外抗争史,以及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行为都可以促进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
对于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深度方面,爱国主义是思政教育的基础,也是核心,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应当是一个深层次的理论系统,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更多的阐发空间。
当前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表现在爱国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上,对于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使得民族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能做到有机地结合和统一。
其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方面,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有所差别,对于民众的爱国行为也有不同的要求。
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情境变化意味着爱国主义必须结合时代需要进行创新调整。
再次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开放度方面,全球化国际环境下,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全球化进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放置于全球化环境下来思考,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全球化达成一致。
(二)利用新媒体扩展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有赖于不同的教育路径,不同教育路径有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效果,对于相关教育路径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课堂教学、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是当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路径,这些传统路径对于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使民族学生在理论上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有所掌握,也从实践上对于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体验。
对于新时代的民族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周围环境的变化,现有的教育路径并不能完全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显然这和当前的爱国主义现实需求是不一致的,对于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根据当前民族学生的关注方向和信息来源进行教育路径扩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民众可以即时获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信息互动,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进行互动,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民族大学生信息接收的主要来源。
新媒体是民族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新窗口,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渗透,意味着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因时而变,利用新媒体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5]新媒体不仅可以有效拓展民族大学生的视野,新媒体路径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展开可以使相关教育和民族大学生的习惯特征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依据学生民族特征选择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是历史经验和理论体系的结合,虽然爱国主义行为表现比较简单,但是爱国主义行为的形成是相关理论思想在个体思想意识形态中内化的结果,这就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必然要对相关理论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各种较为抽象、复杂的理论观点理解中,个体才能逐渐在意识观念中构筑起爱国主义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