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 格式:doc
- 大小:196.55 KB
- 文档页数:12
附录的名词解释附录是指在书籍、论文或报告的末尾附加的一部分,用于对文章内容中一些重要概念、术语或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或补充。
附录一般包含一系列的表格、图表、算式、图示、文字材料等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要内容或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
附录通常以字母编号的方式出现在主要内容之后,并由正文独立分页。
每个附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划分,例如附录A、附录B,或使用罗马数字进行编号等。
在附录的正文中,可以通过标注或者引用来与主要内容进行联系。
附录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表格与图表:附录通常用来展示一些与主要内容相关的数据、统计或实验结果。
这些数据可能过于冗长,无法适应主要内容或篇幅的限制,或者需要进一步进行阐述和分析。
因此,将这些数据整理在附录中可以更好地呈现,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数据的参考依据。
2. 样本材料或实例展示:附录还可以用来呈现作者在主要内容中所参考或拓展的样本材料、实例或案例。
这些材料与主要内容有关联,但未必需要详细的讨论或解释。
通过将这些内容放在附录中,可以让读者自行参考,并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3. 专有名词或术语解释:附录还可以用来解释主要内容中使用到的一些专有名词、术语或概念。
这些名词对于理解主要内容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读者都熟悉或了解。
通过在附录中进行解释,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定义和解释,以避免产生误解。
4. 补充材料和参考资料:附录还可以用来补充主要内容中未提及或未详细讨论的材料和资料。
例如,主要内容可能只涵盖某个问题的表面或概述,而附录则可以提供更深入、具体的信息,以满足读者进一步研究或探索的需求。
此外,附录还可以列出参考资料、引用文献或相关资源,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5. 附录的撰写规范:附录与主要内容相对独立,但是在撰写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规范与要求。
首先,附录的内容应该与主要内容有机衔接,不应该是完全脱离的内容,否则可能影响读者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书的附录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标题:附录的标题应该清晰明了,反映出附录的内容。
例如,“附录A:参考文献”,“附录B:图表和数据”。
2. 编号:每个附录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于读者查找。
编号通常使用大写字母(如A、B、C等)表示,也可以使用数字(如1、2、3等)。
3. 内容:附录的内容应该与主文紧密相关,但不适合直接放在正文中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参考文献、数据表、图表、公式、代码片段、额外的研究材料等。
4. 引用:如果附录中的信息来自其他来源,应该在相应的位置提供引用。
引用的格式应该与主文中的引用格式一致。
5. 页码:附录的每一页都应该有页码,以便于读者查找。
页码通常在页面的底部或者顶部。
6. 目录:如果书籍有目录,附录应该在目录中列出。
目录中的附录标题应该与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一致。
7. 分隔线:为了区分正文和附录,可以在附录的开始和结束处添加分隔线。
分隔线可以是一条粗线,也可以是一行文字,如“附录”或“附件”。
8. 字体和格式:附录的字体和格式应该与正文保持一致,除非有特殊要求。
例如,如果正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附录也应该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9. 缩进:如果附录的内容需要缩进,可以使用首行缩进或者悬挂缩进的方式。
缩进的宽度应该与正文保持一致。
10. 间距:如果需要,可以在附录的开始和结束处添加额外的间距,以便于读者区分正文和附录。
以上就是书的附录格式的基本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出版社或者编辑可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因此在编写附录时,最好参考具体的出版指南或者模板。
附录表序如何书写
附录表序是指在文稿中对附录进行编号的一种方式,它通常用于对于篇幅较长的附录进行分章节、分段落的编号,以便读者查找和阅读。
下面是附录表序的书写方法:
一、附录表序的编号方式
1.1 单一编号方式
采用单一编号方式时,可以将所有的附录都按照顺序编号,例如
A、B、C、D...等。
1.2 分章节编号方式
采用分章节编号方式时,可以将附录按照章节进行编号,例如附录1-1、附录1-2、附录2-1、附录2-2...等。
1.3 分段落编号方式
采用分段落编号方式时,可以将附录按照段落进行编号,例如附录1-1-1、附录1-1-2、附录1-2-1、附录1-2-2...等。
二、附录表序的书写规范
2.1 附录表序的编号要清晰明确,数字要连贯,不得重复或遗漏。
2.2 附录表序的编号一般放在附录标题后面,用括号括起来,例如“附录1(A)”、“附录2-1(B)”等。
2.3 附录表序的字体大小一般与正文相同,但可以加粗或加黑以突出。
2.4 附录表序的字体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采用大小写字母或罗马数字,但要统一。
2.5 附录表序的书写位置一般在附录正文之前,可以居中或靠右对齐。
以上是关于附录表序的书写方法和规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的附录怎么写
附录是指附在文章后面与文章有关的数据或参考资料。
一般作为说明
书或论文的补充部分,常见于一些毕业设计(论文)、实验报告、志书、
商业问卷等文档中。
那么附录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论文的附录怎么
写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附录的使用说明、写作格式与参考”。
三、论文附录内容参考
2、面试记录,在定性研究中,面试的文字记录和非文字记录包括地图、照片、图标和其他图像都可以放在附录中。
3、问卷或调查,这是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放在附录有助于读者了
解问题的详细信息,问题的顺序,以及分发给不同组别的问卷的区别。
4、原始统计数据,只要是冗长的数字资料以及图表,都可以放在附
录中。
5、研究工具,如果你使用了相机、录音机或者其他器械来收集数据,而且使用器械的方法很重要的话,这些信息可以包含在附录中。
6、计算过程,这里可以包含定量研究的公式或计算的详细描述。
为什么有些学术论文需要添加附录?在学术界,附录是指在论文中附加的一些重要材料或数据,用于支持论文的观点和论证。
那么,为什么有些学术论文需要添加附录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资料完整性在一些学术研究领域,一份完整的论文需要包含所有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附录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于附上大量的未引用的数据、实验结果、图表和表格等。
通过附录,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论文所依据的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二、论证便利性有时候,一些研究成果非常复杂,篇幅有限的论文无法完整展示全部内容。
此时,附录可提供补充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研究成果。
例如,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统计分析方法或者复杂的图表,都可以通过附录加以展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和研究方法。
三、方法详述附录还可以用于详述研究方法。
在论文中,作者可能只能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其他研究人员准确地重复该实验或者研究过程。
通过附录的方式,作者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方法描述,包括实验操作、数据采集过程等,为读者提供有关实验设计和执行的详细信息。
四、支持数据可复制性科学研究强调数据可复制性,即其他研究者能够通过原始数据和方法重现出同样的结果。
附录提供了一个存放数据和方法的地方,使得其他研究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到原始数据和方法细节,从而验证、复制和推广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附录在学术论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不仅提供了补充材料和详细数据,也方便了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理解和评估。
因此,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添加附录,以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附录编号规则1. 引言在撰写学术论文、专业报告或技术手册等文献时,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地查找和参考附录内容,通常在文末会附上附录部分。
附录是对正文的补充和延伸,用于展示一些详细的数据、图表、代码、计算结果等。
为了使附录内容组织有序,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对附录进行编号。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附录编号规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附录的编号。
2. 附录编号规则2.1 附录的分类在进行附录编号之前,首先需要对附录进行分类。
根据附录的内容或性质,可以将附录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数据附录、图表附录、代码附录等。
每个类别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细分,例如数据附录可以细分为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等。
2.2 附录的层次根据附录的层次关系,可以进行多级编号。
一般情况下,附录的层次关系与正文中章节的层次关系相同,例如一级附录对应着一级标题,二级附录对应着二级标题,以此类推。
2.3 附录的编号格式根据附录的层次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编号格式。
一般情况下,一级附录使用大写字母进行编号,二级附录使用大写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以此类推。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附录编号的格式:1.附录 A 1.1 附录 A.1 1.1.1 附录 A.1.1 1.1.2 附录 A.1.2 1.2 附录 A.22.附录 B 2.1 附录 B.1 2.1.1 附录 B.1.1 2.1.2 附录 B.1.2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编号后加上附录的标题,以进一步说明附录的内容。
3. 附录编号的使用3.1 引用附录在正文中,如果需要引用附录中的内容,可以使用附录编号进行引用。
引用附录时,应使用相应的编号和标题,以帮助读者准确地找到目标内容。
例如,在正文中提到了某个数据附录中的特定表格,可以使用如下方式进行引用:“详细的数据请参见附录 A.2 中的表格 A.2.1”。
3.2 附录中的附录在附录中,如果需要进一步添加附录,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
标准中附录的排列顺序
摘要:
1.标准中附录的作用与分类
2.附录排列顺序的规范原则
3.附录排列顺序的实际应用
4.对我国标准中附录排列顺序的探讨
5.结论与建议
正文:
一、标准中附录的作用与分类
标准中的附录是整个标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标准的理解和实施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
根据内容的不同,附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数据附录、图表附录、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等。
二、附录排列顺序的规范原则
1.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附录的顺序应符合内容的逻辑关系,使得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查阅。
2.先主后次:主要的附录应排在前面,次要的附录排在后面,以突出重点。
3.同类附录集中排列:同类附录应集中在一起,便于读者查阅和对比。
4.编号统一:附录的编号应统一规范,方便读者识别。
三、附录排列顺序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标准编写中,应根据附录的类型和内容,合理地排列顺序。
例
如,数据附录一般放在首位,以便于读者快速查阅;规范性附录紧随其后,以便于读者理解和实施标准;图表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则可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进行排列。
四、对我国标准中附录排列顺序的探讨
我国在标准编写中,对附录的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附录顺序混乱、同类附录分散、编号不统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附录排列顺序的规范,提高标准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五、结论与建议
合理的附录排列顺序对于提高标准文件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公文附录格式
公文附录格式是公文中用于附加一些详细的资料、数据、图表等内容的部分。
附录的格式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题:附录的标题应清晰、简明,以便读者快速了解附录的内容。
可以使用“附录”或“Appendix”加编号或者字母来表示附录的序号。
2. 编号:每个附录应有唯一的编号,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大写字母或者罗马数字进行标注。
编号可以按照附录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排列,或者按照重要性或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3. 内容:附录的内容应紧密与正文相联系,为正文提供补充和支持。
附录内容可以包括数据、图表、图像、补充材料、参考文献、调查问卷、合同副本等。
附录的内容需要清晰、准确地呈现,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来展示。
4. 标题格式:附录中的小标题或者子标题需要使用统一的格式,例如可以使用加粗、居中或者段落缩进等方式来突出和区分。
5. 文字格式:附录中的文字应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和行间距,并且与正文保持一致。
可以使用标注或者脚注对附录中的特定内容进行解释或者扩展。
6. 引用:如果在正文中引用到附录中的内容,需要在正文中明确指出,并在参考文献或脚注中注明附录的编号或者标题。
7. 页码:附录的页码通常会单独编排,并与正文的页码有所区分,可以使用罗马数字或者字母来表示。
总体来说,公文附录的格式要求应与正文保持一致、简明扼要,以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和理解附录内容。
同时,附录的内容应与正文密切相关,并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支持。
供货书的附录及附件要点解析附录一:产品规格表1. 产品名称:(填写产品的名称)2. 产品型号:(填写产品的型号)3. 规格参数:(列举产品的规格参数,包括尺寸、颜色、重量、材质等)4. 技术要求:(描述产品的技术要求,包括性能指标、测试标准等)5. 附图:(附上产品的示意图、结构图等)附录二:验收标准1. 外观验收标准:(描述产品外观的验收标准,包括表面光洁度、无明显缺陷等)2. 功能验收标准:(描述产品功能性能的验收标准,包括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3. 临时备品备件:(列举需要提供的临时备品备件清单)4. 环保要求:(描述产品的环保要求,包括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法规)附件一:产品检测报告1. 产品名称:(填写产品的名称)2. 产品型号:(填写产品的型号)3. 技术指标:(列举产品的技术指标,包括各项性能参数)4. 检测结果:(描述产品经过检测后的结果,包括是否合格、达到标准要求等)5. 检测日期:(填写检测报告的日期)附件二:产品质量保证书1. 产品名称:(填写产品的名称)2. 产品型号:(填写产品的型号)3. 产品质量标准:(描述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生产工艺、材料选用等)4. 质量保证期限:(填写产品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以年为单位)5. 生产厂家信息:(填写生产厂家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附件三:其他附件1. 相关合同:(附上与供货书相关的其他合同,如合作协议、价格协议等)2. 其他文件:(附上与供货书相关的其他文件,如资质证书、授权文件等)3. 补充说明:(对于附件中的文件,可以在此进行补充说明,如文件的用途、重要性等)以上为供货书的附录及附件要点解析,通过附录和附件的完善,能够更全面地展示供货的相关信息,并提供了便于查阅和核对的文件支持,确保供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采用合适的排版和语句编辑,使整体文档的表达更加清晰、易读,提升阅读体验。
策划书的附录一般写什么内容策划书的附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参考资料及数据在附录的第一部分,可以列出所有用于编写该策划书的参考资料和数据来源。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市场调研报告、竞争分析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相关研究文献等。
每一项参考资料都应注明出处,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列,例如按照字母顺序或者按照引用顺序。
2. 调研问卷或访谈问卷如果在策划过程中进行了市场调研或者访谈调查,可以将相应的问卷放入附录中供读者参考。
如果问卷较长,可以选择在附录中简要列出问卷问题,并注明完整问卷的存放位置或者提供下载链接。
这样读者在需要了解具体调查细节或者查看详细数据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参考。
3. 图表和配图图表和配图是附录中常见的一部分内容。
它们可以是一些重要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或者是策划方案中使用的示意图、流程图、平面设计等。
在附录中插入这些图表和配图,既可以为读者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展示,又可以使正文更加整洁简洁。
4. 详细预算策划书中通常会提到项目所需的预算,附录中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预算内容。
例如,列出项目中各个环节的成本估算、费用分配情况、预期收益等,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5. 合作伙伴信息如果策划书针对某项合作项目,可以在附录中列出相关合作伙伴的信息,包括合作伙伴的背景介绍、经验能力、联系方式等。
这有助于读者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并为未来合作提供便利。
6. 其他补充资料根据实际需要,附录还可以包括其他补充资料。
例如,某项策划需要提供参与人员的简历或作品集,可以在附录中给出相关资料。
或者在策划书中提到了某个具体案例,附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案例介绍和分析报告。
在整理策划书的附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组织,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和逻辑性。
同时,附录的排版应与正文保持一致,考虑美观与易读性,并遵循所采用的写作格式要求。
通过附录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策划方案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来源,同时也能够查找和核对相关信息,对策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附录:一、纸张定量定量取样器、刀进行裁剪定量、YQ-Z-54型纸张定量测定仪原理:利用仪器准确计算出每一平方米纸或纸板的重量仪器: 定量取样器、刀进行裁剪定量、YQ-Z-54型纸张定量测定仪1、目的纸张定量即每一平方米纸或纸板的重量,记作g/m2,俗称“克重”。
造纸厂中,对进入第一箱的纸浆流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流量参数直接参与纸张定量的控制。
由于第一箱压力的变化,通过唇板喷射到网布上的纸浆量会有波动,所以控制第一箱进浆流量的平稳,对于纸张定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也会直接影响纸张的最终品质。
通过对最终成品纸张的厚度、水分的测量,来控制进浆流量,叫做“定量控制系统”,通常也被认为是纸机“QCS(质量控制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2、操作:裁剪成面积为(10×10厘米)的小块纸5张,放在天平上称重。
3、计算二、纸张厚度的测定PN-PT6型纸与纸板厚度仪1、原理:厚度测量仪测量机构主要是由重锤、量砧、标准测量头以及电子百分表所组成。
利用测量头(面积为定值)对位于它和量砧之间的纸施加一定压力。
由于纸夹在其中,有一定距离,这距离传给厚度测定器的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杆,经过表头内齿轮传动机构,使百分表或千分表上的指针沿着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指示出纸的厚度。
2、仪器:PN-PT6型纸与纸板厚度仪3、目的测试不同类型纸张的厚度;比较不同类型纸张间厚度的差别;熟练掌握测试的方法及操作步骤;掌握仪器的使用。
4、实验器材与材料简述PN-PT6型纸与纸板厚度仪,又简称为测微仪,是纸与纸板厚度测定的专用测试仪器。
5、步骤1)、切取试样:在每一张试样上切取lOOmm×lOOmm的试样(至少5张);2)、处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平衡处理;3)、从标准化测量方式上来,单层厚度与层积厚度两种测量步骤是不相同的;单张厚度测试步骤:①放入纸样:手动测试时要将测量头提起至少1mm电动测试时是由仪器本身自动控制的。
将试样插入测头和量砧之间,同时离试样边缘至少2cm。
②测量:将测量头轻轻降下与试样面接触,接触时间即试样受压时间至少保持2秒,不要多于5秒。
立即从刻度盘上读取读数。
读数精度准确到0.005mm或0.0005mm。
③测量盘纸:测量宽度在100mm以下的盘纸时,应按全宽切取5条长300mm的纸条,在每条不同的位置上测量其厚度至少两处。
层积厚度测试步骤:从所抽取的5张样品上切取40片试样,每10片一叠均正面朝上层叠起来,制备成四叠试样。
分别测定每叠试样的厚度值。
方式基本相同于单层厚度测量。
但对于不同规格的试样测试方法是不同的。
100mm ×100mm(测量靠试样中间的三个合适点以上);200mm×200mm(测量靠试样中间的五个合适点)。
4)、调整仪器零点(厚度仪的校准):电子标准表上的数值显示为零。
操作方法为:缓慢地将测量头放下,使测量头处于最低位置,观察百分表电子显示器,使测量头重复升降几次,直到电子显示器稳定在“0.000”的读数上为止。
6、数据计算计算每片试样的厚度平均值,得到单层厚度。
实验数据分析(单位:mm)温度:湿度:纸张类型白纸60g 白纸80g三洋140g双胶纸数值类型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数值(mm)三、纸张环压纸张环压测定仪1、原理: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压缩试验仪测定纸和纸板环压强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0.28-0.51mm制造纸箱和纸盒的纸和纸板,也可用于厚度低到0.15mm 高到1.00mm 的纸或纸板,但表示试样的边压强度可靠性较差。
2、仪器:纸张环压测定仪3、补充:1)引用标准gb/t 450-89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b/t 451.2-89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gb/t 451.3-89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gb/t 10739-8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2)术语:环压强度环形试样边缘受压直至压溃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以kn/m表示. 3)切样冲刀;可冲切尺寸精度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专用冲刀。
试样座:内径49.30+0.05mm 槽深6.35+0.25mm。
圆形槽底与试样座底面平行度偏斜不大于0.01mm。
槽壁与槽底呈直角,夹角处不得有倒角与圆弧。
为此,最好槽底和槽壁分两件加工再组装成一体。
槽壁切线方向加工有宽度不大于1.25mm的试样插缝。
试样座配有不同直径的内盘,使试样座插入内盘所产生的试样夹缝适应不同厚度的试样(见表1)。
表1试样厚度内盘的直径0.150-0.170 48.80±0.05 0.171-0.200 48.70±0.05 0.201-0.230 48.60±0.050.231-0.280 48.50±0.05 0.281-0.320 48.30±0.05 0.321-0.370 48.20±0.050.371-0.420 48.00±0.05 0.421-0.490 47.80±0.05 0.491-0.570 47.60±0.050.571-0.670 47.30±0.05 0.671-0.770 47.00±0.05 0.771-0.900 46.60±0.050.901-1.000 46.20±0.05固定压板式电子压缩仪:仪器上装有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 的上下两压板,板面平直,并满足如下要求:a. 两板间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2000;b.两板的横向晃动量不超过0.05mm。
试验时,一压板由马达驱动压向另一压板,压板运行速度12.5+2.5 mm/min。
仪器测力准确度为示值的1%。
弯梁式压缩仪:对上下压板的要求与固定板式电子压缩仪相同。
试验时上板压向下板的速度为12.5+2.5mm/min,加荷速度为110+23n/s,仪器的适用范围为弹簧板最大量程的20%-80%。
仪器测力准确度为示值的1%。
使用该型仪器应在报告中注明,并不得用于仲裁试验。
细线手套4)取样与处理4.1)按gb/t 450的规定取样,对试样按gb/t 10739 的规定进行处理并在该条件下进行试验。
4.2)从处理后的纸样上严格按纵向切取长152.0+0.2mm,宽12.70+0.1mm 的试样。
纵横向至少各切10 片,切片边缘不许有毛边或影响测定结果的其他缺陷。
试样长边垂直于纵向的试样用以测定纵向环压强度,试样长边平行于纵向的试样用以测定横向环压强度,试样两长边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0.015mm。
4、步骤1)试验中均需用戴手套的手接触试样。
首先测定试样厚度,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试样座的内盘。
小心地把试样插入试样座,并确保插到底部。
2)把试样座放在下压板中间位置,同时试样环开口朝向操作者。
然后开动仪器,使试样受压直至压溃。
固定板电子式仪器直接读取压力值,精确到1n,弯梁式仪器读取弹簧板的最大变形量,精确至0.01mm,然后从弹簧板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查出压溃试样所需的力,精确至1n。
3)纵横向每个方向至少重复测定10 片试样,同时每个方向均5 片试样正面朝外,5片试样反面朝外弯成环形测试。
5、计算1)分别计算纵横向力的平均值f(n)。
2)环压强度按式(1)计算环压强度:式中:r——环压强度,kn/m; mmkn/mn.m/g 8 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精密度(见表2)表2 %试样重复性再现性10 个试样的平均值横向6.6 32.020 个试样的平均值纵向3.6 17.8横向4.6 16.0 9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a.本国家标准号;b.所用温湿度处理条件;c.测试试样的标志和说明;d.所用的仪器类型;e.根据需要报告环压强度、环压强度指数和变异系数;f.与本标准任何偏离或可能的影响因素。
6、附仪器校准(补充件)a1 压板平行度的校准用内径百分表测量上下压板四角之间的距离。
其最大与最小之差除以压板边长尺寸即为两板间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1:2000。
a2 压缩仪准确度的校准用精度千分之一的电子校压仪在仪器上实测。
将校压仪的传感器(带座)置于压缩仪上下压板中间,驱动压板直接对传感器施加压力,观察校压仪表头,当达到预定值时停止施压。
分别读取压缩仪和校压仪的指示值,再查出相应的力值。
在压缩仪满量程的20%-80%范围内均匀选定五个测试点,按进程每点重复测试三次,以校压仪的力值为依据,按下式计算误差。
不超过±1%。
式中:——力值的相对误差,%——压缩仪显示的三次力值的平均值,n;——校压仪显示三次力值的平均值,n。
四、纸张抗张强度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ISO1924/2-1985 QB/T1670-921、原理:纸张抗张强度试验机是测定纸和纸板及其它类似的薄页材料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抗张强度试验机。
试验机为单丝杠立式结构,其结构参数和技术性能全面符合ISO1924/2-1985《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恒速拉伸法》和QB/T1670-92《微控电子式抗张强度试验机》的有关规定,同时参照GB 13022-91、GB/T1040-92、GB2792-81、GB/T 14344-9、GB/T 2191-95、QB/T 2171-95等国家和行业标准。
测量纸张抗张力、抗张强度、伸长率、裂断长、抗张能量吸收、抗张指数、抗张能量吸收指数,特别是能感测微小量值,独具测定卫生纸各相应参数(包括湿强度值)的能力。
测量铝箔、铝塑带抗张力,抗张强度、剥离强度、延伸率。
测量塑料薄膜拉伸强度、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
测量食品包袋热封强度、抗张强度、剥离强度。
测量卫生巾粘合强度、封边强度、抗张强度、伸长率。
测量压敏胶粘带剥离强度、抗张强度。
测量合成纤维长丝断裂强力、伸长率。
试样装夹方便,牢固耐用。
应用了电子测控技术,液晶屏显示力值、伸长及拉断试样的时间。
微型打印机打印测试报告,功能齐全、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
2、仪器: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3、步骤:1)、裁剪成规格的纸条放入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中测量2)、每个组做6-8个样品,在取平均值3)、结果处理。
4、注意:1)、采用优质电机,噪音小、控制精确;微电脑控制,体积小、精度高、可靠性强、易学、易操作,试验速度快捷2)、大屏幕液晶显示、中文菜单。
试验时,实时显示拉伸时间、负荷张力等;并可显示拉伸曲线;3)、热敏打印机,噪声低、更清晰;4)、直接得到测量结果:在完成一组试验后,能方便地直接显示测量结果和打印统计报告,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5)、可变试样尺寸及拉伸速度:对常用标准尺寸试样,直接以规定速度进行拉伸试验,亦可随情况需要,设定合适的拉伸速度,改变试样的试验长度及宽度。
6)、采用高速单片微机和高速采样模块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实时性(最大力值不会丢失);7)、数据通讯:仪器设有标准串行RS232接口,可为上位微机综合报表系统提供数据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