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2011
- 格式:ppt
- 大小:984.00 KB
- 文档页数:46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它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炎症。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损害、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腹胀、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肝区疼痛或不适。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特别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以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生化指标。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常常异常,包括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其中,ALT和AS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而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升高则提示胆道梗阻或胆汁淤积。
因此,对于怀疑患者,应当及时进行血清生化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肝功能异常。
2. 病毒学检测。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离不开病毒学检测。
包括病毒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毒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anti-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等。
而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包括病毒RNA检测等。
这些检测项目对于明确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类型和感染情况至关重要。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四、病史和临床表现。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包括患病时间、症状表现、曾经的暴露史等,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结语。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第一题(讨论人:何碧玉,解美秋,永新星,王柯,李冰)1.诊断意见: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黄疸型2.诊断依据:一般情况:20岁,青年女性,起病急。
(1).症状: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9℃1天后,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少量无血、腹泻,水样,无脓血每天10余次,小便呈浓茶样并全身乏力4天;(2).体查:急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无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肝肋下2cm,质软,轻触痛,脾未及,肠鸣音正常;(3).实验室检查:Hb130g/L,WBC 8.5×109/L,N 0.55, L 0.45,Pt 185×109/L;(4).个人史:5.1期间曾与同学外出旅游2天。
(5).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及体征: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肠鸣音正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血液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3.鉴别诊断:①主要与急性黄疸型甲肝鉴别;以及急性黄疸型乙肝、丙肝及丁肝;②与溶血性黄疸鉴别(小便呈浓茶样)③与伤寒鉴别: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畏寒、发热,全身乏力以及黄疸,同时伴有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④阿米巴肝病: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及黄疸,同时伴有腹泻,肝大及肝区触痛4.其他检查:①尿常规(尿胆原,尿胆红素);②肝功能检查(ALT,AST,TBil等);③病原学检查(粪检病毒颗粒;抗原抗体检查;病毒核酸检查);④影像检查(B超检查等)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5.治疗原则:按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床旁隔离,病人充足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营养,根据进食情况补充葡萄糖电解质,适当补充维生素,避免饮酒及过度劳累,给予护肝药物及解毒药。
第二题(张强邓桂娟管权权余畅廖鑫)1)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原因不明)诊断依据:①中年女性,起病较缓。
食欲下降、尿黄40天,皮肤巩膜黄染36天。
2011~2015年建邺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姜娜
【期刊名称】《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6(003)022
【摘要】目的探讨2011~2015年南京市建邺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全区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更多可靠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建邺区2011~2015年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所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结果建邺区在2011~2015年期间总共报告的病毒性肝炎为41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11/10万.乙型(HB)为发病率最多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所占比例为44.60%,发病率最低的甲型(HA),所占比例为3.84%.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990,P>0.05).结论加强肝炎疫苗的接种以及疾病监控工作可促进病毒性肝炎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姜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二科,江苏南京 21001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1;R181.3
【相关文献】
1.临汾市尧都区2010~201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武荣;杜秀芳;王坤;郭小青;刘晓红
2.天津市津南区2011-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J], 刘鹏英
3.磁县2011-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J], 韩风臣;郭瑞玲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201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杨波;范新春
5.青州市2011—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r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郑广敏;邱德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肝炎的科普知识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病毒引起肝脏病变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中的乙类。
病毒性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分别对应HAV、HBV、HCV、HDV、HEV。
依据病毒类型、临床表现、病程可将病毒性肝炎划分为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以及肝炎肝硬化五种类型。
发病原因主要是感染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均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血液、母婴、性接触等,典型症状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疲惫无力、食欲减退、不喜油腻食物、黄疸、皮肤瘙痒、肝区疼痛、胃食管静脉曲张、畏寒、发热以及上腹部不适等。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尽快就医。
不同的肝炎患者传播途径是不同的,本文将具体阐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方式。
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1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做传染病报告与登记,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
其次,做好隔离与消毒,不同的肝炎患者采取不同的隔离方式:甲肝和戊肝是通过消化系统进行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途径传播。
而丁肝的传播途径跟乙肝的类似。
以甲型肝炎患者为例,如果患有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采取隔离措施,不得与他人接触,独自居家隔离。
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或销毁,以免他人误触进而扩大感染范围。
患者自身应自觉隔离,不把病毒带出去。
当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法到院进行治疗时,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居家治疗,通常隔离时长为3周。
在隔离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不与健康人同吃同住,患者的个人用品单独摆放,比如床品、碗筷、洗漱用品、衣物等,注意区分开来。
患者吃的食物单独准备,没有吃完的食物及时处理掉,正常人不可以继续吃。
(2)患者个人常看的书籍、常玩的物品等不可借出给他人,若是必须借出,注意提前进行消毒,非必要尽量不借出,消毒也可能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3)患者居家隔离期间,亲朋好友最好不要上门探望,以免不小心被传染。
患者自身也不得外串门,不去公共场所,更不要在外进餐。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男性,45岁。
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就诊。
患者诉发热已持续一周,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食欲不振,无反酸、呕吐、腹泻等症状。
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淋巴细胞比例20%,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300×109/L。
肝功能:ALT 220U/L,AST 150U/L,ALB 35g/L,TBIL 20μmol/L,DBIL5μmol/L,IBIL 15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5.1×106IU/ml。
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给予抗病毒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
同时给予保肝、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2周后,肝功能:ALT 80U/L,AST 50U/L,TBIL 10μmol/L,DBIL 3μmol/L,IBIL 7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定量检测:1.2×105IU/ml。
患者症状缓解,肝功能好转,病毒载量下降。
病例二:患者,女性,32岁。
因“皮肤、巩膜黄染,乏力”就诊。
患者诉皮肤、巩膜黄染已持续1个月,伴乏力,无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0%,淋巴细胞比例5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400×109/L。
肝功能:ALT 350U/L,AST 200U/L,ALB 38g/L,TBIL 80μmol/L,DBIL20μm ol/L,IBIL 60μmol/L。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