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培训资料之八】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问题培训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法二》第一章讲义8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一)申报管理1.企业资产损失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形式。
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2.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公平第三方可以视同正常)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3.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1)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2)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3)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4.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
企业应按要求进行专项申报。
(二)资产损失确认证据1.外部证据:①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②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③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④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⑤行政机关的公文;⑥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⑦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⑧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⑨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⑩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税务培训资料之八】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问题(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一、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25号公告把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
●实际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一、注意事项● 1.举例:如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等损失,对该类未实际处置、转让已发生的损失,属于法定资产损失。
● 2.不同损失区分点及意义●(1)区分点:实际损失和法定损失区分的关键是,企业资产是否在实际处置、转让环节发生。
●(2)区分意义:对损失的不同归类会影响税前扣除资料要素差异和追补确认年度的认定。
(法定损失不追溯,实际损失要追溯处理。
)二、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不同的税务处理公告第四条对税前扣除年度的规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二、注意事项● 1.公告强调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减少了税收与会计处理的差异,所以中介机构在出具鉴证报告工作中要提醒企业注意税收规定的资产损失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协调。
● 2. 资产损失在会计上已作处理,但未进行纳税申报,或者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都不得进行税前扣除。
如要税前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会计上已处理;第二已依法申报;第三符合税法规定条件。
三、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不同的税务处理对以前年度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在扣除年度上有不同的税务处理公告第六条规定: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
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年度扣除。
四、申报扣除制度25号公告第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
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五、申报管理●申报方式和申报期限:●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五、申报管理●分为两种申报形式: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
●清单申报: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
●专项申报: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申报管理: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企业资产损失申报应提交以下申报资料:●《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资料封面》●《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表》(清单申报适用)●《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表》(专项申报适用)●《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明细表》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清单申报报送的资料:●《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资料封面》●《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表》(清单申报适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报告”●企业的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证据资料留存企业备查。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专项申报报送的资料●《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资料封面》●《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表》(专项申报适用)●《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报告”●同时附送规定的的证据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资料。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报送的资料●(一)总机构申报要求●总机构本部及其市内各分支机构的资产损失,应按公告关于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由总机构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总机构对市外属下各分支机构申报的资产损失,应将其汇总后,填报《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明细表》。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二)分支机构申报要求●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二级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公告关于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各分支机构应同时将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资料上报总机构。
●二级以下各级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统一由其二级分支机构申报。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总机构报送的资料:●1.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相关资料;●2.《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明细表》。
●二级分支机构报送的资料:●1.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相关资料(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
六、我市对申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1.报送资料的装订顺序:●清单申报:资料封面,清单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报告”。
●专项申报:资料封面,专项申报表,报送资料清单,“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报告”,相关证据资料。
●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资料封面,清单申报表或专项申报表,汇总纳税企业明细表,报送资料清单,“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报告”,相关证据资料。
● 2.证据资料的装订要求:企业报送证据资料的目录名称、装订顺序、页码等,必须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的“损失确认证据资料名称”栏中的顺序一致,且内容相符。
七、国税局实行网上申报的方式●我局实行的资产损失申报的方法●清单申报实行网上申报方法。
●专项申报实行网上申报与上门申报相结合方法。
七、国税局实行网上申报的方式●清单申报的申报方法●1.通过网上办税厅,下载《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清单申报适用)。
●2.按要求完成填报后,上传至相关业务事项模块(该模块现正在开发)。
七、国税局实行网上申报的方式●专项申报的申报方法●1.通过网上办税厅,下载《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专项申报适用)和《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
●2.按要求完成填报后,上传至相关业务事项模块(该模块现正在开发)。
●3.按规定时间(在进行年度申报前)将按规定要求装订的有关纸质证据资料,报送到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在接收企业纸质申报资料后,发放“受理回执”。
八、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25号公告第九条规定: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八、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25号公告第十条规定: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九、关于延期申报的规定●25号公告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十、企业对申报资料管理的责任●25号公告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十一、资产损失的确认证据●25号公告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
● 2.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
十二、资产损失确认证据的原则● 1.真实性证据:提供的证据材料证明有关损失确属真实发生。
● 2.合法性证据:符合国家税法规定。
● 3.确定性原则:金额要确定,即便是估算的金额也要符合确定性的要求,或有损失不得税前扣除。
● 4.合理性原则:资产的处置损失应当符合一般经营常规或会计惯例,对资产的估价要公允,转让价格要合理。
十三、我市对企业申报资产损失需附送鉴证报告的规定●企业发生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的资产损失,需附送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
十四、我市对报送证据资料的规定●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中列举的资料。
●2.企业除报送规定的资料外,必须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报告”,说明本企业申报年度资产损失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会计和税务处理等。
●3.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4. “损失已计入损益的记账凭证”。
十五、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的确认证据●1.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2.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3.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4.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5.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6.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7.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8.中介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9.损失已计入损益的记账凭证。
●●(8、9项为我市规定报送的证据资料)十五、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的确认证据●●公告第二十七条规定“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1.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3.存货盘点表;●●4.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5.中介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6.损失已计入损益的记账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