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
- 格式:pptx
- 大小:366.55 KB
- 文档页数:71
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经济学课程习题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从⼗五世纪初到⼗⼋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是()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主义D.货币主义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形式是( )A.⼟地B.商品C.货币D.⼈⼒资源3、最早提出贸易的利益是“⾮零和”的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伊莱·赫克歇尔B.⼤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西⾥·⾥昂惕夫4、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出⼝国家 D.进⼝国家5、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种( )A.国际⾦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6、第⼆次世界⼤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增长速度B.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半以上C.发达国家采⽤各种⾮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D.发展中国家的⾦融市场全⾯开放7、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A.重商主义 B.古典的⾃由贸易论及其⾃由贸易的政策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8、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C.政府D.国家⼆、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2、封闭经济3、开放经济⼆、问答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异同。
3、试述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1、绝对利益学说2、机会成本3、⽣产可能性曲线⼆、选择题1、绝对利益学说的提出者是()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2、如果⼀个阿根廷⼯⼈能⽣产3蒲式⽿⼩麦或1辆汽车,⽽⼀个巴西⼯⼈能⽣产4蒲式⽿⼩麦或2辆汽车,则()。
A、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没有⽐较优势B、阿根廷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巴西没有⽐较优势C、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汽车⽣产上具有⽐较优势D、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麦⽣产上具有⽐较优势3、根据⽐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指的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贸易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拓展。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也日益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其相对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状况来制定国际贸易策略,从而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和合作性,认为通过贸易的互补和分工,各国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通过考虑企业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等因素,对国际贸易中的非价格竞争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品差异化能够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国际价值链理论国际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价值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生产要素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再配置。
在国际价值链体系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相对优势,在全球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际价值链理论突出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和配置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分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配置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分工理论强调了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
国际分工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宏观视角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全球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经济练习题集合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D)A.重商主义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D.重农主义2、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重大缺陷的论著是( A )A.《国富论》B.《帝国主义论》C.《对外贸易论》D.《国际经济学导论》3、反映消费者在既定的商品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下以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来获取相同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的曲线是( C ) A.需求曲线B.供应条件曲线C.无差异曲线D.预算线4、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B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6、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如果两国各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两国在相应的商品上也必然具有比较优势,这句话对吗?请评论。
1、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
(1)本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3)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6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为多少?为什么?(1)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本例采用绝对生产成本)本国和外国的生产成本?黄油布本国1/51外国11/3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每单位黄油在本国只要1/5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在外国则要1个单位。
本国具有生产黄油的绝对优势。
相反,每单位布在本国需要1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在外国只要1/3个。
外国具有生产布的绝对优势。
(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黄油布本国1/51外国11/3(2)本国:生产5个单位的黄油需要劳动投入:(1/5)*5=1个,而1个本国的劳动投入用来生产布只能生产1个单位的布,在国内只能换取1个单位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