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记录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0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易错题以下是一些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的易错题:
1.一个正方形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分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多少米?
2.把两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在1、2、3、4、5、6、7、8、9中,四边形有哪些?其中平行四边形有哪些?
4.长方形的什么相等?
5.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重55千克,小老虎体重多少千克?
6.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有一种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声速的25倍,这种飞机每秒飞行多少米?
7.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摆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多少厘米。
8.一桶水重20千克,多少桶水重1吨。
9.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5,走过的分钟数是多少?
10.4000米-2000米=多少千米。
11.13千米-6千米=多少米。
12.2吨+3000千克=多少吨。
13.1千米+800米=多少米。
这些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题时需要细心和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1。
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2011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26错误率34.6%学校诸暨浣江小学错题来源浙教版第二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数学课堂作业本上24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求图形表示的数》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求图形表示的数这一类题目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正确率不高。
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如被除数=商×除数,因数=积÷另一因数,被减数=差+减数等,当然还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题。
◆典型错题:题目:求各图形表示的数216÷▲+2学生错解:(一种或多种)216÷▲+25=31 216÷▲+2▲=216÷31-25 ▲=216÷(31+25)▲=216÷6 ▲=216÷56▲=36 ▲=4216÷▲+2▲=(31-25)×2▲=6×2▲= 12◆原因分析:1.教师没有借助线段图来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题意。
2.孩子们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有时为了凑答案而计算。
3.孩子们不会逆向思维。
4.认为教材有些偏难。
5.计算不够仔细,又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6.学困生没有花时间去指导。
◆教学建议:1.借助线段图,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会画线段图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而且也是求各图形表示的数的好方法,因为画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加强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进行文字和图形的转化。
学生通过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很快理解题意,能够正确地列式解答。
2.在画线段图的基础上教学数量关系。
如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关系就可以很快地计算题目了。
3.养成检验评价的习惯。
对求图形表示数的解答的检验与评价不仅对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确率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易错题解析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简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应用、四则运算、长方体的计算、时间和日历的认识、简便计算等内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新的、抽象的,因此容易出现错误。
2. 容易出错的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应用在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应用中,学生常常容易混淆负数和正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题目中可能会出现“-3比-4大”或者“0.25和0.5哪个大”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负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大小关系。
3. 容易出错的四则运算四则运算中加减混淆、乘除不分、运算符号颠倒等情况经常出现。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练习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巩固乘除法的运算规则,避免运算符号的混淆和搞混。
4. 容易出错的长方体的计算在长方体的计算中,学生容易把长宽高搞混,并且不会正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容易出现单位不统一、体积和表面积混淆的情况。
5. 容易出错的时间和日历的认识时间和日历的问题常出现在学生对年、月、日、小时、分钟的表示上,以及闰年、平年和月份天数的计算上。
这要求学生掌握日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正确运用闰年和平年的判断规则。
二、重点难题解析1. 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应用难点在于深入理解负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做加减乘除运算。
需要采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四则运算难点在于加减法进位、借位的运算技巧,以及乘法、除法的多步运算。
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实际问题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长方体的计算难点在于正确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形象化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4. 时间和日历的认识难点在于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月份天数的计算,以及小时和分钟的表示。
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1. 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对于数学上册的易错题和重点难题,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本文档旨在汇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常易出错的题目,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章:整数1. 题目:小明从5向左移动7个单位,小红从-3向右移动5个单位,请问两个数谁的数值更大?错误答案:小红的数值更大。
正确答案:小明的数值更大。
2. 题目:-8 + (-2) 的结果是几?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0。
......(继续记录其他易错题目)第二章:加减法1. 题目:49 + 50 的结果是多少?错误答案:100。
正确答案:99。
2. 题目:70 - 29 的结果是多少?错误答案:41。
正确答案:41。
......(继续记录其他易错题目)第三章:长度1. 题目:请用市斤表示500克。
错误答案:500市斤。
正确答案:5市斤。
2. 题目:请用公里表示3000米。
错误答案:300公里。
正确答案:3公里。
......(继续记录其他易错题目)第四章:面积和体积1. 题目:一个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错误答案:10平方厘米。
正确答案:25平方厘米。
2.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错误答案:60立方厘米。
正确答案:60立方厘米。
......(继续记录其他易错题目)(继续详细记录其他章节和相应易错题目)总结:本文档收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常易出错的题目,并提供了正确答案。
学生们在复习时可重点关注这些题目,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准确率。
希望这份文档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题易错题汇总(带答案)本文是数学重点题易错题汇总,主要涉及时间计算和推理。
下面进行逐一解答和改写。
1、题目要求计算经过时间,解答是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得出答案为20分钟。
因此,正确答案是“要等20分钟才开门。
”2、题目要求计算到达时间,解答是用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得出答案为9时40分。
因此,正确答案是“9:40到达。
”3、题目要求计算用时,解答是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得出答案为30分钟。
因此,正确答案是“她写作业用了30分钟。
”4、该段没有明确的题目和解答,因此删除。
5、(1)题目要求计算用时,解答是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得出答案为40分钟。
因此,正确答案是“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钟。
”2)题目要求回答同学们在做什么,解答是“同学们再做眼保健操。
”3)题目要求计算最晚出发时间,解答是用结束时间减去用时,得出答案为7时20分。
因此,正确答案是“最晚7:20从家里出发。
”4)题目要求填出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因为本文没有给出相关信息,无法回答该问题,因此删除。
改写后的文章:本文是数学重点题易错题汇总,主要涉及时间计算和推理。
以下是每道题的正确答案:1、要等20分钟才开门。
2、9:40到达。
3、她写作业用了30分钟。
5、(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钟。
2)同学们再做眼保健操。
3)最晚7:20从家里出发。
经过修改后,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题目和解答也更加清晰明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时分秒1.一场电影从8:10开始,到9:50结束,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易错点:计算时间跨度时可能漏掉或重复计算某些时间段。
正确思路:先转换时间为24小时制,再计算时间差,9:50 -8:10 = 1小时40分钟。
2.填空:1分= _______ 秒。
易错点:单位换算不准确。
正确答案:60秒。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500 - 278 = _______。
易错点:借位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222。
2.一家商店原有812个苹果,卖出了394个,又进货了287个,现在商店有多少个苹果?易错点:加减运算顺序混乱。
正确思路:先减去卖出的,再加上进货的,812 -394 + 287 = 705个。
第三单元:测量(长度、重量等)1.一根绳子长2米,用去了8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1 —易错点:单位不统一。
正确思路:先统一单位,2米= 200厘米,再计算剩余长度,200 - 80 = 120厘米。
2.小明体重28千克,书包重3千克,小明的体重是书包的几倍?易错点:倍数计算错误。
正确答案:28 ÷3 = 9...1,小明体重是书包的9倍多,但通常这种题目需要取整数倍,因此答案为9倍(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四舍五入或取整)。
第四单元:倍的认识1.一个数的5倍是65,这个数是多少?易错点:倍数关系理解不清。
正确答案:65 ÷5 = 13。
2.小刚有3本故事书,小丽的故事书是小刚的4倍,小丽有多少本故事书?易错点:倍数应用错误。
正确答案:3 ×4 = 12本。
第五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计算:403 ×7 = _______。
易错点:乘法进位错误。
正确答案:2821。
— 2 —2.一个果园有5行苹果树,每行有8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易错点:乘法应用错误。
正确答案:5 ×8 = 40棵。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易错点:周长计算公式应用错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易错题+解析易错点1:混淆谁是谁的多少倍
河里有许多动物在游泳,小鹅有4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鹅的2倍,小鹅的只数是河马的2倍,小鸭和河马各有多少只?错解:4÷2=2(只)4÷2=2(只)
请问小鸭存有2只,河马存有2只.Auterive:4x2=8(只)4÷2=2(只)
答:小鸭有8只,河马有2只.易错提示:
错解错在没看清谁就是谁的多少倍,引致列式错误.小鸭的只数就是小鹅的2倍,谋小
鸭的只数应用领域乘法.在化解有关“倍”的实际间题时,一定必须看清谁就是谁的多少倍,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乘法或乘法答疑.
易错点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加了单位名称小刚有25本科技书,小明有5本科技书,小刚的科技书的本数是小明的几倍?错解:25÷5=5(倍)
请问:小刚的科技书的本数就是小明的5倍.Auterive:25÷5=5
答:小刚的科技书的本数是小明的5倍.易错提示:
“倍”不是单位,它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得数后面不提单位名称.
易错点3:没有找准谁是1倍数
小明存有30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的本数就是小刚的6倍,小刚存有几本故事书?
羽蛛属:30x6=180(本)
答:小刚有180本故事书.正解:30÷6=5(本)
请问:小刚存有5本故事书.易错提示信息:
错解错在没有理解谁是1倍数,谁是几倍数.小明的故事书的本数是小刚的6倍,说明
小刚的故事书的本数是1倍数,求小刚有几本故事书,应该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题易错题汇总(答案)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
1、
分析: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解答:9时-8时40分=8时60分-8时40分=20分
答:要等20分钟才开门。
2、一列火车本应9:15 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到达?
分析: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解答:9时15分+25分=9时40分
答:9:40到达。
3、星期六小红9:10 做作业,到9:40 完成。
算一算她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分析: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解答:9时40分-9时10分=30分
答:她写作业用了30分钟。
4、
5、(1)上午第一节课用多长时间?
9时-8时20分=40分
答: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钟。
(2)早上10:02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答:10:02同学们再做眼保健操。
(3)如果你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 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说说你的理由。
7时30分-10分=7时20分
答:最晚7:20从家里出发
(4)你能发现上课时间的规律吗?请你填出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
6、
7、
10:55-11:35。
三年级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第七单元含易错题及解析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记录及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
题号:01
题号:02
题号:03
题号:04
题号:05
题号06: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题号:01
题号:02
应对策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要从问题入手,分析题目中相关的已知条件两步计算的问题,要先求连接问题和条件的“中间量”,问题中含有“大约”“大概”等表示估计的词语,一般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强化训练1.估算:17+22≈ 28-16≈ 648-255≈ 151+78≈
2.爸爸妈妈带小明去故宫玩,门票价格成人:268元/人,儿童:134元/人,爸爸准备600元买门票,够吗?
第三单元测量
题号:01
错题记录
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错因分析起始端不在0刻度,却把末端刻度当作物体长度。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讨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起始端刻度不是0该怎么办?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测量的结果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强化训练题号:02
错题记录判断:1.一枚别针长34厘米。
()
2.一只鸡重3000千克。
()
3.1瓶牛奶重250千克。
()
错因分析没有形成毫米、分米、千米的直观表象,不能结合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应对策略联系生活经验,充分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表象,同时注重积累常见物体长度的相关知识。
强化训练1.热水瓶高4()。
2.一个书架高长2()。
3.汽车每小时行45()。
题号:03
错题记录统一单位再计算:
7千米+5000米=()千米 1米+78厘米=()厘米6000千克+3吨=()吨 7000千克-5吨=()吨
错因分析忽略了单位的不同,没有统一单位就直接计算。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在含有单位的计算中,一定要考虑单位名称是否统一,并通过训练养成先统一单位再计算的习惯。
强化训练1.23厘米+27厘米=()分米 2.1吨-300千克=()千克3.3000米+7000米=()千米 4.6厘米-2毫米=()毫米
题号:04
错题记录设计合理方案:
三年级35人准备租车出游,一人一座。
租车价格如下:7座客车:100元/辆 12座客车:160元/辆(1)哪种租车方式最贵?(2)哪种租车方式最便宜?
错因分析误认为比较优的方案是最优。
应对策略反复比较设计的多种方案。
强化训练用载重2吨、3吨的两种车运水泥,价格分别是:2吨车:50元/次, 3吨车:60元/次,运13吨水泥,怎样运最省钱?
题号:05
错题记录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题号:01
题号:02
题号:03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读要求,交流题意,通过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强化训练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356+278 109+335 658-196 500-308 292+99
题号:04
错题记录找最接近的数:
下面哪两个数相加最接近700?哪两个数相减最接近400?填一填。
235 502 185 980 106
最接近700:()+( ) 最接近400:()-( )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会运用估算的方法来快速找到最接近的数。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一词并应用有序思考及估算的方法。
强化训练下面哪两个数相加最接近600?哪两个数相减最接近300?填一填。
298 502 185 980 106
最接近600:()+( ) 最接近300:()-( )
题号:05
错题记录
用推理法解决算式问题:
错因分析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遇到问题没能积极动脑寻求解决的策略。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观察习题,根据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结合已知的数字,进位、退位时关系,确定未知的数字。
强化训练
□ 5 6 7 □ 3 + 1 □ 8 - 6 5 □7 3 □□ 6
题号:06
期中试卷错题记录分析题号:01
题号:02
题号:03
题号:04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01
题号:
应对策略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这两个基本数量关系单独应用,逐步到两者结合。
强化训练1.☆☆☆☆☆☆☆☆
(1)□的数量是☆的3倍,□有多少个?
(2)□的数量是○的4倍,○有多少个?
2.实验小学三年级4个班共有240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倍。
该小学女生和男生各有多少名?
题号:02
错题记录倍的意义的应用:1.
2.
错因分析学生对“倍”的意义理解不透,停留在形象感知的程度,脱离图画,不用动手圈一圈、画一画等形式,就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应对策略加强“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从图形入手,使抽象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强化训练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
○○
一共有()个□,()个○,8里面有()个(),所以□数量是○的()倍,即8是2的()倍,用算式表示是()。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题号:01
题号:02
题号:03
题号:05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题号:01
错题记录图形的组合:
将三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所拼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错因分析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大长方形,由于学生缺乏画图辅助分析的意识,确定不准大长方形的长和宽而出错。
应对策略误认为拼组图形周长之和便是所拼图形的周长,忽略了重合部分应减去;缺乏画图辅助分析意识也是错因之一,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强化训练把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题号:03
错题记录
数图形:
错因分析数图形时不能按一定顺序去数;观察不认真;忽略外层大图形等。
应对策略加强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按一定顺序去数。
强化训练
题号:04
错题记录
用平移法解决图形周长问题:
错因分析错误地认为图形越复杂,其周长也越长,缺乏平移转化意识。
应对策略通过观察、讨论、画图、比较,引导用平移转化思想来分析、判断。
强化训练
题号:05
错题记录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或宽:
一根铁丝长20厘米,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如果用它围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使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灵活地把周长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长。
应对策略通过画图,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复习长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讨论已知周长怎样求长和宽,鼓励不同算法,选出最优方法。
强化训练用18分米长的丝带围成一个长6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多少分米?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题号:01
错题记录分数大小的比较:
1.填空: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分母小的分数()。
2.在○里填上“>”“<”或“=”。
错因分析学生不能深刻领会分数的含义,离开了图形就不会比较大小。
不是相同的分母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借助于分数意义或除法来进行比较。
应对策略引导学生画图或折纸,让学生亲自体验分的份数越少,每份越大;分的份数相同,所取份数越多,分数越大。
进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反而大;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强化训练比一比:
1
2
○
1
3
5
6
○
3
6
4
5
○
4
8
1○
6
6
题号:02
错题记录平均分是用分数表示的前提:
1.判断: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1
3。
( ) 2.选择:
错因分析学生忽视了用分数表示必须有平均分为前提,从而导致判断错误。
应对策略小组讨论错误原因,认识到如果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强化训练判断:把一个物体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
2。
()
题号:03
错题记录“几分之几”的灵活运用:
1. 1毫米是1厘米的
( )
( )
,1厘米是1分米的
( )
( )。
2.2分米占1米的
2
10
,1厘米占1米的
1
10。
()
错因分析不能运用长度单位的进率关系确定分母,没领会分数含义。
应对策略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直观地感受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间的关系。
如:
题号:04
总复习题号:01
题号:02
题号:03
题号:04
题号: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