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板书-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 格式:docx
- 大小:376.53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运输1.植物的向光性:(1)原因分析:2.明辨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3.不同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实验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暗盒开孔类云母片插入类切割移植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⑤向右弯曲生长锡箔纸遮盖类匀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生长素浓度:a<b,c<d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失重类力性【高考警示】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典例】(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解析】选C。
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量多,引起弯曲生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长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与对照组,A项错误;对照组燕麦胚芽鞘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正常生长,但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项错误;产生生长素和感光部位都在尖端,所以去除尖端,胚芽鞘不生长,C项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第10课时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标要求 1.概述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阐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3.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4.概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考点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植物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部分”: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①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②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③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成雄花。
(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4.植物激素间表现出协同作用和作用效果相反的实例(1)表现出协同效应的植物激素实例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延缓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作用效果相反的植物激素实例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的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顶端优势浓度过高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解除顶端优势1.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提示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起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花、果实发育等作用。
植物的激素调节
⑴生长素的作用:
①敏感性曲线②双重性曲线(2)生长素的运输
①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
③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
④除双子叶杂草: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A’B’C’?
高浓度、低浓度?AA’BB’CC’?若向光侧为m,则背光侧?若茎近地侧为M,则远地侧?若根远地侧为M,则近地侧?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Ser →吲哚乙酸(化学本质)】
分布部位:主要分布在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作用两重性: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细胞伸长),②促进果实发育(无籽果实),③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主要细胞分裂)。
运输: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胚芽鞘、芽、幼叶、幼根)
非极性运输:单侧光、重力、离心力影响(成熟组织的韧皮部:筛管)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
端;向光弯曲部位尖端以下。
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
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⑶验证性实验
①分组:实验组(自变量)、对照组(空白、自身、条件、相互) ②处理: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平行重复原则 ③观察:观察指标(与因变量的关系) ④结论:自变量+因变量
⑷探究性实验 预实验:科学可行原则
①分组:设置自变量梯度实验(相互对照) ②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③现象:数据处理、制表绘图 ④结论:据图分析
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②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③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注:生长素类似物无两重性)
实例: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例: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注意:温度、插条情况等其他条件一致、设置重复组、设置空白对照组(排除外源生长素的影响)、进行预实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