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4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诫子书》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
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诸葛亮用《诫子书》来告诫孩子学习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诸葛亮用《诫子书》来告诫孩子学习作文1每当背诵“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两句的时候。
就会联想起现实中的一些事来:有的教师职称没有评上的时候,或者在单位没有评上先进的时候,或者看到别人被提拔,而自己还是原地不动的时候,就想不开,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呢?为什么好处总是别人的?于是就烦恼生气,甚至得病,影响身心健康。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始终放不下名和利。
当你得不到的时候就烦恼,就生病,有的时候还会走极端,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偷盗抢劫等,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当通过合法劳动得不到的时候,就想用非法的手段。
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开导自己,我们不能改变现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金钱是身外的,荣誉是过去的',地位是暂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
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如果我们把名和利看得淡一点,把健康快乐作为我们的最高追求,这样我们不就想开了吗?我们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们追求的层次不就更高了吗?进而对工作中的名和利看得更开,不被其所困、所扰、所累。
这样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境界、生活质量,我们就会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有更高的志向,把人们的共同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个人个追求的目标,就会有持久的快乐。
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才能对事物的规律有更清楚地认识,才能对人生有更深的领悟,才能在努力奉献的过程中少犯错误。
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是不会真正地认识世界,也不会真正地领悟人生。
因此,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短短八十六字,但阐述的却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最新诸葛亮曾给儿子写的一封信作文范文6篇三国人物作文800字诸葛亮《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黄巾叛军造反,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讨伐叛军,后来孙权、曹丕、刘备先后称帝,最后西晋一统天下。
但在这些英雄豪杰之中,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乃是刘备的军师,刘备曾三顾茅庐夺得了能为他平定天下的诸葛亮,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当了西蜀的丞相。
他创下了许多伟大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拘,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些都是他一生伟大的功绩。
诸葛亮他的才干超群,他观天象、知天意,天下大事没有什么能瞒得住他,他还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可见他真是神人也啊!虽说他观天象、知天意,可这些体现在哪里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吧!诸葛亮凭借观天象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可他为什么会想到草船借箭呢?这都是因为他博览群书,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再加上他的神机妙算。
但是,这还不能成功的借到箭,这还多亏了诸葛亮摸透了曹操的这种猜疑的心理方才成功。
刘备能得到诸葛亮真是他的福分啊!当然了诸葛亮的才干超群,观天象、知天意,不仅仅只体现在草船借箭上,还体现在许许多多的事情上。
诸葛亮他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他的缺点也并不是没有的。
他用错了一个人——马谡,在刘备临死之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不可重用。
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等到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才开始后悔没听先皇——刘备的劝告。
这也许是诸葛亮这一生中唯一的缺点吧!真是世人看了都会为诸葛亮感到可惜啊!诸葛亮学富五车,在世人眼中,他是最聪明的。
如今,诸葛亮在个名字已经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还有谁不知道他?恐怕没有吧!还有流传着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的智商才能比上诸葛亮,可见诸葛亮是如此的有智慧啊!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永永远远的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永永远远的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亲爱的爸爸:您好!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给你提笔写信。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与诫子书相关的名人故事摘要:一、诸葛亮诫子书背景及目的二、诸葛亮诫子书内容概述三、诸葛亮诫子书的影响力四、当代人对诸葛亮诫子书的解读与应用五、诸葛亮诫子书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正文:在我国历史中,有许多名人的故事都充满着智慧与教育意义,其中诸葛亮诫子书的故事尤为脍炙人口。
这封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人生哲理。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我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在临终之际,希望用自己的一生经验教育儿子,使他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因此,这封诫子书既具有深厚的家庭情感,又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传授。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些句子强调了修身、养德、立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
诸葛亮诫子书的影响力深远,不仅在他生前,也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这封诫子书赞叹不已,认为它是家教典范。
当代人更是对这封诫子书进行了深入解读,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
例如,诸葛亮提到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被认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在家庭教育中,诸葛亮诫子书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家长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教育孩子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首先,要培养孩子静心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育孩子节俭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诸葛亮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与教育意义的作品,不仅在过去有着深远影响,也在当今社会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这封诫子书不仅是一份家庭情感的传递,更是一部人生哲学的教科书。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真正的智能,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是诸葛亮在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这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年青时听人说:「真正的智能,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静以修身,停下来享受孤独心静似水,淡泊人生才高远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不为虚荣所诱,不为一切浮华沉沦让自己保有一颗平静的心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测试:你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吗?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管好你手中的钱开源节流,花钱要有节制节俭并非吝啬,而是节约储蓄要趁早,养成存钱的习惯发扬节俭之风,抵制攀比之气测试:你是个理财高手吗?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人生需要规划心里装上指南针,朝着目标往前走目标是一种向往,一种寄托梦想有多大,你的路就能走多远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测试:看你是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
,介绍《诫子书》背景、诸葛亮的心态以及对儿子的劝告。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三个儿子的一封信,出自《三国志•卷十六•诸葛亮传》,也被尊称为“三国教育宝典”,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一本书。
诸葛亮曾经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因为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智慧,帮助刘备称霸天下。
在战乱年代,诸葛亮深知尚武是孩子们竞争的利器,于是就给儿子们发出这封信,旨在指引他们谨慎地掌握武艺,而不是将心思完全放在身材上。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以慈爱的父亲形象,劝谕儿子们以信用来赢得人心,以自律来守信,以和气来消界,以明智来明辨,以宽厚来化解,并提醒他们不要害怕死亡,充实自己的内心,为将来做好准备。
诸葛亮说:“人性之所以可变,在于他们害怕死亡,而也渴望生存。
如果不惧怕死亡,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不会去做错事。
”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言简意赅,用理性的语言,把自己的理念贯穿到每一句话中,激励儿子们勇敢前行、进取神清,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谦虚谨慎、心怀大智、志存高远、诚实友善。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旨在教育他如何做人、做事。
这封信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因其深刻的教诲和智慧而备受推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兴德之言,君子悉至,勉尔加斯矣。
现代译解第一段>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道德。
诸葛亮首先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修养品德的重要性,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内心平和”。
同时,节俭是培养道德的必要条件,这表明他倡导的是一种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
> 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宁静与淡泊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石。
没有对这些事物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人生容易迷失方向。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诸葛亮在这里提出了学习和才干的关系,指出学习和勤奋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
没有志向,学习也就失去了方向。
>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他警告儿子,懒散和急躁都是个人修养的大敌,会消磨人的意志和才能。
> 年纪随时间飞逝,意志随日子流逝,最终会变得枯萎衰败,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贫穷的角落,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强调要珍惜光阴,及时行动,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第二段> 那些提倡道德修养的话,君子们都应该听到并努力去实践。
诸葛亮在这里鼓励人们听取并实践关于道德修养的教诲,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结语《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哲学的缩影,它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宝贵建议。
诸葛亮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却说透一生!提起千古名相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他的智慧不仅在战场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胜数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这封信。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读懂他的拳拳心语,你便读懂了人生。
01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走至人生尽头,最后的叮咛,语重心长,“静”重复出现了三次。
在诸葛亮看来,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首先得保持一份宁静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筹谋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可浓缩成一个字:静。
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一个名门望族,可他3岁丧母,8岁丧父,从此跟随叔叔生活。
17岁那年,叔叔也去世了。
之后他搬到湖北一个叫隆中的小山村,他一边种地养活自己和姐弟,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圣贤之道。
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以静以修身,博观厚积,砥砺深耕,年复一年,为日后终将到来机会做准备。
诸葛亮27岁那年,他等来了刘备三顾茅庐。
从此,诸葛亮将积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业上,缔造出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个又一个神话。
怀才的人,终会遇见良机。
宁静的心,才能超越自己。
02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享乐,是人之本能。
人在贫穷之时能保持节俭或许平常,而富贵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节俭,便是一种高尚。
这也是为何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业最大的成功。
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
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五十四岁的诸葛亮教给儿子的道理,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诸葛亮曾经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全文仅仅八十六个字,但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读来使人如沐春风,又如醍醐灌顶。
它不仅能增进我们工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提高一个境界。
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沉下心来听听古人良言的淡定与从容。
不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诸葛亮的这封家信,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自我提升的空间吧。
诸葛亮给儿子的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做人要学会宁静
「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这些都在规劝世人,做人要学会宁静。
心境平静是修身和学习的基础,只有让灵魂安顿下来,才能够让自己的境界有所提高,只有让内心平静下来,学习才会偶有所得。
▌二、做人要学会节俭
「俭以养德」。
这是在向我们昭示节俭的效用。
在商业化日益流行的今天,所有人都热衷于消费,有时候消费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这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例子。
诸葛亮说「俭以养德」,也许是对我们当代人一个响当当的警示,它意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节俭的人。
▌三、做人要擅于学习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擅于学习的人,这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与否,就在于他是否乐于学习、擅于学习。
其实学习也不难,拿起一本书、来一场旅行,都可以是一种学习。
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借口懒惰呢?
▌四、做人要建立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我们常说,兴趣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志向比兴趣更为重要。
因为兴趣有可能是三分钟热度,但志向则是长期支撑我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志向,将会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成为我们乐于学习的恒久推动力。
▌五、做人要懂得勤奋
「怠慢则不能励精」。
在这里,诸葛亮想说的其实是勤奋的重要性。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勤奋是必不可少的性格因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极其懈怠的
做法,是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勤奋,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成为专才。
其实勤奋很困难吗?每天只需要早起床半小时,你就能比别人多奋斗三十分钟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六、做人要学会惜时
最后是「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个人也就能活那么几十年。
你拖沓一天,你就荒废一天。
一天一天地积累,最终你荒废的是你的整一辈子。
听上去就觉得很可怕是吧?但实际上只要我们重视时间,并且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那么时间就会变得真正为我所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