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电站开发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案例摘要: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
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
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 6 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 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 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
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10 ;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怒江水电开发的工程伦理问题案例: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分析1.一个规划中的水电开发开发工程何以引发如此广泛的争论?这反映了工程实践的什么特点?答:水电开发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人口迁移、人文、自然环境保护、交通、经济等。
由于开发工程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的利益,需要在多方面的因素中进行取舍、平衡,综合出最佳方案。
最终的方案直接牵涉到人们的生活,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这个开发工程,反映了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的知识和技术总是不完备的特点。
任何工程都需要面对新的情境和问题,并因此包含着部分的无知和不确定性。
工程实践的本质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工程实践的主观性特点,人类在实施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意识到影响,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纯性的为了经济的利益,忽略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2.这个争论反映了哪些工程伦理问题?如何理解水利工程开发中出现的这些伦理问题?答:这个争论反映了工程的技术伦理问题,利益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以及环境伦理问题等。
(1)首先,技术伦理问题,在水利工程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对水库的山体造成破坏,引发泥石流,塌方的工程施工问题。
(2)其次,利益伦理问题,水利工程开发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和GDP。
另一方面,会影响当地的文化利益,水库的兴建使当地失去了原生态的文化环境,同时,水库的兴建也影响了环境利益,不利于当地生态发展,可能导致鱼类或者其他动物灭绝。
(3)最后是工程的责任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水利工程牵涉到范围广,从工程批复到工程实施,如果后面出了环境问题,工程问题,决策者必然要承担起决策的责任,所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多方面考证,避免决策失误。
环境伦理问题也是当地动植物,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
3.重大工程的实施应该如何处理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答:重大工程的实施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平衡关系,包括如下方面:(1)做好全方面调研,在工程实施前,充分深入现场,对环境,当地居民,工程实地勘探,项目论证,进行仔细研究。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的模式,一直都是学界热议的问题。
国外学者总结了中国公共政策的三种经典模式:精英决策模型、派系决策模型和官僚组织决策模式,其中又以官僚组织模式影响最大。
官僚组织决策模式认为高层精英与官僚部门通过频繁互动共同决定了政策的出台。
高层精英由副总理以上的权威人物组成,包括核心领导、革命前辈、全局领导(总理)和部门领导(主管某方面工作的副总理)四个层次25-35人,其决策机构有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等。
此外,高层领导有能力组建专门机构以满足特定政策的需求,例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从而强化高层领导的政策影响和偏好。
由于高层精英没有充足的时间、兴趣和知识来管理和负责所有具体政策,所以多数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层次上的各官僚部门做出的。
这些部委负责对政策进行可行性研究、协调共识、进行资金分配和资源调控、解释和澄清政策内容并负责进一步的实施。
从中国政治运作的实际来看,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核心圈主要包括中共、人大和政府,这三者构成了中国制度内的“决策核心圈”,其中又以党和政府最为重要。
因而,各级政府及其官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他们的政策目标、政策偏好和决策能力往往决定了政策方案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到政策过程中,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怒江水电站开发决策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察案例。
一、怒江水电站开发之争:政策缘起与进展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印度洋,它在中国境内全长2018公里。
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历经3年规划,2003年8月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同意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比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还要多300万千瓦。
《高考》文科版2008.469 ·哲理短句·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热点九 怒江水电站开发之争顾开勇 黄复平 吴胜华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于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三江并流”的世界罕见自然地理奇观。
因其独特典型的地貌和罕见的多样性人文资源与物种资源,200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面对江水奔涌的怒江,水利学家叹息道:“这么多水白白流失,可以发多少电啊!”生物学家也叹息道:“千万要保护这自然的杰作,破坏了是要遭惩罚的。
”怒江大峡谷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以“世界第二大峡谷”闻名中外;怒江,在巍巍横断山的呵护下,成为中国最后两条原始生态河之一(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怒江地区还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资源库之一,拥有北半球几乎所有的生物类型。
然而这块天赐瑰宝却要被有关开发部门拦腰截断,兴建装机容量超过三峡的13级水电站。
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推荐梯级电站概况表电站名称装机容量(MW )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 ·h )坝高(m )单位千瓦投资(元/kW )单位电能投资(元/kW ·h )松塔420017817307468511101丙中洛160083.454.532710.628马吉4200189.730043930.97270 《高考》文科版2008.4 ·哲理短句·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鹿马登2000100.916545650.906福贡40019.8605733 1.158碧江150011871.439580.831亚碧罗180090.613333340.662泸水2400127.417536610.689六库1807.635.55238 1.24石头寨44022.9595273 1.103赛格100053.77936450.68岩桑树100052.08443540.837光坡60031.55847880.912合计213201029.6 环境、生态、地质专家纷纷质疑,位于地质板块交界的怒江大峡谷,地质和生态条件十分脆弱,怎经得住人类花费1000亿元的改造?为此,赞成派与反对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作者:李凤摘要:本文根据最近开幕的德班会议,引发出对中国环境保护现状的思考,联系到环保部门今日在相关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关于中国环境检测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洛阳‘红谷河’事件”和“怒江水电站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当局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所做的不足,及相关建议,最后呼吁不仅仅是中国人们,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们,一起关注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来缓解环境压力,保护人类地球母亲。
关键字: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地球母亲正文:德班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在大会期间举行“中国角”活动。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新奥集团仅就推广天然气应用131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6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55万吨、二氧化硫38万吨、氮氧化物23万吨。
此外,英利集团、比亚迪等众多国际知名的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也都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正在以切实的减排行动、产业实践成果及减排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及“行动力”,备受世界瞩目。
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结合了发展需求和政治意愿,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尽管如此,国人尽知,在德班会议上,我们仅仅是展现了我国环境保护努力的一方面,虽然这足以与国外比较,作为环境保护努力炫耀的一角,但是,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尴尬境遇,也是不言自明。
环境保护部近日指出,2010年,我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4.9毫克/升,比上年下降3.9%,比2005年下降31.9%;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上年下降2.8%,比2005年下降19.0%。
但是,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从工程伦理角度分析怒江水电开发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工程大国,正在向工程强国迈进。
近年来,工程伦理日益成为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实践证明,工程尤其是大工程,不纯粹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关涉道德、人文、生态和社会等诸多维度的问题,这使得工程师面临特别的义务或责任,工程伦理便是这种责任的批判性反思。
在此之前我们要理解工程伦理的意义,那么何为伦理?伦理指的是在社会共同体中任何人的关系,尤其是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
那么何为工程呢?从伦理的维度我们认为工程是指如何“正当的行事”。
因此工程伦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就怒江水电开发这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工程伦理角度上的分析。
在怒江开发项目上,各方人马各执一词,各种利益方相互博弈。
我们单从伦理关系上分析怒江开发项目至今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是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方式。
另一个主要原因则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要求我们在工程之中,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按照自然规律,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维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无论是项目规划还是在项目施工中,都应竭力避免对环境、生态及文化的永久性破坏; 避免对水电资源无限制地、过度地开采与使用,导致水电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
怒江地质条件好、水电能源富集; 搬迁人口少,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区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 但怒江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大规模开发的河流之一,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怒江开发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主要为利益与成本的分配关系。
如何公平分配怒江水电开发项目建设的权利与义务、利益和风险。
具体来讲,怒江水电开发工程所带来的收益怎样分配,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由谁来承担,如何承担。
一般来说工程的利益和风险总是在工程的业主和工程承包人之间分配。
行政决策案例透视怒江水电工程决策过程中三方利益博弈民主怒江大坝以脱贫致富之名而筹建。
所谓脱贫,当地人民的利益理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整个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论证报告是否中立公正,一直以来遭人质疑。
当我们在讨论怒江大坝中环保和致富哪个为先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另一个民主决策问题。
只有决策过程充分民主,我们在上马建设工程的时候,才能在各种利益之间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怒江大坝工程决策中的三方利益博弈民主作为电力企业和政府,都希望从怒江大坝的建设当中获取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民众的利益同样需要在这一浩大工程中被摆在突出的位置。
如何取舍,怎样博弈,谁来做主,这都在决策过程中成为了重要话题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时捷报道讲“兽道”也要讲“人道”。
这是云南大学生态与植物研究所所长党承林教授关于怒江大坝必须建设的著名表述。
他觉得,在重视生态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怒江大坝的建设正是基于此而行的。
去年以来,怒江大坝成为当地政府振兴经济的一把即将启用的“尚方宝剑”。
但是,有关于人民是否能得利也成为主建派和反对派交锋的重点。
清华大学教授李楯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就表示了他的不同看法。
“在水坝建设中,获利的首先是电力部门;其次是地方政府;在现行体制下,老百姓很难参与到这个利益分配过程中去。
”电力要盈利2003年6月14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电力集团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云南怒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昆明签订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全面启动怒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
华电云南总经理郭世明承认:“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在企业,但华电是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
”对此李楯担心:“没有一个工程大家会按成本价报,报批的数字本身含有相当大一部分利润。
所以只要某个工程国家批了,财政拨款了,他们就可以赚钱,根本不用考虑建好之后能不能有效运转、能不能盈利。
”事实上,在怒江这样水能丰富的地区,电站盈利似乎并不困难。
阅读以下案例,请用环境伦理原则分析企业的伦理责任结合本章关于怒江水电开放的引导案例,思考并回答怒江水电开发中面临着哪些复杂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在面对以上伦理问题时,作为工程师,应如何进行伦理选择和伦理决策?答:1.面临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因伦理意识缺失或者对行为后果估计不足导致的问题,例如,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未考虑某些环节会对环境或者其他人群造成不良影响;因工程相关的各方利益冲突所造成的伦理困境,例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尤其是投资方的利益诉求与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之间的冲突;工程共同体内部意见不合,或者工程共同体的伦理准则与规范等其他伦理原则之间不一致导致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责任追究问题,包括事后责任、事前责任和决策责任以及如何平衡自然的承受力,避免浪费自然资源,限制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的环境问题。
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就是反对方担心开发会对怒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2.工程师在处理伦理问题或伦理决策时,应首先遵守基本原则,其次是按照应对问题的基本思路展开。
处理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处理好工程与人的关系基本原则——秉持自主、不伤害人的自身安全;安全第一,是道德底线。
处理好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原则——尽量保证群体间的利益公正,防止因争夺利益而引发其他复杂的问题。
处理好工程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原则——怒江水电的开发,要遵从自然规律,遵从自然的生态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利益最大化。
基本思路是首先考虑是否合法、合规,在此基础上,要结合专业价值以及公众利益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
作为工程师,在面对伦理选择和决策时,应该首先培养其伦理意识。
在此基础上,利用伦理原则、底线原则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应针对怒江水电开发过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在遇到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时,需多方听取意见,并且要根据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相关伦理准则和规范,逐步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相关保障制度。
第一章结合本章关于怒江水电开放的引导案例,思考并回答怒江水电开发中面临着哪些复杂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在面对以上伦理问题时,作为工程师,应如何进行伦理选择和伦理决策?第二章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联合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事故发生的最初3分钟内,包括9座核电站在内的21座电厂停止运行。
随后美国和加拿大的100多座电厂跳闸,其中包括22座核电站。
负荷损失总计6180万千瓦,停电范围为9300多平方英里,涉及美国的密歇根、俄亥俄、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等8个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受影响的居民约5000万人。
到8月15日晚9时30分,纽约城在停电29小时后全面恢复供电。
事后调查发现,美、加停电事件是一起由电网局部故障,扩大到电网稳定被破坏,电压崩溃,最后造成电网瓦解,引起大面积停电的严重恶性事故,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北美继1965、1977年的两次大停电之后最为严重的停电事故,其严重程度远超前两次事故。
纵观整个事故过程,起因不过是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处线路跳闸,接着便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系统发生摇摆和震荡、局部系统电压进一步降低、发电机组跳闸、系统功率缺额增多、电压崩溃、更多发电机和输电线路跳开,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
(1)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哪些风险因素引起的?(2)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防范类似工程风险的发生?第三章广州市花都区垃圾焚烧项目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原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如交通设施、能源供给以及废物处理等,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或提升。
以垃圾处理设施为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 和80%”的总体要求,其中,到2015 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 和70% 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5%。
作者:张雨学号18140515,个人完成案例: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分析1.一个规划中的水电开发开发工程何以引发如此广泛的争论?这反映了工程实践的什么特点?答:水电开发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人口迁移、人文、自然环境保护、交通、经济等。
由于开发工程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的利益,需要在多方面的因素中进行取舍、平衡,综合出最佳方案。
最终的方案直接牵涉到人们的生活,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这个开发工程,反映了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的知识和技术总是不完备的特点。
任何工程都需要面对新的情境和问题,并因此包含着部分的无知和不确定性。
工程实践的本质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工程实践的主观性特点,人类在实施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意识到影响,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纯性的为了经济的利益,忽略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2.这个争论反映了哪些工程伦理问题?如何理解水利工程开发中出现的这些伦理问题?答:这个争论反映了工程的技术伦理问题,利益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以及环境伦理问题等。
(1)首先,技术伦理问题,在水利工程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对水库的山体造成破坏,引发泥石流,塌方的工程施工问题。
(2)其次,利益伦理问题,水利工程开发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和GDP。
另一方面,会影响当地的文化利益,水库的兴建使当地失去了原生态的文化环境,同时,水库的兴建也影响了环境利益,不利于当地生态发展,可能导致鱼类或者其他动物灭绝。
(3)最后是工程的责任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水利工程牵涉到范围广,从工程批复到工程实施,如果后面出了环境问题,工程问题,决策者必然要承担起决策的责任,所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多方面考证,避免决策失误。
环境伦理问题也是当地动植物,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
3.重大工程的实施应该如何处理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答:重大工程的实施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平衡关系,包括如下方面:(1)做好全方面调研,在工程实施前,充分深入现场,对环境,当地居民,工程实地勘探,项目论证,进行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