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剖宫产率PDCA(黄祥菊)
- 格式:wps
- 大小:61.08 KB
- 文档页数:6
应用PDCA循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
张翠萍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6(003)005
【摘要】PDCA循环与护理程序一样,都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其精华集中体现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步骤,我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妇产科术后患者,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刀口感染率.……
【总页数】1页(P86-86)
【作者】张翠萍
【作者单位】交口县人民医院山西交口 0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效果 [J], 顾宏牵;李鹏;叶明
2.防护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调查分析 [J], 李秋英
3.预留手术器械在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J], 徐俊; 周菊华; 金桂萍
4.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效果研究[J], 沐亚芬;丁玉
5.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 [J], 罗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PDCA循环降低初次剖宫产率1、资料背景:初次剖宫产率指单位是时间内,初产妇(妊娠大于28周初次分娩的产妇,既往无28周及以上孕周分娩史)实施剖宫产手术人数占同期初产妇总人数的比例。
其意义在于反映初产妇人群中剖宫产干预情况。
初次剖宫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对于大多低危妊娠而言,盲目行剖宫产会增加母儿的险。
近年来,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尤其是与未来妊娠相关的不利影响正愈发引起关注,如初次剖宫产者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前置、植入或新生儿不良结的风险会增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对比分析近20 年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对母儿的影响,结果显示:剖宫产对孕产妇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如羊水栓塞、严重产后出血等)和死亡率均高于自然分娩。
再次妊娠的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生率则随剖宫产次数增加而上升。
胎盘异常和子宫破裂可能是灾难性的。
ACOG与美国母胎医学会(SMFM)于2014年联合发布了首个产科医疗共识,建议产科医生应权衡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避免滥用剖宫产,尤其是初次剖宫产。
由于过去几十年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以及如今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致使大量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因此以“瘢痕子宫”为手术指征的再次剖宫产孕妇大量出现,致使剖宫产率难以控制。
控制初产妇剖宫产率对降低剖宫产率至关重要!2、质控目的:降低科室初次剖宫产率P-Plan阶段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对于我科3-5月份初次剖宫产数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2014年ACOG指南发布的中低风险足月单头位产妇剖宫产率目标值23.9%。
因此根据我科具体情况将初次剖宫产率设定在25%以下,根据以上回顾性分析,只有五月份达到目标值。
但整体还是较高。
阶段二:成立CQI小组CQI小组成员阶段三:分析原因通过科室管床医生对自己病历的数据归总分析,3-5月份总共有70份,进行指征分析:阶段四:原因分析2021年3-5月我科初次剖宫产例数70例,对以上病例进行分析后,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分析我科初次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汇总如下:人员因数:不规范引产;产程过度干预;缺乏耐心;无指征医疗操作;过早住院待产孕妇心理压力;胎儿窘迫过度诊断;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医患关系紧张;经济效益影响;过于沉迷时辰;网络过于夸大分娩疼痛患者因素:高龄产妇增多;孕检依从性差;对分娩疼痛恐惧;对阴道分娩优点认识不够;制度因素:科室监管不够;人员流动较大;年轻医生及助产士较多;科室及医院缺乏质控管理;医院收费标准不同;与相关科室协调不佳;阶段五:确定主要原因通过对70份病历随机抽样20份及相关管床医生助产士交流得出其主要原因:产程过早干预;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不足;孕妇本身对阴道分娩认识不足;对阴道分娩疼痛恐惧;医生综合判断不足;家属及患者紧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镇痛原因;其他初次剖宫产率主要原因分析柏拉图16.66%38.78%49.38%61.50%72.10%81.19%85.73%96.33%1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46810121416产程过早干预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不足孕妇本身对阴道分娩认识不足对阴道分娩疼痛恐惧医生综合判断不足家属及患者紧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镇痛原因其他频次累计百分比阶段六:对主要原因制定计划及措施D0-执行阶段针对产程过早干预原因,要制定相关业务学习,如缩宫素引产、欣普贝生催产术。
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全文)【XX】R473 【文章标识码】A 【XX】1004-7484(2021)03-0720-0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临床实践中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1】。
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护理问题。
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其休息、进食,严重者还会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危害母婴健康。
如何有效处理并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产妇身心恢复,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增进母婴感情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科采用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计划阶段1.1 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1.1.1 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
另外,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通常医生采用缩宫素宫体或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米索等药物加速宫缩,亦可引起强烈的宫缩痛。
1.1.2 腹部切口疼痛属于急性疼痛,是部位组织损伤、刺激作用于机体内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脉冲,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致感觉刺激反应增强【2】。
1.1.3 乳房胀痛产后2~3天,乳房明显增大,表面静脉扩张,双乳胀满、疼痛。
另外由于产后疲劳,伤口疼痛,术后输液,插尿管等原因致哺乳困难,不能做到早期有效吸吮而发生乳汁淤积,乳腺管堵塞,亦可加重乳房胀痛。
1.1.4 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产后焦虑、心理压力大、神经质可致原有疼痛感觉加重。
1.2 准备工作1.2.1 建立疼痛护理小组建立一个由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
1.2.2 加强疼痛管理相关培训普及疼痛相关知识,使小组人员正确认识疼痛,增强积极处理患者疼痛的意识,掌握疼痛评估内容和工具及方法,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等。
2 执行阶段对2021年8月~12月入住我科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系统的疼痛管理,针对计划阶段查找出的疼痛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PDCA循环模式对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目的:分析在单胎头位初产妇中采取PDCA循环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入的50例初产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参照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干预(n=25),观察组产妇开展PDCA循环干预(n=25),比较观察参照组与观察组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情况。
结果:观察组单胎头位初产妇会阴裂伤率为36.00%、会阴侧切率为48.00%、新生儿窒息率为8.00%,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学的验证参比意义存在(P<0.05)。
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在单胎头位初产妇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可显著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和新生儿窒息。
标签:PDCA循环;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经研究显示,会阴切开术可能将会阴损伤发生情况增加,延长切口愈合,增加产后产妇的疼痛,所以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来及时缓解产妇疼痛感。
笔者现报道本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入的5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经PDCA 循环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文研究且收入的50例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初产妇,参照组收入25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为(29.87±4.21)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为(38.32±1.32)周;观察组收入25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38.98±2.2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98±1.44)周。
检测参照组与观察组单胎头位初产妇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无显著差异,可对比。
1.2 方法参照组初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助产人员针对产妇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并常用保护模式实施助产。
对产妇哈气运动予以指导,使产妇能够合理利用哈气过程中腹部肌肉力量,酌患者实际情况极易会阴侧切处理。
用PDCA降低我院剖宫产率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黄祥菊一、背景(一)现状我国剖宫产率居世界第一。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
恩施州剖宫产率52.4%,无指征剖宫产占44.7%。
相应而来的严重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日益升高,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妊娠和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绝大多数妇女都可以阴道分娩。
2015年我院产科新生儿出生率居恩施首位。
(二)亟待解决降低我院剖宫产率。
二、Plan阶段(一)根本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剖宫产(1)分娩镇痛使用不足造成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2)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3)医疗机构的经济取向及现行的分配制度与不对等的劳动价值;(4)对卫生人员保护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制不健全;(5)助产人力不足、技术退化和助产力下降,忽略胎方位对胎儿与骨盆的影响,缺少必要干预;(6)临床上过分的医疗干预,助产士以技术不能使用和推广。
2. 瘢痕子宫医生放宽了瘢痕子宫在妊娠而行剖宫产的指征。
3. 相对头盆不称4. 胎儿窘迫(1)WHO胎心正常值为110-160次/分,我国正常值为120次/分。
诊断标准的差异增加了剖宫产率;(2)忽略药物镇痛对胎心基线的影响;(3)胎心监护仪的广泛应用出现了部分假阳性结果。
5. 胎位不正(1)手法旋转助产技术不娴熟;(2)忽略母亲体位的改变对胎方位的纠正。
6.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孕期保健对其警惕性不高,孕期诊断治疗失衡。
(二)要因分析1. 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2. 医务人员因素:对助产技术掌握不娴熟,过度人工干预;3. 分娩镇痛使用不足造成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
(三)目标和措施1. 针对孕产妇及家属因素: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
(1)目标:让孕产妇及家属走出剖宫产优于阴道分娩的误区。
(2)对策:加强科普知识。
(3)措施:①门诊通过孕妇学校授课提高孕妇对阴道分娩知识及剖宫产弊端的知晓率;②通过入院宣教让孕妇进一步熟悉阴道分娩相关知识。
用PDCA降低我院剖宫产率
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黄祥菊
一、背景
(一)现状
我国剖宫产率居世界第一。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
恩施州剖宫产率52.4%,无指征剖宫产占44.7%。
相应而来的严重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日益升高,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妊娠和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绝大多数妇女都可以阴道分娩。
2015年我院产科新生儿出生率居恩施首位。
(二)亟待解决
降低我院剖宫产率。
二、Plan阶段
(一)根本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剖宫产
(1)分娩镇痛使用不足造成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
(2)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
(3)医疗机构的经济取向及现行的分配制度与不对等的劳动价
值;
(4)对卫生人员保护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制不健全;
(5)助产人力不足、技术退化和助产力下降,忽略胎方位对胎儿与骨盆的影响,缺少必要干预;
(6)临床上过分的医疗干预,助产士以技术不能使用和推广。
2. 瘢痕子宫
医生放宽了瘢痕子宫在妊娠而行剖宫产的指征。
3. 相对头盆不称
4. 胎儿窘迫
(1)WHO胎心正常值为110-160次/分,我国正常值为120次/分。
诊断标准的差异增加了剖宫产率;
(2)忽略药物镇痛对胎心基线的影响;
(3)胎心监护仪的广泛应用出现了部分假阳性结果。
5. 胎位不正
(1)手法旋转助产技术不娴熟;
(2)忽略母亲体位的改变对胎方位的纠正。
6.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孕期保健对其警惕性不高,孕期诊断治疗失衡。
(二)要因分析
1. 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
2. 医务人员因素:对助产技术掌握不娴熟,过度人工干预;
3. 分娩镇痛使用不足造成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
(三)目标和措施
1. 针对孕产妇及家属因素:孕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存在误区。
(1)目标:让孕产妇及家属走出剖宫产优于阴道分娩的误区。
(2)对策:加强科普知识。
(3)措施:①门诊通过孕妇学校授课提高孕妇对阴道分娩知识及剖宫产弊端的知晓率;②通过入院宣教让孕妇进一步熟悉阴道分娩相关知识。
(4)负责人:朱仕华。
(5)完成时间:2015年10月1日。
2.针对医务人员因素:对助产技术掌握不娴熟,过度人工干预。
(1)目标: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2)对策: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3)措施:①加强“三基”培训;②加强本专业技能培训;③开展岗位技能练兵;④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4)完成时间:2015年10月1日。
(5)负责人:曾凡慧。
3. 针对孕妇过度紧张及对分娩年的恐惧。
(1)对策:开展自由体位分娩;
(2)措施:①派专人进修学习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及接产要领;
②在门诊及住院部宣传自由体位分娩优点,消除产妇的紧张与恐惧,提高其顺产的信心与依从性。
(3)目标:增加孕妇顺产的信心,提高顺产率。
(4)负责人:杨静。
(5)完成时间:2015年10月1日。
(四)时间安排
1. 自查阶段(2015年1月-3月)
(1)培训全科医护人员对降低剖宫产率必要性的认识;
(2)考核规范助产技术及先关技术操作;
(3)派专人进修学习自由体位分娩。
2. 改进阶段(2015年4月至6月)
(1)围绕自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宣传、提升孕妇对阴道顺产的信心;
(3)开展自由体位分娩,增加顺产率。
3. 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10月)
(1)分析汇总数据,总结工作;
(2)找出未完成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三、Do阶段
(一)每月定时开展妈咪课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视频,剪切画,文字资料深入浅出地把阴道分娩知识传授给孕妇及家属。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入院加强宣教,促进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二)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有效控制巨大儿发生率。
(三)积极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
(四)开展自由体位分娩,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正确处理产程中出现难产,化难产为顺产,减少剖宫产。
(五)牢固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自由体位分娩,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干预;以优质服务及温馨环境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Check阶段
(一)对策实施前(2014年7月-9月)剖宫产率:62.5%;
(二)对策实施后(2015年7月-9月)剖宫产率:56.6%,
较实施前明显下降
(三)我院为恩施首个开展自由体位分娩的医院,得到广大孕妇的喜欢,明显加大宣传了顺产的优势
五、Action阶段
(一)护士长及科主任
1. 强化分级管理,定期技术培训,提高对剖宫产各种高风险并发症的认识。
2. 持续对所有产科病历进行检查、质控,不定期进行考核。
(二)助产士及医生
1. 发现及总结非指征性剖宫产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认真执行。
2. 提高工作责任心。
(三)医护工作人员
1. 进一步推广和宣传自由体位分娩、顺产的优点。
2. 加大自由体位分娩工作力度。
保持优良效果,改进不足之处,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开展无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