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鲎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69.69 KB
- 文档页数:1
鲎试验检查细菌内毒素应注意的问题鲎试验检查细菌内毒素应注意的问题发布时间02年09月05日 09时18分方法:通过对干扰鲎试验准确性干扰因素的分析(包括鲎试剂本身、操作条件、配制原料等),提出了鲎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果:只要克服了检查中的干扰因素,鲎法具有比家兔法更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鲎试验是利用鲎的变形细胞与微量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现象,作为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1]。
它具有比家兔法更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简称鲎试验),但只用于几种输液的检查。
根据现有的实验证明,凡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或虽有干扰,但可以克服的药品注射剂,将能够全部以鲎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但是该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做鲎试验检查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鲎试剂本身1.1鲎试剂灵敏度 为了保证检查细菌内毒素结果的准确性,用于试验的鲎试剂应首先核对灵敏度。
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鲎试剂均符合药典规定标准前提下,由于生产厂家不同,部分鲎试剂的实测灵敏度与标示值有差异而导致检测同一检品时,用相同标示值的鲎试剂,出现不同结果。
因而先核对灵敏度可避免因鲎试剂本身造成的判断失误。
建议法定部门和生产单位应注意鲎试剂的质量检查。
1.2供试品稀释 在取样品时,一定要熟悉中国药典的内容,不能直接取大输液原液0.1ml进行检查,这是排除干扰因素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因药典已明确规定试验中鲎试剂的灵敏度不超过0.5EU/ml,根据供试品的稀释公式: 供试品稀释倍数= L/λυL :供试品的内毒素限量(1EU/ml)λυ: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EU/ml)故检测大输液均应稀释后才能进行试验,如选用更高灵敏度的鲎试剂,则应增加样品的稀释倍数。
稀释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药典作了规定。
在4h内不得与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
如果直接用供试品原液试验,就会使供试品的内毒素提高到0.5EU/ml或0.5EU/ml以下,这样,根据目前大输液的生产和贮藏条件,有些就会达不到,鲎法检出的阳性率会提高,兔法复核的机遇也将增多,势必会浪费人力物力。
细菌内毒素试验(鲎试验)要点及控制方法一般细菌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毒素(Exotoxin);它是一种毒性蛋白质,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
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
另一类为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产物。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细胞时,才表现其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中的类脂A 成分。
和热原的关系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
热原是否就是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热原的一种,即细菌性热原。
细菌内毒素被认为是热原的本质,此事在学术上仍有争议,热原不仅是细菌内毒素。
但在药检的范畴,细菌内毒素是主要的热原物质,可以说无内毒素就无热原,控制内毒素就是控制热原。
热原反应:含有热原的注射剂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使人体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体温可升至40℃,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来源和控制方法1、细菌内毒素的特性2、去除细菌内毒素的方法(1)吸附法此法是利用活性炭对热原的吸附作用达到去除作用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中,活性炭对热原的吸附作用最强,一般用量为总容量的0.1%-0.5% ,将溶液加热到7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效果更好。
使用的活性炭应符合药典规定要求。
(2)蒸馏法此法是利用热原具有不挥发性而达到去除目的。
因此,凡适于蒸馏的药品均可用蒸馏法除去热原。
(3)热破坏法此法是利用热高温能破坏热原质达到去除目的。
因此,凡适用于高温处理的如热原检查试验中接触药液的容器,可用180℃干烤3小时,或250℃干烤30min以上。
(4)强酸强碱处理法此法利用强酸强碱能破坏热原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5)其他,也可以采用过滤等方法去除热原。
内毒素检测影响因素
1.有些物质对鲎试剂一内毒素凝胶反应有干扰作用,得出假阳性结果。
据报道:氨基酸、抗生素、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络合剂和添加剂产生抑制干扰;二价阳离子、右旋糖酐一40、鲎试剂反应物质、某些蛋白质、凝血酶等则能产生强化干扰得出假阳性结果。
2.葡聚糖的存在可致阳性结果,却不引起家兔发热,具有葡聚糖结构的物质包括血制品里的白蛋白、抗凝血酶、免疫球蛋白等故目葡聚糖及其类似物又称真菌多糖,这些成分在药品制备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此外.抗凝血酶、胰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多棱苷酸、棕榈酰右旋糖酐磷酸盐、铜铵人造膜、纤维索膜等都能与TAL发生凝胶反应.导致实验结果的假阳性;
3.弃G因子鲎试剂排除了某些激活G因子这一旁路的干扰,使鲎试剂对内毒素发生反应具有专一性.去G因子鲎试剂即是一种只对内毒素起反应,而对r1—31一B—D—Glucan及类似物不起反应的鲎试剂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去G因子鲎试剂,也是减少假阳性发生的有欢方法之~。
4.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的最适宜pH值在6.5—8.0;TAL最佳反应pH值为6.5~7,低于5.7时TAL几乎没有反应活性,pH小于3或大于9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直接检查,甚至改变整个酶分子系统使其变性失活。
故鲎试验时,供试品pH最好应预调到6.5—7.0为好。
鲎试验实验报告鲎试验实验报告引言:鲎试验是一项旨在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项目。
通过对鲎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的行为、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鲎试验的目的、实验设计、结果和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目的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底部的甲壳动物,其生态功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性,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设计1. 实验设备:为了模拟鲎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我们准备了一个大型水槽,并在其中设置了适当的水温、盐度和光照条件。
水槽底部铺设了沙子和岩石,以提供鲎理想的栖息环境。
2. 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将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中的鲎将暴露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例如温度变化、盐度变化和光照强度变化。
对照组中的鲎则保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
3. 实验观察:我们对鲎的行为、食欲和生长进行了观察。
通过记录鲎的活动时间、食物摄入量和体重变化,我们可以评估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有趣的结果:1. 温度变化对鲎的行为和食欲有显著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鲎的活动时间减少,食欲下降。
而在较低温度下,鲎的活动时间增加,食欲增强。
2. 盐度变化对鲎的生长和体重变化有明显影响。
在高盐度环境中,鲎的生长速度较慢,体重增长缓慢。
而在低盐度环境中,鲎的生长速度加快,体重增长较快。
3. 光照强度对鲎的行为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
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下,鲎的活动时间减少,食欲下降。
而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下,鲎的活动时间增加,食欲增强。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鲎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鲎对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生理机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2. 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功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鲎试验热原检测法结果判定误差的原因及分析许玉冰;刘杜娟【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1(22)1【摘要】@@鲎试验热原检测法常用于医院供应室对输液器具和注射器具的洗涤质量检测,它要求准确性高,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1997年以来,我们通过1 743例鲎试验的实际检测发现,鲎试验法虽然具有简便、易行、灵敏、快速等特点,但在试验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判定。
为更精确地做好热原检测工作,作者结合近年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介绍和分析如下。
rn1 材料和方法rn1.1 材料:鲎试剂(0.5 EU/支)、鲎试剂溶解水 (即无热原蒸馏水)、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10 EU/支),均由福建厦门鲎试剂厂生产。
rn1.2 方法rn1.2.1 检品的采样:开放式输液瓶,一次性输液器均注入鲎试剂溶解水5 ml;50 ml 、20 ml、10 ml注射器分别注入鲎试剂溶解水2.5 ml;行荡洗和反复推拉后,放入保温箱中,在(50±5)℃的温度下保温30 min。
其间要转动输液瓶2次,并揉挤输液管部分;注射器要分别进行2次推拉荡洗,以使鲎试剂溶解水充分冲洗输液器具和注射器具内壁作为被检品。
【总页数】2页(P89-90)【作者】许玉冰;刘杜娟【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毒供应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毒供应科,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无菌用品鲎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分析与对策 [J], 刘筱英;周仕林;杨凤英;周正红;李惠枝;蒋小兵2.乙肝标志物试剂盒中结果判定标准的误差分析 [J], 柴云飞3.以不明原因发热收治的鼻咽部感染1例及131例感染r性发热患者致热原因分析 [J], 吴莉琴;张燕敏;唐亮4.以不明原因发热收治的鼻咽部感染1例及131例感染性发热患者致热原因分析[J], 吴莉琴;张燕敏;唐亮;5.电器绝缘电阻测试中的误差分析及结果判定 [J], 王献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鲎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一项操作简便、快速、标准化程度高,应用成本低廉的新技术,又是一项生物学反应复杂的体外检测方法。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其次是目前美国药典收载的药品品种达680多种,但是在我国因人体重与国外的差异,供试品的内毒素限量值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美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和文献报道的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对同一种药品的检查法不能照搬以免造成工作的失误。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实验前应复合鲎试剂产品的灵敏度和自身凝集时间,因为鲎试剂本身灵敏度的改变或质量不符合要求,能影响您的实验结果。
2、细菌内毒素工作品效价误差或效价不稳定,可影响实验结果。
建议您选用中检所提供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必要时或有条件者应标定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效价。
3、请您选用厂家配备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因为:BET用水是一种特殊的水,它不仅是要求细菌内毒素限值<0.03Eu/ml,而且要求有严格的PH (6.0-8.0)范围,不能用注射用水替代使用。
4、实验操作的误差:操作顺序和熟练程度尤为重要。
实验顺序如下所示:①制备内毒素标准溶液→②稀释检品→③溶解鲎试剂→④摆放试管→⑤加样或加试剂→⑥封口恒温→⑦观察结果并记录5、实验器具的洁净度影响:一般用硫酸清洁液浸泡4小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三道,并干热(250℃)恒温1.5h即可。
实验用的玻璃器具必须严格无菌无热原,建议不要使用一次性朔料制品。
6、实验条件:实验室要求洁净,无尘埃空气流通,若是空调室,应备有一台超净工作台。
7、温度:实验室温度为25±2℃较好,恒温水浴箱温度为37±1℃为宜。
8、样品本身干扰,对含有多糖类药品,应选用特异性鲎试剂或普通鲎试剂加G因子抑制剂使用。
对PH较低的样品应调节PH值。
定量鲎试验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几种干扰因子
孔祥文;丘文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年(卷),期】1998(19)1
【摘要】基因工程蛋白类药物产生中常用的2-巯基乙醇(2-ME)、二硫疏糖醇(DT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鲎试验显色反应有干扰作用。
通过外加已知含量的内毒素溶液至不同浓度的2-ME、DTT和GSH,并与相同的内毒素含量的样品比较,结果表明,5.0mmol/L2-ME,DTT和GSH均呈强烈抑制作用,抑制显然达80%,78%、70%,当稀释到5.0μmol/L时,抑制作用近乎消除。
高温处理内毒素样品会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孔祥文;丘文
【作者单位】西江大学生物系应用生物教研室;西江大学生物系应用生物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2
【相关文献】
1.鲎试剂检测复方柳安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研究 [J], 赵祎;张红宇;王莉;李海山
2.鲎试剂法检测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细菌内毒素 [J], 马革委
3.鲎试剂对细菌内毒素凝胶半定量法实验结果的影响 [J], 刘风琴;刘向国;李秀珍;李婷婷
4.特异性鲎试剂和非特异性鲎试剂对艾迪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比较 [J], 施震;尹银嘉;李华
5.特异性鲎试剂和普通鲎试剂用于大输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对比 [J], 厉苏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输和贮存条件对鲎试剂质量有什么影响?鲎试剂是一种常用的生化试剂,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生物分子。
然而,鲎试剂的质量和性能受到运输和贮存条件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对鲎试剂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 运输条件对鲎试剂质量的影响1.1 温度鲎试剂对温度比较敏感,长时间高温或低温会影响其质量和性能。
温度太低会使得试剂结晶或凝固,影响其溶解和使用;温度太高则容易引起蛋白质降解。
因此,在运输鲎试剂时,要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
1.2 包装和振动鲎试剂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包装和防震措施,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振动和机械损伤的影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振动会对蛋白质结构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结构破坏和失活。
1.3 光照鲎试剂对光照也比较敏感,如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其质量和性能下降。
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避免鲎试剂直接暴露在光线下。
2. 贮存条件对鲎试剂质量的影响2.1 温度贮存温度是影响鲎试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鲎试剂应该存放在冷冻条件下,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而长期高温则会导致蛋白质失活和降解。
2.2 pH值鲎试剂适宜储存的pH值范围为6.5-7.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导致其质量下降。
因此,存放鲎试剂时要注意调节其pH值。
2.3 湿度鲎试剂对湿度比较敏感,应该避免受潮和水分的影响。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鲎试剂结晶或凝固,影响其溶解和使用;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鲎试剂失去活性。
2.4 冻结和解冻鲎试剂应该在冷冻条件下存放,但是解冻过程需要特别注意。
不当的解冻方法可能导致试剂溶解不完全,变质或失活。
因此,在解冻鲎试剂前,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步骤。
3. 结论运输和贮存条件是影响鲎试剂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合理的包装、温度控制、湿度、光照和振动的管理,以及解冻等操作的规范,可以有效地维护鲎试剂的质量和性能。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鲎试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鲎试验法检测细菌内毒素。
3. 掌握细菌内毒素对生物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实验原理鲎试验法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其原理是鲎血液中的凝固酶在细菌内毒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凝固反应。
通过观察鲎血液凝固的情况,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细菌内毒素。
三、实验材料1. 鲎血液试剂2.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3. 待测样品4. 实验器材:移液器、试管、恒温水浴锅、计时器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鲎血液试剂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预热10分钟。
(2)取试管若干,标记为A、B、C、D,分别加入鲎血液试剂。
2. 标准曲线绘制(1)取标准品,按照说明书要求,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得到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品溶液。
(2)取试管A,加入鲎血液试剂1ml,再加入标准品溶液0.1ml,混匀。
(3)按照相同方法,分别向试管B、C、D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混匀。
(4)将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孵育30分钟。
(5)观察各试管凝固情况,记录凝固时间。
3. 待测样品检测(1)取试管E,加入鲎血液试剂1ml,再加入待测样品0.1ml,混匀。
(2)将试管E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孵育30分钟。
(3)观察试管E凝固情况,记录凝固时间。
4. 结果分析(1)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凝固时间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根据待测样品的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细菌内毒素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得到标准品浓度与凝固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待测样品的检测提供依据。
2. 待测样品检测:根据待测样品的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细菌内毒素浓度为5EU/ml。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鲎试验法成功检测出待测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浓度为5EU/ml。
结果表明,鲎试验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七、实验讨论1. 鲎试验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关于内毒素疑问咨询1、实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特别是哪些因素可以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
一、假阳性出现的因素:(1)污染造成:包括操作污染、实验环境、使用的器具等污染)(2)样品中含有醋酸纤维素类等物质(3)使用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导致内毒素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影响检测结果的判断假阴性出现的因素:血液中的干扰因子、蛋白等会对鲎试剂的反应有干扰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去除,会抑制鲎试剂的反应,造成假阴性。
二、样品的PH、特殊样品的处理等,像脂血可通过进一步稀释处理方可测定。
三、鲎试剂的正确存放,如果存放条件不当,造成试剂的失效,也会对实验有影响2、超出检测限如何处理,稀释还是其它?如果需要准确定值,可稀释来做。
一般大于检测限软件分析会给出一个大于最大梯度点的值3、是否需要对照或标准品,不需要的话如何确定结果的可靠性?一般是做质控4、每个样本的浓度不同,启动时间也不一样,如果96孔都需检测,仪器如何保证在达到启动时间是就进行测定?反应时间启动时间的问题也是冰浴冷却的因素之一,降低初始的样本温度,鲎实验的反应温度为37℃,温度较低可减缓反应的进行,不至于导致加样时样本前后的反应开始时间不一样,造成误差较大。
5、操作中“混匀后70℃保温10分钟,取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3分钟”,的70℃,和冷水的作用是什么?70℃处理是除去血浆中的干扰因子、蛋白等物质,加热处理是鲎实验排除干扰的常用方法。
鲎实验的反应温度为37℃,加热处理完后血浆与处理液的混合液的温度较高,马上加入鲎试剂中,会影响鲎试验的进行,因此需要冷却。
6、用无热原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是什么牌子,厂家是否提供,价格在多少?真空采血管是IMPROVE,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我们厂家有提供。
美国BD公司的BD管也可以用,要提供可能需要费用。
若你们公司有自己的真空采血管,我们可以检测下它是否经过无热源处理。
7、标本采集为何要离得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以及临床的实验经验,内毒素部分聚集在血小板上,因此需要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具体的准确解答待我查完文献、书籍之后再回复您)8、样本处理液的成分是什么?处理液的成分在我们的产品注册证上有体现,是公开的,其主要功能是排除干扰等详细内容待我了解之后再回复您。
鲎试验检测原理鲎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某种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其原理是通过观察和测量鲎的反应来评估物质的毒性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鲎试验的检测原理,并探讨其在毒性评估领域的应用。
鲎(Daphnia magna)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甲壳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
鲎试验通常通过将一定浓度的待测物质溶解于适当的培养液中,然后将鲎放入该溶液中进行暴露。
在暴露过程中,观察鲎的反应和行为变化,以评估物质对其的毒性影响。
鲎试验的原理是基于鲎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作为一种无脊椎动物,鲎的生理机制相对简单,但其对物质的反应却相当敏感。
在暴露于待测物质后,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运动减缓、摇摆、蜷缩、翻滚等。
这些行为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物质毒性的指标。
鲎试验通常采用半静态暴露方式,即在一定时间内观察鲎的反应。
实验中,需要控制好待测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一般而言,浓度和暴露时间会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调整。
较低浓度和较短暴露时间可用于初步筛选,而较高浓度和较长暴露时间则可用于更详细的毒性评估。
鲎试验的优势在于其简单、快速和经济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鲎试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实验条件,且实验时间相对较短。
此外,鲎试验还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物质的毒性评估,包括化学物质、环境样品和废水等。
然而,鲎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首先,鲎试验只能评估物质对鲎的急性毒性,对于慢性毒性和长期影响的评估有一定局限性。
其次,鲎试验的结果需要结合其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和实际环境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准确地评估物质的毒性。
最后,鲎试验虽然能够提供初步毒性信息,但并不能直接推断物质对人类的毒性。
尽管存在一些限制,鲎试验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毒性评估方法。
其简单、快速和经济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新化学物质评估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领域。
同时,鲎试验在法律法规中也被广泛采用,作为生物毒性评估的标准方法之一。
鲎法测定细菌内毒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董培智(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太原030001 peizhid@)鲎试剂法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LAL;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TAL)与微量(pg/ml级)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内毒素反应,从而检出被检物中内毒素的一种生物体外检测新技术。
因为其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一次可同时测几个样品等优点,自从一九六四年美国学者Levin 和Bang 发现此法以来[1],鲎法正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分子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中。
鲎法大致可分为凝胶法(Gel-colt end point or Gel-colt method,Gelation Assay)、比浊法(Turbridimetric Assay)色原基质法(Chromogenic Substrate method)、以及免疫法(Immunology Assay)等。
本文依据文献报道,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用这些方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时发现的一些影响因素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以供试验者参考。
1 试验条件与操作培养条件、操作环境可能引起各次实验之间、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差异[2]。
1.1 时间鲎试剂在液态时极不稳定, 室温放置太久会影响反应灵敏度,故加样结束后,应立即放入恒温水浴中。
[3]延长保温时间,可提高LAL的灵敏度。
[4]有研究者[5]发现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和工作标准品的不同混合时间与相对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即5分钟时混合点的活性最强,混合时间越长,活性反而降低,但在三十分钟以内的各混合点测定的灵敏度均在规定范围之内。
在显色法中灵敏度与时间有关,故实验过程中既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保温时间,又要严格控制终止时间[2][6][7]。
1.2 温度凝胶试验规定的孵化温度为37℃。
影响鲎试验的物质
孙明洁;邬亚琴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年(卷),期】1994(009)001
【摘要】本实验讨论了影响鲎试验(LLT)的物质。
有天然糖14种,人工合成多糖和细菌多糖各1种,中药多糖2种,糖尿病病人血液14份和尿液9份,还有polyI:C和凝血酶。
除D-阿拉伯糖外,均能使LLT阳性。
但这些物质加热后,LLT呈阴性。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孙明洁;邬亚琴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51
【相关文献】
1.10%氯化钾对鲎试验的影响 [J], 王健美
2.滤纸水溶性物质对鲎试验的影响 [J], 王承建
3.影响鲎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J], 张瑞明
4.青霉素钠中致使鲎试验阳性的非内毒素物质的鉴别 [J], 陈瑜;韦群;冯聚锦;梁丹;郭贵芳;曹艳玲
5.影响鲎试验准确性的几个因素 [J], 刘国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鲎法检查大输液细菌内毒素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书杰;刘子江;陈富才;曹建强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鲎法检查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我院自1991年9月1日以来对灭菌注射用水等五种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采用鲎法检测,在受检的近300批大输液中有7批出现阳性,而家兔法复试为阴性。
为此,我们对可能引起大输液鲎法检查阳性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1 出现阳性反应的主要原因1.1、输液瓶消毒不彻底在应用洁消精对输液瓶进行荡涤时,由于一次处理瓶数多,所需时间长,在这期间有机氯不断挥发,从而可能造成洁消精中有效氯浓度下降
【总页数】1页(P229-229)
【作者】王书杰;刘子江;陈富才;曹建强
【作者单位】251医院制剂中心;251医院制剂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
【相关文献】
1.鲎试验法检查大输液细菌内毒素十年实践分析 [J], 柳涌;施吲德
2.鲎法检查大输液中细菌内毒素假阳性结果判定 [J], 张会林
3.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联合应用进行大输液热原检查 [J], 卢贞
4.有关鲎法检查大输液热原问题的体会 [J], 刘玉薇
5.特异性鲎试剂和普通鲎试剂用于大输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对比 [J], 厉苏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鲎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
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一项操作简便、快速、标准化程度高,应用成本低廉的新技术,又是一项生物学反应复杂的体外检测方法。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其次是目前美国药典收载的药品品种达680多种,但是在我国因人体重与国外的差异,供试品的内毒素限量值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美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和文献报道的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对同一种药品的检查法不能照搬以免造成工作的失误。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实验前应复合鲎试剂产品的灵敏度和自身凝集时间,因为鲎试剂本身灵敏度的改变或质量不符合要求,能影响您的实验结果。
2、细菌内毒素工作品效价误差或效价不稳定,可影响实验结果。
建议您选用中检所提供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必要时或有条件者应标定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效价。
3、请您选用厂家配备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因为:BET用水是一种特殊的水,它不仅是要求细菌内毒素限值<0.03Eu/ml,而且要求有严格的PH (6.0-8.0)范围,不能用注射用水替代使用。
4、实验操作的误差:操作顺序和熟练程度尤为重要。
实验顺序如下所示:
①制备内毒素标准溶液→②稀释检品→③溶解鲎试剂→④摆放试管→⑤加样或加试剂→⑥封口恒温→⑦观察结果并记录
5、实验器具的洁净度影响:一般用硫酸清洁液浸泡4小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三道,并干热(250℃)恒温1.5h即可。
实验用的玻璃器具必须严格无菌无热原,建议不要使用一次性朔料制品。
6、实验条件:实验室要求洁净,无尘埃空气流通,若是空调室,应备有一台超净工作台。
7、温度:实验室温度为25±2℃较好,恒温水浴箱温度为37±1℃为宜。
8、样品本身干扰,对含有多糖类药品,应选用特异性鲎试剂或普通鲎试剂加G因子抑制剂使用。
对PH较低的样品应调节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