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5
光学专题(折射、反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的综合应用)60分钟光学专题(折射、反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的c cA.23,23【答案】A由于DE 为半径的一半,故a 光束的折射角sin sin a cv a b =解得:22a c v =同理,对于b 束,由几何知识可知,其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分别为sin i c根据几何关系有:31tan 303DE AD R +=°=则有:()22313AE DE R==+31R +A .33L 【答案】C【详解】由几何关系可知,光在得:30r =°A .212x x D D B .21x x D D 【答案】C【详解】根据薄膜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平行等宽,当光垂直标准工件方向射向玻璃板时,得到干涉条纹,.肥皂膜上的条纹.劈尖上的条纹.泊松亮斑.牛顿环【答案】C【详解】选项ABD都是光在薄膜的两个表面的两个反射光干涉形成的;选项形成的“泊松亮斑”。
A.图甲为同一装置产生的双缝干涉图像,b光的频率大于a光B.图乙中立体电影原理和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的原理一样C.图丙中“水流导光”反映了光的衍射现象D.若只旋转图丁中M或N一个偏振片,光屏P上的光斑亮度不发生变化A .距离b 需满足的条件为33b a <光线在BC 上的入射点为M ,对称,可得:Q C l¢=由几何关系得:tan l a b a =--A .“虹”对应光路图中1级光,色序表现为“内红外紫”B .“霓”的产生和“虹”类似,但日光在水滴中反射两次,则对应光路图中表现为“内红外紫”,故B 正确;CD .对同一束入射日光,产生光传播的路程为:4cos s R =A.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要小B.在水中,b光的传播速度大于a光的传播速度C.A灯照亮水面的面积大于B灯照亮的面积D.将a和b光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A.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条纹间距减小B.若将平面镜向下移动一个微小距离,光屏上条纹间距减小A.若干涉圆环向边缘移动,则表示下面的透镜是凹透镜B.若干涉圆环向边缘移动,则表示下面的透镜是凸透镜C.若干涉圆环向中心收缩,则表示下面的透镜是凹透镜A.P点有凹陷B.P点有凸起C.换用绿光照射,条纹间距变大D.抽去一张纸片,条纹间距变大A.图甲中3D眼镜利用光的偏振原理B.图乙利用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光的衍射C.图丙救护车发出的声波产生多普勒效应,而电磁波不会产生多普勒效应D.图丁直接把墙壁多个条纹的距离当成相邻明条纹距离,计算光的波长结果会偏大【答案】AD【答案】(1)o 30;(2)【详解】设入射角为i ,由题意知,解得:o 30a q =,o 45b q =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90POB Ð=、b 两束光从棱镜中射出后二者的夹角(2)a 、b 两束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由几何关系可知,a 、b 两束光在棱镜中传播的距离为2cos a a R q =,2cos b l R =(1)该棱镜的折射率n ;(2)该单色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 (不考虑光在【答案】(1)3n =(2)52Lt c=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做AC 界面法线交于BC 于D 点,光线在AB 界面交于PDC Ð可知PDQ V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30a =°因为最终出射光线与AC 平行,所以:60b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12211sin r C r h =+全反射临界角满足:11sin C n =甲灯泡发光区域的面积:211S r p =。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光学综合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文字在玻璃面上成倒立的像B.人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课本C.有趣的手影游戏D.线条通过杯子和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在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4.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放在原位置,要想光屏上成像,则光屏向右移B.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位置不动,应在透镜前加远视镜,光屏可再次成清晰的像C.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只移动透镜使其处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成倒立等大的实像6.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B.选择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D.实验过程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7.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9.2020年4月复学后,小明去学校上课进教室前,需用电子体温计检测体温。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发射、辐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进行总复。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速度为常数,即光速。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 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 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即改变传播方向。
2.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某些介质或物体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使得光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包括彩虹和棱镜分光。
3. 光与镜子镜子是由光滑的金属或玻璃表面构成的,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
根据镜面形状的不同,镜子可以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镜面呈平面,反射图像与物体大小、位置相等。
- 曲面镜:镜面呈曲面,根据镜的形状可分为凸镜和凹镜,反射图像有变大、变小以及正立、倒立的特点。
4. 光的折射与透镜透明物体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
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光在透镜上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 凸透镜:使光线向透镜中心聚焦,成像特点有实像和虚像。
- 凹透镜:使光线分散,成像特点有虚像。
5.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更多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案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干涉现象有干涉条纹和薄膜干涉。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小孔或细缝后,在背后形成干涉现象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6. 光的照明与景深光的照明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在我们眼睛中形成图像的过程。
根据光线照射的特点,我们可以了解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从摄像机或眼睛前景到背景中景物能够保持清晰的范围。
景深受光圈大小、焦距和物距影响。
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进行了总复,涵盖了光的传播、色散、与镜子、折射与透镜、干涉与衍射以及照明与景深等内容。
希望这份文档对于您的物理复有所帮助。
【图片素材来源:Unsplash】。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中考物理专题复:光学专题一、知识梳理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感化: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章节一:光的直线传播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证据和应用。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掌握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二:光的反射1. 理解光的反射原理,掌握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特点。
2. 掌握反射定律,理解反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反射现象。
3. 掌握反射光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光的折射1. 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掌握折射光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四:光的干涉1. 理解光的干涉原理,掌握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结果,能够分析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和相位差。
3. 掌握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结果,能够分析单缝衍射条纹的形状和宽度。
章节五:光的偏振1. 理解光的偏振原理,掌握偏振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掌握偏振光的实验现象,能够分析偏振光的特点和应用。
3. 掌握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能够运用偏振片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六: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1. 理解光的波动性,掌握光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等。
2. 掌握光的粒子性,理解光子概念,了解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原理。
3. 探讨波动性与粒子性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
章节七:光的传播与介质1. 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速度和频率在介质中的变化。
2. 探讨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光在折射率变化介质中的弯曲现象。
3. 分析光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边界条件对光传播的影响。
章节八:光的干涉与衍射1. 深入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干涉和衍射实验的原理。
八上光学期末专题复习1.(2019·北部湾)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2.(2019·宁夏)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C.林中树的影子 D.镜中的陶罐3.(2019·铁岭)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
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4.(2019·成都B卷)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5.(2019·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6.(2019·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7.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紫光B.红光C.橙光D.黄光8.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实像B.树叶的虚线C.太阳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小孔成像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奇妙的光纤D.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了答案:D11.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A B C D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理解和应用光学实验中的关键概念和公式。
3. 提高学生解决光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定律反射镜和反射仪的使用方法2. 光的折射和透镜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组合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光的传播和反射复习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光的速度和波长等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反射定律的应用,掌握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演示反射镜和反射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反射现象的理解。
2. 光的折射和透镜复习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介绍透镜的分类和性质,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和球面镜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透镜组合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望远镜等。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器材:反射镜、反射仪、激光笔等。
2. 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实验器材:透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3. 教学PPT和教案,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六、光的干涉与衍射1. 干涉现象解释干涉的原理,包括杨氏双缝实验和迈克尔逊干涉仪。
引导学生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干涉条件的满足。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干涉现象。
2. 衍射现象解释衍射的原理,包括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
引导学生理解衍射条纹的形成和衍射条件的满足。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衍射现象。
七、光学仪器与测量1.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常见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如望远镜、显微镜和光谱仪。
引导学生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熟悉光学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2.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光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测量。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高中光学实验相关知识,巩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系统的复习,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熟悉常见光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能够分析光学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4. 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别2. 光的折射与透镜光的折射定律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3. 光的干涉与衍射薄膜干涉现象单缝衍射与双缝衍射光的偏振现象4. 光谱与光谱仪光谱的产生与分类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光的色散现象5. 光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光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与减小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光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光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光学问题的能力。
4. 定期进行测试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光学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光学问题。
教学进程安排:1. 第1周: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2. 第2周:光的折射与透镜3. 第3周:光的干涉与衍射4. 第4周:光谱与光谱仪5. 第5周:光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资源:1. 光学实验仪器和设备2. 光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4. 实验报告模板和评分标准六、教学进程安排(续)6. 第6周:光的偏振与光纤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光纤通信的原理与技术7. 第7周:现代光学技术与应用激光原理与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光学传感器与光电子技术8. 第8周:光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光学仪器的组装与调试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排除方法9. 第9周: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的光学实验案例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评价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0. 第10周:综合测试与复习组织光学实验知识综合测试针对测试结果进行复习和强化分析测试中的常见错误和易混淆点七、教学资源(续)1. 现代光学技术与应用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2. 激光、光纤、光学成像等现代光学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3. 光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指导手册和视频资料4. 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案例库和讨论模板5. 综合测试试卷和答案解析八、教学评价(续)1. 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偏振与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规律总结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实深/n
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5.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6.常用解题方法 ①n sin sini =γ
n 大于1;大角比小角正弦 ②光路可逆 ③n
C =V ④n λ
λ=
⑤ 几何作图
⑥ n
1sinC = 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x L d =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c n ,
λλ=0
n 6.反向截止电压为
U 反,则最大初动能km E eU =反。
教案:《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0章《光学》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
2.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光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复习:回顾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练习:给出一些光学作图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实验: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 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答案:根据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题目:解释光的干涉现象,并画出干涉条纹。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干涉条纹是由于光的波动性造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高考真题1、(2022·山东卷·T10)某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狭缝1S,2S的宽度可调,狭缝到屏的距离为L。
同一单色光垂直照射狭缝,实验中分别在屏上得到了图乙,图丙所示图样。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乙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当光通过狭缝时,也发生了衍射B. 遮住一条狭缝,另一狭缝宽度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图丙中亮条纹宽度增大C. 照射两条狭缝时,增加L,其他条件不变,图乙中相邻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增大D. 照射两条狭缝时,若光从狭缝1S、2S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处一定是暗条纹2、(2022·山东卷·T7)柱状光学器件横截面如图所示,OP右侧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14圆,左则是直角梯形,AP长为R,AC与CO夹角45︒,AC中点为B。
a、b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垂直AB面入射,器件介质对a,b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42、1.40。
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射点从A向B移动过程中,能在PM面全反射后,从OM面射出的光是(不考虑三次反射以后的光)()A. 仅有a光B. 仅有b光C. a、b光都可以D. a、b光都不可以3、(2022·全国乙卷·T17)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
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 10 -34J⋅s。
R约为()A. 1 × 102mB. 3 × 102mC. 6 × 102mD. 9 × 102m4、(2022·浙江6月卷·T8)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演示了水球光学实验,在失重环境下,往大水球中央注入空气,形成了一个空气泡,气泡看起来很明亮,其主要原因是()A. 气泡表面有折射没有全反射B. 光射入气泡衍射形成“亮斑”C. 气泡表面有折射和全反射D. 光射入气泡干涉形成“亮斑”5、(2022·浙江6月卷·T4)关于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复色光投射就看不到条纹B. 明暗相间条纹是两列光在屏上叠加的结果C. 把光屏前移或后移,不能看到明暗相间条纹D. 蓝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比红光的大6、(2022·浙江1月卷·T11)如图所示,用激光笔照射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点,发现有a、b、c、d四∆时,b、c、d 条细光束,其中d是光经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微专题:光学基础练习2024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第一:考点解读(知识点填空)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_光源2.规律: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现象: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影子、日食、月食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被__________回原介质中的现象(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 的;(3)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2. 两种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_______反射面________图示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_________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___________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视觉特征能从各个方向___________明亮、刺眼能否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1)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过平面镜________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2)探究过程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用薄玻璃板的原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_____个像;③玻璃板要与水平面,否则找不到像;④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知识点4: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________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两线分居(3)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________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___(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_________3.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如:从池底A点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_______(填“高”或“低”)的虚像知识点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实验结论色散现象说明:(1)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白光______单色光;(2)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3.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____、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____、蓝4.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______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知识点6:看不见的光1.光谱:太阳通过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2.红外线(1)定义: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2)红外线的特点: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3)应用①根据热效应:医用红外热像仪、红外温度计、红外夜视仪、红外线加热.②根据穿透性强:遥控器、红外远程遥感.3.紫外线(1)定义:光谱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①能杀死微生物,用来灭菌在医院里经常用紫外线杀菌;②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假;③紫外线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注意】(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_______.第二:课堂重点一、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其颜色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显色原理:同色光透过→人眼,异色光吸收——同色透过,异色吸收注意:无色透明物体可以透过所有色光。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及规律。
(2)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及其工作原理,如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
(3)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定物质的折射率、光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光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通过分析典型光学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学基本原理及规律。
(2)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光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分析和应用。
(2)光学仪器的组装和调试。
(3)光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光学基本原理,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2)介绍光学仪器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 实例分析:(1)分析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2)讨论光学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课堂练习:(1)完成光学实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分析光学实验的难点和重点。
四、课后作业2. 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光学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基本原理及规律。
2. 学生能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光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来复习光学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光学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结合光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年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
1、(2017河南)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选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平面镜,主要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玻璃板放置时要求
与纸板。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若用光屏代替蜡烛 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
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4、(2015河南)如图2所示,小红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由于太阳光射到课本上时发生
了现象。
太阳能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
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若相机镜
头焦距为厂,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这一现象原理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要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