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一般性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 格式:pptx
- 大小:214.90 KB
- 文档页数:6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一)债务重组产生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种不确定因素经常使得企业面临经营失败,而经营失败的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偿债困难。
在此种情况下,债权人不得不在两种权力之间进行选择,要么依法尽可能收回债务,采取法律等手段,要求债务人破产,以求的债务的清偿;另一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给债务人一定的让步,增强其财务能力,助其重整事业。
这样就设的债权人及债务人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某些债务问题上达成共识,以尽可能地求得双赢。
(二)债务重组的定义及方式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从我国的会计实践及会计准则中,我们可以将债务重组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和债权人“未作让步”的债务重组。
“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直接或通过修改偿还条件间接放弃部分债权,以换取债务人能够及时或延期偿还部分债务。
但无论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企业均要遵循同样的会计处理原则,也就是说,债务重组不仅包括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还包括债权人未做出让步的债务处理。
具体讲,债务重组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式:(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属于作出让步的重组(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3)、债务转为资本—即通常所说的债转股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延期,延期加息延期减本金或减息)。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针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债务
偿付能力等进行评估后,以减免债务、改变债务条件等形式对债务进行调
整的行为。
在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主要涉及到以下
几个方面。
1.会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丧失经济资源的交易,
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债务重组的减免部分应被记录为非经常性损益。
具体
而言,债务重组的减免金额会计处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债务重组协
议达成之前,将减免金额记录为负债,同时将其确认为债务重组准备费用;其次,在债务重组协议达成之后,将减免金额转化为资本收益。
2.税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被认为是债务减免所带来的潜
在利益。
根据税法规定,债务减免视为债务人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应纳税。
同时,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减免被视为收入的部分重置其资产基础。
然而,如果债务人的债务减免符合免税或减免税的条件,也可以享受相应的
税收优惠。
总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会计和税务处理相对于旧准则有
所变化。
根据新准则,债务重组的减免部分会计处理被明确定义,并且需
要将其分阶段进行记录。
在税务处理方面,债务减免仍然被视为收入,但
对于符合免税或减免税条件的债务减免,可能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对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会计和税务处理的简要介绍,并不涵盖所有相关内容。
具体情况应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详细分析和处理。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掌握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债务重组是企业在面临资金困难或债务问题时采取的一种重组债务的方式。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掌握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会计操作技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正确地进行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与背景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就债务的归还方式、利率、期限等条件进行重新谈判并达成一致的过程。
债务重组通常发生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债务过多或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情况下。
通过债务重组,企业可以减轻负债压力,恢复经营活动,并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以下财务处理技巧: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采取减少债务的方式,此时会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的资产是否需要进行减值准备计提。
如果企业的资产价值下降,那么在重组前就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抵消资产价值的下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 债务重组费用的确认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会产生一些与债务重组相关的费用,如法律费用、顾问费用等。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债务重组的具体情况,正确确认这些费用。
通常情况下,这些费用应当在债务重组完成后,按照合理的比例分摊到未来几个会计期间。
3. 利息支出的重新计算债务重组可能会导致企业负债利息的变化。
在进行债务重组后,会计人员需要重新计算企业的负债利息,以确保准确记录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与债权人协商,并确定新的利息支付方式和利率。
4.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债务重组完成后,会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
首先,应当调整长期负债的金额,反映新的债务重组协议。
其次,需要调整相关的利息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最后,会计人员还需要将债务重组相关的费用列入债务重组费用,并按照合理的比例分摊到未来几个会计期间。
通过掌握上述会计操作技能,会计人员可以在债务重组中正确处理与财务有关的问题,提高财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债务重组是企业面临困难时采取的一种债务处理方式。
【税会实务】债务重组业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问】某稽查局对甲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资本公积”增加了215000元。
审核“资本公积”明细账,增加是由于债务重组业务引起的。
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抵偿所欠乙公司的债务70万元,该库存商品账面成本为4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税)为50万元。
此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
借:应付账款——乙公司 70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85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15000
特殊处理规定:
企业重组符合规定条件的,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①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②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企业的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
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债务重组时的账务处理流程债务重组时的账务处理呀,这可有点小复杂,但别怕,咱慢慢唠。
一、什么是债务重组呢?简单来说呀,就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达成了新的协议,对债务的偿还方式、金额或者时间啥的做了调整。
就好比两个人之前说好的事儿,现在换个法子来做,重新商量一下怎么把这事儿解决喽。
比如说,债务人可能之前欠了很多钱,一下子还不上,债权人呢,也不想把债务人逼得太狠,就商量着看能不能少还点,或者延长还款期限之类的。
二、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流程开始喽。
1. 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账务处理。
- 债务人这边呢,如果用存货清偿债务。
比如说债务人有一批货物,用来抵偿债务。
这时候要把存货视同销售哦。
要按照存货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这就跟正常卖东西差不多,但是又有点不一样,毕竟是抵债嘛。
借:应付账款(债务的账面价值),贷:主营业务收入(存货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外收入 - 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然后还要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这一通操作下来,就把用存货抵债的账务处理好了。
- 如果是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呢。
要先把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状态,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
然后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来抵债,借:应付账款(债务的账面价值),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外收入 - 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如果固定资产清理有余额,再根据情况结转到营业外收支里。
2. 债务转为资本的账务处理。
- 债务人这边要把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比如说,债务人欠了债权人100万,现在债权人说不要钱了,要债务人公司的股份。
假设债务人给了债权人价值80万的股份,股份面值是50万。
那债务人就要做账务处理啦,借:应付账款100万,贷:股本50万,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30万,营业外收入 - 债务重组利得20万。
债务重组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税务处理比较债务重组的概念: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
(通常指广义债务,既包括企业借款发生的债务,也包括以赊销等销售行为未支付款项方式体现的债务。
)按照债务重组的方式分,债务重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2)以非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下同)资产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3)以债务转增资本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债转股)也就是债务人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但这种方式在法律上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在满足《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后才能发行新股。
(4)修改负债条件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包括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减少本金等。
(5)上述四种形式组合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
(2)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
(3)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4)债务人的相关所得税纳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财税[2009]59号文还规定了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情况:第一,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债务人来讲,■虽有账面“所得”但并没有获得实际收入;■债务重组通常是在债务人无力偿债的困境中的不得已而为,此时,他通常没有实际负税能力。
企业重组中债务重组的债转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将债务转为股本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
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债务人根据其与债权人达成的协议,将债务转换为非股权的其他资本形式,则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转为资本,不能作为债务重组。
债务转为资本时,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将债务转为股本;对其他企业而言,是将债务转为实收资本。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结果是,债务人因此而增加股本(或实收资本),债务人因此而增加股权。
一、债务转为股本的会计处理将债务转为股本,是债务转为资本的组成部分。
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权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在债务重组日,应当将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或提取损失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权人应将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发生的相关税费,分别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债务转为股本的税务处理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企业重组中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
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会计实操经验】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分析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 即《收入明细表》第23行“债务重组收益”, 填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纳税人(债务人)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获取的债权人的让步, 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会计利润, 同时属于所得税应税收益, 会计与税务处理一致。
但财政部发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年第2期](会计部函[2009]60号)规定, 上市公司由于债务豁免等单方面的利益输送行为形成的利得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这和新会计准则规定有所不同。
本文就非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和税务处理作一分析。
会计准则规定, 债务重组, 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如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其他原因), 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权人作出让步, 即同意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 如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 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实际上, 债务重组是一种典型的非货币资产交换行为, 按照公允价值模式下非货币资产交换有关规则进行损益处理。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主要包括以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两种形式)以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重组收益)。
【例】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200万元。
2008年, 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经与乙公司协商, 双方同意债务重组, 豁免甲公司债务70万元。
甲公司于2008年11月支付乙公司130万元, 双方结清债务。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付账款——乙公司200贷:银行存款13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乙公司)70将“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0万元填入《收入明细表》第23行。
债务重组涉税问题分析(税务处理)债务重组: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
(一)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一般性税务处理——关键点:公允价值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
在这一交易中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在增值税处理中,应该按照债务人转让相应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
2.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3.债务人的相关所得税纳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案例1】A公司欠B公司货款300000元。
由于A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已于2011年5月1日到期的货款。
2011年7月1日,经双方协商,B公司同意A公司以其产品偿还债务。
该产品的公允价值为200000元,实际成本为120000元。
A公司和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B公司于2011年8月1日收到A公司抵债的产品,并作为库存商品入库。
分析上述事项对A公司、B公司的影响。
【解析】(1)债务人:A公司的账务处理与税务处理①业务分解a.销售产品——产品公允价值2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元b.按其公允价值偿还债务,并计算债务重组利得: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 3000000减:所转让产品的公允价值 200000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0×17%) 34000债务重组利得300000-200000-34000=66000②账务处理:借:应付账款3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66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00贷:库存商品120000③计算企业所得税因该债务重组事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销售产品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200000-120000)+债务清偿利得66000=146000(元)应纳所得税:146000×25%=36500(元)(2)债权人:B公司的账务处理与税务处理①业务分解:分解为以公允价值购入库存商品和债务重组损失两项业务。
会计实务解析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债务重组是指企业为了解决债务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财务安排和调整。
对于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会计实务上存在一些特定的步骤和要求。
本文将对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进行解析,详细介绍其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
一、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需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债务重组》和《财务报告编制解释第3号——债务重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债务重组》,债务重组被定义为企业为了解决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一种安排和调整。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 物质性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必须是物质性的,即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权益重组和债务重组的区分:债务重组与权益重组是两种不同的财务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和处理。
3.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企业在债务重组中可以选择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以清偿债务为基础的会计处理和以重组债务为基础的会计处理。
二、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方法针对债务重组的财务处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以清偿债务为基础的会计处理:在这种处理方法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其他资产来清偿债务。
企业应将清偿债务产生的费用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并相应调整相关会计科目。
2. 以重组债务为基础的会计处理:在这种处理方法中,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协商,通过改变债权的利率、期限或其他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会计处理,可能需要进行债务减记或债务重估,并相应调整相关会计科目。
3. 产权转移的会计处理: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发生产权转移,即以非货币性资产置换债务。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并计入相关会计科目。
4. 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产生债务重组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债务重组损益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进行确认,并进行充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