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洁净室的气流组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洁净室空气流组织方式
1.水平流(horizontalflow):水平流是指洁净室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地面平行。
空气从洁净室的一侧进入,通过过滤设
备进一步净化,然后以相对均匀的速度横向流动,最后从洁净
室的另一侧排出。
水平流的特点是空气速度较低,净化效果相
对较好,适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微电子制造、
生物制药等领域。
2.垂直流(verticalflow):垂直流是指洁净室内的空气流
动方向与地面垂直。
空气从洁净室的顶部进入,通过过滤设备
净化后,以相对较高的速度下沉,然后经过地面的回收系统进
行回收循环,形成垂直循环流动。
垂直流的特点是空气速度较高,能够有效控制微尘、颗粒物的悬浮和沉降,适用于对气溶
胶粒子要求严格的场所,如电子组装、手术室等。
3.混合流(mixedflow):混合流是指洁净室内的空气流动
方式综合了水平流和垂直流的特点。
空气从洁净室的一侧进入,经过过滤设备净化后,以一定速度沿着墙壁流动,然后再向上
或向下循环流动,形成混合流动。
混合流的特点是空气速度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湿度均匀性和控制能力,适用于对温度、湿
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制药、实验室等。
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技巧无尘车间洁净效果如何与气流组织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而气流组织设计是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来实现的。
如果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计算正确,但风口布置不合理也达不到所需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无尘车间的设计效果失败。
洲上净化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针对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洁净度要求高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或长宽比比较大的洁净室,尽可能选用小风量多送风口数量的送风形式;而回风口也应选用小风量多回风口数量的方案。
2、对于洁净度为1000级的洁净室,选用双侧下回风的形式。
对低于1000级洁净度的洁净室,当洁净室宽度不大于3m时,可采用单侧下回风;当大于3m 时,宜采用双侧下回风;当洁净室宽度较大时,若双侧下回风不能满足气流组织要求时,应在洁净室1/2宽度处增设回风口(采用回风柱等形式),以减少涡流区。
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洁净度的大小、工艺设备的位置等条件灵活掌握。
布置回风口的总原则是:适应送风口,与送风口配合,使洁净气流充分地扩散,充分地稀释室内气流,并均匀地流出室内。
3、在洁净室的操作间不应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在洁净走廊、更衣室等非工作面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
但当条件允许时,在非工作面最好也采用上送侧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因为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存在下列缺陷:在一定高度上,5um的大微粒较多(因为其跟随气流的能力差),往往以0.5um 的微粒浓度衡量能达到洁净度标准,而以5um的微粒浓度衡量则不达标;如果是局部百级的洁净室,若采用上送上回方案,则工作区的风速往往很小,很难达到标准,自净时间较长,容易造成送风气流的短路,使部分洁净气流和新风不能参与全室的稀释作用。
因而降低了洁净度和卫生效果,容易使污染微粒在上升过程中污染其经过的操作点。
洁净室空间气流组织设计方案洁净室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境要求的生产和实验场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环境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浓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空气流动是洁净室内部环境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空气流动组织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颗粒物和微生物的传播,保持洁净室内的净化水平。
在设计洁净室空气流动组织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空气流动方向:洁净室的空气流动方向主要有垂直流和水平流两种。
垂直流指的是从天花板向地面的垂直气流,适用于对物体表面清洁要求较高的场所;水平流指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适用于人员操作区域较大的场所。
根据洁净室的具体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空气流动方向。
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是指空气在洁净室内的运动速度,通常以立方米/小时为单位表示。
根据洁净室的净化等级要求,选择适当的空气流速可以有效地控制颗粒物的扩散和沉积。
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内装置设备和人员操作区域的空气流速应该不低于0.3m/s。
3.排风设计:洁净室内的排风系统是保持空气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排风设计,可以有效地去除洁净室内产生的污染物和热量,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条件。
排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恰当的排气口位置,以实现洁净室内部的负压和恒定的空气流动。
4.过滤系统:洁净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主要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组成,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根据洁净室的净化要求和空气流动特点,合理选择过滤器的等级和数量。
5.空气循环方式:洁净室内的空气循环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向流动,即空气从一个方向进入和排出,保持流线型的空气流动;另一种是混合循环,即空气从多个方向进入和排出,形成交叉和混合的空气流动。
根据洁净室的工艺要求和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空气循环方式。
综上所述,洁净室空气流动组织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空气流动方向、空气流速、排风设计、过滤系统和空气循环方式等因素,以实现对洁净室内环境的有效控制和净化。
10万级洁净车间气流组织形式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的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10 万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洁净要求,常规的风管钻孔排放风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的高精密工艺生产。
一种新的工厂气流组织形式渐被重视,即“层流”式组织。
层流式气流组织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层流理论在车间内部实现不同区域的垂直分层,并通过隔离带等方法防止不同区域之间的污染扩散,进而实现不同区域的独立气流控制。
具体来说,将整个车间分成上下多个隔断层,每层设置专门的供风和回风系统,同时利用边界层理论实现垂直方向的层流分离。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1每个作业区可以独立控制其供风量和回风量,实现精细化的气流管理;2利用隔断层隔离不同操作区之间的污染扩散,有效提高总体洁净程度;3垂直层流分离能最大限度避免不同层间的空气对流,彻底断绝污染传播通道。
以上就是以"10万级洁净车间气流组织形式"为标题的一篇文章内容。
文章从概念定义开始,介绍了层流式组织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优点,从整体上解释了这种方式是如何满足高精密工艺对气流条件的严格要求的。
洁净气流组织的原理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洁净气流组织的原理。
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理解起来也挺简单的。
你想啊,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有灰尘、细菌这些小颗粒。
在一些对空气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比如医院的手术室、电子芯片的生产车间等等,就需要有一种办法来保证空气的干净,这就是洁净气流组织发挥作用的时候啦。
它的原理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理地安排空气的流动,让干净的空气能够到达需要的地方,同时把那些脏东西给带走。
首先呢,会有一个专门的空气处理设备,它就像是一个空气的“清洁大师”。
它会把外面进来的空气进行过滤、加热、加湿或者降温等一系列处理,让空气变得干净、舒适,达到我们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处理好的空气接下来会通过一些管道被送到房间里。
这些管道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哦,要根据房间的大小、形状和使用需求来设计,确保空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每个角落。
在房间里,空气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流动。
比如说,可能会从天花板上的送风口均匀地吹下来,形成一个向下的气流。
这个气流就像一把“扫帚”,会把房间里的灰尘和污染物慢慢地往下推。
同时呢,在房间的底部会有一些回风口。
这些回风口就像是一个个“吸尘器”,把被推下来的脏空气吸进去,然后再送回到空气处理设备里进行处理。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不断地把房间里的空气变得干净。
而且啊,为了防止不同区域的空气互相干扰,还会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设置空气幕,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把不同区域的空气隔开。
洁净气流组织还会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比如说,人员在房间里活动会产生热量和污染物,所以在设计气流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何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
设备也一样,有些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或者灰尘,需要特别的气流组织来处理。
洁净气流组织的原理就是通过巧妙地安排空气的流动,让干净的空气能够有效地把脏东西带走,从而保证一个特定空间内的空气洁净度。
它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空气管家”,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生产环境。
第七章洁净室的气流组织7-1 洁净室的分类洁净室的主要功能是:1.防止灰尘产生;2.阻止灰尘进入;3.把已有灰尘一次有效地排出去。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就是要对上述三项功能予以保证。
从气流组织上看,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可分为三大类:一、乱流洁净室包括:过滤器(或过滤器机组)顶送;带扩散风口过滤器顶送;局部孔板顶送;局部阻尼层顶送;双层壁回风顶送;风口侧送;风口斜送;散流器顶送;扩散诱导风口顶送。
二、层流(平行流)洁净室隧道式;一侧回式;双侧回式;1.水平层流双层壁双侧回式;上回式;对送中间回式;一字形串联式;往复式串联。
三、局部层流洁净室1.局部层流(垂直式,水平式)2.乱流加洁净工作台式3.乱流加局部层流式4.工作台隧道式5.隧道洁净室式6.洁净管道式7-2 乱流式气流组织一、乱流式气流组织特点1.乱流式气流组织是依靠气流的混合稀释作用,把室内尘粒逐渐排出去,直至达到平衡。
12.由于气流为乱流,室内发生的尘粒可向任一点扩散,所以浓度分布能较快均匀,同时换气次数增大到一个界限时,室内含尘浓度不会再有明显下降,而能达到的空气洁净度级别有一个界限,大约在1000级以下。
当发尘量很少时,也可能达到更高级别,但较难维持。
二、设计要点1、保持正压①加压空气量洁净室内加压空气量主要决定于渗漏风量,若以换气次数表示加压风量,可参考表7—1,在概算时,换气次数取2-3次。
加压所需换气次数表7—1注:加压栏中()内数字单位为mmH2O②加压控制加压程度要考虑围护结构强度,开门是否方便等因素,一般控制和邻室压差在5-20Pa(0.5-2 mmH2O)范围内。
2、局部发尘的控制由于乱流洁净室内气流是乱流,尘粒可以扩散到室内任何地点。
如果局部地点发尘,对发尘点不加以控制,就会影响全室。
即使增加换气次数,效果也不会很明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局部气流组织的处理上着眼,即对局部发尘设备加以围挡和局部排风。
如果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合,除控制气流组织外,还应对排风进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再排出室外。
洁净室气流组织的设计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与一般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有明显的不同,因为不但要考虑维持室内温度、湿度的要求,还要考虑室内污染源扩散及维持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要求。
基本气流流型有:单向流、非单向流、混合流等三种基本形式。
单向流:是从室内的送风侧平稳地流向其相对应的回风一侧,单向流能保证室内洁净度较好,但是工程造价高和运行费用也较高。
一般用于空气洁净度等级在1~5 级的洁净室。
如:药房、医院、手术室等场所。
1、非单向流流型是以不均匀气流分布方式,其速度方向在洁净室内不同点是不同的,是实际应用中最多的一种形式,采用下送风时,在实际工程中,一般设置送、回风口来弥补气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一般用于空气洁净度等级为6~9 级的场所。
2、将非单向流和单向流在同一洁净室内组合使用的气流形式及为混合流,一般用于室内需要空气洁净度严格的部位采用单向流,其它采用非单向流,这种型式可节省工程造价,又能够满足局部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3、洁净室在工程设计时应考虑维持室内一定的压差,在工业洁净室和一自然风光场所及维持正压差,但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较大的空间要维持负压差。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要求,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小于5 Pa,洁净室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于10Pa。
在工程中维持压差的送风量确定多采用换气次数法进行估算:换气次数一般按下述经验
数据进行确定。
①、压差值为5Pa时,压差风量相应的换气次数为1~2h
②、压差值为10 Pa 时,压差风量相应的换气次数为2~4h。
洁净室气流组织设计要点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及洁净度等满足工艺要求和人员的舒适度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使室内空气的流动符合洁净室设计要求。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与一般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不同。
洁净室气流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供给足量的清洁空气,稀释并替换室内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使室内洁净度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
而一般空调房间多采用乱流度大的气流组织形式,利用较少的通风量尽可能提高室内的温、湿度场的均匀程度,使送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因此,洁净室气流组织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一单向流气流组织设计要点1、防止过滤器泄露如果过滤器漏泄,应使单向流气流组织的优点受到损坏,所以应力求避免。
2、确保室内送风气流均匀提高过滤器的满布率,以减少边框盲区的影响。
3、提高送风速度的均匀性造成送风速度不均匀的原因有过滤器和静压箱压力不均以及向静压箱送风的速度太大等。
克服送风不均的主要措施有:(1)严格选用高效过滤器,安装时应根据各台过滤器阻力大小进行合理调配,使送风面上各过滤器之间每台过滤器阻力和各台平均阻力小于5%。
(2)过滤器下方设阻尼层,甚至设不均匀阻尼层,加大静压箱高度,大于800mm更好。
(3)改集中管道给静压箱进风为分散管道进风。
(4)如果进风速度太大或只能单侧进风,则可在进风口附近的过滤器上安装可调挡板,也可增加静压箱内阻力,在出口不远处设多孔板。
4、提高回风口速度的均匀度在送风管上采取的措施可以用到回风管上,如分散风管、设调节阀、在回风口安装阻尼布,把回风速度降到5m/s以下,调节地面开口比等等。
二非单向流气流组织设计要点1、保持正压(1)加压空气量洁净室内加压空气量主要决定于渗漏风量,若以换气次数表示加压风量,可参考下表,在概算时,换气次数取2-3次。
(2)加压控制加压程度要考虑围护结构强度,开门是否方便等因素,一般控制和邻室压差在5-20Pa(0.5-2 mmH2O)范围内。
洁净室组织气流的基本原则洁净室中的气流组织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室内空气能够达到预期的洁净度。
这些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向流动原则:洁净室中的气流应该呈现单向流动的特点,通常是自上而下或自一侧向另一侧的流动。
这种单向流动的气流能够有效地带走室内的污染物,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扩散。
2. 层流原则:洁净室中的气流应该呈现层流的特点,即空气在室内以平行流动的形式流向排风口。
层流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均匀性,减少死角和死区的存在,从而提高洁净度。
3. 高效过滤原则:洁净室中应该配备高效过滤器,以过滤空气中的微尘颗粒和微生物。
高效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捕捉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洁净室的要求。
4. 正压控制原则:洁净室中应该保持正压控制,即室内的气压高于外部环境的气压。
正压控制能够有效地阻止室外空气和污染物进入洁净室,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5. 微风原则:洁净室中的气流应该呈现微风的特点,即气流速度适中,不过大也不过小。
微风能够带走室内的微尘颗粒和污染物,但又不会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不适或损坏。
基于以上原则,洁净室中的气流组织通常采用下送风或侧送风的方式。
下送风是指洁净室中的气流由顶部的送风口向下方流动,然后通过底部的排风口排出。
这种气流组织方式适用于对工作区域的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侧送风是指洁净室中的气流由一侧的送风口流向另一侧,然后通过对侧的排风口排出。
这种气流组织方式适用于对整个洁净室的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均匀性。
在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中,还需要考虑到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设备的位置。
合理的布局能够减少气流的干扰和交叉,确保洁净室内各个区域的洁净度一致。
设备的位置也应该与气流组织相匹配,以避免对气流的阻碍和影响。
洁净室中的气流组织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遵循单向流动、层流、高效过滤、正压控制和微风等原则,能够有效地组织洁净室中的气流,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洁净室气流组织摘要:洁净室为了达到其所要求的洁净度级别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性能良好的高效过滤器,二是足够的送风量,三是合理的气流流型;而使用合理的气流流型能够有效地减少送风量。
本文主要叙述洁净室涉及到的气流组织,以及矢流洁净室用于医院洁净病房空调的可行性,并阐述了空态下矢流洁净室内洁净度的测量结果、矢流洁净病房静态下气流场的测量结果和矢流洁净病房点污染源散发实验结果。
关键词:洁净室、气流组织、矢流洁净室洁净室就其控制的对象来说,分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两大类。
各类洁净室控制微粒污染的途径是相同的,这类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1、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室内或有效地防止室内污染物扩散至室外。
这是洁净室控制污染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涉及空气净化处理的方法、室内的正压等。
2、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经发生的污染,这主要涉及室内的气流组织,也是体现洁净室功能的关键。
3、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这主要涉及发生污染的设备的设置与管理和进入洁净室的人与物的净化。
洁净室气流组织的类型按其气流状态来区分,主要分为非单向流洁净室、单向流洁净室和矢流洁净室(也称辐流洁净室)[2]。
1、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工作原理(也称乱流洁净室原理)非单向流洁净室的主要特点是从来流到出流从送风口到回风口之间气流的流通截面是变化的,洁净室截面比送风口截面大得多,因而不能在全室截面或者在全室工作区截面形成匀速气流。
所以,送风口以后的流线彼此有很大或者越来越大的夹角,曲率半径很小,气流在室内不可能以单一方向流动,将会彼此撞击,将有回流、涡旋产生。
这就决定非单向流洁净室的流态实质是突变流非均匀流。
所以,概括地说,非单向流洁净室的作用原理是当一股干净气流从送风口送入室内时,迅速向四周扩散、混合,同时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气流从回风口排走,这股干净气流稀释着室内污染的空气,把原来含尘浓度很高的室内空气冲淡了,一直达到平衡。
所以,气流扩散得越快,越均匀,稀释的效果就越好。
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单向流就是气流以均匀的截面速度,沿着平行线以单一方向在整个截面上通过。
单向流洁净室就是靠洁净送风气流的这种“活塞” 般的平推作用,迅速把室内污染排出。
根据这个原理,很显然,高效过滤器必须满布,但由于过滤器有边框以及吊顶安装工艺的要求,真正地满布是不现实的。
只要能达到我国《空气洁净技术措施》的规定,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满布比不应小于60%,水平单向流洁净室不应小于40%就认为满足满布的要求了。
否则,就是局部单向流了。
单向流气流组织的设计重点应考虑:送风高效过滤器的满布比和回风口形式,前者容易满足,后者对单向流洁净室的效果影响较大,在设计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5-15所示为满布高效过滤器送风,整个地面格栅回风的垂直单向流形式,是典型的垂直单向流,比对单向流洁净室的原理,它符合度最高。
对流线平行度和乱流度等指标,满足度最好。
这种单向流洁净室可以适用于任何生产工艺,即使生产工艺不断改变,它也能很好地满足。
但它的最大的缺点是造价高、格栅回风地板结构复杂。
在图5-15所示的形式中,送风吊顶的安装工作量很大,若用液槽密封结构,造价较高,但密封的可靠性高;若用密封垫挤压式密封结构,造价较低但密封性较差,过滤器安装的技术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泄露,需拆下过滤器重新安装,安装难度较大,工程量也较大。
所以,把这种送风吊顶改为图5-16所示形式,侧布高效过滤器,顶棚阻尼层送风。
这种系统通过改变顶棚送风结构,降低了安装难度,节约了初投资。
过滤器安装在吊顶夹M静压箱的两侧,使安装难度降低,更换也方便,采用阻尼层吊顶,使气流均勻平行向下流动,这种阻尼层可采用不锈钢孔板制作,孔板的开孔率应大于60% ,若能在静压箱内装设阻尼孔板和导流板,其均流效果更好。
这是一•种净化效果很好而造价较低的气流组织形式,其适用范围同图5-15所示的系统相同。
这种送风顶棚的结构现在也应于洁净手术部的送风天花中,无影灯吊杆处的密封变得很简单。
洁净室内送风系统设计要求
洁净室内送风系统设计要求有什么?想要设计出一套符合规范要求的洁净室内送风系统,首先需要了解的便是设计要求,那么在这里,小编帮您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洁净室内送风系统设计要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洁净室空调系统设计参数
a)洁净度:洁净室:万级,更衣室:十万级;
b)湿度:55±10%
c)温度:24±2℃
d)静压差:洁净室与室外大气5~15Pa;
洁净室空调设计方案说明
在该设计方案之中,经济、实用、合理是最基本的的原则,说明如下:
(1)净化车间的空调净化系统
a)本工程是用一台洁净式组合空调机组(冷暖型,风量:8000m3/h)经初中效过滤后通过洁净风管送至高效过滤风口,再送入洁净车间,使车间达到所要求的温湿度级别。
b)洁净式组合空调机组安装旁边机房,震动和排水措施一定要做好。
(2)水系统
洁净式组合风柜采用风冷型式,将冷凝水排至室外。
(3)送、回风系统
a)新风从室外用新风机组引入,与回风在混合箱混合后,经过滤、表冷、等处理,最后通过高效过滤送入净化车间及更衣室内;
b)气流组织形式:顶送风下侧回风方式,经高效过滤单元送入净化间内;回风是在回风墙的侧下方安装的回风百叶回风,由回风百叶口回到回风立墙,再通过洁净回风管回至洁净式空调机组回风箱,再与新风混合,如此循环;所有回风口均采用单层门绞式回风口,设初效过滤网。
注:来源康鼎净化工程。
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一、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的类型洁净室的气流组织方式那可真是多种多样呢,咱先来说说单向流吧。
单向流就是空气朝着一个方向,像一条直直的河流一样,稳定又有序。
这种气流组织方式可以把洁净室内的污染物快速地“赶出去”,就好像把调皮捣蛋的小坏蛋都轰走啦。
它特别适合对洁净度要求超高的地方,比如那些生产超精密电子元件的车间,一点点灰尘都可能让产品报废呢。
还有非单向流。
这非单向流就比较“随性”啦,空气的流动方向不是那么单一,有点像在屋子里随意飘荡的小风儿。
不过呢,虽然它看起来没那么规矩,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它的造价相对单向流来说可能会低一些,而且在一些对洁净度要求不是超级无敌高的洁净室里,它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把灰尘之类的污染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混合流也算是一种常见的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
它就像是把单向流和非单向流混合在一起啦,取两者的优点。
在一些大型的洁净室里,不同的区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混合流就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在需要高洁净度的地方采用单向流的方式,在要求没那么高的地方用非单向流的方式,是不是很聪明的做法呀?二、影响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的因素首先就是房间的形状和大小啦。
如果房间是那种长长的、窄窄的形状,气流的组织可能就需要特别考虑,不然可能会有一些角落空气流通不好。
要是房间特别大,那气流要怎么才能均匀地布满整个房间呢?这就像要把一群小蚂蚁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大操场上一样,得好好琢磨琢磨。
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也超级重要。
送风口就像是空气的“入口”,回风口是“出口”。
如果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安排得不好,空气可能就会在洁净室里“迷路”,导致有的地方空气新鲜,有的地方却很沉闷。
比如说,如果送风口和回风口离得太近,那空气可能就直接从入口又回到出口去了,没有好好地在洁净室里“逛一逛”,起到清洁的作用。
还有室内的设备摆放。
洁净室里的设备就像一个个“小山丘”,会影响空气的流动。
如果设备摆放得乱七八糟,就会阻碍空气的顺畅通行。
如何进行洁净室的气流组织设计
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及洁净度等满足工艺要求和人员的舒适度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使室内空气的流动符合洁净室设计要求。
洁净室气流组织洁净室按气流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单向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又称:乱流洁净室)、辐(矢)流洁净室、混合流(局部单向流)洁净室。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与一般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不同。
而洁净室气流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供给足量的清洁空气,稀释并替换室内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使室内洁净度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
一般空调房间多采用乱流度大的气流组织形式,利用较少的通风量尽可能提高室内的温、湿度场的均匀程度,使送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因此,洁净室气流组织设计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要求送入洁净室的洁净气流扩散速度快、气流分布均匀,尽快稀释室内含有污染源所散发的污染物质的
空气,维持生产环境所要求的洁净度。
2、使散发到洁净室的污染物质能迅速排出室外,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流涡流和死角,缩短污染物质在室内的滞留时间,降低污染物质与产品的接触几率。
3、满足洁净室内温度、湿度等空调送风要求和人的舒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