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际关系_ppt.ppt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0
计网133班黄德校1307300341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形势周边地区是紧邻中国的地理空间,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主战场,也是我国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场所。
周边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稳定、经济政治的健康发展,以及国际作用的发挥。
中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将周边外交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周边外交取得显著成效,周边安全形势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与周边所有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与绝大多数陆上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美、俄、日、印等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平稳发展,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化、地区集团化势头不断上升,周边安全环境显著改善。
但是,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周边安全形势出现一些消极变化。
美国战略东移、中日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朝鲜半岛扑朔迷离的局势、南海问题的复杂态势等都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首先,对东北亚地区而言,中国在该地区的邻国有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与日本,以及一个“特殊的邻国”——美国。
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伙伴是俄罗斯,中俄两国在经济与军事合作、维护各自国家的统一以及维持国际力量对比的战略平衡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之间还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美国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对手,美国在日本与韩国维持着大量驻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将该地区作为其设想的主要战场,美国还在距该地区不远的关岛基地大力加强了远程投送与远程打击能力,美国将中国的正常崛起视为挑战其霸权地位的主要战略威胁,并与中国的台湾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包括坚持对台军售。
日本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美国的战略盟国,它既没有对其侵略历史认真反省,又对中国的发展强大心怀不满,也不愿看到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和平统一;另一方面,日本也不满足于仅仅作为美国的附庸国,完全受美国摆布,而希望成为更加独立的“正常国家”,日本对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潜力也非常看重。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展” 。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
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 (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陆地边界线总长2. 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 8万千米。
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
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
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长期以来,浩瀚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
近代以来,西方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境的险恶。
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贫积弱时甚至相反。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
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