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篇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

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

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

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

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

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

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

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

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

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

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

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

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

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

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

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

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

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

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

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

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

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

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

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

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

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

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

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

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

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

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

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

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

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

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

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

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

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

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

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错呢。但应当说,过早分文理科看来在教育上确实是不大可取的(当然给偏科且优异的学生以进身之道,是务必的)。

四、哲学中真与善的冲突

哲学中的争论,有的是内部争论(理智争论,总会有个结果),有的则属于外部争论(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属于态度争论),但更多的是外部争论。(内部争论和外部争论是我生造的词)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避免在外部争论上花太多没有必要的力气,从而直接应对真正的有好处的讨论。

罗素的看法是: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一向是由两个不调和地混杂在一齐的部分构成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清楚,自来是超多混乱想法的一个根源。

这是说,哲学中的真与善一向有冲突。这个争论可能也是不可能结束的。罗素更倾向于求真,但不反对求善,估计反对的是态度决定立场,以善代替真的那种蛮干。对于愚蠢的好人,罗素可能没有好感。

从道德上讲,一个哲学家除了大公无私地探求真理而外若利用他的专业潜质做其他任何事情,便算是犯了一种变节罪。

这一个观点颇似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大家也熟悉。但是,对罗素的这种价值中立态度,我基本认同,但仍然有些犹豫。

总体上说,此书带给的材料丰富,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讨论和说,还对东方哲学给予了较高的期盼。对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尤其对亚里士多德、康德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也颇使我瞠目结舌。亚氏的三段论推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都基本上否定了其地位。如亚氏和康德这样的权威,罗素竟然也没有客气,这是需要哲学上的实力和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到的。而且,说的都是地方,不能不服。尤其结合现实,把哲学与政治思潮和政治人物的传承关联,都进行了一个描述。这些观点对于某些人物的思想颇有忌讳的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