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3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教学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讲授新课:板书: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这些图片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外国有吗?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 ,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来体会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1)当代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或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大众传媒的影响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可喜变化(喜)①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负面影响(忧)①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②表现:A、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B、迎合低级趣味;C、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启示: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必要性:文化市场的发展不仅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拉动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讲究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消费者: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有害的文化产品,拒绝污染。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基础知识梳理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6.1.1 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5)隋唐时期,进入全盛时期。
(6)宋元明延续辉煌,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取得重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
(7)明清时期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6.1.2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6.1.3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6.2.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6.2.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6.2.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课1框体会文化 P4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学问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和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①文化具有特别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化、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课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P9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确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确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确定的经济、政治,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有时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有时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和见证【教学难点】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辉煌: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2、近代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3、当代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见证之一:汉字(1)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意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见证之二:史书典籍(1)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补充】P66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