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对照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文件符合性审核:——该写的要写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做事有程序,做了有记录。
附表1质量手册和程叙文件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对照表《评审准则》条款号与要求对应本检验检测机构的文件章条号 符合情况说明 质量手册章节号程叙文件号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14.1.1 法律责任 4.1.1 4.1.2 法律地位 4.1.2 4.1.3 行为规定 4.1.4 4.1.4 组织结构 4.1.6 4.1.5 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 4.1.7 4.1.6 内部设立专门的委员会 4.1.3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24.2.1 人员录用、培训、管理要求5.2.1 人员管理程序4.2.2 独立性、公正性要求 4.1.44.2.3 公正性、保密性要求 4.1.4 保密程序4.2.4 人员培训与监督5.2.5 人员培训程序 4.2.5 岗位资格确认 5.2.24.2.6 岗位职权与能力5.2.24.2.7 人员聘用5.2.14.2.8 岗位任职资格5.2.14.2.9 最高管理者职责 4.1.64.2.10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职权5.2.34.2.11 授权签字人任职资格5.2.3 4.2.12 特定岗位的资格 5.2.3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5.34.3.1 管理体系覆盖性要求 4.2.14.3.2 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5.3.14.3.3 环境条件的监控5.3.24.3.4 不相容活动的隔离5.3.3 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4.4 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5.54.4.1 设施配置要求5.3.1 设备管理程序4.4.2 设备配置要求 5.5.24.4.3 设备操作要求5.5.34.4.4 设备档案5.5.64.4.5 设备停用要求5.5.3 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4.4.6 设备状态标识 5.5.54.4.7 期间核查要求5.6.3 设备的期间核查程序 4.4.8 设备校准要求 5.5.3 设备校准的控制程序4.4.9 量值溯源要求 5.6 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4.5 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4.5.1 管理体系建立要求 4.2 4.5.2 质量方针和目标要求 0.34.5.3 诚信性、保密性要求 0.3 保持公正性、诚信度的程序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4.5.4 文件控制要求 4.3 文件控制程序4.5.5 合同评审要求 4.4 合同评审程序 4.5.6 分包要求 4.5 分包控制程序4.5.7 外部供给 4.6 选择和购买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控制程序4.5.8 服务客户 4.7 服务客户的控制程序4.5.9 申投诉要求 4.8 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 4.5.10 不符合工作处理 4.9 不符合工作处理的控制程序4.5.11 纠正措施 4.1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5.12 预防措施 4.1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13 持续改进 4.104.5.14 记录 4.13 记录控制程序4.5.15 内审 4.14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5.16 管理评审 4.15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4.5.17 检验检测方法 5.4.1 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控制程序4.5.17.1 方法偏离规定 5.4.14.5.17.2 方法选择 5.4.24.5.17.3 自制方法 5.4.34.5.17.4 开辟新方法 5.4.6 开辟检验检测方法的控制程序4.5.17.5 方法确认 5.4.54.5.18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要求5.4.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4.15.19 抽样 5.7 抽样程序4.5.20 样品处置 5.8 检验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程序4.5.21 结果质量控制 5.9 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4.5.22 能力验证要求 5.9 参加和组织能力验证的控制程序4.5.23 结果报告 5.10.24.5.24 结果的意见与解释 5.10.34.5.25 对含抽样结果的解释 5.10.44.5.26 意见和解释的要求 5.10.54.5.27 对含分包结果的解释 4.10.64.5.28 结果传输的要求 5.10.8 检验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4.5.29 报告修改 5.10.94.5.30 检验检测档案保存 4.13.34.5.31 检验检测风险识别与评估检验检测活动风险评估控制程序4.5.32 信息上报与公示声明 4.5.33 办理变更申请4.6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4.6.1 食品检验机构特殊要求4.6.2附表2 质量手册和程叙文件与《17025》条款对照表《评审准则》条款号与要求对应本检验检测机构的文件章条号 符合情况说明 质量手册章节号程叙文件号4.1 组织 4.1 4.1.1 法律责任 4.1.1 4.1.2 承诺 4.1.2 4.1.3 管理体系全覆盖规定 4.1.3 4.1.4 法人授权机构的要求 4.1.44.1.5 岗位职权规定 4.1.5 公正性和诚实性控制程序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保护程序4.1.6 内部沟通机制 4.1.6 4.2 管理体系 4.2 4.2.1 管理体系建立 4.2.1 4.2.2 质量方针、目标 4.2.2 4.2.3 质量承诺 4.2.3 4.2.4 管理要求宣贯 4.2.4 4.2.5 文件架构要求 4.2.54.2.6 质量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的责权4.2.64.2.7 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4.2.74.3 文件控制 4.3 文件控制程序4.3.1 文件控制内容 4.3.14.3.2 文件批准和发布要求 4.3.24.3.3 文件变更要求 4.3.34.4 合同评审 4.4 合同评审程序 4.4.1 评审内容 4.4.14.4.2 评审的记录 4.4.24.4.3 对分包的评审 4.4.34.4.4 合同偏离 4.4.44.4.5 合同修改 4.4.54.5 分包要求 4.5 分包控制程序4.5.1 分包的控制范围 4.5.1 4.5.2 分包内容确认形式 4.5.2 4.5.3 分包的责任 4.5.3 4.5.4 分包档案 4.5.4 4.6 外部供给 4.64.6.1 控制范围、要求 4.6.1 选择和购买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控制程序4.6.2 实施记录 4.6.24.6.3 供应品审查和批准 4.6.34.6.4 合格供应商名单 4.6.44.7 服务客户 4.7 服务客户的控制程序4.7.1 允许客户监视的要求 4.7.14.7.2 满意度调查 4.7.24.8 申投诉要求 4.8 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 4.9 不符合工作控制 4.9 不符合工作处理的控制程序4.9.1 不符合工作识别 4.9.14.9.2 纠正要求 4.9.24.10 持续改进 4.104.11 纠正措施 4.1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11.1 实施要求 4.11.14.11.2 原因分析 4.11.24.11.3 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4.11.34.11.4 纠正措施的监控 4.11.44.11.5 附加审核规定 4.11.54.12 预防措施 4.1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12.1 潜在的不符合识别 4.12.14.12.2 预防措施启动和控制 4.12.24.13 记录 4.13 记录控制程序4.13.1 控制范围、要求 4.13.14.13.2 技术记录要求 4.13.24.14 内审 4.14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14.1 实施要求 4.14.14.14.2 实施时机 4.14.24.14.3 实施记录 4.14.34.14.4 验证 4.14.44.15 管理评审 4.15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4.15.1 内容 4.15.14.15.2 记录 4.15.25.2 人员 5.25.2.1 岗位能力要求 5.2.15.2.2 培训 5.2.25.2.3 聘用 5.2.35.2.4 岗位资格 5.2.45.2.5 授权 5.2.5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35.3.1 配置要求 5.3.15.3.2 监控 5.3.25.3.3 有效隔离 5.3.35.3.4 区域控制 5.3.45.3.5 内务管理 5.3.5 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5.4 方法及方法确认 5.45.4.1 方法使用要求 5.4.15.4.2 方法的选择 5.4.25.4.3 实验室制定的方法 5.4.3 开辟检验检测方法的控制程序5.4.4 非标准方法 5.4.45.4.5 方法的确认 5.4.5 方法确认控制程序5.4.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4.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5.4.7 数据控制 5.4.7 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 5.5 设备 5.55.5.1 设备配置要求 5.5.1 设备管理程序5.5.2 设备校准要求 5.5.2 设备校准的控制程序5.5.3 设备操作要求 5.5.35.5.4 设备标识 5.5.45.5.5 设备档案 5.5.55.5.6 设备维护 5.5.65.5.7 设备停用规定 5.5.75.5.8 校准状态标识 5.5.85.5.9 对脱离控制设备的要求 5.5.95.5.10 期间核查 5.5.105.5.11 校准修正因子利用 5.5.115.5.12 保护调整 5.5.125.6 测量溯源性 5.65.6.1 溯源性要求 5.6.15.6.2 溯源途径 5.6.25.6.3 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5.6.3 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参考标准的校准期间核查 设备的期间核查程序运输和储存5.7 抽样 5.75.7.1 抽样计划 5.7.1 抽样程序5.7.2 变化 5.7.25.7.3 抽样记录 5.7.35.8 样品处置 5.8 检验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程序5.8.1 处置要求 5.8.15.8.2 样品标识 5.8.25.8.3 样品记录 5.8.35.8.4 样品保护 5.8.45.9 结果的质量保证 5.95.9.1 监控方法 5.9.1 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5.9.2 质量分析 5.9.25.10 结果报告 5.105.10.1 报告要求 5.10.1 检验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5.10.2 检测报告信息 5.10.25.10.3 检测结果的表述 5.10.35.10.4 校准结果的表述 5.10.45.10.5 意见与解释 5.10.55.10.6 分包结果说明 5.10.65.10.7 结果的电子传送 5.10.75.10.8 报告的格式 5.10.85.10.9 报告的修改 5.10.91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1.23•【文号】•【施行日期】2010.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认证认可正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有关行业评审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为规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发布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第 131号局长令,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以下简称《认定条件》),发布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管理办法》和《评审准则》自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规范和统一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切实落实各部门的监管职责,现就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狠抓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要按国务院要求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特别要加强食品检验对确保食品安全,强化科学监管的极端重要性,并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法律依据、工作机制、实施对象、实施程序、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管理办法》和《评审准则》等技术规范是开展资质认定必须遵循的准则。
质量手册文件控制编号:NW/QMA-01(初版)依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文件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编制:审核:批准:公布日期: 2015 年 11 月 20 日实行日期:2016年1月1日某某市场监察检验所公布量手册文件号: NW/QMA-01 版次:第 2 版目布日期: 2015 年 11月 20日修:第 0 次修施日期: 2016 年 01月01日第 1 共 70授和不干明⋯⋯⋯⋯⋯⋯⋯⋯⋯⋯⋯⋯⋯⋯⋯⋯⋯⋯⋯⋯⋯⋯⋯⋯⋯第 03 布令⋯⋯⋯⋯⋯⋯⋯⋯⋯⋯⋯⋯⋯⋯⋯⋯⋯⋯⋯⋯⋯⋯⋯⋯⋯⋯⋯⋯⋯⋯⋯第 041、概括⋯⋯⋯⋯⋯⋯⋯⋯⋯⋯⋯⋯⋯⋯⋯⋯⋯⋯⋯⋯⋯⋯⋯⋯⋯⋯⋯⋯⋯⋯⋯第052、量手册明⋯⋯⋯⋯⋯⋯⋯⋯⋯⋯⋯⋯⋯⋯⋯⋯⋯⋯⋯⋯⋯⋯⋯⋯⋯⋯⋯第063、量手册管理⋯⋯⋯⋯⋯⋯⋯⋯⋯⋯⋯⋯⋯⋯⋯⋯⋯⋯⋯⋯⋯⋯⋯⋯⋯⋯⋯第084、要求⋯⋯⋯⋯⋯⋯⋯⋯⋯⋯⋯⋯⋯⋯⋯⋯⋯⋯⋯⋯⋯⋯⋯⋯⋯⋯⋯⋯⋯第10 4.1 ⋯⋯⋯⋯⋯⋯⋯⋯⋯⋯⋯⋯⋯⋯⋯⋯⋯⋯⋯⋯⋯⋯⋯⋯⋯⋯⋯⋯⋯⋯第 10 4.2 人⋯⋯⋯⋯⋯⋯⋯⋯⋯⋯⋯⋯⋯⋯⋯⋯⋯⋯⋯⋯⋯⋯⋯⋯⋯⋯⋯⋯⋯⋯第 12 4.3 施和境条件⋯⋯⋯⋯⋯⋯⋯⋯⋯⋯⋯⋯⋯⋯⋯⋯⋯⋯⋯⋯⋯⋯⋯⋯⋯第 14 4.4 ⋯⋯⋯⋯⋯⋯⋯⋯⋯⋯⋯⋯⋯⋯⋯⋯⋯⋯⋯⋯⋯⋯⋯⋯⋯⋯⋯⋯⋯⋯第 16 4.5 管理系统⋯⋯⋯⋯⋯⋯⋯⋯⋯⋯⋯⋯⋯⋯⋯⋯⋯⋯⋯⋯⋯⋯⋯⋯⋯⋯⋯⋯第 19管理系统⋯⋯⋯⋯⋯⋯⋯⋯⋯⋯⋯⋯⋯⋯⋯⋯⋯⋯⋯⋯⋯⋯⋯⋯⋯⋯⋯第 19 量方和目⋯⋯⋯⋯⋯⋯⋯⋯⋯⋯⋯⋯⋯⋯⋯⋯⋯⋯⋯⋯⋯⋯⋯⋯第 21 公正性申明⋯⋯⋯⋯⋯⋯⋯⋯⋯⋯⋯⋯⋯⋯⋯⋯⋯⋯⋯⋯⋯⋯⋯⋯⋯⋯第 23 文件控制⋯⋯⋯⋯⋯⋯⋯⋯⋯⋯⋯⋯⋯⋯⋯⋯⋯⋯⋯⋯⋯⋯⋯⋯⋯⋯⋯第 24 合同⋯⋯⋯⋯⋯⋯⋯⋯⋯⋯⋯⋯⋯⋯⋯⋯⋯⋯⋯⋯⋯⋯⋯⋯⋯⋯⋯第 26 分包⋯⋯⋯⋯⋯⋯⋯⋯⋯⋯⋯⋯⋯⋯⋯⋯⋯⋯⋯⋯⋯⋯⋯⋯⋯⋯⋯第 27 服与供品采⋯⋯⋯⋯⋯⋯⋯⋯⋯⋯⋯⋯⋯⋯⋯⋯⋯⋯⋯⋯⋯⋯⋯第 28 服客⋯⋯⋯⋯⋯⋯⋯⋯⋯⋯⋯⋯⋯⋯⋯⋯⋯⋯⋯⋯⋯⋯⋯⋯⋯⋯⋯第 29 投⋯⋯⋯⋯⋯⋯⋯⋯⋯⋯⋯⋯⋯⋯⋯⋯⋯⋯⋯⋯⋯⋯⋯⋯⋯⋯⋯⋯⋯第 30 不切合工作⋯⋯⋯⋯⋯⋯⋯⋯⋯⋯⋯⋯⋯⋯⋯⋯⋯⋯⋯⋯⋯⋯⋯⋯⋯⋯第31正举措⋯⋯⋯⋯⋯⋯⋯⋯⋯⋯⋯⋯⋯⋯⋯⋯⋯⋯⋯⋯⋯⋯⋯⋯⋯⋯⋯第32防举措⋯⋯⋯⋯⋯⋯⋯⋯⋯⋯⋯⋯⋯⋯⋯⋯⋯⋯⋯⋯⋯⋯⋯⋯⋯⋯⋯第33改⋯⋯⋯⋯⋯⋯⋯⋯⋯⋯⋯⋯⋯⋯⋯⋯⋯⋯⋯⋯⋯⋯⋯⋯⋯⋯⋯⋯⋯第34⋯⋯⋯⋯⋯⋯⋯⋯⋯⋯⋯⋯⋯⋯⋯⋯⋯⋯⋯⋯⋯⋯⋯⋯⋯⋯⋯⋯⋯第35内部核⋯⋯⋯⋯⋯⋯⋯⋯⋯⋯⋯⋯⋯⋯⋯⋯⋯⋯⋯⋯⋯⋯⋯⋯⋯⋯⋯第36管理⋯⋯⋯⋯⋯⋯⋯⋯⋯⋯⋯⋯⋯⋯⋯⋯⋯⋯⋯⋯⋯⋯⋯⋯⋯⋯⋯第37方法⋯⋯⋯⋯⋯⋯⋯⋯⋯⋯⋯⋯⋯⋯⋯⋯⋯⋯⋯⋯⋯⋯⋯⋯⋯⋯⋯第38定不确立度⋯⋯⋯⋯⋯⋯⋯⋯⋯⋯⋯⋯⋯⋯⋯⋯⋯⋯⋯⋯⋯⋯⋯⋯⋯第41采⋯⋯⋯⋯⋯⋯⋯⋯⋯⋯⋯⋯⋯⋯⋯⋯⋯⋯⋯⋯⋯⋯⋯⋯⋯⋯⋯⋯⋯第42品置⋯⋯⋯⋯⋯⋯⋯⋯⋯⋯⋯⋯⋯⋯⋯⋯⋯⋯⋯⋯⋯⋯⋯⋯⋯⋯⋯第43量手册文件号: NW/QMA-01 版次:第 2 版目布日期: 2015 年 11月 20日修:第 0 次修施日期: 2016 年 01月01日第 2 共 70 量控制⋯⋯⋯⋯⋯⋯⋯⋯⋯⋯⋯⋯⋯⋯⋯⋯⋯⋯⋯⋯⋯⋯⋯⋯⋯⋯⋯第44 果告⋯⋯⋯⋯⋯⋯⋯⋯⋯⋯⋯⋯⋯⋯⋯⋯⋯⋯⋯⋯⋯⋯⋯⋯⋯⋯⋯第465、附⋯⋯⋯⋯⋯⋯⋯⋯⋯⋯⋯⋯⋯⋯⋯⋯⋯⋯⋯⋯⋯⋯⋯⋯⋯⋯⋯⋯⋯⋯第 49《工行范》⋯⋯⋯⋯⋯⋯⋯⋯⋯⋯⋯⋯⋯⋯⋯⋯⋯⋯⋯⋯⋯⋯⋯⋯第 49 《机构》⋯⋯⋯⋯⋯⋯⋯⋯⋯⋯⋯⋯⋯⋯⋯⋯⋯⋯⋯⋯⋯⋯⋯⋯⋯第 50 《管理系统因素位分派》⋯⋯⋯⋯⋯⋯⋯⋯⋯⋯⋯⋯⋯⋯⋯⋯⋯⋯⋯⋯第 52 《各部》⋯⋯⋯⋯⋯⋯⋯⋯⋯⋯⋯⋯⋯⋯⋯⋯⋯⋯⋯⋯⋯⋯⋯⋯⋯第 54 《各位》⋯⋯⋯⋯⋯⋯⋯⋯⋯⋯⋯⋯⋯⋯⋯⋯⋯⋯⋯⋯⋯⋯⋯⋯⋯第 55 《各位任格条件》⋯⋯⋯⋯⋯⋯⋯⋯⋯⋯⋯⋯⋯⋯⋯⋯⋯⋯⋯⋯⋯第 59 《利的委派》⋯⋯⋯⋯⋯⋯⋯⋯⋯⋯⋯⋯⋯⋯⋯⋯⋯⋯⋯⋯⋯⋯⋯⋯⋯第 62 《授字人一表》⋯⋯⋯⋯⋯⋯⋯⋯⋯⋯⋯⋯⋯⋯⋯⋯⋯⋯⋯⋯第 63 《程序言件目》⋯⋯⋯⋯⋯⋯⋯⋯⋯⋯⋯⋯⋯⋯⋯⋯⋯⋯⋯⋯⋯⋯⋯⋯第 64 5.10 《管理系统框》⋯⋯⋯⋯⋯⋯⋯⋯⋯⋯⋯⋯⋯⋯⋯⋯⋯⋯⋯⋯⋯⋯⋯⋯第 66 5.11 《能力表》⋯⋯⋯⋯⋯⋯⋯⋯⋯⋯⋯⋯⋯⋯⋯⋯⋯⋯⋯⋯⋯⋯⋯⋯⋯第 67 5.12 《公司平面》⋯⋯⋯⋯⋯⋯⋯⋯⋯⋯⋯⋯⋯⋯⋯⋯⋯⋯⋯⋯⋯⋯⋯⋯⋯第 685.13 《量溯源》⋯⋯⋯⋯⋯⋯⋯⋯⋯⋯⋯⋯⋯⋯⋯⋯⋯⋯⋯⋯⋯⋯⋯⋯⋯第 696、修⋯⋯⋯⋯⋯⋯⋯⋯⋯⋯⋯⋯⋯⋯⋯⋯⋯⋯⋯⋯⋯⋯⋯⋯⋯⋯⋯⋯⋯第 70某某市场监察检验所质量手册文件编号: NW/QMA-01 版次:第 2 版受权书和不干涉说明公布日期: 2015 年 11月 20日订正:第 0 次订正实行日期: 2016 年 01月 01日第 3 页共 70页受权书和不干涉说明我作为某某市场监察检验所的法人代表,现委任吕鹏为某某市场监察检验所的总经理。
医学信息2012年9月第25卷第4期Medical Information.Sept.2012.Vol.25.No.4医学信息学教育提高企业或机关单位人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提高企业与机关单位人群的健康水平,有效地控制慢病的发病率。
3讨论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主要有:数字化体检、健康知识教育、健康信息档案管理、个体疾病管理以及健康干预管理[1]。
随着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同时各种健康宣传也增强了人们对体检的认知,医院现在已不仅是疾病治疗的中心,而成为集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不仅是招工或各单位的福利待遇,定期健康体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前往医院接受定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与众多疾病患者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目前单一体检的服务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体检中心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健康体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科学地管理体检健康档案,对各种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指导,为亚健康人群采取预见性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发达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慢病的发病率已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医疗费支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2],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隐藏的疾病,通过提前干预、及时治疗,可阻止疾病的进展,建立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方法,对健康及亚健康人群进行管理,是医疗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干预疾病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1]戴萌,陈清,朱宏,等.健康体检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0):48.[2]曹东平,张坚,谭福彬,等.体检机构健康风险评估的实施与思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132.编辑/鬲小雅收稿日期:2012-09-15浅析《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李延玲(淄博市周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255300)《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受控状态:程序文件版次:(第1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时间: 2018年08月08日实施时间: 2018年08月08日文件编号:XXXX/CX/2018x x x x x x x x颁发令为了保证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质量活动的法律效力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公正性,依据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质量手册》要求,编制了《程序文件》(2018第1版)。
《程序文件》阐述了公司进行质量活动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过程,规定了质量体系运行和技术运作的目的、目标、范围、职责、程序和支撑性记录表格,是公司管理体系运行和技术运作的规范性文件。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xxxxxxxx有限公司董事长:年月日、为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满足公司当前和战略目标的需求。
2 使用范围适用公司全体员工。
3 职责综合部主要负责人员的招聘,考核与相关人事制度的制定。
4 程序4.1 入职资格审查根据本公司工作需要(部门提出用人申请,董事长批准),凡具有与本公司业务相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身体健康,有志从事本公司工作的应聘人员,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工作简历,公司综合部对应聘人员的资历情况进行审核,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均可录用。
4.2 考勤管理4.2.1公司员工上、下班、因私外出及早退时需按公司规定进行考勤打卡。
4.2.2上班打卡时间为早上8:00之前,下班打卡时间为17:00之后。
员工上下班打卡时请连续打卡两次,确认打卡机上显示自己名字再将手拿开,凡是出现以忘记打卡或未打上卡为理由的《未打卡申请》,仍将处以20元/次的罚款。
钉钉提交《未打卡申请》时无需部门长及办公室审批,因软件设置必须有审批流程,所以《未打卡申请》的审批人为申请人本人,在提交《未打卡申请》后再自己审批一下即可提交至后台。
2017年度内部审核报告
编制:
批准:
日期:
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单位名称
2017 年度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计划表
编号:
关于2017年内部审核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
根据年度内审工作计划要求,本月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要素的内部审核,请各部门予以配合,并做好相关准备。
时间安排:
审核程序及审核进度:参照《2017年度内部审核具体安排》进行。
附件:1、《2017年度内部审核具体安排》
质量管理科
时间
单位名称
内部审核实施安排表
批准人:批准日期:
内部审核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会议记录表
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评审记录审核时间:年月日
末次会议签到表及记录表参照首次会议
单位名称
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整改记录。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计量认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增加内容2011 年 8 月目录一、第 X 章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手册增加)二、附件 1 质量手册修定发布令三、附件 2 食品检验人员关于只在一个机构执业的承诺书7四、附件 3 食品检验责任追究制度五、附件 4 食品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六、附件 5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七、附件 5 附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程序八、附件 6 食品监督抽检工作制度九、附件 6 附录食品监督抽检工作程序十、附件 6 附录附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流程图十一、附件 7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十二、附件7附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十三、附件 8 食品检验回避制度十四、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和质量手册对照表第 X 章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特殊要求X.1概述《中华人民XX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法律依据、工作机制、实施对象、实施程序、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X》、《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技术规X是开展从事食品检验资质认定必须遵循的准则。
按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通知”(国认实[2010]61 号),在 2012 年11 月 1 日前,必须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通过监督或者复查评审,换发新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X.2管理要求X.2.1 本中心是经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地位能独立承担第三方食品检测工作,财务帐目单独核算,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能够承担法律责任。
为更好地开展食品检验,增加此章内容,详见附件一质量手册修定发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