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人工流产216例临床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200例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
结果:20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子宫穿孔病例发生。
结论:无痛人工流产与人工流产操作相同,对患者身心影响小,,符合人性化治疗理念,便于操作,是人工流产的最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流产;治疗【中图分类号】R37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96-01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14周以内,采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
包括药物流产、负压吸引术及钳刮术。
人工流产是医院妇产科常见的计划生育手术,传统手术是患者在无麻醉情况下进行手术,特别是扩张宫口和负压吸引对宫颈牵拉、对子宫壁的刺激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刺激导致患者躯体痛及心理恐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心率紊乱现象,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因强烈疼痛,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人流综合症[1]。
为加强患者身心健康,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200例患者行无痛人流术,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平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27.5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135例,孕周8~12周,孕次在1-3次之间。
术前尿检和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并行相关妇科检查,以上患者均无无痛人流手术禁忌症。
1.2方法(1)患者术前禁食6h,取膀胱截石位,开放静脉通道,准备好手术器械,术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麻醉师给予丙泊酚后观察患者出现麻醉起效表现,后0.1-0.2mg/k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维持麻醉效果[2],直至手术结束。
(2)手术步骤:①双合诊确定子宫大小及屈向;②暴露宫颈,消毒宫颈,宫颈钳牵拉出宫颈;③扩张宫颈:要正确使用扩张器,可先用小号宫颈扩张器探测宫颈管方向及深度,然后再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避免用细而尖的探针强行通过。
1406200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刘春玲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463000)摘要:目的探讨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8例孕35~68天的早孕妇女分别采用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以下简称内窥组、常规组)观察手术时间、完全流产率、出血量等。
结果内窥式人工流产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完全流产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疼痛、子宫内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避免了漏吸、吸宫不全等并发症,提高了流产的安全性,是对传统流产术的改进。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分析目前临床上终止早孕的常用方法为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简称人流)和药物流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传统的人工流产几乎都是在无麻醉镇痛,依靠医生手感和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易导致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等多种并发症,而药物流产组也有其出血时间长、药流不全等缺点[1]。
如何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快,对再次妊娠影响小,是医务人员探索的方向[2]。
为此,我们选择内窥式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经过临床应用,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2月确诊为早孕(30~70天)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20~43岁的健康妇女共200人,平均年龄26岁,其中早孕<45天者82例,孕45~68天者58例,高危人工流产者60例,将其分为内窥组和常规组对照比较。
术前均行盆腔B超、尿H CG、心肺检查,血压均正常,白带检查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1.2.1对照组按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步骤。
1.2.2内窥组采用西安飞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 L X-Ⅰ-A”内窥式流产吸引系统,操作按说明进行。
术前准备同一般人工流产术,给予丙泊酚4m g/kg静脉注射麻醉,麻醉显效后:①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后铺巾,检查子宫位置;②从5号扩宫器开始,扩张宫颈至7.5号;③经宫颈口插人镜鞘,将配有内镜装置的弧形吸引管调整清晰后,按子宫腔的方向进人宫腔,监视器上显示宫腔内情况,在可视下寻找绒毛光团、孕囊和蜕膜组织;④确定孕囊部位后,吸引头对准孕囊,以孕囊为中心吸出胚胎组织,并顺、逆时针各旋转约45°,吸刮后观察宫内情况;⑤检查吸出组织,确定为孕囊及胎盘绒毛组织后手术结束。
120例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观察及护理目的:分析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对此类患者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120例孕妇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120例不使用任何止痛方案的孕妇为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成员血压变化幅度、术中出血量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实验组术中波动幅度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痛性人工流产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无痛人流术;临床效果;护理干预人工流产术是常用的避孕失败补救措施,但传统手术对孕妇刺激较大,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不舒适感,甚至诱发术中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状,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1]。
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术逐渐用于临床治疗,其以痛苦小、耗时短等优点备受青睐。
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刺激仍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2]。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中创伤性刺激,特对120例无痛人流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相关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人工流产术的2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9-39岁之间,平均为(29.16±1.17)岁,体重在45-69kg之间,平均为(57.14±2.28)岁,妊娠时间在6-10周之间,平均为(7.15±1.04)周。
以上患者经相关临床检查均明确诊断妊娠阳性,并且均未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病变,无麻醉、手术禁忌症。
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
实验组平均年龄为(28.33±1.54)岁平均妊娠时间为(7.32±1.68)周。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9.59±1.67)岁,平均妊娠时间为(7.44±1.39)周。
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孕周、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8例可视人流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观察实录病例一:患者25岁,未婚,因意外怀孕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自述月经恢复正常,无明显疼痛和不适感。
妇科检查显示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手术成功。
病例二:患者28岁,已婚,两次自然流产史。
本次怀孕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无腹痛、腰酸背痛等不适。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三:患者30岁,已婚,常年患有痛经。
本次怀孕因疾病需要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月经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四:患者23岁,未婚,因经济原因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五:患者26岁,已婚,职业白领。
本次怀孕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正常,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六:患者29岁,已婚,怀孕期间出现严重妊娠反应。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妊娠反应消失,月经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七:患者32岁,已婚,多次怀孕均自然流产。
本次怀孕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正常,无腹痛等不适。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八:患者24岁,未婚,学生。
本次怀孕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九:患者27岁,已婚,怀孕期间出现胎儿发育异常。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无明显不适,月经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十:患者31岁,已婚,本次怀孕因家庭原因选择可视人流。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月经正常,家庭生活平稳。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十一:患者25岁,未婚,怀孕期间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并发症消失,月经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恢复正常,手术成功。
病例十二:患者28岁,已婚,怀孕期间出现胎儿死亡。
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无明显不适,月经正常。
30.5%(29/95)(P<0.01);预防组肠麻痹发生率为14%(16/ 114),而对照组为38.9%(37/95)(P<0.01);预防组M ODS 发生率为9%(11/114),对照组为22.1%(21/95)(P<0.05);预防组患者病死率为5.3%(6/114),对照组为14.7% (14/95)(P<0.05)。
2.2大黄对急性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治疗组共有急性胃黏膜病变42例,其中显效2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1%;肠麻痹53例,显效3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5%。
3讨论重视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急性肠功能衰竭成为危重症防治M OD S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通过管饲生大黄粉防治危重病患者急性肠功能衰竭,结果显示,生大黄粉管饲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急性肠功能衰竭,并能明显降低危重病患者的MO DS发病率和病死率。
这对于危重病患者防治M OD S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病例中的肠麻痹包括中毒性肠麻痹、高位截瘫导致的肠麻痹、重型复合伤及腹膜后血肿导致的肠麻痹,通过管饲大黄粉,均在3~5d内收到了良好效果,表现为腹胀明显缓解,肠鸣音恢复,能耐受食物。
这与大黄具有改善全身组织灌注、清除血浆内毒素和氧自由基,降低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含量,有效预防肠道细菌毒素移位等作用有关[3]。
通过局部和全身的协同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治疗作用。
4护理体会由于大黄具有通腑攻下、清热解毒的功效,且药性峻猛,因而容易出现返流、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临床应加强护理和观察。
护士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工作,如鼻饲的目的、患者的准备工作及配合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产生的感觉等,并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
管饲前要先抽吸胃液,观察胃液的量、性质、色泽、PH值,若胃内有潴留,应先抽尽胃内容物。
机械通气患者,鼻饲生大黄粉前,要先吸尽痰液,以免吸痰时发生呕吐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
无痛人工流产术13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1-15T09:26:20.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夏红利[导读] 130例受人工流产术者镇疼有效率为100%,无痛率占99.6%。
夏红利(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87-02【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护理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的手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传统的人工流产术一般是在无麻醉或宫颈局麻下进行,手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良反应,给孕妇带来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易于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1]。
我院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与人工流产术术,收到了较好的镇痛效果。
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来我院妇产科门诊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130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为34.5岁,体重42—65kg,平均体重为50.8千克,孕龄43—69天,平均为52.3天。
经过询问未发现有药物过敏史者,130例孕妇自愿选择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
1.2无痛人工流产技术操作方法术前常规检测血压、呼吸、脉搏均正常,身体状况良好。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双合检查清子宫位置后,常规消毒铺巾。
清洁消毒会阴、阴道,明确子宫位置。
用心电监护仪连接监护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常规消毒铺巾后,建立左或右静脉通道,经鼻给予氧气吸入2L/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芬太尼1µ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手术。
手术具体操作与传统人工流产术相同。
1.3术中观察项目观察疼痛效果及人工流产过程中是否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减慢、呼吸急促甚至血压下降为人工流产综合征表现。
1.4护理方法1.4.1 术前指导与护理术前必须由医师经HCG和B超诊断确诊为宫内孕者,确定胚胎位置、大小、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病理妊娠,以便提高手术准确性,防止残留、减轻损伤[2]。
无痛人工流产216例临床效果观察
王祖梅,莫文红,吉用梅(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41)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早期妊娠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216例,术中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1 2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 2.0mg/kg,30 50s达到负荷剂量,待意识丧失后开始手术,术中保持呼吸通畅,持续监护。
结果:216例中215例(99.5%)镇痛满意,宫颈松弛度好,无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及子宫穿孔发生,不良反应少。
结论: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疾病、防止先天畸形儿产生、遗传病及非结婚妊娠等原因而采取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或者避免失败的补救措施。
由于普通人工流产术会令患者紧张、恐惧,疼痛难以忍受,导致患者配合不好,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吸宫不全、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人工流产已被广泛应用。
我院采用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早期妊娠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216例,年龄18 45岁,体重42 80kg,停经天数为38 63d。
术前均行尿HCG、盆腔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
术前常规行阴道分泌物、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既往无慢性病史、药物过敏史及人工流产禁忌证。
1.2方法:全部患者术前禁食,禁饮4 6h,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无手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并输注平衡液,鼻导管吸氧(2L/min),配备各种抢救药品及心肺复苏器械。
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铺巾,复查子宫大小、位置,准备麻醉。
麻醉师一次性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1 2min后静脉注射丙泊芬1.5
2.0mg/kg,30 50s达到负荷剂量。
待意识丧失后开始手术。
术中根据肢动情况追加丙泊酚10 20mg,术中保持呼吸通畅,持续监护。
1.3观察指标: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开始扩张宫颈到手术结束)、苏醒时间(停止注药到呼之有应答,眼睛睁开)、术中不良反应、出血量(>30ml为出血过多)。
1.3.1术中镇痛效果:①优:表情自然无痛苦,安静无肢体扭曲;②良:表情稍痛苦,肢体活动幅度小,不影响手术操作;
③差:表情极度痛苦,肢体活动幅度大,手术无法进行,需追加用药。
1.3.2宫口松弛度:①松弛:可直接插入7号扩张棒;②轻度松弛:6号扩张棒可以进入;③不松弛:5号以下扩张棒递增扩张。
2结果
镇痛效果:优202例(93.5%),良13例(6%),差1例(0.05%);宫口松弛度:松弛22例(10.2%),轻度松弛183例(84.7%),不松弛11例(5.1%)。
手术时间为2 5min,苏醒时间3 5min。
5例(2.3%)在麻醉初期有短暂的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采取加大氧气流量和托下颌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均恢复正常;1例(0.05%)患者注射丙泊芬1min后即发生剧烈呛咳,立即停止注射,症状逐渐缓解,未予其他处理。
20例(9.3%)患者心率较术前下降,尚在正常范围,未予处理。
6例(2.8%)出血量超过30ml,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后均好转。
无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
3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静脉应用适当的麻醉药,使患者在睡眠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要求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必须具备安全、有效、恢复迅速的特点。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静脉推注后快速分部至组织中,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迅速,给药30 40s 即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麻醉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苏醒后对手术无记忆,无明显蓄积现象、毒性小、镇静作用强[1-2]。
但丙泊酚镇痛作用弱,最大缺点是呼吸循环抑制,剂量增加,呼吸抑制作用增强。
芬太尼是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其镇痛作用强,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75 125倍,作用时间约30min,无催眠作用,对神志无影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影响血压[2]。
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产生完善的镇静、镇痛作用,并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通过我院21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表明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满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王梅丽,王洁.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236.
[2]罗翠连,陈晓军.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分析
[J].吉林医学,2009,30(12):2653.
[3]王世全.临床麻醉学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
[收稿日期:2012-04-06编校:费越/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