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5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1. 资金的有效配置金融市场是资金的重要流通渠道,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和机构,可以将资金从储户转移至实体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和项目,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金融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从而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
2. 风险的分散与转移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风险可以通过金融工具进行分散与转移。
例如,保险市场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来分摊风险,降低个体或企业面临的风险损失。
这样一来,实体经济的主体就能更加专注于经营活动,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3. 提供融资渠道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各种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发行等。
企业通过这些融资渠道可以获取到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新项目、进行研发创新等。
这些资金的注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
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 金融需求的增加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和个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例如,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支持来扩大生产,个人需要更多的理财服务来保值增值等。
这些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 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金融需求的增加,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当实体经济发展良好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还款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金融市场上出现违约的风险。
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1. 正向影响金融市场的繁荣可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融资渠道时,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所需的资金支持,进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经济是指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基础,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开展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指以实物生产和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各个产业的实际经济活动。
下面将从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风险管理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一,金融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金融经济作为资金的中介和配置者,发挥着将资金从投资者流向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服务、股权投资和债券发行等形式,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
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决策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投资方向和规模,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
金融经济在经济运行中不仅承担着资源配置的责任,还需要对实体经济中的风险进行管理。
金融机构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控制和分散风险,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同时,金融机构还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和预警,保护实体经济的利益。
第三,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信贷、保险、投资等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和企业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对于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源源不断。
此外,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保险服务,减少了实体经济中的风险,为企业提供了保障。
金融机构还通过投资股权、债券等方式,参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总之,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经济通过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
本文将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金融渠道,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和融资支持,以促进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市场、保险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投资、支付、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市场的出现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高效,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可以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
金融机构通过对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金融的稳定也对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严重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例如各类企业的筹资需求、个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等。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和活力源泉,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融资和业务机会,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稳定、高效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四、互动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和实体经济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和促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金融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市场机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扩张和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的增长又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推动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金融市场如何影响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一、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渠道,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等途径筹集资金。
这些融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扩张和创新等活动,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企业获得融资后,可以增加其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市场可以将资金从资金供给者转移到资金需求者,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市场,投资者可以将资金投向效益较高的企业或项目,促进资源向效益较高的领域流动。
这样一来,优质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降低其经营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来规避或转移一些风险,从而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经营。
四、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价格发现功能金融市场通过交易活动,形成一系列金融资产的价格,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参考。
这些价格反映了市场对于资产价值的认知,对实体经济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参考金融市场价格,制定更加合理的价格策略、投资决策等,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通过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等,金融市场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然而,金融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金融风险、市场垄断等,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以确保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能够持续发挥。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需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市场是一个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领域,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加速其发展速度。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通过购买证券、股票、基金等产品,将自身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帮助企业发展和创新。
同时,金融市场也帮助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使得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产能,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贷款、融资等服务,帮助他们满足个人及家庭的需求。
金融市场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向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的融资和投资,同时也能够通过提供货币和贷款等手段来支持实体经济的短期融资需求。
这种支持和资助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和创新,也使得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也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实体经济的状况和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了金融市场的买卖成交量、股票价格等指标。
实体经济表现出色时,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士气高涨,市场成交量大幅增长。
相反,实体经济低迷时,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会受到打击,造成股票价格下跌、成交量减少等现象。
这样的情况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实体经济还通过它的开拓和创新,在金融市场中催生了新的业务和产品。
实体经济的创新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金融领域的多样化和创新。
实体经济的文化、技术、市场营销等因素,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运作和业务方向。
因此,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仅是表层的,而且是深层次的。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合作表面上看,金融市场是一种独立的经济领域,其发展和规律不会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
但实际上,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紧密到几乎不可分割。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其互动影响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金融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活动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所需的资金来源。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来融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技术水平等,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通过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和交易手段,资源可以快速流动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此外,金融市场还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如期货、期权等,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护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运行状况对金融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实体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金融市场的繁荣。
当实体经济活跃,企业盈利增长,投资需求旺盛,金融市场会迎来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流入,股市、债市等会出现上涨的趋势。
其次,实体经济的财务状况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当实体经济面临困境时,企业的盈利下降、债务风险加大,将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股市和债市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此外,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金融创新的方向。
当实体经济的需求出现转变或新的发展机遇出现时,金融市场需要提供相应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因素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低的利率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发展;而较高的利率则可能导致融资困难,抑制实体经济的增长。
2.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政策举措,如减税降费、支持创新等,可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传统观点认为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和引领。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首先,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融资渠道。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金支持,而金融市场则是实现资金配置和融通的重要平台。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债务融资等方式,实体经济可以从金融市场获得所需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改善技术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充当风险的分散器,通过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实体经济可以将风险分散给广大的投资者,减轻自身承担风险的压力。
其次,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金融市场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快速传播和交流的渠道。
通过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实体经济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市场需求等信息,进而调整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也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参考,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可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和金融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和泡沫现象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使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后果。
在金融市场出现投机行为和泡沫之时,投资者过于追逐短期利润,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这将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不稳定。
为了改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
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当今世界经济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人的身体一样,金融市场是血液循环系统,而实体经济则是器官系统。
两个系统必须紧密合作,才能让整个经济运转健康有序。
那么,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了产融结合的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等。
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为实体经济“输血”、“通血管”。
金融市场提供了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工具和服务,使得实体经济能够得到资金的支持、资源的动员以及交易的保障,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实体经济的需求实体经济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资本,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支持等。
只有这些条件都达成了,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而金融市场在这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政策环境方面,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地支持国家政策落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市场环境方面,则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的金融需求。
在技术支持方面,则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营效率和企业的发展能力。
三、两者的相互影响同时,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风险属性、技术创新能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方向。
例如,某个行业出现重大问题,或者某项国家政策出现变化,都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而金融市场的波动则可能反过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依赖外部融资的企业。
总体来说,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国内,也存在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中。
只有理解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金融、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探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
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都需要资金来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而金融市场则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例如,股票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债券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债务融资的机会,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二、金融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决策金融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投资决策。
当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或金融风险增加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会下降,导致实体经济的投资活动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相反,当金融市场稳定并且预期良好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会增强,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起到引导作用金融市场不仅是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还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通过金融市场,资金可以从闲置的领域流向实体经济中的高效资源配置领域,推动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高效利用。
例如,金融市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机制,将资金引导到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企业中,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的传导不仅可以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决策,还可能直接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和危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冲击,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五、实体经济的表现影响金融市场的情绪和走势实体经济的表现对金融市场的情绪和走势起到重要影响。
当市场参与者对实体经济前景乐观时,金融市场往往存在积极的情绪,投资者愿意增加投资,提升股票市场的指数。
相反,当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和压力时,金融市场可能出现恐慌情绪,引发股票市场的下跌和避险行为。
金融市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债券、股票、汇率、黄金等金融产品买卖的场所。
通常分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两个板块。
货币市场是指低风险、低收益、短期性的资金借贷市场,主要包括票据市场、银行间市场和REPO市场等;证券市场则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
正确地运用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1.提供资金支持金融市场提供了企业所需的融资方式,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资金支持。
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营销渠道等经营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现金流困难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这时就需要金融市场提供贷款和股权融资的途径。
实体经济通过从金融市场获得的资金,实现了项目开展和业务增长,最终实现了财务收益。
2.调节市场风险金融市场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它的存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机会。
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风险,并且通过期货、衍生品等工具的运用,可以平衡市场风险。
实体经济作为在金融市场上募集资金和融资的一方,能够获取更多的风险压降和资金。
3.提升实体经济效率金融市场虽然是财务投资者的主场,但它也为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金融工具的运用使得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理顺企业运作,自然的降低了企业产生的资本及运行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此外,金融市场还可以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为分析研判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4.促进经济多元化金融市场还可以促进经济多元化。
例如,由于股票市场的存在,很多实体企业选择上市融资,通过股权分割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相当于把企业推上了自我运行的道路,增加了企业与社会阔别,使得企业不会受到外界环境(例如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培育了一个相对独立、自我发展的实体经济体系。
三、结语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是互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金融市场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工具的支持,经济才能走向稳定与发展。
班级:08级国贸(1)班姓名:胡慧学号:2008221190 序号:27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现在的经济学家都说在已经成熟的市场上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涨跌往往会是将来经济好坏的预兆。
这两者不仅仅是统计相关的关系,相反,这种密切的联系是由于它们内部很强的联动性所致。
一、金融市场的出现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所产生的需求。
首先金融学家普遍都认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全球最早的金融中心,是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由于当时阿姆斯特丹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是商品贸易集散中心。
为了筹资进行远洋贸易,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人就把钱集中起来,共同组建巨型的公司,这就是股份制公司的起源。
第二个例证是伊利运河债券的发行,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美国东西部贸易的发展,需要开凿一条贯穿美国的人工运河。
当时华尔街就敏锐地看到了这条运河能带来的收益,果断的选择投资,承包下来,以发行债权的方式为伊利运河工程筹集资金,第一个工程债券由此诞生。
还有,由于美国的南北战争,政府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于战争开支,光靠一批金融大亨是难以满足需求,于是聪明金融产品创造家们就把仔犬的面额改小,开始向广大民众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筹集到的巨额资金为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南方曾感慨说,我们部署在其他地方,我们就是被北方的金融创新打败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电子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被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形成一张笼罩全球的金融网络,这中间,不管哪一界出现了问题,都会使其他的地方摇摇欲坠。
就像刚过去的那场金融危机一样。
二、实体经济的发展依赖金融市场的发展。
现在许多跨国的大公司,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金,很多企业之间的较量其实就是资金实力的较量。
他们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上哪儿筹集资金,如果光靠银行,因为资金这些都是巨额资金,万一这些公司破产,那银行承担的风险太大,所以银行贷款的条件非常的苛刻,很多企业都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与此同时,很多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把钱存在银行,每年只有很少的利息,没有有效的利用闲散资金,他们需要一种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方式。
金融市场把这两端的需求者联系起来,资金需求者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出售部分所有权的方式利用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用资金购买发行公司的股票,以换取更高的回报率。
然而,如果没有发达的交易市场,这种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资金投入到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就不能再要回来了,投资者需要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回本,那么现在当投资者继续资金时,怎么办呢?所以如果没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很少有投资者愿意购买发行公司的股票。
在二级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投资者,从而分散了投资的风险。
虽然大部分投资者持有股票都是为了投机,但是正是由于有这种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有很强的流通性,所以说,二级市场的流通状况和景气程度决定了那些需要大量资金上市发行的企业能否成功的筹集到资金。
从而决定了那些企业能否在市场环境中成功的经营,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又可以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头。
为了更直观的看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这种关系,下面,我们从道琼斯指数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来体验一下。
(道琼斯股价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价指数,它的全称为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它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
道编制的。
计算公式为: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
现在的道-琼斯股价指数实际上是一组股价平均数,道琼斯股价综合平均数是以65家公司股票为样本股编制而成的股价综合平均数。
是反映金融市场兴衰的指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美国总体经济指标)见表和图。
表数据来源:从表道琼斯指数我们看到从1928年开始,指数就一直往下跌,一直到1933年,指数才开始反弹,在实体经济中我们也知道从1929年美国经济开始进入大萧条时期,一直到罗斯福新政,也就是到1934年,经济才开始好转,所以说股市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
在图(1)中2000年,指数又开始下滑,直到2003年才开始上扬,这正是受到了网络泡沫的影响和9.11 事件的冲击所致。
还有2008年股指的猛跌,从图(2)可以看出道琼斯指数和美国GDP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所以,可想而知,接踵而来的,肯定是美国经济的重创,不同的是,现在市场反应更灵敏了,所以症状就显现得更快。
事实也是这样,在以后短短的时间里,美国很多制造企业都破产了,汽车之城底特律成了鬼城;很多银行和保险机构倒闭了;失业率不断的上升;抵押贷款住房者失去了房子;密歇根大学统计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严重下滑。
为什么刚开始仅仅是金融市场出现的漏洞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这里不讨论金融危机因何而起,只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联动的效果。
金融市场不景气,所以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筹资者就筹集不到资金,没有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维持不下去,所以只有破产,企业倒闭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人失业,国民的购买力就随之下降,美国的经济70%多靠消费拉动,现在消费的萎靡就导致了美国经济的下滑。
当然,这只是其中最简单,最表面的一个反应过程,不过却很好的解释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这种联系。
所以,金融,金融创新,如果运用得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金融产品的价格别与支撑它的实体经济相差得太远,就能带动实体经济快速的发展,但是,如果过于贪婪,在创新与投资过程中失去了理性,它将给市场经济带来严重的灾难。
year open close volume year open close volume 1928y 297.28 300 4890000 1969y 794.68 800.36 19380000 1929y 241.9 248.48 2680000 1970y 841.32 838.92 13390000 1930y 163.09 164.58 1940000 1971y 889.07 890.2 14040000 1931y 77.14 77.9 151**** ****y 1008.58 1020.02 27550000 1932y 59.12 60.26 1050000 1973y 848.02 850.86 23470000 1933y 99.29 98.67 1130000 1974y 603.25 616.24 20970000 1934y 103.9 104.04 1020000 1975y 852.41 852.41 16970000 1935y 103.9 104.04 1020000 1976y 999.09 1004.65 19170000 1936y 180.57 179.9 176**** ****y 830.39 831.17 23560000 1937y 121.49 120.85 780000 1978y 805.96 805.01 30030000 1938y 153.62 154.36 1400000 1979y 838.91 838.74 31530000 1939y 149.48 149.99 1140000 1980y 962.03 963.99 41210000 1940y 131.04 131.13 1070000 1981y 873.1 875 40780000 1941y 111.32 110.96 175**** ****y 1047.37 1046.54 42110000 1942y 119.56 119.4 1050000 1983y 1260.16 1258.64 71840000 1943y 136.2 135.89 990000 1984y 1204.17 1211.57 80260000 1944y 150.48 151.93 189**** ****y 1550.46 1546.67 112700000 1945y 192.84 192.91 1010000 1986y 1908.61 1895.95 139200000 1946y 176.23 177.2 182**** ****y 1950.1 1938.83 170140000 1947y 180.56 181.16 1540000 1988y 2182.68 2168.57 127210000 1948y 177.92 177.3 155**** ****y 2732.3 2753.2 145940000 1949y 199.39 200.52 2090000 1990y 2629.21 2633.66 114130000 1950y 235.34 235.42 3440000 1991y 3163.91 3168.83 247670000 1951y 268.52 269.23 1440000 1992y 3321.1 3301.11 165910000 1952y 292 291.9 2050000 1993y 3775.88 3754.09 168590000 1953y 280.43 280.9 2490000 1994y 3833.43 3834.44 256260000 1954y 401.97 404.39 3840000 1995y 5095.8 5117.12 319680000 1955y 484.71 488.4 2820000 1996y 6549.37 6448.27 399760000 1956y 268.52 269.23 1440000 1997y 7915.97 7908.25 467280000 1957y 292 291.9 2050000 1998y 9271.55 9181.43 719200000 1958y 280.43 280.9 2490000 1999y 11453.48 11497.12 374050000 1959y 401.97 404.39 3840000 2000y 10868.76 10787.99 1035500000 1960y 484.71 488.4 2820000 2001y 10136.36 10021.57 943600000 1961y 496.38 496.41 2790000 2002y 8332.24 8341.63 1088500000 1962y 432.43 435.69 5070000 2003y 10426.3 10453.92 1027500000 1963y 581.8 583.65 3970000 2004y 10800.3 10783.01 786900000 1964y 676.97 679.36 3810000 2005y 10783.86 10717.5 1443500000 1965y 616.19 615.89 5300000 2006y 12500.48 12463.15 1678200000 1966y 731.51 731.14 5370000 2007y 13364.16 13264.82 2440880000 1967y 651.43 652.1 5420000 2008y 8666.48 8776.39 4172940000 1968y 759.9 762.95 6730000 2009y 9488.73 9599.75 4313310000year GDP name GDP real year GDP name GDP real 1929 103.6 977.0 1970 1,038.3 4,269.9 1930 91.2 892.8 1971 1,126.8 4,413.3 1931 76.5 834.9 1972 1,237.9 4,647.7 1932 58.7 725.8 1973 1,382.3 4,917.0 1933 56.4 716.4 1974 1,499.5 4,889.9 1934 66.0 794.4 1975 1,637.7 4,879.5 1935 73.3 865.0 1976 1,824.6 5,141.3 1936 83.8 977.9 1977 2,030.1 5,377.7 1937 91.9 1,028.0 1978 2,293.8 5,677.6 1938 86.1 992.6 1979 2,562.2 5,855.0 1939 92.2 1,072.8 1980 2,788.1 5,839.0 1940 101.4 1,166.9 1981 3,126.8 5,987.2 1941 126.7 1,366.1 1982 3,253.2 5,870.9 1942 161.9 1,618.2 1983 3,534.6 6,136.2 1943 198.6 1,883.1 1984 3,930.9 6,577.1 1944 219.8 2,035.2 1985 4,217.5 6,849.3 1945 223.0 2,012.4 1986 4,460.1 7,086.5 1946 222.2 1,792.2 1987 4,736.4 7,313.3 1947 244.1 1,776.1 1988 5,100.4 7,613.9 1948 269.1 1,854.2 1989 5,482.1 7,885.9 1949 267.2 1,844.7 1990 5,800.5 8,033.9 1950 293.7 2,006.0 1991 5,992.1 8,015.1 1951 339.3 2,161.1 1992 6,342.3 8,287.1 1952 358.3 2,243.9 1993 6,667.4 8,523.4 1953 379.3 2,347.2 1994 7,085.2 8,870.7 1954 380.4 2,332.4 1995 7,414.7 9,093.7 1955 414.7 2,500.3 1996 7,838.5 9,433.9 1956 437.4 2,549.7 1997 8,332.4 9,854.3 1957 461.1 2,601.1 1998 8,793.5 10,283.5 1958 467.2 2,577.6 1999 9,353.5 10,779.8 1959 506.6 2,762.5 2000 9,951.5 11,226.0 1960 526.4 2,830.9 2001 10,286.2 11,347.2 1961 544.8 2,896.9 2002 10,642.3 11,553.0 1962 585.7 3,072.4 2003 11,142.1 11,840.7 1963 617.8 3,206.7 2004 11,867.8 12,263.8 1964 663.6 3,392.3 2005 12,638.4 12,638.4 1965 719.1 3,610.1 2006 13,398.9 12,976.2 1966 787.7 3,845.3 2007 14,061.8 13,228.9 1967 832.4 3,942.5 2008 14,369.1 13,228.8 1968 909.8 4,133.4 2009 14,119.0 12,880.6 1969 984.4 4,261.8 2010 14,657.8 13,245.6图(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