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电池结构与系统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电动汽车以零排放和噪声低等优点已成为节能环保绿色车辆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作为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倍受人们的关注,是电动车产业化的关键。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锂电池我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迅速增长,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
其中,摩托车占54.12%,约为1.19亿辆。
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
我国已有10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经过10年左右的研发投入与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
“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就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本文介绍动力锂电池、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技术、动力电池SOC估计等方面。
1 动力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单体工作电压高、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电流小、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和性价比高等优点,而且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曲线很平缓,可以在电池的整个放电期间内产生稳定的功率。
因此,锂电池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主选之一。
(1)锂电池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保障各节电池容量的均匀性;②及时诊断出电池出现的问题;③防止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④准确地获得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2)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功能。
①电池工况监测:实时采集的数据有单体模块电池电压,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以及多点温度等。
②剩余电量(SOC)估计:电池剩余能量相当于传统车的油量。
系统应在线采集电流、电压等参数,通过相应的算法进行SOC的估计。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组成及工作模式一、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简介由于动力电池能量和端电压的限制,电动汽车需要采用多块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但是由于动力电池特性的非线性和时变性,以及复杂的使用条件和苛刻的使用环境,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要使动力电池工作在合理的电压、电流、温度范围内,电动汽车上动力电池的使用都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镍氢电池和锉离子电池,有效的管理尤其需要,如果管理不善,不仅可能会显著缩短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起着火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成为电动汽车的必备装置。
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4-15所示,常见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显示、状态估计、热管理、数据通讯、安全管理、能量管理(包括动力电池电量均衡功能)和故障诊断,其中前6项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模式图4-17所示为两种典型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方案。
如图4-18所示,高压接触器包括B+接触器、B-接触器、预充接触器、直流转换器(用于向低压电池及车载低压设备供电)接触器及车载充电器接触器。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工作于下电模式、准备模式、放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故障处理模式等5种工作模式下。
公众号动力电池BMS①下电模式。
②准备模式。
③放电模式。
④充电模式。
⑤故障模式。
四、动力电池组的均衡充电管理和热管理1、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管理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具有以下3种方式:①充电结束后实现单体电池间的自动均衡,工作原理如图4-19所示。
②充电过程中实现单体电池间的自动均衡,主要有3种方案,如图4-20所示。
③采用辅助管理装置,对单个电池的电流进行调整。
如图4-21所示。
2. 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①气体冷却法。
图4-22所示为几种典型的气体冷却方式。
②液体冷却法。
图4-23所示为一种典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构成。
③相变材料冷却法。
④热管冷却法。
⑤带加热的热管理系统。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赖电能驱动的车辆,不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
其基本结构原理包括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电控系统、能量回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1. 电机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系统是其能够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
电机系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组成,电动机可以是直流电机(DC电机)或交流电机(AC电机)。
电动机通过接收电池提供的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传递给车辆的驱动系统。
电机系统中还会包括电机控制器(inverter),其作用是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电动机使用。
2.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储存电能的重要装置。
电池系统通常由一组高压蓄电池组成,这些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电池系统的容量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高效、高容量的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之一。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整个纯电动汽车的大脑,负责控制电池和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与其他系统进行协调和互联。
电控系统由主控单元、传感器以及一系列控制模块组成。
主控单元通常采用综合控制算法,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驾驶员的需求以及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智能地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以实现最佳的动力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4. 能量回收系统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特点,通过回收制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以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能量回收系统通常由制动系统、发电机和电控系统组成。
在制动时,电机可反向工作,将动力转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从而降低能量浪费。
5.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加热系统、空调系统、电力助力转向系统等。
这些辅助系统通常依赖电能供给,以满足车辆的正常运行需要。
冷却系统负责保持电机和电池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以确保其运行性能和寿命。
加热系统用于提供车内供暖,空调系统用于调节车内温度,电力助力转向系统用于降低车辆的转向力度。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纯电动汽车(BEV)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对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概述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控制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它负责实时监控电池的状态,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以确保电池安全、有效地运行。
同时,BMS还负责管理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优化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三、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估计,二是电池管理策略的研究和优化,三是电池系统的安全保护。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已经在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电池寿命以及保障电池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四、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一)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估计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算法,我们可以实时获取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估计和分析,以获取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电池。
(二)电池管理策略的研究和优化电池管理策略是影响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研究和优化电池管理策略,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电池的寿命。
这包括充电策略、放电策略、均衡策略等。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路况信息,制定出更加智能化的充电和放电策略。
(三)电池系统的安全保护电池系统的安全保护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出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温度保护等,以保障电池的安全运行。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它不同于传统汽车所使用的内燃机。
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现代汽车科技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便读者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电池系统1. 锂电池组成: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它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一般是由氧化物制成,负极是由石墨制成,隔膜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薄膜,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的传导介质。
2. 充放电原理: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纯电动汽车实现能量转换的基础。
在充电时,电池会吸收外部电能将电子转移到正极,使正极富集锂离子;在放电时,电池会释放储存的电能,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使正极的锂离子逐渐流失。
二、电动机系统1. 电动机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多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或永磁同步电动机,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因其高效、可靠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2. 工作原理:电动机通过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在工作时,电动机会根据车辆行驶需求,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来调节转矩和转速,从而实现汽车的加速、减速和行驶控制。
三、能量管理系统1. 控制单元: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包含控制单元,它负责监控和控制电池、电动机和其它配套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整车的安全、高效运行。
2. 能量回收:在行驶中,纯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机的反向工作,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结语通过上述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原理。
纯电动汽车以其环保、经济等优势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则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汽车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汽车科技爱好者,我深信纯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而对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环保和能源危机的挑战。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时代汽车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纪文煜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81摘 要: 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的人类生存压力越来越明显,汽车产业受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双重影响,电动汽车的研发俨然是大趋势。
电动汽车的问世减少了环境污染,缓解了生态压力,而其也减少了能源消耗,在解决能源枯竭问题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其研发与应用得益于其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优化,这也是新型能源汽车研发中的核心命题。
本文主要就电动汽车所对应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方面的系统研究,以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系优化设计,带来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带来电动汽车研发的新革命,使得其性能逐步提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管理系统 设计分析汽车产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大主导产业,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引发人类关于生态性问题、能源利用问题的深刻思考,当前生态危机加剧,能源紧张的现实让部分产业发展受限,而汽车产业首当其冲。
鉴于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不足,研究新能源汽车成为备受瞩目的课题,而电动汽车的问世无疑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曙光。
对于电动汽车设计研发和性能发挥、来说,起核心作用的是电池,而其对应的系统设计是重中之重,电池作为其能量源泉,其系统则负责能量来源——电池运行情况的分析、数据的采集、故障的判断、运动控制等,系统性能优劣对汽车安全性和功能性发挥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1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作原理当前汽车的动力电池多对为金属燃料,主要构成是铝,基于其材料选择和性能循环的优化考虑,电池负极为金属材料,正极则采用泡沫石墨烯,其电解液主要成分是四氯化铝,实现了充放电的有效循环,即使在常温条件下也可以正常循环运作。
其正极所对应的石墨烯材料属于典型的层状材料,其能有效容纳阳离子,实现电解液内阴离子的容纳,让动力电池放电形成良性循环。
2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的三大技术支持2.1 参数检测与分析工作参数检测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工作参数检测涵盖多个方面,从工作电力到电压再到电温等,在这些工作参数检测的过程中[1],重点是进行单体电池的电压具体数值的测量,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以此明确电池工作状态。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纯电动汽车(BEV)的研发和应用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动力总成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匹配技术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匹配技术,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二、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概述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主要由电池包、电机及控制器、传动系统等组成。
其中,电池包负责储存电能,电机及控制器实现电能的转换与输出,传动系统则负责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各部分之间的匹配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
三、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研究1. 电池包与电机的匹配电池包与电机的匹配是动力总成系统匹配的关键。
首先,要充分考虑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容量和充放电性能,以及电机的峰值功率和持续功率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匹配设计,以保证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同时,实现续航里程的最大化。
此外,还要考虑电池包与电机之间的通讯与控制,以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率。
2. 电机与控制器的匹配电机与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核心。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需要对电机与控制器进行精确的匹配设计。
这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的选型、参数优化、通讯协议设计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机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实现最佳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动力性能。
3. 传动系统的匹配传动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中起着传递动力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同行驶条件下的动力需求,需要合理选择传动系统(如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等)并调整其传动比。
同时,还需考虑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耐用性及维护成本等因素。
此外,还需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传动效率。
四、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电池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为动力总成系统的匹配提供更大的空间。
简述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能驱动的汽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燃油汽车有较大的不同。
本文将以标题“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为主题,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构成和运行原理。
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1. 电池组: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储存电能。
多数纯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其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寿命长。
电池组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以提供足够的电压和容量,满足汽车的动力需求。
2. 电机: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来自电机。
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运动。
纯电动汽车一般采用交流电动机,其特点是转速范围广、效率高、响应迅速。
电机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后轴上,通过减速装置与车轮相连接。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大脑,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组、电机等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车辆的正常运行。
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
其中,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的电量、温度等信息,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性能;电机控制系统则控制电机的启停、转速等参数,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等操作。
4. 充电系统:纯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充电系统为电池组充电。
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线缆和车辆内部的充电控制装置。
用户可以在家中或公共充电站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和方式根据电池容量和充电设备的功率而定。
5.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制动系统、电力转向系统等。
这些系统与传统汽车相似,但在纯电动汽车中,它们都由电能驱动,减少了对燃油的依赖。
二、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可简要概括为:电池组储存电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池组和电机的监测和控制,辅助系统提供额外的功能支持。
1. 充电:纯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外部电源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充电桩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充电线缆连接到车辆中的充电控制装置,再将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
2. 行驶:当电池组充满电后,电机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纯电动汽车电池结构与系统的研究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社会各领域都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
电动汽车正是在生态环保的背景下蓬勃发展的产业,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就纯电动汽车电池结构与系统展开探讨。
标签:电动汽车;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
引言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气候的变化和空气的污染。
而空气的污染,最重要的原因是煤炭等资源的燃烧。
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能源日益的紧张。
在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科学家们正在考虑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比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在这个形势下,电动汽车利用自身的清洁环保的優势,从而得到很多人的推广和运用。
而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力工业与汽车工业,之间的核心纽带是电动汽车的电池部分,电动汽车的电池也是这两者之间所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用清洁的电能来替代传统的汽车供应的石油化工,能源是现在社会的大发展趋势下所必然的过程。
1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和优势
1.1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历程
1832年~1839年间美国人Anderson制造出第一台不可再充的电动车,开启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先河;1899年德国发明家Porsche发明世界上第一辆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的四轮驱动电动车,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循环利用;199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第一代电动汽车;1997年日本丰田Prius采用镍氢电池技术使电动汽车走上了新的起点[1];2006年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动车更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2018年中国成功实现固态锂电池量产,电动汽车电池获得巨大突破。
1.2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优势
从当前的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电动汽车电池的优化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电动汽车的应用优势比较突出,这其中所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电池的应用,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和环保的理念是符合的,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蓄电池不存在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电池的应用比较安全,也较为方便,对环境不会造成破坏。
而燃油汽车的使用就会造成尾气排放,会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这也是全球气温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就能符合低碳生活以及环保的理念和要求。
从另一方面来看,电动汽车的电池应用对节约能源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电动汽车能再回收利用,对节约能源
发挥着积极作用,能从整体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较,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也会更长,电池能够进行更换,这样就能有助于节约能源。
2电动汽车主流电池分析
2.1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以石墨作为负极,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用聚合物膜将两极分开,仅供离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如下:
充电时,锂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正极的磷酸铁锂上脱嵌,经过聚合物膜迁移至石墨表面,磷酸铁锂转化为磷酸铁,同时电子从外电路由正极迁移至负极。
放电时,锂离子迁移回正极,与磷酸铁再次结合。
2.2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碱性溶液与镍基。
电池的主要分类有镍镉电池,镍锌电池与镍氢电池。
在现代化电动汽车的行业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镍氢电池。
因为镍氢电池,它的能量储存比较高,对储存的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小。
而镍氢电池,它主要产生枝晶比较快,产生这种东西导致电池的寿命比较短。
但是现在科学的研究可以运用一些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可以利用第三电极充电的形式解决电池寿命短的问题。
而镍氢电池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氢氧化镍,在这里的氢氧化镍多半是阳性的,其中的大多数合金都是由锰和镍组成,这些组成的合金呈阴性。
在这种条件下的电池能量的储存是普通电池的三倍,而且储存的功率也比较大。
所以这项技术有很大的运行优势:运行的功率比较高,而且能量多,运行的电压也高。
2.3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以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为正极材料,以锂碳层间化合物为负极材料,正负极用隔膜隔开,锂离子在含有LiPF6、LiAsF6的电解液中移动并完成充放电过程。
其中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铝),元素的比例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充电时的离子反应(NCM):
三元材料中的镍可以增强电极材料的活性,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钴能够稳定电极材料的层状结构,并使材料深度放电,提高能量利用率;锰元素确保在电池使用中的稳定性。
2.4锂离子电池
市场上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是由碳和碳酸二甲构成的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多半是二氧化锰酸锂。
市场上常见的这种电池产生的比能量大,电池比较轻便,容易携带,而且结实。
这种电池的单节电压可以达到 3.7V。
经过科学的研究发现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较小,而且寿命比较长,与其他的电池比起来,
质量较轻,由于这种电池的自放电率比较高,所以不会产生记忆效应。
这种锂离子电池有很多的电极组合,个体的性能指标数值范围广阔,在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
3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能分成燃料电池和蓄电池。
蓄电池对于纯新能源汽车是适合的,主要有铅酸蓄电池以及镍氢电池和二次锂电池等。
电能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蓄电池,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蓄电池的应用量也大大提升,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装置。
电动汽车电池应用的铅酸蓄电池的应用率比较高,能满足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电能需求,对于这一电池也能进行大量的生产,所花费的资金也不是很高。
铅酸电池的应用量大是因为其自身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电池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荷电状态,整体能效就会降低,不断优化荷电状态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
电动汽车电池中的镍氢电池也是比较重要的应用电池,这一类型的电池应用产生的物质不会影响环境,能量产生量也比较高。
镍锌电池不能持续使用,而通过充电装置补充能量,电解液当中添加缓蚀剂,能够提高其应用性能。
镍氢电池是多种金属分成组成的,应用在电动汽车当中能发挥其能量优势,功率比较高,运行电压以及比能量和比功率都是要优于铅酸电池的。
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在当前愈来愈广泛,从构造上来看是传统构造类型,锂离子金属氧化物以及有机溶剂溶解的溶液等。
4电动汽车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
2018年,九成以上的电动汽车采用锂电池,其中2018年1~5月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55%,比2017年提升10个百分点。
相较于镍氢电池而言,锂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和比功率存在限制,使其在大规模的制作中产生问题。
未来的发展的重点将会转移到三元锂电池上,虽然三元锂电池综合性能优越,但仍需要优秀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5,35(4):1-7.
[2]李伟.电动汽车电池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60.
[3]李学楠,崔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1):166-167.
[4]李雨芹.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与回收[J].化工管理,2019(1):61-62.
[5]张春杨,靳晓姣.动力电池技术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7(9):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