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与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人。
目前针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等多种方式。
其中,中药治疗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基础。
因此,开展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二、选题意义和目的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但目前缺乏大样本、严格设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针对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剂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探究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并为相关人群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案设计(2)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3)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评估2. 研究方法(1)研究类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2)研究对象: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膝关节炎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上(3)样本量:18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60例患者(4)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案(5)对照组:安慰剂治疗方案(6)主要评估指标:VAS评分、WOMAC评分、MRI检查结果等(7)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四、预期成果(1)探究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2)优化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为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成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
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辩证;手术按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常见疾病,膝关节肥大性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无菌性,慢性炎症[1]。
骨性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以膝关节疼痛、变形和功能受限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属中医学“膝痛”“骨痹”等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与风寒湿邪,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有关[2]。
现对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5.5±1.5)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4.5±0.4)年。
发病部位:单膝 21例,双膝 24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4.5±2.5)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病程(5.2±0.8)年。
发病部位:单膝20例,双膝 25例。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中医外治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等中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文献得知,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中药外治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今后应广泛开展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且要将四诊客观化的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实现中医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膝骨关节炎熏洗中药涂擦项目资助: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2、20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GK004)3、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引言: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以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以膝关节内软骨退变为主,临床表现为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
给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并且KOA是老年人致残的第五大原因[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KOA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9%~13%,女性的患病率为16%~23%,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4]。
兹将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这个名词,它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
《素问·痹论》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郭艳幸[5]教授认为KOA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筋骨失衡,使气血共调血、动静互补,筋骨互用,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会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是骨关节软骨面退行性病变,或是继发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对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中医药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下来就总结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药内治及调护在中医里将该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骨是病位所在,肾是该病的根本,主要是肾精亏虚、骨髓不受所养,导致病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益精、补肾、固本、扶正、填髓。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可以分成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具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下:1、肝肾不足型反复的膝部酸痛、酸软,筋肉萎缩,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还可伴随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在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脉沉数或沉弱,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六味地黄汤,能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的效果。
在生活中还可以按揉委中、阳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并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在疼痛严重时严格卧床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进食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黑芝麻、枸杞、大枣、羊肉、猪肝、牛奶等。
2、寒湿痹型膝部酸楚疼痛,疼痛部位有明显的肿胀感、重着感或如刀割感,疼痛缠绵,形寒肢冷,关节活动度降低,遇寒冷症状加重,遇热则舒。
脉濡缓、苔薄白腻、舌质淡红。
在治疗中可以选择独活寄生汤,能够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效果。
在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膝盖保暖,减少关节活动;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还可多进食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一般发病较突然,且存在外伤史,患侧膝关节刺痛、肿胀明显,疼痛点固定,同时患者还会有关节僵硬感,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腰背疼痛,活动后、遇寒冷时以及夜间都会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且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能够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1-08-20T03:30:56.23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王德财1 [导读] 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
现研究报告如下。
1航天中心医院 100049【摘要】目的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及股四头肌锻炼和仰卧空蹬自行车训练功能锻炼。
治疗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及股四头肌锻炼和仰卧空蹬自行车训练功能锻炼,疗程为5周。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WOMAC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 WOMAC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周、治疗后 3个月,2 组患者的 WOMAC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 WOMAC 量表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 和 93.33%,对照组分别为 76.66% 和43.33%,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不仅可恢复膝关节正常肌力及生理功能、防止复发,还可解除患者病痛,实现KOA预防、治疗、复健一体化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缘增生、关节内滑膜增生、关节囊或关节周围韧带挛缩、关节变形等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1ml+玻璃酸钠注射液2ml+丹参针5ml,每周注射1次,治疗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服中药和中药熏洗。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显效59例,显效率为55.7%,有效26例,有效率为29.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24例,显效率为27.3%,有效38例,有效率为43.2%,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7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内外结合;膝关节骨关节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3-01膝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1],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5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8.8岁,对照组男36例,女5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9.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1ml+玻璃酸钠注射液2ml+丹参针5ml,每周注射1次,治疗6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服中药和中药熏洗,口服中药方剂组成:白芍15g,旱莲草12g,女贞子12g,牛膝12g,菟丝子12g,续断12g,杜仲12g,川芎10g,红花6g,炙甘草5g,炙甘草5g,三七粉3g,水煎服,1剂/d。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治疗方法1.2.1.1肾虚血瘀型患者治疗方法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关节位置疼痛,存在关节活动障碍,舌质有瘀斑,呈暗红色,舌苔白、薄,脉细涩。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以益肾壮骨、通络竖筋、活血止痛为主,中药药物组方为乳香10 g、当归12 g、木瓜12 g、延胡索18 g、木瓜12 g、熟地12 g、牛膝12 g、甘草8 g、田七13 g、续断18 g、防风12 g、杜仲15 g[1]。
1.2.1.2肾虚湿热型患者治疗方法肾虚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关节红肿胀痛,严重时无法活动,舌苔黄厚、黄腻、脉数沉,治疗以凉血通络、清热利湿、壮骨益肾为主,中药药物组方为牛膝13 g、续断9 g、桑寄生12 g、黄柏12 g、丹皮16 g、赤芍13 g、苍术12 g、独活12 g、茯苓16 g。
1.2.1.3肝肾不足型患者治疗方法肝肾不足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关节酸软、疼痛,用明显肿胀感,舌苔少、舌质暗红,脉细沉,临床治疗主要为补益肝肾、祛风通络。
中药药物组方为独活12 g、白芍药19 g、续断14 g、防风16 g、茯苓18 g、山茱萸12 g、防风16 g、延胡索18 g、薏苡仁26 g、甘草8 g、桑寄生18 g、熟地18 g[2]。
以上中药均采用水煎服,1剂/d,分2次/d服用,1疗程3 w,治疗时间为6 w。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对于对照组51例患者,应用通痹丸,4 g/次,3次/d,治疗疗程同观察组。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我院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例。
结合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
常规组应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结合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推拿手法;临床疗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负担[1]。
传统医学常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可能伴有副作用和风险[2]。
因此,探索有效且安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显示出潜力。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气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3]。
手法治疗,通过物理手段直接作用于患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虽然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疗效和机制仍有待系统评价。
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对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对比评价针灸与手法治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希望能够为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基础。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我院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例。
结合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51岁到81岁,平均年龄(70.34±1.54)岁。
常规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区间50岁到82岁,平均年龄(71.75±2.05)岁。
第2 2卷第1 2期202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2D ec.,2020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2.046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徐志为,韩杰,余绍涌,邢沙沙,章晓云,刘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许多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针刀、针刺、推拿等治 疗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文查阅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主 要对现代医家、学者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综述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 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进展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0) 12-0205-04R esearch P ro g ress o f T ra d itio n a l C hinese M edicine in th e T re a tm e n t o f K nee O ste o a rth ritis XU Zh iw ei,HAN J i e,YU Shaoyong,XIN G Sh ash a,ZH AN G X iaoyun,LIU Hao(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Nanning53001 1,G uangxi,China )A b s tra c t: Knee osteoarthriti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 ise ase.Many scholars have us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such as Chinese m ed icin e,acupotom y, acupuncture and m assage to treat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and achieved good clin ical e fficacy.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mainly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ern doctors and scholar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 e y w o rd s:knee osteoarthritis;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progress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进彳了性 退行性关节疾病,累及全身各大关节,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骨赘形成、软骨下骨改变、滑膜炎症和关节囊增生等。
中医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膝骨关节炎是我国常见的骨病之一。
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该病患者逐年增加。
在治疗方面,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西医多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提高关节腔润滑程度,中医采用各种特色疗法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文主要复习近年来中医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以供国内同仁借鉴,探求该病治疗的新方向。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玻璃酸钠;膝骨关节炎;综述文献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主要改变是膝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
主要症状表现是膝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膝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内软骨剥落,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弹响,最终表现为运动功能丧失。
目前临床多运用各种中医药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
玻璃酸钠作为一种线性粘多糖,是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玻璃酸钠注射液,适应症为变形性膝关节病、肩关节周围炎。
有研究[1]证实其可调节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的IL-1β及TNA-α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软骨细胞的。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骨痹"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标为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临床治疗多以补肝肾、强筋骨、通血痹为主。
王氏等[2]对近10年来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西药内服均有效,且中药疗效更优,不良反应更少。
陈氏等[3],发现以玻璃酸钠注射联合独活寄生汤内服可以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滑液和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同时脂联素的含量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反比[4]。
现将中医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中药汤剂内服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王氏[5]以玻璃酸钠2ml关节腔内注射1次/w,治疗70例。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0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好发于膝、髋关节。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中医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医理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骨性关节炎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
” “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惟气血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
” 《灵枢》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
” 总之,前人经长期探索,认为骨性关节炎与“虚”、“邪”、“瘀”密切相关。
中医内治法涂杨茂[1]采用分型治疗,将 KOA 分为三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肝肾亏虚型。
气滞血瘀型用理气逐瘀汤加减;风寒湿痹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肝肾亏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
总有效率94.9%。
余建华[2]认为KOA主要是由于肝肾精亏,易受外邪,导致经络关节痹阻不通,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有效率为96.43%。
李进荣[3]认为KOA是由于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肝肾亏虚痹阻经络关节所致,治疗用益肾宣痹汤,以滋肝益肾、通络宣痹,总有效率达到88.46%。
张长彪[4]认为KOA本虚标实,用活血通络丸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李忠伟[5]用补肾化瘀方治疗肾虚血淤型KOA48例,有效率达95.56%。
中医外治法赵平[6]用中药熏疗方(威灵仙﹑川芎﹑当归﹑羌活﹑独活﹑藏红花﹑川乌﹑麝香)配合穴位注射治疗KOA120例,总有效率96.7%。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一、概述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源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强调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中药方剂、中药单体、针灸、推拿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还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由于研究方法和质量存在差异,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疗效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仍需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中医药将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膝骨性关节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膝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或增生性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病,其核心特征在于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以及伴随的骨质增生。
这一病症不仅影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还可能导致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畸形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该病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
这一数据表明,膝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
性别差异也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中有所体现,女性患者的数量通常多于男性,尤其在绝经期后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还可能受到人种、职业、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报告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中使用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顺序分组研究,每组患者均60例。
常规组患者行中药内服治疗,联合组患者行针刀+中药内服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与常规组治疗后有效率95%相比,联合组治疗后有效率81.67%更高,P<0.05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更好,P<0.05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中使用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疼痛得到极大缓解,且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值得借鉴。
【关键词】:针刀;中药内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膝关节退变性疾病,该疾病主要好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以及肿胀等,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中应用针刀联合口服中药的方法效果显著[1]。
故而,本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治疗中应用针刀配合中药内服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顺序分组研究,各组研究对象均60例。
常规组患者行中药内服治疗,该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年龄上限47岁,下限69岁,平均年龄(62.36±4.47)岁,病程3-23个月,平均病程(15.64±2.27)年;联合组患者行针刀+中药内服治疗,该组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上限46岁,下限72岁,平均年龄(63.55±4.20)岁,病程3-25个月,平均病程(16.39±2.42)年。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骨性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纳入标准:可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优良率为87.5%,且治疗过程中无关节感染症状。
结论:中医药治
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膝骨性关节炎;中药外敷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osis,k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关节炎,属骨关节病中的多发及常见病。
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关节受力活动时疼痛明显,严重者伴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关节运动受限、肌萎缩、膝内外翻畸形等。
据报道,koa最终致残率为53%[1]。
近年来,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医药在治疗koa上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我院采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中医骨伤科患者64例,其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28例;年龄41~73岁,平均58.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6年;单膝关节发病44例,双膝关节发病20例
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起草的“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
[2]
纳入标准为符合诊断标准,膝关节局部症状明显,特别是疼痛和
关节受限明显,符合治疗条件,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为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治疗前、后1个月内经其他系统治疗,继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原发疾病未愈或仍处于活动期,未
按规定完成本次治疗、观察者。
分型按照kellgren和lawrence的分级标准,64例中0级16例、i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6例。
2 治疗方法
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如有屈曲畸形,则在腘窝部垫枕。
术者带无菌手套,患者膝部皮肤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在髌周、侧副韧带和髌韧带附着处、腘窝部位确定2~3个阿是穴,1%利多卡因作皮肤麻醉。
依据《针刀医学原理》常规操作方法施术,用小针刀刀口线与腱纤维方向平行进刀,以纵行剥离为主,辅以横行剥离,刀下明显松动后即顺原路出刀。
辅料包扎,2天内保持术区干燥,预防性口服抗生素2~3天。
避免剧烈活动。
必要时2周后再治疗1次。
中药外敷:针刀治疗后3~4天开始中药外敷。
用通痹敷膝方(木瓜、伸筋草各30g,路路通、赤芍、苏木、三棱、莪术、秦艽、防风、桂枝、威灵仙、牛膝、独活、土鳖虫、艾叶各20g),药物放入
盆中加水煮沸20min后,把盆放在膝关节下面,先用热气熏蒸膝关节,待水温降低后,用毛巾沾药液热敷患膝,每次20min,每日2
次,1日1剂,2周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患者进行随访3月~1年,按照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主动伸展受限、内外翻畸形、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6项综合评分[3]。
100分为完全正常,91~99分为优,75~90分为良,50~70分为
可,小于50分为差。
4治疗结果
按照评分标准评定:优50例,良6例,可4例,差4例,优良
率为87.5%。
治疗中无关节感染症状。
5讨论
骨性关节炎(oa)属中医“痹证”范畴,主要病变在骨。
《素问·长刺论》说:“骨痹,病在骨,骨重不举,骨髓酸痛。
”多由年老体衰、先天或后天不足以及房事不节而致肾虚骨失所养;或外伤瘀血、骨节留瘀,风寒、湿、热、毒邪乘虚侵及骨骼关节,外邪与瘀血闭阻骨骼关节,最终形成骨痹。
因此肾虚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瘀血闭阻是发病的关键,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肾虚可致血瘀,血瘀加重肾虚,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可见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苔少或无,脉细涩。
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治标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或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治本当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或(和)肿胀,关节功能受限。
肿痛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炎症反应,少数为骨赘碰撞和组织增生肥厚。
而关节功能受限原因或是骨赘撞击疼痛,或是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因此,消除或缓解关节炎症及其反应,松懈
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应为治疗的关键。
中药外敷是消除或缓解关节及其周围炎症的重要方法,如龙智铨[4]自制关节炎膏治疗152例骨关节炎总有效率达85%,朱格才等[5]用自制中药外敷治疗568例膝骨关节炎无效率仅2.99%,我们早年的临床观察也证明中药外敷对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6]。
而针刀治疗对松懈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具有较为肯定的效果,针刀治疗法具有中医“针”和西医“刀”的特点对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进行纵向疏通和横向剥离,解除关节内异常应力,恢复关节的力学平衡,受到挤压的神经末梢也得以松解,血液循环得到恢复,组织损伤逐渐修复。
如马楚南等[7]报告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为98%,王庆甫等通过临床观察和综合分析肯定了小针刀疗法改善膝骨性关节炎
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价值。
但是,中药外敷和针刀治疗结合共同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鲜有报道。
根据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特点和中药外敷及针刀治疗的作用,
我们将两者结合治疗。
首先采用针刀松懈关节周围粘连,再用中药外敷消炎镇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针刀治疗解除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一方面可以不同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因关节粘连而引起的疼痛。
中药外敷的消炎镇痛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消除关节炎症和肿胀,明显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
复。
而且,也为患者后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前要求术者应当有规范的手术洗手步骤,且必须在经过严格消毒的治疗室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中,针刀须在骨面上进行切割操作,切割时刀口紧贴骨面,刀柄作弧形活动。
(3)术前明确无肿瘤、结核等疾病。
(4)手法治疗动作应当轻柔,忌硬板,局部软组
织反复暴力点揉,防止人为再次损伤。
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病人多为45岁以上者,起病缓慢,常为多关节发病。
目前尚无彻底的治愈措施。
因此早期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也更符合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日常生活的应注意事项:①在发作期减少关节的负重和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
②肥胖的人,应控制体质量,减少关节的负荷。
③适当借助支具、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负荷。
④患病关节应用护膝等保护。
⑤注意天气变化,保暖避寒湿。
参考文献
[1]胡蕴玉.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6:312.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11):702—704.
[3]王轶,陶杰,闫立平,等.针刀松懈加关节腔冲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107—108.[4]龙智铨.关节炎膏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494.
[5]朱格才,葛植厚.自制中药外敷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568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2003,7(29):4024—4025.
[6]王勇,刘培銮.通痹敷膝方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病185
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29.7]马楚南,冯小敏,冯爱竹.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7):14—15.
[7]马楚南,冯小敏,冯爱竹.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7):14—15
作者单位:417500冷水江市冷水江街道办事处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