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到了连接、分隔、停顿和强调等多种作用。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够使文章通顺、流畅,并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正确运用方法。
1. 句号(。
)句号用于句子的结束。
每个完整的句子都应以句号作为结束标点符号。
句号应该放置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之后。
例如: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她喜欢读书和旅行。
2. 逗号(,)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词、短语和从句。
逗号可以用于列举、并列和插入语的分隔。
例如:他喜欢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我喜欢运动,游泳,跑步和跳舞。
她问道,"你有没有完成作业?"3. 问号(?)和感叹号(!)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表示一个问题。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结尾,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例如:你去哪里?多么美丽的景色啊!4. 冒号(:)冒号用于引导说明、举例或解释等。
冒号还可以用于引言、对话和作品标题与副标题的分隔。
例如:请注意:这里有一些重要的信息。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猫。
5. 分号(;)分号用于将两个或多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分号还可以用于在列举中的分隔,特别是当列举中含有逗号时。
例如:她的衣橱里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她喜欢穿裙子去参加派对。
他喜欢吃水果,比如:苹果,橙子,香蕉;蔬菜,比如:胡萝卜,青菜,土豆等。
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语、注释、书名、电影名等。
英文中一般使用单引号和双引号。
例如:他说:“你好!”她把作文题写在纸上:“我的梦想”。
7. 括号(())括号用于插入补充说明、注释、例子或提供背景信息。
括号内的内容是可选的,可以省略而不影响整个句子的理解。
例如:我的朋友(李明)很擅长游泳。
我已经收到了礼物(一本书)。
8. 省略号(…)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或举例。
它可以用于提供悬而未决的思考或引起戏剧性的效果。
例如:我一直在思考……他走过来,然后……消失了。
破折号用于表示插入语、补充说明、强调或思考的停顿。
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到了连接句子、表达语气、标识停顿等作用,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文章更加通顺、准确、有条理。
本文将从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入手,介绍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一、逗号(,)逗号用于分隔并列词、短语、句子等。
在列举时,逗号用于隔开每个词语、短语或句子;而在连接两个平行结构的句子或在从句之间时,逗号可以隔开句子。
例如:1. 列举:我喜欢看电影,读书,旅行。
2. 连接两个平行结构的句子:她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3. 隔开从句:昨天下雨,我们就取消了外出活动的计划。
二、句号(。
)句号用于标志句子的结束。
每个句子的末尾都应该有句号,除非是问句、感叹句或省略号等特殊情况。
例如:1. 陈述句:我喜欢读书。
2. 疑问句:你去过北京吗?3. 感叹句:多么美丽的花啊!4. 省略号:他走了……不再回来。
三、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的句末。
疑问句是用来提问的句子,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问号的使用来判断出是问句。
例如:1. 你想去哪里?2. 你几点起床?3. 你怎么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四、感叹号(!)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句末。
感叹句是表达强烈感情、情绪或赞叹的句子,读者可以根据感叹号的使用来判断是感叹句。
例如:1. 真是太好了!2. 多么辛苦的一天啊!3. 太棒了!五、冒号(:)冒号用于引导解释、解答、举例子、列举等。
冒号前面通常是一个陈述句,冒号后面的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
例如:1. 学习的好处很多:增加知识面、提高技能、改变命运。
2. 每天早晨,他们做两件事:锻炼身体和读书。
六、分号(;)分号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句子之间有较紧密的逻辑联系。
分号可以用来代替逗号,用于分隔并列句子。
例如:1. 我在家做作业;他去上学。
2. 这里的天气很冷;你需要多穿点衣服。
七、省略号(……)省略号表示某些内容的省略,常用于句子中的暂停、犹豫或句子的不完整。
例如:1. 她说:“我想……我想考虑一下。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在日常书写中,标点符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阐述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还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表达清晰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标点符号的各种类型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逗号(,)及其使用方式1. 逗号用于列举:当列举三个或以上的事物时,在每个事物之间加上逗号。
例如:“她喜欢读书、听音乐、旅行。
”这里逗号清晰地将三个事物区分开来。
2. 逗号用于连接独立子句:当两个独立子句之间没有连词连接时,可以通过逗号进行分隔。
例如:“他走了出去,我留在原地。
”这里逗号帮助我们明确两个独立子句。
3. 逗号修饰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当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置于句子中间时,可以使用逗号将其与主句分开。
例如:“我的朋友,一个成功的作家,经常给我写信。
”三、句号(.)及其使用方式1. 句号用于表示陈述语气:当句子结尾为陈述句时,使用句点作为结束标志。
例如:“我喜欢看书。
”2. 句号用于表示省略:当省略掉部分信息或引导读者思考时,使用句点进行标识。
例如:“一切皆有可能。
”四、问号(?)及其使用方式1. 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当一个句子提出问题时,应该在末尾使用问号。
例如:“你明天来吗?”2. 问号用于间接疑问句的结尾:当对某种情况进行猜测或询问别人的意见时,也需要使用问号。
例如:“这个主意可行吗?”五、感叹号(!)及其使用方式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强调。
它常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表示强烈的喜悦、惊讶或愤怒等情绪。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2. 表示命令、要求或建议等具有迫切性质的语气。
例如:“走开!”六、冒号(:)及其使用方式1. 冒号常常用于引出说明、列举或解释的内容。
例如:“他总有一个信念:奋斗到底。
”2. 冒号也用于引导直接引语,引出对话或相关信息。
例如:“他说道:‘我会努力完成任务的。
’”七、分号(;)及其使用方式分号在表达更长篇幅的句子时有其独特的作用:1. 分号可以分隔含有较复杂结构的句子,以使读者清晰理解。
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时用来分隔句子、修饰语气、表示停顿和表达意思等的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使文章更通顺、流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1.逗号(,):逗号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
逗号也可以用来连接并列词语、短语或分句,表示相同关系或补充说明。
例句:-我喜欢读书,写作和旅行。
-她演奏了一支动人的曲子,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2.句号(。
):句号用于句子的结束,表示完成或停顿。
句号通常用于陈述句、命令句或描述句。
例句:-我正在准备期末考试。
-请帮我把这些文件整理好。
3.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提问或疑惑。
例句:-你今天要去图书馆吗?-他是谁?4.叹号(!):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突出的语气,常用于表达惊讶、兴奋或愤怒等情绪。
例句:-多漂亮的花啊!-你真是个天才!5.冒号(:):冒号用于引出或解释后面的内容。
冒号还可以用于表示列举或举例。
例句:-他说:“我很荣幸能和你一起参加这个活动。
”-需要带的东西有:笔、纸、书。
6.分号(;):分号用于分隔两个相关但独立的句子。
分号还可以用于分隔长句子内部的成分。
例句:-我要去图书馆学习;你可以先去超市买些水果。
-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锻炼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
7.破折号(,):破折号用于断句,表示意义的转折或补充。
破折号更为强调和突出。
例句:-他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好孩子,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推广到全球,让更多的人受益。
除了以上常用的标点符号,还有括号(()、引号(“”)、省略号(…)、弯引号(‘’)、顿号(、)等等,每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和特殊含义。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语法规则和表达需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安排。
此外,标点符号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场合中可能有细微的差异,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正确运用。
熟练运用标点技巧和方法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界定句子成分和语气、表达修辞等作用。
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下,熟练运用标点技巧和方法可以使文字更加准确、流畅、易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点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提升写作能力。
一、逗号(,)逗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之一,使用逗号可以将句子的两个部分进行分隔,使句子更加清晰。
以下是一些逗号的使用情况:1. 用于分隔并列词或短语:他喜欢读书,听音乐和旅行。
2. 用于分隔长句子中的插入语:我这个人,实话说,非常容易生气。
3. 用于分隔时间、地点等信息:他生于1980年,北京市人。
二、句号(。
)句号是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轻松理解句子的完整含义。
以下是一些句号的使用情况:1. 用于陈述句的句末:今天天气很好。
2. 用于祈使句的句末:请关好窗户。
3. 用于表示缩写词的末尾:美国驻华大使馆。
三、问号(?)问号是用于表示问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问号可以使读者明确句子所表达的疑问意义。
以下是一些问号的使用情况:1. 用于一般疑问句的句末:你喜欢吃苹果吗?2. 用于选择疑问句的句末:你是不是去过巴黎?3. 用于反问句的句末:这个问题你知道答案了吧?四、感叹号(!)感叹号是用于表示强调、惊讶、愤怒等情感的标点符号,使用感叹号可以使句子更具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感叹号的使用情况:1. 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情绪:她真漂亮!2. 用于表示惊讶或吃惊:他竟然中了一等奖!3. 用于表示命令、请求等:快把门关上!五、引号(‘’、“”)引号是用于标示引用、特指、引语等内容的标点符号,使用引号可以使引用的内容更加明确。
以下是一些引号的使用情况:1. 用于引用他人的言论或作品:他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2. 用于表示特指的词语:这家店的“特色菜”非常好吃。
3. 用于表示引用的内容:他问道:“你明天要去哪里?”总结: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具,熟练运用标点技巧和方法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易读。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举例一、引言标点符号是书写和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能够准确地传达语法结构、情感色彩以及作者的意图。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表达更加精确清晰。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并通过举例讲解其正确使用。
二、句号的用法句号(.)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标点符号之一,在句子末尾起到表示结束和停顿的作用。
1. 陈述句: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或命令的结束。
例如:我今天去看了一场电影。
2. 简单疑问句:当简单疑问句没有其他疑问词时,句号代替问号。
例如:你来自哪个城市。
3. 缩略语或省略句:当一个完整的句子被省略成一个词或一些词时,该词后面可以用句号进行结尾。
例如:美国总统裁决失效(vetoed)议案。
三、逗号的用法逗号(,)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功能的标点符号,用于划分句子成分和停顿。
1. 用于枚举:逗号可以将列举的事物或概念分开。
例如:她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橙子。
2. 用于修饰语:逗号可以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语。
例如:我的好朋友,一个聪明而有趣的人,总是能让我笑起来。
3. 用于连接并列成分:如果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或从句之间没有连词,逗号可以代替连词。
例如:他爱好运动,喜欢读书。
四、双引号的用法双引号(“ ”)常用于引述别人说过或写过的话,也可用于表示特殊含义的词汇。
1. 引述直接言论:当引述他人所说的内容时,应该使用双引号进行标注。
例如:“你真是个天才。
”他妈妈赞美道。
2. 引述文章标题或书名:当引述文章标题或书名时,同样需要使用双引号标注。
例如:这本小说名为“红楼梦”。
3. 表示特殊含义:在一些情况下,双引号也可用来表示特殊含义或讽刺。
例如:他所谓的“礼貌”简直让人发指。
五、感叹号和问号的用法感叹号(!)与问号(?)是表示强烈情绪或提问的标点符号,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正确运用。
1. 感叹句:感叹号通常放在表示强烈情感或惊喜的句子末尾。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2. 疑问句:当一个完整的疑问句结束时,使用问号代替句号。
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及其作用引言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确运用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可读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并解释它们的用途和作用。
逗号(,)逗号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它在句子中使用非常广泛。
逗号的作用如下:1. 分隔并列词、短语或句子成分:例如,“他喜欢打篮球,足球和游泳。
”2. 分隔主句和从句:例如,“她昨天去了商店,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
”3. 分隔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例如,“这本书,写得很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赞扬。
”句号(。
)句号是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它的作用是:1. 标志句子的终结:例如,“他是一位优秀的学生。
”2. 分隔段落和章节:句号被用于分隔不同的段落和章节,以提供良好的结构和组织。
问号(?)问号表示疑问句,它的作用是:1. 引出疑问:例如,“你喜欢吃苹果吗?”2. 表示不确定:例如,“明天会下雨吗?”感叹号(!)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强调,它的作用是:1. 表示惊讶、愤怒或兴奋等强烈情感: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2. 强调某种情况或观点:例如,“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冒号(:)冒号在句子中有以下作用:1. 引出解释、说明或列举:例如,“请注意: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提示。
”2. 引出引语或对话:例如,“她说道:‘我很喜欢这个城市。
’”分号(;)分号的作用如下:1. 分隔完整的句子,例如在列表中:例如,“我喜欢吃水果;尤其是苹果、香蕉和橙子。
”2. 分隔复杂的句子:例如,“她是一位成功的律师;她在法学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引号(‘’、“”)引号用于引用或表示特定含义,它的作用是:1. 引用直接的或间接的言论:例如,“他说道:‘我很喜欢这个城市。
’”2. 表示特定含义或词语:例如,“这个单词的意思是‘成功’。
”括号(())括号主要用于插入附加信息或解释,它的作用是:1. 插入解释或补充信息:例如,“我这里有一本非常好的小说(《红与黑》),你想读吗?”2. 引用其他来源的内容:例如,“他说道:“我很喜欢这个城市。
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导语: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意思,使文章更加通顺、易读。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够准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一、句号的使用句号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它用于句子的结束。
在句子的末尾使用句号可以使句子显得完整,意思更加明确。
比如:“我喜欢读书。
”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
二、逗号的运用逗号是用来分隔句子中的成分或短语的。
它可以用来分隔并列的词语、短语或从句。
比如:“他喜欢吃苹果、梨子、香蕉和葡萄。
”这个句子中,逗号将各种水果分隔开来,使句子更加清晰。
三、问号和感叹号的运用问号和感叹号分别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末尾。
问号用来表示疑问,感叹号则表示强烈的情感。
比如:“你喜欢吃苹果吗?”这个句子是一个疑问句,所以需要使用问号。
而“多么美丽的花啊!”这个句子则是一个感叹句,需要使用感叹号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四、引号的运用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或表示特殊含义。
在使用引号时,要注意引号的使用位置。
引号应该紧贴着被引用的内容,不应该有多余的空格。
比如:“他说:‘我喜欢你’。
”这个句子中,引号将他的话引用了出来。
五、冒号和分号的使用冒号和分号都属于较为正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时需要注意。
冒号用来引出例证、解释、定义等,分号则用来分隔含有较长语块的句子。
比如:“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努力: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这个句子中,冒号引出了后面的解释。
而“他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这个句子中,分号将两个含有较长语块的句子分隔开来。
六、省略号的运用省略号用来表示话语的不完整或停顿。
在使用省略号时,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流畅度。
比如:“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个句子中,省略号表示他的话语没有完全说出来。
七、括号的使用括号用于插入补充说明或注解。
在使用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内的内容应该是对文章的补充或解释,不应该是主要内容。
语文标点符号用法大全句号(.):表示陈述句、命令句、感叹句的结束。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叹号(!):表示感叹句的结束。
逗号(,):用于分割句子的不同分句或词组。
顿号(、):用于分隔列举的词语、短语或名词。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表示特定意义的词语。
冒号(:):用于引导解释、列举、引语或例证等。
分号(;):用于分隔长句的部分、独立主题以及词组。
括号(():用于插入补充信息或起衬托作用,内容与主句有较强关联。
省略号(…):用于表示话题的未完或中断。
破折号(—):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或表示强调。
连字号(-):用于连接合成词或介词和名词的组合。
撇号(‘):在口语中用于代替省略或强调其中一种情感。
书名号(《》):用于标识书籍、文章、报告等作品的名称。
感叹号加问号(!?):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和疑问。
波浪号(~):常用于表示范围或代表数字、年代等的省略。
引号加破折号(“—):用于表示引语内的对话。
引号加引号(“‘’”):用于表示引文内的引文。
顿号加顿号(、):用于分隔复杂的列举关系。
名词与动词短语间的标点符号(、;):用于分隔并列的名词或动词短语。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语气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流畅。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同标点符号之间、标点符号与文字之间都应该有适当的间距,以保持文章的整洁、美观。
2.引号使用时要标明开引号和闭引号,将引用内容明确区分出来。
3.标点符号的使用应当遵循语法规则和意义要求,不能随意插入或省略。
4.不同标点符号应根据其功能和用法的不同来使用,不要滥用或误用。
5.在长文中,适当运用各种标点符号,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表达的准确性。
总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写作的基本技巧之一,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准确性。
但在实际写作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1.停顿功能:标点符号用以指示句子内部的停顿,这些停顿有助于传达语气和
语调。
例如,句号用于句子的末尾以表示结束,而逗号则用于句子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以及状语后边等地方以表示停顿。
2.语气功能:标点符号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的语气,如陈述、祈使、疑问和感
叹等。
例如,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而冒号通常用在提示性的信息之后。
3.定性功能: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明确语句的性质、作用和与其他文本的关系。
例如,引号用于引用他人的话,而书名号用于标明书籍或其他出版物的名称。
4.修辞功能:通过巧妙运用标点符号,作者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
言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破折号可以用于解释或转折,而省略号用于表示信息的未完成状态。
5.审美功能:标点符号的美化功能和表形功能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不
仅能够提升文本的美观度,还能通过自身的形态特征来描述事物。
一、标点符号练习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4、能否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5、再见吧亲爱的妈妈6、全体立正7、这孩子的嘴多巧李阿姨说8、冬冬王老师来了冬冬的妈妈说还不快给王老师倒杯水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17、不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说着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笑了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梅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20、他脸色苍白艰难地说水水说着就昏过去了21、他大声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记住下功夫革命22、大家就丰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了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24、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最佳答案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
4、能否更上一层楼,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
5、再见吧,亲爱的妈妈!6、全体立正!7、“这孩子的嘴多巧!”李阿姨说8、“冬冬,王老师来了。
”冬冬的妈妈说,“还不快给王老师倒杯水!”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
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16、推开门一看。
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7、“不!不!你误会了。
”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
”说着,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笑了。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0、他脸色苍白,艰难地说:“水!水!”说着就昏过去了。
21、他大声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记住下功夫革命!”22、大家就丰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了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
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
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
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
”二、句型之间的转换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
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是直接引语。
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改为第三者转述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1、标点变化。
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
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
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直接叙述)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间接叙述)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
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1、词语的变化。
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
2、标点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语气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
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
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三,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一) 双重否定句(1)定义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
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
“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1、由两个不构成。
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
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
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列陈述句进行修改)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 香港回归伟大的住过,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2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3 我对同学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 这是伟大的奇观。
5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6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7 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比赛。
8 我们应当参加集体活动。
9 要去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10 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缺。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天都要读它。
(后面的题是改为两个否定的词语)12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 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但已经有了一点头绪。
14 小明的作文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习方法:先找到双重否定的词即两个否定词,在原句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改为肯定的意思。
15人们不会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16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没有一个不低下头,谁也不敢吱声。
17讲台桌上的那束鲜花,难道不正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18胜利不得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19骆驼队来了,没有不停在我家门前。
四,把字句与被字句(一)转换方法:“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把字句、被字句)[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